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新群 《内陆水产》2002,27(9):33-33
鱼类患病后,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但有些鱼病症状相似,如不能正确区别,就会失去治疗良机。现将几种容易混淆的鱼病区别方法介绍如下,供养鱼户参考。出血病与肠炎病两种病均主要危害当年的一龄草鱼种,病鱼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呈鲜红色,但出血病由呼肠弧病毒引起,而肠炎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充血发炎,严重的呈紫色,剖开肠道无食,有血脓,观察体表,鳍条被蛀蚀,腹部膨大,挤压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鳃霉病与烂鳃病草鱼多患这两种病,病鱼头部乌黑,鳃瓣苍白。但鳃霉病病鱼的鳃丝肿大、发炎,而烂鳃病则出现鳃组织腐烂、崩溃,鳃丝…  相似文献   

2.
虹鳟是公认的名贵鱼类之一,属肉食性鱼类,其摄食凶猛,常群跃水面争掠食物,场面较为壮观,加上其体色异常美丽,因此许多水族馆把它列为观赏鱼类,但在养殖过程中,烂鳃病时有发生。现将本单位养殖虹鳟鱼烂鳃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症状及病原分析病鱼常离群独自漂游在水面,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吃食,体色发黑,严重时身体失衡,腹部翻转向上,最终死亡。肉眼检查,发现病鱼鳃丝腐烂或鳃小田缺损。镜检绍丝发现有时出现寄生虫,但在高倍显微镜下发现有地细菌,因此笔者认为造成该鱼烂田病的原因有二:一是因寄生虫侵袭鱼的鳃部,…  相似文献   

3.
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鱼病流行季节,因此搞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是夺取全年渔业丰收的关键,现将几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由细菌引起的鱼病1.烂鳃病(1)症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体色黑,又称“乌头瘟”,病鱼鳃丝腐烂并充血,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面充血,不规则透明小窗  相似文献   

4.
河蟹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且天然水域水质清新,不易发生黑鳃病;但在池塘集约化养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因养殖密度大,投饵量大,使得水质变化快,很易使河蟹发生黑鳃病。 河蟹黑鳃病的主要症状为:河蟹的鳃丝发黑,易浮头,严重时引起上岸。河蟹黑鳃病一般为细菌感染所致,根据笔者的诊治经验,水质不好是河蟹发生黑鳃的主要原因,但也有由聚缩虫、累枝虫等寄生虫寄生在鳃丝上继发细菌感染形成黑鳃病。因此在治疗上应对河蟹的鳃丝进行镜检,看是否有寄生虫寄生,再确定治疗方案。 河蟹黑鳃病的预防方法: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②池塘…  相似文献   

5.
大水面鱼病防治由于水体自然条件复杂、患病样品取样检查比较难,刚发病时症状不明显,当出现一定量死鱼的时候已经是大规模暴发的前兆,因此容易造成误诊和延误治疗的情况出现.同时水体面积大导致用药量大、费用高,用药量不足就会导致无法达到治疗效果,用药过量又可能对鱼类造成危害,这些都可能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而鲢中华鳋鱼病是大水面的常见病之一,它是由于中华鳋寄生于鲢、鳙鱼的鳃上产生的病害.中华鳋的寄生破坏了鱼的鳃组织,不但使组织增生,造成鳃丝末端肿胀发白,严重时使鳃丝末端弯曲和变形,影响了鱼的呼吸;而且也易使伤口被细菌侵入而引起局部炎症,并发烂鳃病及败血病等,严重的会引起鱼类的大批死亡.2012年5月份南湖暴发了鲢中华鳋病,病情在2个月内反复了两次,死鱼多达3 000kg以上,但是经过我们的及时治疗,很快控制了病情,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这两次鱼病的防治方法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水面鱼病暴发频繁,其中寄生虫病和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病率最高,而后者多由寄生虫咬伤鱼体所致。寄生虫病7~10月为流行高峰,50万~500万米3的水库湖泊均有发病,发生水域广,流行时间长,危害严重。治疗大水面鱼病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水面大、费用高。综合多年治疗经验,现结合实例谈谈几种危害严重的大水面寄生虫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一、症状及流行情况1.中华鳋病: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像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大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网箱养鱼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箱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鱼类病害,它直接影响着鱼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近两年对我省白洋淀、黄壁庄水库、王块水库等大型水域网箱养鱼的观察和了解,对网箱养鲤危害较大而且发病率最高面积最广的属鲤鱼烂鳃病。网箱养鲤烂鳃病有两种情况,一是细菌性烂鳃;另一种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烂鳃,有些养殖单位因技术水平及条件的限制不能分辨,故多次施药均达不到治疗的效果。作者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把如何分辨及治疗网箱养鲤烂鳃病的方法总结如下: 1.症状细菌性烂鳃的主要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发白,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中间  相似文献   

8.
正烂鳃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老三病"、败血症以及暴发病、并发症、综合征等鱼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烂鳃"伴随发生,尤以草鱼最易患发烂鳃病,凡鱼患鳃病均以"烂鳃"为主要症状表现,发病症状非常明显,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鳃盖"开天窗"。虽是常见病但又是不易治好的鱼病之一,也是最易造成死亡的主要鱼病,现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地回春,草木复苏,水温回升,各种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等开始活动,使鱼类染病。同时这些致病因子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对药物较为敏感,疗效好。另外,早春时鱼种、成鱼经过越冬期,体质瘦弱,容易引起鱼病发生。因此,积极做好早春的鱼病防治工作,可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成活率和产量。早春主要的鱼病有:在捕捞、清塘等操作过程中,造成鱼种、成鱼鱼体受伤,为细菌的入侵打开了通道,这类鱼病有水霉病、竖鳞病、细菌性烂鳃、赤皮病、打印病等。早春鱼种经过几个月的越冬、体质较差,大量寄生虫容易主动或被动形式侵袭鱼体,侵入鱼鳃引起发炎、鳃丝腐烂的有隐鞭虫病、口丝虫病、单孢子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等;侵入鱼体表和体内寄生引起鱼体消瘦直至造成死亡的有锚头蚤病、鱼虱病等。为了提高养鱼经济效益,早春切莫忽视鱼病  相似文献   

10.
正草鱼肝胆综合征是草鱼养殖中频繁出现的一种常见鱼病。每年的6-10月份均可发生此病,主要危害对象以高温季节未达商品规格草鱼。发病率高、死亡量大、易反复、治疗周期长、治疗难度大是该病的发病特点。病鱼鱼体发黑,尾鳍、背鳍末端发白,掀开鳃盖,可见鳃部黏液明显增多,附着杂物,鳃丝肿大并伴有局部充血现象,有的病鱼鳃丝末梢发白。将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