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陆水产》1990,(2):35-35
用洗衣粉或肥皂的水溶液治疗烂鳃病疗效显著,治愈率达90%以上。洗衣粉或肥皂水均为碱性有机化合物,而烂鳃病病原鱼害粘球菌不耐碱性水,当洗衣粉或肥皂水溶液通过鱼的呼吸运动洗涤鳃丝时,就能够控制和杀死鱼害粘球菌,从而起到治疗目的。使用时一定要先用温水将洗衣粉或肥皂充分溶化后均匀泼洒全池。  相似文献   

2.
《河南水产》1992,(2):17-17
1,用洗衣粉或肥皂的水溶液治疗烂鳃病疗效显著,治愈率达90%以上。洗衣粉或肥皂均为碱性有机化合物,而烂鳃病病原鱼害粘球菌不耐碱性,洗衣粉或肥皂水溶液通过鱼的呼吸运动洗涤鳃丝时,就能够控制和杀死鱼害粘球菌。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使用时先用温水将洗衣粉或肥皂充分溶化后均匀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3.
《内陆水产》2001,26(3):25-26
初春的气温变化比较大,气温显著回升,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细菌、病毒和真菌)迅速复苏并繁殖;又由于越冬期间多拉网及鱼体冻伤,造成体表感染而致病。 3月份鱼类容易得烂鳃病、竖鳞病、痘疮病、水霉病、小瓜虫病等。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鱼害粘球菌。菌体细长,粗细基本一致,两端钝圆,一般稍弯。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居,不吃食。鳃上粘液很多,鳃丝腐烂带泥,病情严重的时候,鳃丝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  相似文献   

4.
4.草鱼烂鳃病【症状与诊断】病鱼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颜色更深,离群独游,或停留于池边水面、反应迟钝,剪开鳃盖可见鳃丝腐烂,并往往黏附腐屑和污泥,呈泥灰色或黄色。鳃丝腐烂往往是从鳃丝末端开始,进而向鳃丝基部和邻近鳃丝扩大,以至大部份鳃丝腐烂,仅露出鳃丝软骨。有的重症病鱼的鳃盖骨的内表皮坏死脱落,在鳃盖骨中央呈现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剪取一小块病变较轻的鳃丝组织,置于载玻片上,加一小滴清水,盖上盖玻片后,静置10分钟左右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大量细长弯曲的杆菌,菌体喜好群集成柱状或草堆状,还可见到…  相似文献   

5.
<正> 2.3.2 烂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危害比较严重。鱼鳃是鱼类器官中与外界接触的最敏感区域,也是鱼类生存的最要害部位。发病鱼的呼吸器官遭到破坏后,不仅影响鱼的血液循环,破坏了供氧能力,随后是影响食欲和抗病能力,其严重性要大于细菌性皮肤病。2.3.2.1 病原 鱼类粘球菌。2.3.2.2 症状与诊断 肉眼观察,鳃丝腐  相似文献   

6.
正烂鳃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老三病"、败血症以及暴发病、并发症、综合征等鱼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烂鳃"伴随发生,尤以草鱼最易患发烂鳃病,凡鱼患鳃病均以"烂鳃"为主要症状表现,发病症状非常明显,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鳃盖"开天窗"。虽是常见病但又是不易治好的鱼病之一,也是最易造成死亡的主要鱼病,现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鳃是鱼类重要的呼吸器官,由鳃弓、鳃耙和鳃丝组成.鳃丝组织分布许多毛细血管,水中溶氧通过鳃丝表皮细胞渗透进入血液达到气体交换.鲢鳙等滤食性鱼类通过鳃耙将水体浮游生物过滤进入食道而摄食.同时鳃具有调节体内渗透压作用,可以将过量氨氮等机体代谢产物经鳃器官排泄到体外,如果鳃组织发生病变,将直接破坏呼吸功能,威胁鱼类的生存.所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及时预防和治疗鳃病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笔者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将鱼类烂鳃病的分类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供水产同仁参考. 1 寄生性烂鳃 1.1 流行季节 流行时间为每年4-9月. 1.2 主要症状 病鱼鱼体发黑,尾柄灰白,鳃盖张开难以闭合,鳃丝发白并参差不齐,鳃片表面黏液增多,鳃片腐烂,镜检可见大量寄生虫如:中华鳋、锚头鳋、指环虫、三代虫、车轮虫、孢子虫等. 1.3 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引起鳗鱼烂鳃病的病源很多。因此,病源不同,防治方法也不相同,且常常多种病源共同危害,成为并发性感染(寄生虫、粘细菌和霉菌)。 一、病源:我国常见的烂鳃病病源有寄生虫、粘细菌和霉菌三大类型。 1、寄生虫引起的病源有: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三代虫、锚头鳋、杯体虫、两极虫等引起烂鳃病,主要寄生或附着在鳃上,刺激粘液增多,引起鳃组织的鳃丝红肿张大,有的吞食鳃上皮细胞,有的用齿环破坏鳃组织,影响鳃的呼吸功能。还有大量固着  相似文献   

9.
用酶免疫测定法检测鱼害粘球菌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不标记抗体酶免疫测定法检测鱼害粘球菌烂鳃病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鱼害粘球菌不同菌株的菌体都能与其各特异抗血清交叉反应,用酶标记显示棕色,获得阳性反应,其细长弯曲的菌体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用正常兔血清或含吐温20O.1M,pH7.4的磷酸缓冲液或吸收血清,或用Cg25和Cg27菌株代替鱼害粘球菌的对照组,酶标记都呈阴性反应,菌体不呈棕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有明显差别。以健康草鱼鳃上的粘液作对照试验,粘液本身呈淡黄色,只有红血球呈深棕色。这种检测法对粘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或用于诊断鱼病有一定实际意义。这一检测技术对其他鱼类的病毒病的病原定位、传染源、传染途径的探索,以及对细菌性鱼病或寄生虫鱼病的研究也可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0.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患细菌性烂鳃病的草鱼病灶分离得滑动细菌M_(165),经多次水中感染(及反复分离、再感染),能使草鱼及多种池塘鱼类显症、死亡。M_(165)的生物学特性与鱼害粘球菌相似,但不能用Dworkin法快速诱生小孢子。该菌DNA碱基比为35.3%,与粘球菌有明显差异,采用柱状屈桡杆菌学名Fiexibacter columnaris (Davis)Leadbetter。  相似文献   

11.
鲤鱼单极虫病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89年以来,造成王快水库等网箱养鲤大批死亡的单极虫病,病鱼出现烂鳃、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有大量粘液等症状;显微观察的结果为:各组织器官发生病变,肠上皮细胞严重坏死,平滑肌纤维发生玻璃样变及解体,鳃丝充血,鳃小片融合,肝细胞核溶解、坏死。  相似文献   

12.
正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我国草鱼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技术较为成熟。草鱼养殖过程中,病害较多,春末夏初一般是"老三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并发症)的高发季节。根据烂鳃病发病原因可分寄生虫性、真菌性和细菌性三种。寄生虫性烂鳃病例进行镜检时,可发现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或黏孢子虫等常见寄生虫;而真菌性烂鳃病例的镜检则会发现鳃霉菌丝;细菌性烂鳃病病原包括鱼害黏球菌等。目  相似文献   

13.
烂鳃病是养鱼生产中的主要危害病种之一。但草鱼烂鳃病可由细菌和寄生虫引起,应严格检查,正确诊断病情和对症及时治疗,才能保障生产的高产和高效运行。一、两类烂鳃病的相同点1.染病部位相同,都发生在草鱼鳃丝上。2.揭开鳃盖观察鳃丝都缺损、充血或糜烂。3.都可引...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的常见疾病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义 《水产养殖》2002,(4):25-26
1 烂鳃病1.1 病原 柱状纤维粘细菌。1.2 症状及流行情况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少食或不食;鳃分泌大量粘液,鳃丝腐烂,严重时鳃丝上附有污物。黄颡鱼鱼种和成鱼均可发病,4~6月为发病高峰,可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5.
生石灰防治细菌性烂鳃病是危害当年草鱼种和成鱼的严重病害之一。每年4—10月为流行季节,水温超过30℃时,发病率较高,死亡也较严重。烂鳃病是由一种粘球菌侵入鱼的鳃部引起的。病鱼消瘦,体色变黑,头部尤为乌黑,离群独自在塘边慢游,  相似文献   

16.
高产池塘水质污染严重,当水中氨含量长期超标,在分子氨的刺激下,鳃分泌大量粘液,鳃丝呈紫红色,鳃丝的边缘呈白色。因鳃片表面复盖大量粘液严重影响了气体交换。在炎热的夏季水温较高的时候,病鱼常浮于水面,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目检病鱼的鳃无细菌性烂鳃病症状;镜检一般无寄生虫或寄生虫很少,如再配合水质监测,水中氨氮含量超标,可以确诊为由水质恶化引起的鳃病。  相似文献   

17.
林延川 《内陆水产》1998,23(6):26-26
烂鳃病是由粘球细菌侵入鱼的鳃部所致,特别是锚头鳝、指环虫、王代虫等寄生虫刺伤或拉网等机械损伤后,细菌感染而引起。其症状及病变表现为: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灰白色,边缘附着污染物或大量粘液;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次常被腐蚀成~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患此病的鱼,在池中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渐渐失去活动能力而停止援食,体色变得暗黑,头部颜色特别明显,故又称“乌头瘟”。烂鳃病对家鱼感染影响较重,以l-2龄草鱼的危害最严重,并经常与肠炎、赤皮、寄生虫等疾病并发,…  相似文献   

18.
<正>一、发病情况2019年6月中旬,在重庆市荣昌区某草鱼养殖场发生草鱼患病死亡现象,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打开鳃盖,发现鳃丝腐烂、鳃丝末端黏液较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图见彩中插2),现场初步诊断为草鱼烂鳃病。在显微镜下观察病鱼体表发现有锚头鳋和较少量车轮虫寄生,鳃丝表面没发现寄生虫侵袭  相似文献   

19.
<正> 前言1973年国内开展网箱养鱼以来,发展很快,鱼病问题也随之产生。已发现了水霉病、疖疮病、白皮病、细菌性烂鳃病等。目前网箱养鱼中鱼病的危害到了不能忽视的程度。在日本等国网箱养鱼中鱼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1978年浙江省海盐县圩城公社渔场网箱养殖的鳙鱼大批死亡。经过研究认为主要是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烂鳃病,症状与青、草鱼  相似文献   

20.
鳜鱼疾病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寅初 《内陆水产》2000,25(3):41-41
笔者从1996年开始对鳜鱼进行人工繁养以来,发现鳜鱼和其他鱼类一样,也易受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袭,加上生物和人为的因素,在鱼苗、鱼种阶段 ,由发病导致大批死亡的事情时有发生。现将近几年在生产实践中的体会介绍如下。1细菌性烂鳃病此病主要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病鱼鳃丝腐烂发白 ,常附着污泥和粘液 ,严重时其鳃盖骨内表皮被腐蚀为一个似透明的小窗区域 ,俗称“开天窗”。病鱼离群独游 ,上浮于水面缓慢游动 ,体色渐变黑 ,头部乌黑。每年的4~9月为发病期 ,7~9月最为流行。防治方法 :a)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 ;b)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