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我镇某猪场引进生物发酵床技术养猪,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发酵床的建设1.1朝向和墙高:圈舍结构宜坐北朝南,猪舍屋檐高度为2.6~3.5m为宜。1.2单圈面积:最好控制在30m2左右。圈舍之间直接用栅栏隔开,利于圈舍内通风。1.3窗户和保温隔热:修建天窗、普通窗户2种窗户。屋顶要设置保温隔热材料,防止夏天过热、冬天过冷。  相似文献   

2.
发酵床养猪法的几个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显峰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2):96-96,99
发酵床技术在武功县示范推广以来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进行推广。在推广应注意以下关键环节。1圈舍建设采用发酵床饲养方式对圈舍结构有其特殊的要求。采用发酵床方式圈舍建设设计要求为:1.1确保猪舍有良好的通风性能,以确保夏季发酵床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圈舍外,避免圈舍内夏季闷热潮湿。有的采用上下两层窗设计,下层面要有地窗,  相似文献   

3.
<正>从2008年起,先期考察了镇江的"土著菌"发酵床养猪和福建洛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洛东酵素"发酵床养猪。通过考察得到的印象是发酵床养猪确能做到"零排放"。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菌种使用成本高;(2)饲养密度降低;(3)夏季圈舍高温,猪能否饲养;(4)圈舍内喷雾消毒抑制菌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发酵床养猪的疫病风险,采用细菌常规分离鉴定、小白鼠攻毒、寄生虫虫卵检测方法,分别对5个养猪发酵床垫料和养猪场常规圈舍粪污内的致病菌和寄生虫虫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发酵床垫料内分离到25种(亚种、类)致病菌,而常规饲养圈舍粪污内分离到8种(亚种、类)致病菌;发酵床垫料和常规饲养圈舍粪污内的同种致病菌的致病比较,发酵床内致病菌的致病性高于常规饲养圈舍粪污内致病菌的致病性。3个发酵床养猪时间延长1年后,发酵床垫料中的致病菌增加了4~9种(亚种、类),其中1个发酵床的病原菌种类是1年前的3.25倍;5个养猪场的8个发酵床垫料中,有5个发酵床垫料内寄生虫虫卵呈阳性,即阳性率为62.5%,寄生虫种类为蛔虫和毛首线虫,其中,蛔虫虫卵有4个发酵床垫料呈阳性(阳性率50.0%),毛首线虫虫卵有4个发酵床垫料呈阳性(阳性率50.0%),对患寄生虫病最严重的1头猪进行解剖,其大肠黏膜上布满了毛首线虫。结果表明,发酵床养猪疫病风险高,不符合健康养殖范畴。  相似文献   

5.
发酵床养猪在中国西部地区进行了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受到广大养殖户的好评。但由于西部地区发酵床猪建造粗糙、低劣、参差不齐,使养猪效果大打折扣。通过对不同模式的圈舍进行冬、夏季温度的测定及猪的日增重、料肉比和经济效益分析对比,进一步探索西部地区发酵床养猪圈舍建设标准模式,为西部地区发酵床养猪圈舍修建提供擞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4,(7):47-49
通过测定不同季节采用发酵床养殖猪只的生产性能指标,研究发酵床养殖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2次进行,分别在夏季的7—8月和冬季的12—1月,设水泥地面对照组。夏季试验发酵床养猪的试验群体为105头,分9圈饲养,密度为1.7 m2/头;冬季试验发酵床养殖观察的群体数量为112头,分9圈,密度为1.7 m2/头。水泥地面对照观察3圈,群体为42头,密度1.5 m2/头。水泥地面猪舍无后窗,发酵床猪舍后墙开窗(90 cm×100 cm),窗距离地面1.0 m,夏季采用自然通风,冬季水泥地面采用热风管道供暖,发酵床无采暖设施。饲养观察期为夏季30 d,冬季60 d。结果显示:夏季发酵床比水泥地面日增重低6.7%(P<0.05),料重比增加4.4%(P<0.05);冬季发酵床比水泥地面日增重提高16.7%(P<0.05),料重比降低5.5%(P<0.05)。结论:在凉爽和寒冷的季节采用发酵床养猪效果显著,表现出较好生产性能;夏季发酵床的高温环境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而且体重越大,影响越大;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需要通过圈舍设计和通风设施的改进来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7.
发酵床养猪冬季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发酵床养猪冬季常见问题有:氨气味浓烈,湿度大,垫料温度低,垫料板结。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重视圈舍通风这些,通风可以移除圈舍内的热量、水分、灰尘、废气等。(一)通风不良的后果发酵床的发酵是一个耗氧过程,如果圈舍内通风透气不良,微生物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直接影响菌种的活力和圈舍的水分、温度等。通风透气性不好一般会导致以下一些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8.
<正>1增加圈舍面积对于小面积的圈舍,建议扩建猪舍;大面积分割成小面积的猪舍,建议将水泥隔墙打通,垫料可以相通。可采用移动栅栏来隔开,这样既可随时增减单位圈舍发酵床的面积,有效缓解发酵空间不足、发酵超负荷的危机,又便于操作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9.
发酵床养殖生猪的疫病风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发酵床”养猪方法的科学性.本试验对绵阳的某养猪场以北京华夏康源科技有限公司“金宝贝”菌种制作的发酵床和以日本洛东公司菌种制作的发酵床及猪常规饲养圈舍和资阳某养猪场发酵床中的病原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发酵床养鸭和传统地面养鸭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樱桃谷肉鸭为对象,比较传统水泥地面养殖和发酵床养殖下圈舍环境、出栏重、料肉比、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和死亡率及血清IgG等指标差异。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式相比,发酵床模式生长期和育肥期的圈舍温度升高,氨气浓度降低,血清IgG水平升高;同时,发酵床模式下肉鸭存活率高于传统模式,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和死亡率降低,出栏体重、每日平均采食量及料重比没有明显区别。由此可见,发酵床养殖模式显著改善鸭舍环境,提高了肉鸭免疫功能,降低了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发酵床养殖技术是依据微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群持续将畜禽粪尿降解,其中大部分转化为气体,实现粪尿完全降解的无污染、零排放目标的一种环保养殖模式。其关键是将发酵垫料铺到圈舍地面。垫料原料最好是锯末,也可用稻壳和农作物秸秆等。发酵就是在锯末等垫料的帮助下,发酵菌群以畜禽粪便为主要营养进行生长繁殖的过程。这种方法通过发酵手段给畜禽提供温暖、干净及舒适的圈舍,如同给动物铺垫了温床一样,因此,将这种饲养方法称为"发酵床养殖技术"。我国的发酵床养鸡技术,是由原有的垫料养鸡基础上,借鉴发酵床养猪技术发展而来。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发酵床养鸡管理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猪发酵床垫料中水分和氮、磷、铜元素含量的变化,试验对不同圈舍、地点的发酵床垫料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圈舍中不同取样点的垫料成分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在5个取样点中,除水分外各成分含量较高的点几乎集中在排便集中区、粪便堆放区和集中活动区;水分、氮、磷、铜含量使用2年的垫料均高于使用1年的垫料,但使用1年和2年的发酵床垫料水分和氮的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而磷和铜的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垫料中各成分与国家相关标准的比较发现,垫料中检测的各成分平均含量符合或稍低于国家标准的限量。说明只要管理好发酵床垫料,可将废弃垫料用作有机肥进行资源化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保养猪技术农民朋友形象地称它为自然养猪法、发酵床养猪法、懒汉快乐养猪法等等。其基本做法是:在猪舍内设置深度为80~100厘米的垫料坑,填充锯末、稻壳、玉米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利用菌种制作发酵垫料床。每头育肥猪1.2~1.5平方米,50头-60头生猪可以在一个圈舍饲养。  相似文献   

14.
浅谈发酵床养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床养鸭技术是在养猪、养鸡使用发酵床以后衍生的一种产品技术,是传统养鸭的转型,属于生态养殖的新技术。发酵床养鸭是在圈舍里铺上一定厚度的锯末、稻壳或秸杆等垫料和微生物菌剂的混合物,做成一张“席梦思”床,见图1,微生物以垫料为载体、鸭粪尿等作营养源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产生的菌丝体被家禽(肉鸭)啄食,实现污染零排放目标,从而达到免冲洗家禽栏舍(节水节劳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发酵床养猪,通过对圈舍垫料接种后的温度、湿度、各种酶活性、有机酸、无机氮、碳氮比(C/N比)各项指标的随时检测,并对发酵床进行日常管理,摸索出发酵床系统运转的规律,确定维持发酵床系统高效运转的评价指标,制定出其微生物降解系统的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发酵床养猪,因环保卫生、节能节粮、省时省力、抗病促长等诸多优点,受到欧美等国际养殖业界的欢迎,国内也正在全面推广。干撒式发酵床发酵菌剂,采用独特的"干撒式"操作,不加水,而且具有活力强、发酵分解快、脱臭效果好、不易坏床、寿命长的突出特点,因而广受市场欢迎。用于猪鸡鸭鹅野猪兔等多种动物圈舍脱臭发酵床,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7.
奶牛场粪污产生量大,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难等问题成为制约奶牛生产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对规模化奶牛场抓点试验,以规模奶牛场圈舍改造和发酵床养牛为核心,其他关键技术集成配套一体化应用,经过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取得显著效果。本文通过对其进行梳理、提炼和归纳总结,概括出了规模奶牛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建兴生态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四化”内涵、发酵床体与种养结合的生产工艺,阐述了圈舍改建、发酵床养牛、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理和土地消纳利用等主要措施和在生产效率、环境保护、乳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成效,为规模奶牛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国 《水禽世界》2010,(4):20-21
正发酵床养禽技术是以发酵床技术为核心,利用生态和微生态平衡原理,给禽只提供一个优良、健康的生存环境。即养禽圈舍内利用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与垫料(锯末、稻壳等农作物废弃物)建造发酵床,禽只将排泄物直接排泄在发酵床上,利用简单的人工翻耙,使禽只的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发酵,使  相似文献   

19.
(一)发酵床的机理发 酵床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养殖模式。这项技术的关键是在畜禽圈舍地面上铺垫了一层添加了专门发酵菌剂的锯末、稻壳等垫料,构建成了畜禽群居生活的场所,即人们所说的发酵床。而发酵则是在垫料帮助下,专用菌群以畜禽粪尿为营养生长繁殖,分解粪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1发酵床养猪技术原理发酵床养猪就是在养猪圈舍内利用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与垫料建造发酵床,猪将排泄物直接排在发酵床上,利用垫料中的微生物发酵和垫料本身的吸附作用,外加生猪的拱掘习性,人工辅助翻耙,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微生物菌落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