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L.tulipifera5个家系1年生实生苗对土壤镉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性。结果表明,在镉胁迫下,杂交鹅掌楸叶片失绿变黄,根系腐烂变黑,且高质量分数镉胁迫下植株受抑制程度越明显。随着镉胁迫时间延长,各家系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均出现了上升趋势,胁迫增加上升趋势更明显。在100mg·kg^-1胁迫下,5个家系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一致;在200mg·kg^-1胁迫下,5个家系SOD活性变化是先升后降,胁迫结束时,NEF11家系SOD活性下降最大,相比对照降幅为41.5%。采用隶属函数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5个家系在土壤镉胁迫下的抗性顺序为:NEF14〉NEF15〉NEF12〉NEF13〉NEF11。  相似文献   

2.
以1个中国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自由授粉家系为对照,对鹅掌楸属23个种间杂种家系2 a生苗木生长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苗高和地径性状上,正交、反交、回交及F1个体之间相互杂交4种交配系统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家系间在两个性状上的差异均达极显著程度(P<0.01)。对于苗高性状,家系平均变异系数为29.16、家系内平均变幅为2.31 m,在地径性状上,家系平均变异系数为31.87、家系内平均变幅为2.63 cm。因此,在鹅掌楸属种间杂种优势开发中,上述  相似文献   

3.
以3个试验点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tulipifera试验林为材料,研究了土壤容重、pH值以及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及有机质质量分数等9个土壤因子对杂交鹅掌楸幼林生长量(1~8年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因子在不同地点、坡位与土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杂交鹅掌楸幼龄期生长量在不同地点间以及地点内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除1~2 a地径与速效钾质量分数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年份的杂交鹅掌楸树高与胸径均与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影响杂交鹅掌楸生长的2个关键土壤因子,提高土壤碱解氮及速效钾质量分数可促进杂交鹅掌楸幼林期生长。这对于杂交鹅掌楸造林立地选择及幼林期土壤养分管理有指导意义。表6参20  相似文献   

4.
北美鹅掌楸EST-SSR跨属间通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inn.)EST序列中开发的176对SSR引物,以国内木兰科10属43种的DNA样品为材料,检测了该批引物在木兰科各属间的通用性.132对引物在北美鹅掌楸中有效扩增,108对在鹅掌楸(L. chinense Sarg.)中有扩增产物,在鹅掌楸属内的通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不同交配组合F_1代杂交鹅掌楸(Hybrid liriodendron)家系在湖北地区的生长适应情况,选育适合我国中部地区推广应用的优良杂交鹅掌楸品系,以6株中国鹅掌楸为母本,4株北美鹅掌楸为父本,进行人工控制授粉,共获得21个杂交子代家系。于2014年将其中19个子代家系和1个中国鹅掌楸混系(对照)1年生幼苗定植于湖北省黄冈市林场,分别在2年和3年后进行生长测定。2016年测量各子代家系树高(height)和米径(diameter)2个指标,2017年测量各子代家系树高(height)和胸径(DBH)2个指标,进行表型性状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家系16、5、10、15在树高、米径和胸径性状均值上都具有显著优势;家系20、17、16、5、4的树高、米径和胸径性状的变异系数明显低于其他家系;家系9、12、20、4的树高、米径和胸径性状遗传力明显高于其他家系;家系16、4、3、19的育种值显著高于其他家系。可见,在筛选优势生长的家系方面,树高、米径和胸径的平均数值都比较高的家系,有更好的用材价值和经济价值;家系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越小,生长越稳定,时间上的变异较小;遗传力和育种值越大,家系的遗传力越稳定,更加适合子代育种的选择;杂交的亲本树龄适宜选择母本为13年生的中国鹅掌楸和父本为22年生的北美鹅掌楸进行杂交,F_1代的遗传力较好并且育种值较高,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成熟龄杂交鹅掌楸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叶片及叶柄为外植体,建立了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L.tulipifera成年树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在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组合的培养基上均能产生愈合组织。在MS 0.5 mg.L-1NAA 2.0~4.0 mg.L-16-BA的培养基上,愈合组织能分化产生不定芽。在MS 0.5 mg.L-1NAA 4.0 mg.L-16-BA的培养基上,外植体可不经过愈合组织而直接分化产生不定芽。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 1.5 mg.L-1NAA。图2表2参13  相似文献   

7.
种间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是鹅掌楸Liriodendron spp.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报道了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和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生长表现及遗传稳定性,为杂交鹅掌楸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参试鹅掌楸交配组合39个,分属3种交配类型(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以鹅掌楸自由授粉子代为对照,在3个试验点进行子代测定。通过对各交配组合子代2年生苗进行苗高和地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就苗期生长量而言,鹅掌楸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种间杂交组合子代生长最好,种内杂交组合子代次之,回交组合优势较小。种间正反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而同一交配类型的不同组合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在鹅掌楸杂种优势利用时,应重视杂交亲本的选择。同时,利用Eberhart和Russell模型评价了各杂交组合的生长适应性与遗传稳定性,并初选出生长快、适应性强、综合性状较优的组合J×L,而组合BK1×H和Z×WYS1生长较快,但稳定性较差。表5参16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低温胁迫处理对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幼苗叶片内的活性氧和活性氮代谢的影响,以杂交鹅掌楸幼苗为材料,在4℃条件下处理6 d,随后于室温下恢复2 d,测定不同时间段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等酶活性的变化,以及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表明,6 d的低温胁迫处理引起了杂交鹅掌楸幼苗叶片内SOD、CAT、NOS活性逐渐升高;室温恢复2d后叶片内SOD、CAT、NOS活性又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低温胁迫处理6 d,O_2~-·和H_2O_2含量升高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NO含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室温恢复2 d后叶片内O_2~-·、H_2O_2和NO含量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低温胁迫导致杂交鹅掌楸幼苗叶片积累了大量的活性氧和活性氮代谢物,引起其氧化还原系统的失衡,进而对植株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因其叶形独特,干形通直,木材纹理清晰,为我国优良的用材及园林绿化树种.它与该属仅存的另一种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 L.)均属古老的孑遗植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开展马褂木天然实生苗群体和嫁接优...  相似文献   

10.
杂交鹅掌楸苗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杂交鹅掌楸、鹅掌楸及北美鹅掌楸家系实生苗的光合特性,并分析了光合指标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杂交鹅掌楸为阳性树种,其光饱和点在1200 μmol·m-2·s-1以上;(2)正交家系CT01对光强的适应范围较广,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回交0家系HCO2具有较低的CO2补偿点,且它们的平均净光合速率(Pn)值较高,认为对于鹅掌楸属树种可以通过杂交,选育高光合能力的杂种后代;(3)在Pn指标上,与鹅掌楸相比多数杂种家系具有明显优势;苗高和地径与单株面积和光合生产率(P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PEG-6000根际模拟土壤水分胁迫的方法,对郁金香、风信子和欧洲水仙3种球根花卉的幼苗进行了胁迫处理,测定了其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3种球根花卉各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欧洲水仙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小,MDA含量及细胞膜相对透性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3种酶的活性在水分胁迫结束时均高于处理前;郁金香和风信子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幅度较大,MDA含量及细胞膜相对透性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大,3种酶的活性在水分胁迫结束时均低于处理前。综合分析后得出,3种球根花卉中以欧洲水仙对干旱的适应力最强,初步认为其可作为干旱地区的庭院美化植物。  相似文献   

12.
汪仁  安景文  解占军  华利民  刘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89-22290,22330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方法对春玉米生育后期穗位叶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法,测定春玉米穗位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b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在春玉米灌浆期和蜡熟期增加施氮量,春玉米穗位叶的MDA含量逐渐下降,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蜜白质含量随之提高。施用等量氮肥的条件下,2次追施氮肥的穗位叶MDA含量低于1次追施氮肥的,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1次追施氮肥的。[结论]不同施氮方法对春玉米穗位叶的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对防止春玉米早衰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施氮方法对春玉米生育后期穗位叶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法,测定了春玉米穗位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在春玉米灌浆期和蜡熟期增加施氮量,春玉米穗位叶的MDA含量逐渐下降,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之提高。施用等量氮肥的条件下,2次追施氮肥的穗位叶MDA含量低于1次追施氮肥的,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1次追施氮肥的。[结论]不同施氮方法对春玉米穗位叶的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对防止春玉米早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长时期冬枣受绿盲蝽危害后应激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绿盲蝽刺吸与人工针刺模拟危害后,冬枣不同组织的应激防御酶活性,以及受绿盲蝽不同程度危害的冬枣叶、蕾、花、幼果应激防御酶的变化。【方法】在冬枣各生长期(芽期、蕾期、花期、幼果期)易受危害部位(嫩叶、蕾、花、幼果)接入不同数量(1-3头)绿盲蝽和人工针刺模拟危害,危害24 h后,采摘不同危害程度的冬枣组织,采用氮蓝四唑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紫外吸光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冬枣嫩叶组织遭人工针刺和绿盲蝽刺吸胁迫后所产生的SOD、POD、CAT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叶片,其中绿盲蝽刺吸嫩叶所产生的应激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人工针刺;冬枣蕾受到人工针刺和绿盲蝽刺吸胁迫后,SOD活性没有变化,POD活性显著增加,受绿盲蝽刺吸胁迫后CAT活性显著高于人工针刺胁迫;冬枣花受到人工针刺和绿盲蝽刺吸胁迫后,SOD和CAT活性没有变化,POD活性显著增加,绿盲蝽刺吸胁迫下POD活性比人工针刺活性更高;冬枣幼果受到人工针刺和绿盲蝽刺吸胁迫后,SOD和CAT活性没有变化,POD活性显著增加。受绿盲蝽不同危害程度的应激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受害后冬枣各组织内3种防御性酶随受害程度的加重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叶片和花受绿盲蝽不同程度危害后,SOD活性呈现随着受害程度的加重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CAT活性随受害程度的加重均呈上升的趋势;冬枣蕾受绿盲蝽不同程度危害后,SOD活性变化不显著,POD和CAT活性呈现上升趋势。冬枣幼果受绿盲蝽不同程度危害后,SOD活性随着受害程度的加重先降低,后上升;POD活性随受害程度的加重均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结论】绿盲蝽的危害胁迫能诱导寄主植物产生一系列应激生化反应。冬枣不同组织受胁迫后,参与防御的酶可能不同,嫩叶受胁迫后,3种防御酶均会发生变化,而蕾、花、幼果等繁殖器官受胁迫后,POD活性变化更为明显;绿盲蝽刺吸胁迫(除了物理损伤外,还分泌唾液进行化学危害)比人工针刺(仅有物理损伤)往往能够诱导更高的防御酶活性;随着绿盲蝽的危害加重,冬枣不同组织的受损程度不同,不同的酶活性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以50个两系(三系)杂交水稻组合为供试材料,以旱稻1255和旱稻297为对照材料,分别在发芽期用20%的聚乙二醇6000(PEG6000,-0.49MPa水势)模拟水分胁迫,在4叶期进行干旱和复水处理,在抽穗期田间晒田条件下无损测定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平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抗氧化酶活性,并在收获后考察其结实率。结果表明:不同水稻材料在不同生育期耐旱性表现不相同,通过聚类分析,结合发芽率、抽穗期田间晒田条件下Fv/Fm值以及后期结实率的联合筛选,将水稻耐旱表现型分为3类,即耐旱型、干旱敏感型以及中等耐旱型;不同耐旱类型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筛选指标的平均值也不同;在抽穗期晒田条件下,叶片的Fv/Fm值与芽期发芽率、SOD活性有极显著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2**和0.349**),可见抽穗期晒田条件下叶片的Fv/Fm值可作为田间栽培条件下水稻水分胁迫无损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喷施二甲四氯对不同品种杂交谷的生长是否有影响,为谷田除草剂的筛选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在谷子拔节期喷施推荐剂量二甲四氯,进行大田喷施试验,施药后30 d测定杂交谷子的形态指标(株高、叶长、叶宽、茎粗),生理指标(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及MDA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结果]喷施二甲四氯对张杂3号的株高、叶长、茎粗均没有显著影响,对叶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SOD酶活性、POD酶活性、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均有略微上升趋势,对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喷施二甲四氯对张杂12号形态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茎粗有略微抑制作用,对SOD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提高POD酶活性,对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抑制了净光合速率,略微促进了蒸腾速率;喷施二甲四氯对张杂13号的株高、叶宽、茎粗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明显促进了叶长生长,对SOD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POD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但轻微抑制了POD酶活性。[结论]喷施二甲四氯对张杂3号、张杂12号、张杂13号3个品种杂交谷的药害不明显,二甲四氯可以用于这3个品种杂交谷田除草。  相似文献   

17.
以"湘早籼13号"为对照,对高产杂交早稻"株两优819"生育后期剑叶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光合速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株两优819"在生育后期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下降速率慢,POD活性高,MDA含量较少;光合速率高,可溶性糖含量多,说明"株两优819"在生育后期光合生产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松油烯-4-醇对粘虫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松油烯-4-醇处理粘虫5龄幼虫后,测定了兴奋期、痉挛期、麻痹期及复苏期4个中毒阶段试虫的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被明显激活,各中毒阶段的酶活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兴奋期的酶活力最大,为对照的3.04倍;处理试虫的过氧化氢酶(CAT)在兴奋期和痉挛期与对照的差异不大,而在麻痹期和复苏期被明显抑制,酶活力分别为对照的78%和92%;过氧化物酶(POD)也被明显抑制,各中毒阶段的酶比活力依次为对照的81%,86.0%,65.0%和90.0%。分析认为,中毒试虫的复苏可能与POD和CAT活力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高羊茅品种在幼苗期的抗盐性。[方法]以热浪等8个高羊茅品种为试材,在幼苗期对其进行NaCl不同浓度(0、0.3%、0.6%、0.9%、1.2%、1.5%)的盐胁迫处理,分析其5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不同高羊茅品种抗盐性。[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高羊茅幼苗体内MDA、脯氨酸、类胡萝卜素含量和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POD活性总体呈先升再降的趋势。8个高羊茅品种体内MDA、脯氨酸、类胡萝卜素含量、POD和SOD活性大都在0.9%NaCl时开始明显上升,由此推断,0.9%NaCl可能是高羊茅幼苗期抗盐生长的1个临界值。[结论]聚类分析表明,8个品种中以美洲虎2号和火凰RT的抗盐性较强,热浪和佛浪的抗盐性较弱,翠碧A、法恩、爆发力和强劲的抗盐性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