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玉米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玉米育种目标的调整和确立显得尤为重要。从辽宁省实际情况和长远利益考虑 ,玉米育种目标应以高产、优质为主 ,选育的品种要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强、抗病虫性好 ,同时应加强特用玉米品种和抗旱、耐瘠薄玉米品种选育。加强种质资源的研究和热带、亚热带资源改良利用。传统育种方法和生物技术相结合 ,提高辽宁省玉米育种水平和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年来的玉米育种实践和分析总结,论述了大关玉米育种从选择应用常规品种、综合种到成功选育玉米杂交品种的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改进选育方法,选育优良品种,高密度品种的选育,加强玉米育种协作攻关,增加育种经费投入等途径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玉米机收籽粒是玉米生产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东北籽粒机收玉米品种现状及生产上对此类品种的特殊要求,提出了育种思路和选育方法,阐明适宜机收籽粒玉米新品种选育是未来玉米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近几年杂交玉米品种试验示范结果及玉米推广工作中的经验,提出对玉米育种工作的几点看法,以期为各育种单位提供借鉴并育成生产表现稳定、农户种植安全的品种,为我省玉米生产提供优良品种,使农户增产增收.结合我省玉米生产实际,在玉米育种中应注意以下五方面:1减少育种过程中的浪费,避免品种决策上的失误,提高玉米育种效益;2.用生产的观点搞育种,品种审定制定与生产有机结合;3.深入了解自交系特征特性,设定组配条件,提高育种的实效性;4.深入了解农民喜爱的好品种标准,制定育种目标,提高玉米育种的针对性;5.严格育种程序,充分了解新组合的适应性,提高育成品种在生产上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玉米机收籽粒是玉米生产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东北籽粒机收玉米品种现状及生产上对此类品种的特殊要求;提出了育种思路和选育方法;阐明适宜机收籽粒玉米新品种选育是未来玉米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是我国玉米生产第一大省,但受气候影响,玉米品种呈现多、乱、杂现象,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近几年玉米品种审定和推广调查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黑龙江省玉米品种选育数量最多的单位,其科研水平高、科研人员能力强,玉米品种类型全面、黑龙江省各积温带都有适应品种,且玉米品种在黑龙江省推广面积最大。同时,对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工作提出整合玉米育种资源、加强资源材料创新、加强耐密品种选育和加强高新育种技术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黑河地区玉米生产现状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河地区近几年的气象条件、玉米种植区域和玉米品种审定推广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介绍,指出黑河地区玉米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继续加大基础育种研究;加强单倍体育种研究,缩短育种周期;积极开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等育种对策以期为黑河地区玉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我国四大主要农作物之一,选育高产、稳产、抗病、优质玉米品种是玉米育种永恒的主题,依此为目标,我们在育种素材的选用,育种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有所创新,于1995年组配出高产、抗病、活秆成熟、熟期适中、适应性广的玉米新杂交种硕秋8号。该品种投入市场应用后,种植面积急剧  相似文献   

9.
对2005—2014年吉林省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省内单位育成品种较多,播种面积却很小,主要集中在熟期较早地区,中熟到晚熟玉米主产区以省外品种为主。科研院校等国营单位育种数量明显下降,民营种业成为玉米新品种育成的主体。中熟、中晚熟玉米品种数量显著增加,晚熟品种的数量在逐年减少。吉林省内育种单位玉米育种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5~2009年期间辽宁省玉米育种的审定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了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包括种质基础、杂种优势模式、审定品种应用情况和玉米育种的基础研究等,提出了辽宁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和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十五”以来内蒙古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十五"以来,内蒙古小麦育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的小麦品种22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6个,小麦育种研究出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总体上看,内蒙古的小麦育种还存在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育种效率不高、方法落后等。文章总结和分析了"十五"以来内蒙古小麦育种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在其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单产、改良品质和增强品种抗逆性能,一直是小麦育种追求的重要目标。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小麦育种室根据内蒙古小麦主产区品种需求,经多年试验育成"农麦3号"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春性、中筋、高产、抗锈病,于2011年3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同时针对内蒙古中西部小麦产区生产条件开展了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形成的配套技术充分保障了该品种特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近十年审(认)定油用向日葵品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十年内蒙古自治区油用向日葵的审(认)定情况、审(认)定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综合抗性及生产应用情况行分析,建议自治区应加强中早熟高产稳产品种的选育,重视生物技术应用,加强抗病育种,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选育等几个方面开油用向日葵育种工作,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油用向日葵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内蒙古2000-2009年审(认)定的10个极早熟大豆品种进行了育种方法、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性、生物学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综述了基因组选择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基因组选择育种在奶牛和内蒙古绒山羊上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利用基因组选择育种对奶牛和内蒙古绒山羊的遗传改良进展速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广西糯质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广西糯质玉米育种研究概况,指出近期广西糯质玉米选育应以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类型多样化为目标。最后综述广西糯质玉米选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广西糯质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玉米种植区生态类型多样,为充分发挥各玉米种植区的优势,文章从种植制度、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向进行了分区阐述,探讨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分区发展方向及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油脂与蛋白质含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省近10年来通过审定的183个大豆品种的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脂总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豆品种的油脂平均含量为20.61%,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1.54%,蛋脂总量平均值为62.16%。油脂含量以黑龙江和吉林较高,但省份间差别不大,黑龙江和吉林高油品种所占比例较大。内蒙古和辽宁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吉林和黑龙江,且高蛋白品种所占比例也较大,蛋脂总量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研究5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简要概述了黑龙江省玉米发展情况,系统阐述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50年在农家品种、综合种、品种间杂交种的鉴选与应用,杂交种的选育和应用,自交系的选育和基础材料的创造,基础理论研究,专用玉米育种方面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以及育种技术进步,育种目标的变化发展,育种技术方法的变化与进步;在杂交种的选育推广、种质创新与自交系的选育取得的重要成就.并对黑龙江省玉米育种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加强育种基础材料创新研究,抗病,抗逆性育种研究,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耐密品种的选育等方面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选育出适应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气候条件的杨树新品种,对引进的16个杨树品种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进行区域造林试验,对2、4、10 a等不同林龄的树高、胸径生长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抗寒性、抗病虫害等性状的系统分析表明:各品种间树高、胸径、抗寒和抗病虫等性状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品种选择是有效的。经过主要性状的多重比较及综合分析,选取银中杨、碧玉杨和京2杨为速生、抗逆优良品种,其树高、胸径生长量与生长较差的863品种相比银中杨分别提高97.27%、90.31%,碧玉杨提高76.27%、66.43%,京2杨提高69.51%、70.19%。这些品种可抗风沙、干旱、冻害、土壤瘠薄,可在轻度盐碱土( pH值为8.0左右)上正常生长,尚未发现病害、虫害等。因此,将上述品种确定为内蒙古中西部区应引进和栽培的优良品种,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