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集白皮松3个新变异类型(盆仙白皮松、瑞王白皮松、9号树)、北京良种基地母树、北京市挂牌古树等共48个样品,应用SSR技术,对上述样品分别进行鉴定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同一个变异类型的无性系与其原变异枝之间在所有位点上均不存在差异,说明其无性系及其原变异枝属于相同的基因型,"瑞王白皮松"和其母株(古树152)非变异枝间在SSR—Y5位点上存在差异,"瑞王白皮松"与"盆仙白皮松"在SSR—Y2位点上存在差异。"9号树"在Y2、Y5 2个位点上与"盆仙白皮松"、"瑞王白皮松"不同,而与其母树群体莽山良种基地的母树相同。可以通过上述位点的检测来鉴定3个不同的变异类型。"盆仙白皮松"、"瑞王白皮松"和"9号树"、古树群组、莽山群组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1 1、0.011 4、0.081 3、0.063 8。"瑞王白皮松"与"盆仙白皮松"间、"瑞王白皮松"与古树间存在遗传上的差异。参试样品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信息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Nei’s多样性指数(Nei’s)的平均值分别为1.230、0.302、0.221、0.189、0.197。多样性水平略高于白皮松人工群体而与白皮松天然群体接近,说明参试样品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具有选择利用的遗传基础较好。  相似文献   

2.
白皮松是宝鸡市重要的乡土树种,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加快白皮松苗木基地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打造"美丽宝鸡"具有重要意义。一、苗木生产现状近年来,随着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及绿色宝鸡建设的持续推进,宝鸡市白皮松苗木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白皮松的生物学特性及配置特点,从苗木选择、起运栽植、定植3方面介绍了白皮松栽植技术,从设立支架、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防强光灼伤、根系保护几方面介绍了白皮松栽植后的养护管理,同时提出合理配置、科学布局、注重栽植地的土壤改良,可有效提高白皮松栽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白皮松,又名白鹤松、虎皮松,属珍稀常绿乔木树种,形态多姿,树皮斑斓,极具观赏价值。白皮松幼苗由于不耐水湿,极易感染立枯病,生长缓慢,开展白皮松育苗比较困难,根据白皮松的习性,同当地育苗大户反复实践,总结出白皮松快速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5.
白皮松是吕梁山林区天然分布的主要树种之一,可用于荒山造林与园林绿化。介绍了白皮松生物学特性、育苗及苗期管理、造林及幼林管理等技术,为白皮松育苗造林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6.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是白皮松天然种群的重要集中分布区域之一,笔者利用样方法对保护区内的白皮松森林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白皮松的群落类型主要有油松-白皮松林、白皮松林、白皮松-侧柏林3种.其中,油松-白皮松林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种群中出现频度和重要值较高的物种主要有油松、侧柏、辽东栎、沙棘、黄刺玫、披针叶苔草等.  相似文献   

7.
白皮松是我国特有树种,分析了白皮松栽培前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着重阐述了栽培后的土壤管理、施肥管理、修剪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以期为白皮松种植者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8.
白皮松营养袋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皮松是国家保护树种之一,具有观赏、用材、药用等多种用途。由于常规培育的苗木质量较差,而容器苗具有速生、抗逆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的特点。长治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在黎城县苗圃对白皮松进行了三年的营养袋育苗试验研究,总结出了太行地区的白皮松播种育苗技术,为其营养袋育苗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育苗实践证明:猝倒病防治是白皮松育苗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宁军 《山西林业》2021,(3):44-45
白皮松是园林、庭院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吕梁山林区是山西白皮松的天然分布区域.介绍了吕梁山林区白皮松常见病害和虫害,并根据各种病虫害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白皮松的生态特征,从苗圃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培土防虫等方面探讨了秦岭林区大田繁育白皮松幼苗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赤松、油松等3种不同针叶树种天然更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针叶树1年生天然更新强度分别为3 594~5 133、20 300~50 000和8 300~13 900株.hm-2;赤松天然更新的强度好于油松,油松好于樟子松;樟子松天然更新1年生幼苗较难越冬,经覆盖后幼苗越冬成活率达66%;赤松、油松1年生幼苗相对较易越冬,越冬成活率分别为17.20%和20%,经覆盖后幼苗越冬成活率分别为54.94%和51.28%。因此,应采取人工促进措施进行樟子松、赤松、油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在辽宁省彰武县应用Li-6400光合仪,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var.zhangu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和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5种针叶树在8月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表现为双峰型,并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中彰武松光合速率最高、长白松光合速率较低。通过光响应曲线的分析得出:在0~2 000μmol m~(-2)s~(-1)光强下,光合能力顺序为长白松赤松樟子松油松彰武松;赤松和樟子松的光补偿点较高,为110μmol m~(-2)s~(-1);樟子松的暗呼吸速率最大,为2.338μmol m~(-2)s~(-1)。  相似文献   

13.
通过几年山地和平地红松育苗试验,概括地总结了不同育苗地点、不同播种量、不同肥料种类对红松苗木的生长量及产量的影响,从试验结果看出,山地繁育红松苗比平地在生长量和苗木产量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不同的肥料种类对红松苗的生长量有较大的差异,三元复合肥和腐熟鸡粪较单一化肥和不施肥的试验对照育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红松引种中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呼伦贝尔市引种红松,其地理位置及诸多气象因子等与原产地有很大差异,因此将小兴安岭温带湿润地区的树种引种到寒带或温带半湿润的大兴安岭地区进行栽培,要经过科学的试验和采取相应的驯化措施,才能达到引种目的。本文通过在大兴安岭地区引种红松的中间试验,找到了一种适合当地栽植的方法,为今后寒带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红松栽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美国引进的优良帕里松(Pinus quadrifolia)和灰松(Pinus sabiniana)种源苗木培育技术,包括选地作床、种子处理、种子下播、苗田管理、以及大苗培育和苗木出圃等,而且选择当地乡土树种油松、侧柏、白皮松和爬柏作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白皮松大苗栽培的关键技术和措施,为今后培育白皮松大苗起到指导作用,加速城市绿化步伐,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17.
人工红松混交林改建经济林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人工红松用材林现状的调查分析,对红松用材林改建为经济果林的技术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三种松树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松、油松、白皮松3种松树为材料,利用便携式调制荧光仪MINI-PAM测定自然条件下其各叶绿素荧光参数Ft、Fm、Yield、ETR、qP、qN或NPQ和PAR指标的日变化。结果表明:3种松树各个时段荧光参数值在总体上差异不大,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依赖于PAR的变化。Ft、rETR、qN和NPQ的变化与PAR的变化趋势一致,Fm、Yield和qP的变化与PAR的变化相反。其中,白皮松的量子产量Yield、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和NPQ均高于赤松和油松,说明其能通过增加热耗散来尽量降低光抑制程度,对当地环境较为适应。本研究为3种松树抗性研究、苗木管理、科学种植等提供了生理指标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赤松天然更新的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人工促进更新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松初果期为12a,盛果期为51a,公最大更新幅度为40m;更新幼苗幼树的70%以上集中分布在距母树9m或树高1.2倍以内。人工促进效果以拖拉机耙和人工耧地好;只要耧掉草皮,移栽7-8a幼树,3-4a就可达到更新指标;单位面积上培育母树的数量随时间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果尔作为一种应用较多的化学除草剂,已经在苗圃中广泛应用。通过试验得出结论:一年生针叶树出苗前采用果尔土壤处理除草,对红松效果最好,其次是红皮云杉和樟子松。二年生针叶苗木生长期采用果尔土壤处理除草,对红皮云杉效果最好,其次是红松和樟子松。因此说果尔是林区比较理想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