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糯玉米营养丰富,由于其黏、香、甜的风味更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近年来,糯玉米果穗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消闲食品。在常规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上,鲜食糯玉米与普通玉米既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糯玉米属特用玉米类型,有白、黄、紫、黑等几种颜色,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多样化的需要,近年来糯玉米果穗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消闲食品.糯玉米胚乳淀粉主要为支链淀粉,易溶于水生成稳定的溶液,具有很强的黏度,淀粉液贮存过程中不发生沉淀,在食品和淀粉工业生产中具有特殊的用途.  相似文献   

3.
糯玉米属特用玉米类型,有白、黄、紫、黑等几种颜色,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多样化的需要,近年来糯玉米果穗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消闲食品。糯玉米胚乳淀粉主要为支链淀粉,易溶于水生成稳定的溶液,具有很强的黏度,淀粉液贮存过程中不发生沉淀,在食品和淀粉工业生产中具有特殊的用途。2010年驻马店市引进了青岛农业大学选育的糯玉米新品种莱农糯10号,现将其特征特性及近2年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  相似文献   

4.
糯玉米营养丰富,易消化,其蛋白质、赖氨酸含量较普通玉米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由于糯玉米的消化率和饲料转化率较高,是禽畜的优良饲料,糯玉米更是淀粉工业的重要原料。因此,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发展很快。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多样化的要求,籽粒香甜、营养丰富的糯玉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在部分地区已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糯玉米营养丰富,易消化,其蛋白质、赖氨酸含量较普通玉米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由于糯玉米的消化率和饲料转化率较高,是禽畜的优良饲料,糯玉米更是淀粉工业的重要原料。因此,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发展很快。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多样化的要求,籽粒香甜、营养丰富的糯玉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在部分地区已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1品种选择种植糯玉米,良种是关键,应选择品质优、产量高、果穗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甜糯玉米产业化开发前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省是我国鲜食和加工甜、糯玉米的优势产区,已突显效益。甜、糯玉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是两种有益人体健康的食品;甜、糯玉米作为饲料,特别是糯玉米作为饲料,可以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对我省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及高产、高效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糯玉米的营养价值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系统地介绍了糯玉米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阐述了国内外糯玉米生产和遗传育种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其综合利用前景,表明在中国发展糯玉米对发展食品加工、淀粉加工及畜牧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糯玉米原产于我囡,其籽粒香甜,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多样化的要求,糯玉米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青昧。种植糯玉米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是农民朋友致富的捷径,现将冀东地区地膜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糯玉米营养丰富,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和较高的粘滞性和消化率,加温处理后具有较高膨胀力和透明性,因此,糯玉米具有广泛的用途。果穗可鲜食、罐藏加工,籽粒可加工成糯玉米面粉,制作糕点食品,也可作饲料和工业原料。近几年,倍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和食用。  相似文献   

10.
甜加糯玉米是我国首创的鲜食玉米新类型,综合了甜玉米和糯玉米优点,果穗上甜、糯粒随机相间排列,口感既甜又糯,近年来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已成为鲜食玉米发展的趋势与重点。我国育种人员通过聚合玉米胚乳淀粉合成途径中的甜质基因和糯质基因,形成甜糯双(多)隐性自交系,再与糯玉米自交系或彼此间杂交组配,杂交后代产生显隐性基因分离,从而实现同一个果穗上同时出现甜、糯粒。甜加糯玉米的育种发展迅速,目前已构建起“传统育种方法(甜、糯玉米杂交组配法和甜加糯玉米二环系选育法)+ 现代育种手段(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甜加糯玉米育种体系,育成品种向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甜加糯玉米因产值高、生产周期短、可灵活搭配种植茬口,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存在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繁殖和制种成本较高、品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保鲜加工技术亟待创新等制约因素,其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凸显,阻碍了甜加糯玉米产业未来的发展。本文从甜加糯玉米育种理论基础、育种发展历程、品种审定情况、种植分布、种植模式和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核心瓶颈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甜加糯玉米育种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