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明确间歇灌溉条件下南疆盐渍土盐分淋洗适宜灌水技术参数,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总灌水量为30 cm的条件下不同初始灌水量(7.5 cm、15 cm)与灌水间隔(1 d、3 d、5 d)对土壤水、盐分布与排水、排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间隔是影响土壤水、盐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灌水间隔延长,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总体呈增大趋势;土壤盐分则以40 cm深度为分界线,40 cm以上土层土壤盐分含量随灌水间隔延长呈降低趋势,40 cm以下土层土壤盐分含量则逐渐增大。不同初始灌水量与灌水间隔对土柱排水、排盐影响显著,随初始灌水量增加、灌水间隔延长,土柱排水量逐渐降低,排水矿化度逐渐增大,土柱排盐量、排盐效率变化规律则与排水量一致,均以初始灌水量7.5 cm、灌水间隔1 d处理最高。综合考虑灌后土壤水、盐分布以及排盐量,在总灌水量30 cm的条件下,分2次灌溉,初始灌水量7.5 cm、灌水间隔1 d是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间歇灌溉淋盐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
随着污水灌溉的迅速发展,污水灌溉对土壤环境及地下水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污水灌溉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潜水埋深条件下,污水灌溉对土壤及地下水中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灌水前相比,灌水后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峰值都出现下移现象,灌水对土壤中的硝态氮有强烈的淋洗作用;地下水埋深相同时,高灌水量处理土壤增加的硝态氮含量比低灌水量处理的大;灌水量相同时,土壤硝态氮增加量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南疆地面灌溉条件下棉花生育期不同灌溉定额的土壤水分动态、棉株叶片水势动态、棉花耗水规律以及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全生育期灌溉定额345mm,每次灌水量60~75mm,土壤供水明显不足,叶片水势下降较快,棉株生育受到抑制,减产严重;灌溉定额480mlTl,每次灌水量90~105mm,在15d左右的灌水周期内,土壤供水适宜,棉株生长稳健,产量与充分灌溉相当,水分生产效率显著高于低量灌溉和充分灌溉;灌溉定额615mm,每次灌水量105~135mm,土壤水分偏多,棉株生长过旺,与适量灌溉相比并没有增产效果,且耗水量加大、水分生产效率下降。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南疆棉区合理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4.
甘肃河西地区水资源缺乏,发展节水型灌溉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根据小麦、玉米“一膜两用”节水灌溉技术在甘肃武威西营河灌区的试验,分析了“一膜两用”灌溉技术节水,增产原因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一膜两用”灌水技术与普通灌水技术相比,提高地膜利用率,降低灌溉成本,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节水潜力很大,推广前景广阔,是该地区一项切实可行的节水、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和灌水量的影响,采用土壤水分概率模型分析了传统灌溉和连续灌溉的土壤水分概率分布特征与土壤平均水分变化规律,研究了灌溉方式对灌水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的土壤水分概率分布特征差异明显,连续灌溉的土壤水分概率密度极大值出现在s=s*处,传统灌溉的土壤水分概率密度极大值出现在s=sfc处;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连续灌溉使土壤平均水分含量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当降雨发生时,其土壤能够容纳更多的入渗水量。连续灌溉明显减少了土壤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损失水量,显著提高了降雨利用率并降低了灌溉水量,从而提高了农业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正>桃树为水分敏感型树种,灌水量要求较为严格。在桃树生长季节,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40%~60%范围以保证枝条生长和生产优质果品,低于此范围应及时进行灌溉,高于此范围应及时排水深翻。桃园主要灌溉方法有地表灌和微灌,有经济条件的果园建议使用小管出流和滴灌等微灌灌溉方式,经济条件欠佳果园可以采用沟灌和分区交替灌溉等地表灌溉方式。1地表灌1.1沟灌。成龄桃树生长季一般灌水4次,第一  相似文献   

7.
额尔齐斯河流域现行灌溉方式与作物需水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额尔齐斯河流域阔斯持克乡的实验.分析其现行灌溉方式对作物需水量的满足程度。结果表明现行灌溉制度与灌溉方式虽然可以满足作物需水.但灌水定额量很大,而土壤蓄水能力有限,灌溉水量的2/3以上成为余水或深层渗漏,在大豆生长后期存在灌水过多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干旱绿洲区储水灌溉过程中存在着定额大、灌溉水利用效率不高、无效蒸发大和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等问题,也是造成绿洲区农业水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为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并从机理角度探究储水灌溉和季节性冻融循环对干旱区绿洲土壤呼吸的影响。【方法】按照1 200 m3/hm2的低灌溉定额分为灌水和非灌水处理,将冻融循环分为冻结期、冻融期和解冻期3个时间段,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对不同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储水灌溉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会促使干旱绿洲区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增强,增加土壤的碳排放,改变干旱绿洲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结论】在水分与季节性冻融循环叠加作用下,储水灌溉促使土壤呼吸速率随温度的波动更为剧烈。整个冻融过程中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出解冻期大于冻结期大于冻融期的规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趋势一致,但对水分和温度的响应程度不同,土壤二氧化碳通量均值未灌水处理小麦地块的比玉米地块高出33.60%,灌水处理高出56.08%。冻结期、冻融期和解冻期3个时期土壤CO2都表现为源。...  相似文献   

9.
使用多孔式滴灌带灌水应遵循“浅浇勤灌”的原则,根据作物种类及其生长期、天气、土壤等情况确定灌水时机、灌水量和灌水次数。日光温室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进作物栽培,不仅受到气象条件、土壤类别及水分状况、作物种类及其生长阶段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日光温室的设施水平和管理方法的影响,如放风和揭帘时间、是否铺设地膜和加温等。因此,日光温室中微灌的灌溉方法,更要注意吸取已有的丰产灌溉经验,合理进行灌溉。 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日光温室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了多孔式滴灌带,农民普遍反映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条件下巴西陆稻的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巴西陆稻(IAPAR9)从灌溉时期、施氮量及配比、土壤含水量三个方面进行了产量及其经济性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育时期灌溉,其产量达显著差异,产量大小顺序为长期灌水>孕穗期灌水>抽穗期灌水>分蘖期灌水;(2)IAPAR9的施氮量及配比以667m212kg纯N(60∶20∶20)为最优;(3)巴西陆稻的耐旱性强,生长发育的水分极限为土壤持水量的35.9%,最适宜、利用率最高的土壤水分为土壤持水量的9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