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4个大豆品种种子经EMS处理M_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关系。M_2代主要农艺性状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接近或超过20%。M_2代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以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较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为中等,百粒重的遗传力偏低。M_2代按10%的选择率进行选择,各主要农艺性状都能获得一定的遗传进度,分枝数、株高、单株粒数的相对遗传进度最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全株重及生育期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的基因型和表型正相关;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与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也呈极显著的基因型和表型正相关,为相关选择指出了方向。M_2代中,株高、生育期的株系间变异大于株系内变异;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株系间变异小于株系内变异。对株系内变异大的性状,M_2代株行群体以适当大些为宜。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芸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芸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荚长单株粒重百粒重株高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单荚粒数主茎节数。因此,在引育适宜冀西北种植的芸豆新品种时,应重点考虑长荚大粒、植株茂盛且单株丰产潜力大等特点,其次兼顾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单荚粒数、主茎节数等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绿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分析及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33个绿豆品种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分枝数、单位面积产量、单株荚数变异度较大,株高、荚长、主茎节数、百粒重变异度中等,单荚粒数变异度最小。籽粒大小以中粒型为主,占78.79%。单位面积产量与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株高与主茎节数、荚长与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分枝数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荚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株荚数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品种选育或品种改良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绿豆品种特性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严格选择,获得高产、粒大、植株矮健的优良品种。综合33个绿豆品种各性状表现及相关性分析,获得综合性状优异、产量较高的绿豆材料3份。  相似文献   

4.
广西春大豆地方品种农艺性状鉴定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80份广西春大豆地方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分枝数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具有较为丰富的变异潜力,其中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变异较大,主茎节数、生育期变异较小。通过聚类分析,当阈值为6.9时,供试材料被分为6个性状不同的组群,各组群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有利于育种亲本的选配。  相似文献   

5.
谷子航天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选用冀谷12号干种子搭载第20颗返回式卫星进行处理,对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进行观察。结果显示:SP1代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势受到一定抑制,但拔节后植株生长势增强;SP1代出现的株高、穗长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变异,SP2代仍得到充分表现;SP1代入选株系各性状基本稳定,株高、穗长和单株产量平均值与SP2代相近,但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均较SP2代明显减小。表明诱变处理可使谷子产生丰富的变异,各性状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明显增大,而且正向变异较多,株高降低,穗长和单株产量增加。SP3代各性状基本稳定。空间诱变缩短了谷子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分枝性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节数、分枝粒数、分枝粒重)与产量、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程度,以及各性状间相互影响的主次关系,选取两个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在不同株距下进行了本试验,运用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类型大豆品种分枝性状均与主茎节数、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负相关,无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均没达到显著相关。(2)无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主茎粒重﹥主茎粒数﹥主茎3粒荚﹥主茎4粒荚﹥主茎1粒荚﹥主茎2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数﹥分枝粒重﹥分枝粒数﹥分枝节数﹥分枝长度。(3)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主茎节数﹥主茎4粒荚﹥主茎2粒荚﹥主茎1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节数﹥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粒重﹥分枝粒数。(4)在黑龙江省育种选择时应根据结荚习性不同而有所侧重,农业生产应依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7.
对引进的19份毛豆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主茎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底荚高、单株粒数、株高、单株产量、主茎节数、茎粗、生育期.2)单株产量与百粒重呈极度正相关,与底荚高、主茎分枝数、茎粗、单株粒数呈正相关,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呈负相关.因此要增加单株产量,首先要考虑选择百粒重大的品种,其次是选择茎杆粗壮,主茎分枝数及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不同株系制种对大豆杂交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用来源于山西、安徽2个恢复系材料的各5个株系与2个不育系所制的20个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株系所制杂交种农艺性状间的差异,不同地区恢复系所制杂交种单株粒质量的差异以及杂交种不同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株系所制杂交种农艺性状各指标变异系数差异较大,株高、主茎节数、百粒质量和每荚粒数变异系数较小,株质量、分枝数、单株粒数、总荚数和单株粒质量变异系数较大,不同来源的不育系受此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安徽的恢复系材料与2个不育系所制的杂交种单株粒质量都优于山西材料,表明地理关系较远的亲本间杂交杂种优势更明显;单株粒质量与株高、株质量、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质量与每荚粒数、株高、主茎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粒数、总荚数、分枝数相关系数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沿淮地区广泛种植的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荚长、荚宽、单荚粒数、鲜豆百粒质量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变异、相关、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其中结荚高度变异最大(变异系数31.41%),荚宽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6.45%)。相关性分析表明,除生育期与株高、单株荚数、荚长,荚长与荚宽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5外,其他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0.5。通过聚类分析,利用类平均法在欧氏距离5.597 3处可将41个菜用大豆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 各类群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及单株荚数等7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为87.028 1%,可以反映出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黄淮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黄淮地区53个夏大豆品种(系)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表型值资料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底荚高和分枝数与单株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  相似文献   

11.
夏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新育成的18个大豆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株粒数、底荚高、分枝数;而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株高、百粒重、底荚高、分枝数.明确了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关系,为选育高产夏大豆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品种合丰50为试验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研究掐尖处理后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大小。结果表明:在掐尖处理中,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有效荚数百粒重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在不掐尖的情况下,关联度顺序为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有效荚数主茎节数分枝数。  相似文献   

1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冀西北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联顺序依次为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单荚粒数主茎分枝单株荚数荚长。因此,选育或引进绿豆品种时,应重点考虑优质大粒,其次为株型结构及单荚粒数,兼顾单株荚数、荚长等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14.
大豆经过辐照诱变,后代性状会发生一定变异,本试验旨在解析辐照后大豆诱变后代的性状变异规律,为辐射育种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对大豆科丰14及其20个辐照诱变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65%的诱变系生育期延迟7d以上,80%以上的诱变系在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上有显著变异,35%的诱变系底荚高度有显著变异,分别有20%、30%和15%的诱变系的蛋白质、脂肪和异黄酮含量变异显著。20个诱变系的农艺性状变异较大,品质性状变异较小;90%诱变系单株产量显著提高,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的增加对产量提高有促进作用,而部分诱变系的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减少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量提高;大部分诱变系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异黄酮含量的变异与各性状之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大豆杂交亲本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云南省大豆杂交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是以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的变异较大;其次是底荚高、株高和主茎节数;生育期的变异最小。②通过聚类,将参试的105份材料分为5类,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这有利于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以100,150,200Gy剂量的60Co-γ射线对3个大豆品种87U-72、新大豆7号和黑农33号的干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后,通过对M4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系数和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200Gy处理效果最佳,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均高于CK,结荚高度均低于CK;单株产量与株高、结荚高度、茎粗、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单株粒数、株高、单株荚数和茎粗.  相似文献   

17.
广西绿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2份广西绿豆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的变异度大,百粒重的变异度较大,株高、主茎节数、荚长和荚宽的变异度中等,而单荚粒数和全生育期的变异度较小.绿豆成熟荚色以黑色为主,占91.07%;籽粒颜色以绿色为主,占93.75%;籽粒中、小粒型分别占48.2%和47.3%,大粒型占4.5%.株高与主茎节数、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单株荚数与荚长、荚宽及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荚宽、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白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荚宽、荚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广西绿豆育种或品种改良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绿豆种质资源特性及其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通过严格选择,以获得高产、大荚、大粒、植株矮健、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灰色关联分析在春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春大豆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春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单株粒重,其后依次是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主茎节数、株高、底荚高度、有效分枝.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单株粒重与主茎节数、株高、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单株粒数与主茎节数、株高、单株荚数关系密切.因此,对春大豆的高产育种而言,应在保证适当株高的前提下,要重视选育单株粒重高、单株粒数多、主茎节数多、单株荚数多和百粒重高的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底荚高度和有效分枝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46份不同来源的春大豆种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节水胁迫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百粒重株粒重株粒数有效分枝数底荚高主茎节数株高,单株荚数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百粒重、株粒重和株粒数,影响较小的是底荚高、主茎节数和株高。研究结果为宁夏春大豆节水抗旱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海南11份春大豆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大豆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为单株粒重>生育期跃主茎节数>百粒重跃单株粒数>单株荚数跃有效分枝数>株高>底荚高度。因此,在高产品种的选育上,应优先考虑单株粒重、生育期和主茎节数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