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萍  马朝宏  颜谦 《农技服务》2012,(3):277+279
以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保存的马铃薯种质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植物生长激素、植物生长延缓剂、活性炭及培养方式对试管苗复壮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植物生长激素和植物生长延缓剂的长期使用,均可造成马铃薯种质试管苗长势的退化;降低或不添加外源植物生长激素或延缓剂,可一定程度缓解马铃薯种质试管苗长势退化、复壮试管苗;活性炭的添加和液体培养对马铃薯种质试管苗生长势的恢复有较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冬种马铃薯试管苗高效生产技术体系。【方法】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光强和昼夜温差、培养器皿和封口材料、固液体MS和1.5MS培养基条件下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壮苗培养。【结果】在MS培养基中添加B9和CCC,均对马铃薯试管苗壮苗培养有促进作用,但以B9的效果最佳、最持久;当光照强度为3000 lx、昼夜温差为8℃左右时,即培养温度在18~26℃时壮苗培养效果较佳。与固体培养基相比,1.5MS液体培养基对试管苗的壮苗效果更明显;与试管和250 mL罐头瓶相比,透光、透气性好的150 mL三角瓶带塑料封口膜更有利于马铃薯试管苗壮苗培养,且操作方便,试管苗生长较好。【结论】在光照强度3000 lx、温差为8℃条件下,在带塑料封口膜的150 mL三角瓶中采用添加B9的1.5液体MS培养基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壮苗培养,可获得较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冬种马铃薯试管苗高效生产技术体系。【方法】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光强和昼夜温差、培养器皿和封口材料、固液体MS和1.5MS培养基条件下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壮苗培养。【结果】在MS培养基中添加B9和CCC,均对马铃薯试管苗壮苗培养有促进作用,但以B9的效果最佳、最持久;当光照强度为3000lx、昼夜温差为8℃左右时,即培养温度在18~26℃时壮苗培养效果较佳。与固体培养基相比,1.5MS液体培养基对试管苗的壮苗效果更明显;与试管和250mL罐头瓶相比,透光、透气性好的150mL三角瓶带塑料封口膜更有利于马铃薯试管苗壮苗培养,且操作方便,试管苗生长较好。【结论】在光照强度3000lx、温差为8℃条件下,在带塑料封口膜的150mL三角瓶中采用添加既的1.5液体MS培养基对马铃薯试管苗进行壮苗培养,可获得较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茎尖培养一步成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优质马铃薯顶芽作外植体,系统研究了马铃薯茎尖脱毒、壮苗及一步成苗生产技术.结果表明:带菌少的外植体,污染率低,茎尖成活率高;在MS培养基中加入0.2~0.8mg/L CCC(矮壮素)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兼有促进增殖、健壮,提高增殖系数,以及促发继代后生根的多重效果;而且试管苗移栽后缓苗期短,生长旺盛.采用一步成苗技术大规模生产,可以简化组培程序,缩短育苗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延缓剂B9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马铃薯种质试管苗保存质量,研究了植物生长延缓剂B9在不同浓度范围(10~60 mg/L)对费乌瑞它试管苗株高、叶数、可用节数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9对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B9浓度40 mg/L可明显延长试管苗的保存时间,使培养234 d的试管苗成活率仍能达到90%,且不影响试管苗继代.结论:用40 mg/L的B9保存马铃薯种质试管苗,可减少试管苗转接次数,降低污染比例,节约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影响,采用西藏日喀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薯类脱毒中心繁育的艾玛200901新品系脱毒马铃薯试管苗,设置以普通培养基为对照,添加调节剂甘露醇和B9培养基的2个处理,在无菌环境下切繁茎尖后放在适宜的培养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试管苗在30 d之内的生长情况,进而确定有利于脱毒试管苗生长的最佳调节剂。  相似文献   

7.
无土基质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几个技术环节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过程中试管苗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栽培基质选择和消毒、试管苗移栽或扦插、苗床管理、收获等环节概述了各项技术措施对马铃薯苗质、成活率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含PVA毒源的马铃薯试管苗保存技术及效果。在无菌条件下切取毒源马铃薯茎尖于盛MS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当毒源马铃薯长至12 cm时单节切段进一步扩繁培养。利用免疫电镜法、电镜负染法筛选出3管纯毒源材料。进一步试验表明:免疫电镜法鉴定证明毒源马铃薯试管苗接种3周后病毒含量明显提高;毒源马铃薯试管苗移至花盆中栽培表现出典型的PVA症;用毒源马铃薯的汁液接种指示植物表现典型PVA状,说明毒源马铃薯试管苗的PVA具有侵染力。用马铃薯试管苗保存PVA毒源,克服了传统保存中的不足,提高了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彩色马铃薯茎尖培养方法,获得彩色马铃薯无毒试管苗,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培养基对21份彩色马铃薯后代品系组培苗形成的影响,并用RT-PCR方法对试管苗进行马铃薯主要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组合(MS+NAA0.05mg·L~(-1)+6-BA0.1mg·L~(-1)+GA30.2mg·L~(-1)+泛酸钙0.2mg·L~(-1))可作为闽薯1号茎尖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优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在不同的彩色品种茎尖分化和植株形成差异较大,试管苗经RT-PCR检测6种马铃薯病毒(PVX、PVY、PVS、PVA、PVM和PSTVd),获得了11份彩色马铃薯脱毒苗,可用于大田生产用试管苗。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植物试管苗移栽的相关技术,从试管苗质量、丛枝菌根、环境条件控制等方面来提高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为植物快繁研究和工厂化生产提供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外植体污染一直是植物组织过程中极难解决的问题,外植体的灭菌效果直接关系着植物组织培养能否成功启动。本文通过研究近几年报道的植物组织培养成功案例,发现在干旱季节或连续的晴朗天气时采取外植体,污染率最低;外植体在进行表面灭菌之前先进行冲洗、黄化、热水浴等处理,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污染率;外植体的表面消毒可以使用氯化汞和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当外植体有严重的内生菌时,则可以使用四环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抑制;此外,纳米材料也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物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须苞石竹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须苞石竹(Dianthus barbatus)的种子获得的无菌苗的茎节、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在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6-BA和NAA,筛选最佳外植体和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以茎节和叶片为外植体,有利于须苞石竹的快速繁殖;初代培齐时,在MS+6-BA1mg/L+NAA0.4mg/L培养基上,分化率最高;继代培养时,在MS+6-BA1mg/L+NAA0.05mg/L培养基上,分化率最高,且明显高于其它配方;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0.1mg/LNAA。  相似文献   

13.
茶树组织培养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柳  汤浩如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60-1963
概述了茶树组织培养在快速繁殖、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生产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基因型、外植体、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茶树组织培养的影响.指出茶树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大白菜珍贵遗传材料的保存提供参考。[方法]以受细菌污染的大白菜非整倍体组培苗和田间植株为材料,以常规消毒处理为对照,分别采用常规消毒+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抗生素和农用杀菌荆预处理+常规消毒对组培苗和外植体(取自田间植株)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组培苗培养7、14d时,污染率分别为9.1%和36.4%,培养基申添加100mg/L氨苄青霉素可有效控制污染;常规消毒外植体接种7d后污染率迭58,8%,杀菌剂预处理+常规消毒可有效控制真菌对外植体的污染,但对细菌无明显作用。[结论]培养基中添加氨苄青霉素、采用合适杀菌剂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可有效控制大白菜非整倍体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麝香百合花部组织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麝香百合幼嫩花部组织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不同部位外植体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能力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花丝〉花托〉花梗〉花柱〉花瓣。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花丝、花托及花梗在培养基MS+NAA1.0mg·L^-1(单位下同)+BA0.5上的诱导率都高达80%以上。交替在MS+NAA1.0+BA0.5和MS+NAA0.5+BA0.25两种培养上培养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不定芽的分化以MS+KT1.0+NAA0.5最佳。生根培养基以MS+NAA0.2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外植体对岩黄连在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从而筛选出较适合岩黄连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材料,为建立岩黄连无性繁殖体系提供参考。以岩黄连的茎尖、茎节(带侧芽)、叶柄、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消毒,并接种于不同配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表明:岩黄连不同类型外植体在诱导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上有较大的差异,叶柄和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茎节和茎尖,其中叶片诱导率最高,为46.67%,而茎尖愈伤组织的再分化率最高,为66.7%。叶片为岩黄连诱导愈伤组织较好的外植体材料,茎尖较适合于诱导岩黄连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 L.根外植体的再生能力,将从松果菊无菌小苗得到的根外植体和叶片以及叶柄外植体接种到含有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再生.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根外植体的再生能力显著高于叶片,和叶柄类似.0.3 mg/L的苄基腺嘌呤和0.01 mg/L的萘乙酸是诱导根外植体不定芽再生最合适的激素种类和质量浓度组合.根外植体培养的不定芽再生频率为100%,每个根外植体得到再生芽1.75个.当把这些由根再生的不定芽从母体组织切开并转移培养到含有0.01 mg/L萘乙酸的培养基后,很容易生根并成为完整的植株.可见根是组培快繁松果菊理想的外植体材料.  相似文献   

18.
楤木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国内外楤木属Aralia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外植体、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楤木属植物愈合组织、不定芽和体细胞胚诱导均产生重要影响,叶片、叶柄、嫩茎、顶芽、子叶、花序等均可用作初代培养的外植体,其中叶片和嫩茎是最常用的外植体;培养方式有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其中液体培养通常用于体细胞胚的培养;MS(Murashige and Skoog)是最常用的基本培养基,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及其配比是楤木属植物离体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其中生长素对愈合组织诱导起到主要作用,脱落酸(ABA)可以有效调控体细胞胚同步化;楤木属植物生根容易,采用常规的炼苗移栽,成活率较高。楤木属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调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  相似文献   

19.
尾赤桉叶片及茎段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菌生根苗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尾赤桉无性系DH201-2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通过对外植体的筛选、激素种类和浓度的调整、培养条件的选择,结果表明,取自生根培养基上培养30 d植株的上部和中部的茎段在改良MS+TDZ 0.05 mg.L-1+NAA 0.50 mg.L-1的培养基中获得高达57.0%的丛生芽诱导;取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0 d的植株,顶端叶片在改良MS+TDZ 0.05 mg.L-1+IBA 0.10 mg.L-1的培养基中获得48.3%的植株再生;适合于茎段和叶片不定芽分化的Ca(NO3)2浓度为0.706 0 g.L-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宜兴百合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对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分化诱导和再生植株的影响。[方法]以宜兴百合的鳞片、叶片、根的不同部位为外植体,以MS基本培养基加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进行组织培养,比较不同外植体及不同部位在培养时对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不同外植体不同部位分化能力存在差异,其差异由强到弱依次为:鳞片、根、叶片。同时鳞片不同部位的分化能力由强到弱为:下>中>上,叶片不同部位的分化能力由强到弱为:叶片基部>中部>叶尖,根的不同部位分化能力由强到弱为:根基部>根尖>根中部。[结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宜兴百合的繁殖,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