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四月茭白种植面积1200多亩,占茭白总面积的50%。种植四月茭白,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上市早:四月茭白成熟最早,5月上市供应。这时正处在早生蔬菜的缺档时期,它的上市,可缓和市场需求的矛盾。二是产量高,品质好:1986~1988年四月茭平均亩产3050公斤。四月茭采收后,还能收一熟“秋茭”,亩产一般1500公斤左右,全年亩产共4500公斤以上,是水生蔬菜中,  相似文献   

2.
我县位于太湖平原东侧,西部地区大小湖荡星罗棋布,是上海郊区水生作物特产基地,栽培茭白慈姑、田藕等巳有较长的历史。其中四月茭、夏茭、秋茭种植面积4万多亩。但由于没有认真实施高产稳产技术,茭白的产量不高不稳,上市时又过于集中。为了促进青浦茭白高产、稳产、优质,形成栽培模式,1988年市农业局根据农业部丰收计  相似文献   

3.
张凤兰 《蔬菜》1989,(6):13-15
茭白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在我国很多省市都有栽培。南方各地种植的茭白主要是两熟茭类,即在春季种植后,当年秋季收秋茭,翌年夏季收夏茭。尽管茭白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茭白的研究还很缺乏。本文以两熟茭白“苏州小蜡台”为试材,研究了两熟茭白的产量形成特性及部分产量影响因素,为指导茭白栽培,制定合理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詹成 《上海蔬菜》2011,(4):63-63
双季茭一般在春季或夏秋季种植,可连收两季,故又称两熟茭。第1熟在当年秋季(9-10月)采收,称为秋茭;第2熟在翌年夏季(5-6月)采收,称为夏茭。为获得优质高产,现将其主要施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利用单季茭和双季茭轮作,实现茭白一年三熟的栽培新技术。其技术要点是将双季茭秋茭延后至9月定植,利用大棚覆盖延长适生期,于12月上旬前秋茭采收结束,再于5月底前采收大棚夏茭;6月翻耕茭田重新定植单季茭,9月采收单季茭,实现一年内采收三熟茭白,较大幅度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6.
茭白,又名茭笋,是食用其嫩茎的一种蔬菜品种。茭白营养丰富,新鲜茭白含糖量为3~5%,含有机酸为0.06~0.07%,含蛋白质3~5%,每100克茭白含维生素 C5~7毫克,纤维素1~2%。此外还含有多种矿物质。茭白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罐头制品,远销国外。上海地区种植的茭白有夏茭和秋茭两种,夏茭产量多,上市期长,每年6~7月为上市高峰,价格也较低。秋茭上市期较短,一般每年9月下旬到10上旬为上市高峰,10月下旬就无货供应了。为了满  相似文献   

7.
<正>浙江黄岩在茭白生产上引进设施栽培,并形成一套当地特有的茭白"三改两优化"技术,较传统种植方式增产20%以上,产品在我国4月茭白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效益显著。黄岩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优质充沛的水源和丰富的温、光、土资源,十分有利于水生蔬菜茭白的种植。双季茭白一年在夏季和秋季采收两次,分别称为夏茭和秋茭。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双季茭白作为一种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8.
无锡市郊区的茭白主要产区有3000多亩,1970~1979年,秋茭平均亩产仅为750公斤(净茭肉,下同)左右,1980年以来,抓了选种、寄秧等措施,1983年秋茭的亩产已分别提高到1000公斤左右,进一步提高茭白的质量,是市场和生产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进一步提高无锡茭白的产量进行研究,总结出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茭白属禾本科菰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分布广泛,南至广东、北至北京、东至台湾、西至四川均有种植,但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1]。浙江省栽培面积约3万hm2,占全国栽培面积的40%,是浙江省栽培面积最大的水生蔬菜[2]。茭白按感光性和采收时间可分为单季茭、双季茭两大类,单季茭一年一熟,双季茭一年两熟[3]。双季茭一般7月定植,10~11月采收秋茭,翌年5~6月采收夏茭[4]。余姚市常年茭白种植面积2000 hm2左右,双季茭种植面积占茭白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大量双季茭集中上市导致茭白滞销和价格下降,农民种茭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5]。  相似文献   

10.
随着蔬菜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深化,无锡地区出现了专业种植水生蔬菜的基地,茭白等蔬菜的轮作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秋茭夏收(3月至8月)—水芹(9月至翌年2月)”的茭白水芹茬口模式。这种新的轮作方式由于茬口安排紧凑,栽培经济效益高,在无锡市应用面积越来越大。一般实行无锡二熟茭一年单季栽培,并做到秋茭夏收茭白每667m2产量达到1250kg,产值4000~5000元,后茬水芹产量达到4000~5000kg,产值6000~8000元,两茬相加年产值达10000~13000元,创下了水生蔬菜轮作套茬效益新…  相似文献   

11.
余汉清  顾力 《中国蔬菜》2007,(B08):95-97
苏南地区是二熟茭白的起源地。16世纪江南出现了以春季(或夏末)栽插,秋季收获秋茭,老墩越冬,翌年夏季再采收一次夏茭的茭白变异种类。经过不断的演化和积累,形成了夏茭为主型和夏秋兼用型两种二熟茭类型。起源于苏州的品种大多为夏茭,夏茭的代表收获期在5月中旬~6月上旬,每667m^2产量1200~1500kg(净茭肉,下同);秋茭的代表收获期在10月初~11月上旬,每667m^2产量400—500kg。  相似文献   

12.
茭白塑料棚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挺  陈可可 《中国蔬菜》2001,1(2):42-43
茭白(ZizaniaaqucaticaL.),属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沼泽植物,与莼菜、鲈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传统的茭白都采用露地栽培。近年来,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的过程中,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于1991年开始在茭白生产上采用棚膜覆盖栽培。目前面积已达到1335hm2,2000年上半年夏茭(壳茭)总产量达4.7万t,产值超过8000万元,其产值已占黄岩蔬菜总产值的60%和农业总产值的11.7%。黄岩棚茭品种为黄岩双季茭白,是以夏茭为主型的两熟茭,该品种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与传统的露地栽培相比,黄岩棚茭具4大优势:①上市…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青浦县年栽培茭白面积达4万亩次,每年有2.5万亩左右茭白要越冬,从11月至翌年2月初约90天时间,为茭白越冬期.茭白冬管质量的优劣对明年上半年两熟茭的早熟丰产乃至茭白产量、产值影响极大,这已被生产实践所证实.茭白冬管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地下根基安全越冬和健壮生长.通过多年实践和积累,我们认为茭白冬管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挖除雄茭、灰茭秋茭采收结束后,在11月底—12月底,要挖尽田中的雄茭、灰茭,同时,挖去的空穴要及时用优良的种墩补上,这是茭白冬管中一条主要措施.二、割尽茭白老叶割除越冬夏茭老叶一般在12月中下旬进行.割除老叶有利于春季新芽的萌发,割叶部位的高低,可控制老墩茭新芽萌发数量.割下的枯叶应集中处理,以降低病虫基数.四月茭的割叶一般在2月上旬萌芽前进行.三、精选秋茭良种,育好茭苗选择4月份定植的新茭种苗,是冬管中另一项主要工作.选种方法:将9月份初选的种茭,通过复选、定选确定下来.选种的标准是:秋茭结茭早,采收集中,产量高,分蘖中等,茭肉形状标准,不易发青.取种时间一般在12月中旬.秋茭大田一般需种量为每亩350—400个小头.排种的秧田要干整,并施足基肥,种墩排列应保持水平.墩间应留有5cm的间隙,排好后即灌蘖水.  相似文献   

14.
无锡茭白原有的主栽品种广益茭和刘潭茭质优味美。其夏茭的采收期,江南地区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提早夏茭的上市期,无锡市蔬菜研究所茭白课题组从1980年开始了早熟无锡茭白的选育种工作。当年5月在广益茭中发现了80个夏茭早熟株系。经过营养系混合选择,其中的广80—2营养系,到今年为止,在本市郊区已种植秋茭534.9亩次,夏茭333.9亩次。并被引种到徐州、常  相似文献   

15.
提高茭白产量和品质的冷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水茭白即在7月初的高温时期,连续串灌库底冷水1个月左右,使茭田水温保持在黑粉菌适宜寄生的20℃左右的较低温度下,而引起茭肉膨大的茭白种植的新技术,茭白可提早到7月底8月初上市,667m2产量达1 820kg,且肉质细嫩,食味鲜美,667 m2产值可达4 768元.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利用柏峰水库库底冷水,推广种植冷水茭白85.33 hm2,远销宁波、上海等地.冷水茭白栽培高产高效的关键在于精细的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16.
蔬菜是浙江省重要的高效农业产业,在浙江省多次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水生蔬菜茭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且形成有影响力的规模化产业基地,如台州黄岩大棚茭白,6月上市的双季茭夏茭提前到4月上市;金华义乌和兰溪的冷水茭,使单季茭从9月提前到8月中旬上市,极大地提高了茭白种植效率;嘉兴市南湖区兴篁镇的单季茭品种,由于熟性早,能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上市,效益好,已形成400 hm2以上的茭白生产基地.由于浙江省山地、丘陵多,在一些地方自然形成了高山茭白基地,其中丽水市缙云的大洋高山茭白、金华市磐安的玉山高山茭白、新昌县回山的高山茭白基地,都是浙江省茭白发展以后形成的产业化基地.  相似文献   

17.
“浙茭二号”茭白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华 《蔬菜》2001,1(2):15-15
“浙茭二号”茭白是由原浙江农业大学于1990年育成,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双季茭白,1993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我县于1998年引进示范,1999年推广,2000年种植面积达150hm2以上。一般秋茭产量1200kg/667m2,夏茭产量2500kg/667m2,比本地四九茭白增产35%。 一、生育特性 浙茭二号为双季茭白中熟品种。田间植株高度150cm,单株有50kg,土壤深耕20~25cm,耕耙要平整,灌水3~5cm。做到田平、泥烂、肥足,确保双季茭白生长需要。 (2)合…  相似文献   

18.
无锡茭白以其品质优良而闻名。据不完全统计,到1986年为止。全国各地来无锡引种4万余亩次。无锡市郊种植0.5万余亩。为了研究总结无锡茭白秋、夏茭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1984年省水生蔬菜协作组给我们下达了无锡茭白高产栽培的研究课题。经过三次重复试验,已完成了原订计划。并在上海、南京、武汉等地推广8000多亩,一般每亩可以增产100—150公斤。在3亩多的丰产试验田中,连续三年夏、秋茭亩产都超过1500公斤(净茭肉)。现就夏茭的情况作一介绍:从试验和推广的结果来看,要保持夏茭的高产、稳产,应做到种子纯度高,并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杭州茭白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茭是我们从浙江省杭州市引进的双季茭白品种,经过多年选育,已成为我区主要栽培茭白品种,年种植面积667多hm2。杭州茭分蘖能力强,植株高大,茭白肉色白嫩、较粗,长72cm、宽4.5cm,单茭肉重110g,品质优,秋茭667m2产量2000kg,夏茭667m2产量2500kg。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单季茭白种苗繁育新技术——薹管寄秧育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美华 《长江蔬菜》2011,(23):21-23
为解决单季茭白传统育苗方法存在的繁殖系数低、用种量大问题,浙江缙云茭农摸索出了一套新技术——薹管寄秧育苗法,它利用茭白薹管腋芽的分蘖特性,选用上年孕茭率高的茭白薹管扦插育秧种植,待寄秧成活后及时定植,不仅提高了繁种效率,实现了一年双收,提高了产量,而且降低了孕茭节位,提高了茭白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