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民宿作为新兴的旅游业态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资本的大量涌入促进民宿行业迅速发展。以北京市延庆区为研究对象,概括分析了精品民宿的发展现状,并将民宿经营模式分为投资经营模式、定位消费者取向模式、按功能体验式经营模式以及外观和建筑风格导向型模式,指出了精品民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营销体系不够健全、产品定位不够明确、旅游淡季入住率低、民宿品牌不够突出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北京精品民宿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文化创意、乡土体验……近年来,乡村民宿以个性化的旅居之"家"的旗帜闯入了江湖,它不同于传统酒店、旅馆仅满足住宿功能,而靠"走心"的文化创意去赢得消费者的喜好。作为浙江省内较早发展民宿的温州,早在2012年开始,在乐清雁荡山、永嘉茗岙、洞头渔村等乡野村庄,一批怀着文艺情怀的设计师、摄影师,媒体、旅游从业者等人士,率先将民房改造成文艺、个性化的民宿。这些民宿从设计风格到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等,均突出文化  相似文献   

3.
杨瑞 《安徽农业科学》2023,(19):116-118+121
宝鸡太白县气候条件良好,生态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具备开展生态度假旅游和发展特色民宿业的基础。通过调研可知,当地民宿业发展水平不高,两级分化严重、受气候影响大、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矛盾突出。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合理布局民宿结构,科学编制民宿规划,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矛盾,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多产业融合,推动民宿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产业,通过民宿业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以湖南省乡村民宿为例,分析影响乡村民宿顾客满意度的因素,并进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出民宿的价格、服务、景区特色、设备设施、周边环境等方面对顾客整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改善对策,以期为乡村民宿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采取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四川省成都市乡村民宿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性别对人们进行民宿选择的影响不大、选择民宿的游客年龄较为集中、游客对民宿了解度不高、收入影响游客选择、酒店等对游客吸引力更大等结论。同时,本文对如何发展成都市乡村民宿业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永泰县嵩口古镇民宿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距离模型与半结构访谈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了嵩口古镇民宿业发展中存在的居民主体性不强、政府关注度不足、民宿空间分布不合理及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将居民主体性概念渗透到嵩口民宿开发规划策略中,政策空间上强调政府主导下的参与式规划与经营政策扶持,改善民宿经营环境,提升主体积极性;地理空间上采用中心点法科学定位民宿开发面域,协调民宿开发用地,串联线性空间增强民宿通达性,打造以居民主体性为基础的乡村民宿特色点状空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呈现上升发展态势,其中民宿行业的发展也是极为迅速,满足了现代消费者旅游个性化、情怀化的需求,我国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促进民宿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民宿经济促进政策是否能够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以及增收效应的具体情况如何值得我们去研究。本文以宁波142个发展民宿的村为调研地,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当前民宿经济促进政策对农民的增收效应并不十分明显,工商资本获得的政策红利大于普通农民,具有先发优势的民宿主增收效应明显,产业链越长的增收效应越明显,现代经营能力强的增收效应明显。本文从工商资本引资程度,农民创业培训,区域资源互补,政府标准化战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的民宿是台湾乡村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朝向专业化和优质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游客定点休憩的重要选择。在介绍台湾地区民宿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选取台湾九份、苗栗三义乡和垦丁地区民宿作为研究对象,对业主和农会官员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访谈稿的编码和分析,发现台湾地区民宿业的关键成功因素主要是人、物和合作。同时台湾地区民宿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海南在民宿发展中进行思考和防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了解民宿开发对乡村聚落空间产生的什么影响。【方法】基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原地区一个典型民宿的案例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点作为民宿的空间生产问题。【结果】研究发现,民宿开发的本质是资本主导下的新消费空间营造。资本和权力共同主导着民宿的开发进程,将传统乡村聚落空间转变为了可供游客使用的消费空间,并引发了巨大的空间变化:一方面改变了乡村聚落的物理空间,即村庄的空间布局、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改变了村庄的社会空间,引起村民生计的转型和日常生活的变化,培育了村民们竞争性的社会关系,给农村社会造成了阶层分化、利益冲突等多重问题。民宿开发还产生了一定的空间效应和社会反应,即伴随着主体边缘化、空间剥夺、空间排斥、发展不平衡等空间非正义问题。资本驱动下的乡村空间生产是一把双刃剑。【结论】为此,必须平衡好资本增值与村民利益的关系,匡正空间价值异化等负面效应,积极探索基于空间正义原则的民宿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16,(1)
正桐庐县推进和完善民宿经济发展,下一步主要抓好四个方面。抓导向按照"中高端定位、生态特色引领、示范村点同步推进"的目标,打造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品牌民宿,进一步完善民宿专项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推进示范村的提升、示范点的建设、客源市场的拓展、消防安保设施的提升、关联业态的培育等工作。抓提升通过环境提升、文化挖掘、业态配套、素质培训、客房创意等综合措施,深化开展色彩农(林)业、一乡一业、村落景区、杭派民居、美丽田园建设。按照农旅结合、三产  相似文献   

11.
民宿旅游发展是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手段之一。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走访分析,对广西民宿旅游发展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广西民宿旅游面临产业低迷、产权协调困难、专业人才缺失、营销手段单一、定位不科学等问题,亟须在人才支撑、客源体验、特色发展、管理规范、营销定位、基础设施等方面予以创新,实现民宿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鼓励发展民宿等新型住宿业形态,民宿的灵魂在于本土文化。作为海南最原始的本土文化,黎文化的应用是海南民宿发展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对黎文化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解构,借助海南森林客栈主题构建的个案分析,提出了提供标志性景观、有序组合和创新元素应用、全感官表达、基于好客精神的旅游互动本真性体验设计四个方面的黎文化民宿主题构建组合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近几年宁波民宿产业飞速发展,呈现出地理空间上聚集、产业环节上协同、组织模式上多元等特征,也出现同质化竞争、市场开发缓慢等难题,因此,塑造特色品牌化民宿集聚区成为民宿产业深化发展的必要路径。【方法/过程】通过对宁波20处民宿集聚区内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对若干影响力较强的民宿经营者进行现场访谈,总结出目前民宿集聚区的发展现状及困境。【结果/结论】结合各地特色农业资源,提出宁波民宿集聚区可选择自然风光型、历史人文型、特色体验型,以及新村展示型等四种品牌化路径,并从政府、行业、社会,以及信息技术等层面提出维护宣传品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共享经济背景下,民宿酒店的发展提高了闲置房屋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了旺季快捷酒店"一房难求"的现象,成为我国住宿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论文深入探讨民宿酒店的发展现状,从民宿经营者及服务人员业务操作能力、酒店风格、经营者理念、区域发展差异以及法律法规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民宿酒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基于共享经济理念,从加强经营者及服务人员专业培训、突出民宿特色、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民宿酒店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特色民宿倍受经营者与游客的双重青睐。浙江省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及自然资源丰富民宿规模位居国内第二,其民宿已具特色性、广泛性和先进行。但在其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以个体、零散经营为主,集约化程度不够明显;同质性经营严重,特色不鲜明;区域分布过于集中,布局不合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少人才支撑;政府多头管理,缺乏整体规划;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政策支撑力度不足。针对浙江民宿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为:依据浙江省民宿地方标准《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加强对民宿的规范管理;丰富民宿体验类型,促进民宿产业聚集;搭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民宿的宣传与营销;提升民宿从业者素质,促进民宿品质升级;完善和创新扶持政策,创建民宿示范品牌;理顺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推进民宿行业协会的成立。  相似文献   

16.
张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0):106-107,147
民宿按所在区域分为城市民宿和农村民宿,其中农村民宿伴随着农村旅游不断发展,在成长过程中呈集群式发展形成农村旅游民宿集聚区,农村旅游民宿集聚区根据形成原因分为自发集聚型、规划集聚型和升级集聚型。在此基础上从产业集聚、利益相关者、消费者和行业监管视角分析了农村旅游民宿集聚区的经营模式、旅游负效应、产品设计与优化和监督管理困境,依据顶层设计和行业探索相结合的理念提出破解农村旅游民宿集聚区发展困境的路径,形成并延伸民宿产业链与价值链,通过内部竞合博弈和外部转型升级实现农村旅游民宿集聚区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农村高质量生活的重要体现,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产业联系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通过案例研究分析重庆市城口县咸宜镇乡村民宿建设及与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产业联动不够、同质化严重、经营层次不高等问题,据此提出了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提升民宿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等建议,旨在促进咸宜镇乡村民宿与乡村文旅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谭平 《现代农业研究》2019,(12):140-141
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民宿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传 播提供了广阔的土壤,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需处理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 民宿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相虹艳  杨柳青  冯暘 《农学学报》2022,12(12):93-100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休闲旅游的人数增多,民宿消费也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中国民宿在经历了近10余年的迅猛发展后,在数量方面已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各地政府为追求经济效益进行无差别的扶持,导致农村民宿的行业门槛降较低,品质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本研究基于农村住宅开展民宿的情况、基本类型以及当下民宿发展情况,依据不同的休闲方式,研究如何在农村居民住宅中,融合民宿产品,设计休闲场景,改变当前民宿设计同质化现象,为民宿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致力于利用民宿+农业+教育的思维探索新型农村种植模式及如何更好的发展农村民宿旅游业。落实西北地区政府相关文件精神,推广民宿,使未能及时认识农业且对农作物有兴趣的小孩深入了解基本农事和农事科普常识,让他们亲手参与种植,体会到盘中看似简单食物也是来之不易的,从小养成不浪费粮食的习惯,真正体验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使孩子达到接受农业教育的同时,建立新型农业模式,同时推动西北地区新型民宿旅游业发展。以“全民种植,农业体验”等形式(类似于《向往的生活》、《爸爸去哪了》等综艺节目),借助互联网租赁土地、植物(一棵苹果树、一分田地)的思维,消费者租赁种植,农民辅助管理,通过长时间的培护、学习、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使孩子达到接受农业教育的同时,全天体验农村生活体验新型农业模式,同时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民宿旅游项目全面开展,达到全民参与农业种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际感受劳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