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17,(7)
在察布查尔县坎乡对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状况进行了连续12个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检绵羊消化道内共检出4科、7属、10种线虫,此次调查的绵羊消化道线虫以细颈线虫和马歇尔线虫为主要虫种。分别以马歇尔线虫和细颈线虫为检测指标,成虫和虫卵检测的符合率马歇尔线虫检测符合率为44.68%。细颈线虫成检测符合率43.57%,利用粪便虫卵检测结果只能大致了解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状况。羊线虫病是最为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感染强度大感染率高可引起绵羊营养不良,增重减缓毛肉产量降低造成较大的生产损失影响养羊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在现行防疫制度下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状况从2015年2月—2016年1月历时1年在察布查尔县逐月连续进行羊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青海海晏县绵养寄生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7月对青海省海晏县绵羊寄生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县绵羊以线虫感染为主,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和普通奥斯特线虫,感染率均为100%,单体荷虫数984条。  相似文献   

3.
张勤文  康明  李英 《畜禽业》2004,(11):61-61
2003年7月对青海省海晏县绵羊寄生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县绵羊以线虫感染为主,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和普通奥斯特线虫,感染率均为100%,单体荷虫数984条。  相似文献   

4.
舒月  方舟 《中国水产科学》2024,31(2):232-239
阿根廷无须鳕(Merlucciushubbsi)是西南大西洋最主要的捕捞物种之一,近年来其捕捞产量持续上升,异尖线虫幼虫(Anisakidlarvae)是寄生于阿根廷无须鳕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本研究为了解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无须鳕感染异尖线虫幼虫的情况,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夏季阿根廷及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专属经济区外的公海海域共捕获435尾阿根廷无须鳕,对其进行生物学实验,采集寄生虫进行形态学鉴别,最后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99.08%的阿根廷无须鳕均感染异尖线虫幼虫,平均感染强度为(19.56±24.76)条/尾, 44.37%的样本鱼感染异尖线虫幼虫的数量在1~10条之间。性腺成熟度为I~IV的样本鱼感染异尖线虫幼虫的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9.89±10.67)条/尾、(13.83±14.74)条/尾、(25.86±22.17)条/尾、(50.61±56.78)条/尾;样本鱼腹腔、肝脏和胃感染异尖线虫幼虫的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9.20±10.01)条/尾、(8.61±13.74)条/尾、(4.34±5.10)条/尾。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性腺成熟度为IV期的样...  相似文献   

5.
2021年3~8月对永州市4个地区黄鳝体内胃瘤线虫和新棘衣棘头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黄鳝胃瘤线虫新田县感染率最高(45.61%),冷水滩区次之(36.74%),东安县第3(36.11%),宁远县最低(21.43%);平均感染强度(条/尾)以冷水滩区最高(3.74),东安县次之(1.75),新田县第3(1.69),宁远县最低(1.00)。黄鳝新棘衣棘头虫冷水滩区感染率最高(1.96%),东安县次之(1.67%),新田县和宁远县未发现感染;平均感染强度(条/尾)东安县最高(2.00),冷水滩区次之(1.44)。根据统计可以得出永州黄鳝胃瘤线虫感染率为36.99%,感染强度为3.02条/尾;单尾黄鳝感染胃瘤线虫最多为54条,结果表明永州黄鳝胃瘤线虫感染较严重。而永州黄鳝新棘衣棘头虫的感染率为1.69%,感染强度为1.58条/尾;单尾黄鳝感染新棘衣棘头虫最多也只有4条,结果表明永州黄鳝感染新棘衣棘头虫的数目较少,感染不太严重。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6,(12)
正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以组织器官的结核结节性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的坏死病灶为特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1流行病学1.1易感动物该病主要侵害牛,也可感染人、灵长目动物、绵羊、山羊、猪、犬、猫等动物,其中以奶牛的易感性最高。最敏感的实验动物是兔,豚鼠次之。1.2传染源病牛和病人,特别是开放型患者  相似文献   

7.
于2018年冬季进行沉积物小型底栖动物样品采集,沿特呈岛红树林南部分布区域设5个采样断面,研究该红树林湿地中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及丰度、海洋线虫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采样区域共发现5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其中海洋线虫为绝对优势类群,占总丰度的97.99%。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在(71.35±16.80)~(786.40±908.18)ind/10 cm~2之间,平均丰度为(432.25±500.84)ind/10 cm~2;不同断面、潮位之间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差异显著。鉴定海洋线虫隶属于22个科44个属,优势属为Terschellingia、Sabatieria、Viscosia、Spirinia、Megadesmolaimus和Spilophorella,优势度分别为21.77%、8.43%、7.99%、7.99%、6.50%和5.79%。摄食类型,从属的数量和个体数量来看,沉积食性者都占优势。通过多样性和K-优势度分析,海洋线虫各项指数在断面3都是最高的;聚类分析和MDS标序分析表明,断面3和断面5在海洋线虫群落结构上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8.
2007年2月对衡阳市黄鳝感染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棘衣虫的感染率为18.4%,感染强度为5.53(2~18),平均丰度为1.02±2.76;胃瘤线虫的感染率为42.7%,感染强度为3.57(1~15),平均丰度为1.52±2.49;两种蠕虫均感染的占样本总数的4.9%,都不感染的占样本总数的43.7%。黄鳝的感染与其体长有一定关系,对新棘衣虫,体长45cm以下86尾中仅1尾发现有感染,以上则有较高的感染率(最高为76.5%);对胃瘤线虫,体长35cm以上其感染率随体长的增加而上升,感染强度则降低,以上感染率随体长的增加而下降,感染强度则变化不大。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的种群在黄鳝种群中均呈聚集分布,其中二项参数k值分别为0.16和0.49,表明棘头虫比线虫的聚集度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凡纳滨对虾单养及其与泥蚶混养实验的沉积物的理化特性、小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其生物量的变化,研究贝类对对虾池中小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实验中对虾放养密度均为17×10~4个/hm~2,泥蚶密度分别为0粒/m~2(S)、60粒/m~2(SC1)、120粒个/m~2(SC2)和180粒/m~2(SC3)。结果显示,随养殖时间增加:(1)沉积物中有机物含量呈上升趋势,pH与氧化还原电位逐渐下降;随贝类放养密度增加,底质环境恶化程度趋缓;(2)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呈下降趋势,随着贝类放养密度增加,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逐渐减少;(3)回归分析表明,介形类与线虫比值与对虾产量呈较好的相关性,一定密度贝类混养有利于底泥中介形类与线虫比值的提高,初步结果为养殖过程中该比值平均要达到6,单次值不低于3.5。研究表明,对虾与泥蚶混养有利于底质的改善和小型底栖动物的生长,较高密度的泥蚶(80~140个/m~2)有明显净化底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21,(5)
实验动物是高校动物医(科)学专业完成实验教学环节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而动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动物医(科)学专业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其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动物实验教学中实验指导教师和学生被动物疫病(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通过对动物医(科)学专业教学实验动物的特点、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危害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动物实验教学中动物病原微生物危害的控制措施,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感染实验人员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白令海夏季狭鳕肝脏异尖线虫感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狭鳕(Gadus chalcogrammus)肝脏内寄生虫的寄生特性,对2018年夏季采自西白令海域狭鳕肝脏内的异尖线虫(Anisakis sp.)进行收集统计,并探究其感染强度对狭鳕生长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狭鳕肝脏感染异尖线虫的感染率较高且感染强度较大,60尾狭鳕样本中共发现异尖线虫864条,93%的狭鳕肝脏被感染;异尖线虫感染强度随寄主体长、肝重的增加而增加,寄主肥满度与感染异尖线虫的强度不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掌握狭鳕肝脏寄生虫的感染特性提供了基础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北太平洋重要鱼种与寄生虫之间的寄生关系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辛有昌 《畜禽业》2010,(8):56-58
采用寄生虫剖检法对民和县马营镇牦牛的寄生虫进行寄生虫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发现线虫20种、绦虫1种、牛皮蝇1种、虱蝇1种。单体荷虫量达289条,普通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 Cricumcincta)为优势虫种,感染率为100%,感染强度为104(11-180)。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叶尔羌河流域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体内寄生线虫(Nematodes)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类型,于2019年5月-2020年7月对叶尔羌河长身高原鳅进行3次采样,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长身高原鳅感染线虫情况和分布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捕获的414尾长身高原鳅中共检出2种线虫,分别为杆咽线...  相似文献   

14.
调查结果表明,象山港桐照滩涂小型底栖动物有11个类群,线虫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93%),其次是涡虫、桡足类等.按生物量统计,线虫占53%,其次是多毛类(18%).小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丰度为4168.66个/10 cm2,年平均生物量1828.39 μg /10 cm2.小型底栖动物在丰度和生物量上出现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其最高值分别出现在秋季和冬季.并且还出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布,超过60%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0~2)cm层段,随着深度的增加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厦门近岸潮间带滩涂底泥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对双齿围沙蚕扰动的响应,采用PCR-DGGE技术对室内模拟沙蚕生物修复过程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集美滩涂底泥中微型真核生物主要分为后生动物(包括6个门:颚口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线虫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腹毛动物门),丝足虫门,硅藻门和囊泡虫总门(又分为纤毛虫门和甲藻门)。其中囊泡虫总门的纤毛虫门为优势类群。后生动物中的线虫门为次优势类群。Peridinium quinquecorne(属于囊泡虫总门中的甲藻门)是普遍存在的优势物种。DGGE图谱聚类分析表明播种双齿围沙蚕的处理组样品中微型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聚为一支,并与未播种沙蚕的对照样品分开。研究表明,播种双齿围沙蚕对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沙蚕的处理组检测到了更多的线虫动物门,可能是因为双齿围沙蚕的活动促进了这些类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邓欢 《水产科学》1992,11(7):1-5
本文叙述池养越冬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受两种线虫Chromadorita sp.和Oncholaimussp.感染的情况。线虫损伤被感染器官(主要有鳃和眼球)的组织,导致对虾的大量死亡。在被感染的组织中发现有线虫的受精卵、各期胚胎和刚孵出的幼虫,表明线虫可能在虾体内度过整个生命周期,并在其中繁衍。几种环境因子对线虫的影响以及线虫对三种消毒剂的抵抗力试验表明,线虫只能生活在较窄的PH值范围内,其适应的温度和盐度分别约为8—30℃和16—45‰。线虫可在11℃以上的温度环境中成熟产卵。线虫对次氯酸钠以及甲醛最敏感。0.15ppm次氯酸钠、0.25ppm的福尔马林、10ppm的高锰酸钾能杀死两种线虫。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新乡市场三种经济鱼类对寄生线虫的感染情况,发现乌鳢体内线虫的感染率为50%,感染强度为9.5;黄鳝体内线虫的感染率为20%,感染强度为1.25;泥鳅体内线虫的感染率为25.9%,感染强度为8.28。所检线虫初步鉴定为中华秉志线虫、胃瘤线虫、对盲囊线虫、拟类斯线虫以及尚未定名的毛细线虫。  相似文献   

18.
凉山半细毛羊微卫星标记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卫星技术对凉山半细毛羊核心育种群206个个体第1、2、3、9号染色体上的18个微卫星位点进行研究,检测微卫星在凉山半细毛羊中的等位基因数,计算等位基因频率(Pi)、遗传杂合度(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了凉山半细毛羊微卫星DNA的多态性。实验采用的18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在凉山半细毛羊群体中,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2778个(3~19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91(0.253~0.833),遗传杂合度均值为0.500(0.026~0.888)。表明该品种绵羊遗传多态性丰富,群体遗传变异较大,并且所选18个微卫星基因座适用于绵羊的遗传连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寄生于额尔齐斯河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sp.)的消长规律和变化趋势,研究对盲囊线虫可能对额尔齐斯河银鲫养殖造成的危害,为其人工饲养和疾病防治提供病原区系的基础资料.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分四季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银鲫寄生虫进行了调查.按照鱼类寄生虫学调查方法,对银鲫感染的对盲囊线虫进行种群生态研究.结果显示,对盲囊线虫四季均有感染,春、冬季感染率分别为14.29%、19.67%,相对均较高;对盲囊线虫种群在不同季节宿主体内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型,并且聚集强度随宿主体长和平均丰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21,(7)
为了解伊犁河谷牧区哈萨克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实验通过寄生虫常规检测方法,对尼勒克县乌拉斯台镇、察布查尔县孙扎齐镇、新源县那拉提镇,萨尔布拉克镇、巩留县吉尔尕郎镇、察布查尔县坎乡、四师61团等地的成、幼年羊共209只,进行了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上述7个地点羊均存在线虫、吸虫和球虫的感染情况。209份样品中,阳性样品209份,总感寄生虫染率为100%;其中尼勒克县乌拉斯台镇、察布查尔县孙扎齐镇、新源县那拉提镇,萨尔布拉克镇、巩留县吉尔尕郎镇、察布查尔县坎乡、四师61团的哈萨克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率分别为43.7%、40.4%、40.7%,35.4%、35.4%、48.3%、39.1%。检测出的线虫主要包括细颈线虫、马歇尔线虫、毛首线虫、毛圆线虫、食道口线虫、夏伯特线虫、仰口线虫。结果说明伊犁河谷牧区哈萨克羊感染线虫病的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