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黑鲷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黑鲷消化道几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食管、胃贲门部、胃体部和胃幽门部,分布特点是,从食管至胃幽门部逐渐增多,胃幽门部分布最为密集,而肠道各段均未发现;生长抑素(Som)免疫阳性细胞在胃贲门部和胃体部分布数量较多,胃幽门部较少,食管最少,而肠道各段均未检出;胃泌素(Gas)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后肠偶见,食管、胃贲门部和胃体部未检出;胰高血糖素(G lu)免疫阳性细胞仅少量分布于前肠和中肠,食管、胃的各部和后肠均未检出;胰多肽(PP)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未发现.根据形态学特征,黑鲷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与其他鱼类一样,分为2种类型,即开放型和闭合型.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索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简称S-P法),用抗5-羟色胺(5-HT)、生长抑索(SST)、胃泌索(Gas)、胰高血糖素(Glu)等4种抗哺乳动物血清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5-HT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胃各部分布较多,食管和肠管分布较少;SST在胃贲门部和胃体部数量较多,胃幽门部较少,食管、前肠和中肠仅有少量分布,后肠的分布数量多。Gas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后肠,从胃幽门部到后肠呈递减分布趋势;食管、胃贲门部和胃体部均未检出。Glu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未发现。根据形态学特征,大黄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与其他鱼类一样,分为两种类型,即开放型和闭合型细胞。  相似文献   

3.
摘 要:采用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us )消化道内5-羟色胺(5-HT)免疫阳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结果显示,除食管外,5-羟色胺细胞从胃到直肠各段均有分布。细胞分布密度呈波浪式,其中直肠部分布密度最高(5.20±1.94),回肠部次之(3.75±1.29),胃部最低(1.7±0.80)。5-HT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消化道上皮细胞之间、上皮基部、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形态多样,呈圆形、锥体形、梭形等。根据形态我们认为家鸽消化道5-HT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泥鳅胃肠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方法]应用6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5-HT-IR细胞分布在泥鳅消化道的食管、前肠和中肠。以前肠前段密度最高,食管和前肠后段其次,中肠最少,分布差异显著;SS—IR和PP—IR细胞相同,主要分布于食管和前肠,食管段最多,前肠后段较少,前肠前段最少,中肠和后肠中未见分布;Gas—IR、Glu—IR和SP—IR3种免疫活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未分布。[结论]泥鳅消化道内这6种内分泌细胞分布和其他鱼类比较,既显示了鱼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分布的共性,又显示了一定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消化道5-HT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阚延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27-28,97
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 Avidin Biotion -peroxidase Complex SABC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罗非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段都有分布,其中胃体部密度最大,其次是幽门和喷门处,后肠的密度最小.本文主要讨论了5-HT内分泌细胞在罗非鱼消化道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可为鱼类的内分泌学提供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紫貂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类型和局部分布的特点,选取5只健康成年紫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对其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种内分泌细胞在紫貂的消化道中均可检出;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胃腺和肠腺上皮细胞间,以胃黏膜和小肠前段细胞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大肠各段仅检测到5-HT-IR细胞,食管无内分泌细胞检出;细胞形态多样,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回肠、盲肠和直肠的内分泌细胞以圆形和卵圆形为主,幽门腺区、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的内分泌细胞多呈楔形;在所测细胞中,5-HT-IR细胞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各段,其余6种细胞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紫貂消化道的大多数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型符合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SS-IR细胞和SP-IR细胞的分布型与以往报道的其他哺乳动物的观察结果差别较大,可能是紫貂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中国龙虾的消化道.消化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包括口、食道和胃,胃可分为贲门胃和幽门胃,贲门胃内有由几丁质齿、嵴和刚毛组成的胃磨,幽门胃内则有由几丁质板、衬垫及栉状刚毛组成的过滤器.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消化道壁由粘膜层、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外膜构成;除中肠外,其余消化管壁上皮均覆盖有几丁质层;消化道上皮基本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肌肉层从排列上可分为纵肌、环肌和放射肌,主要由平滑肌构成,其中食道壁肌肉为骨骼肌;外膜不明显.组织化学研究表明,消化道各段中,几丁质表层的多糖物质含量较多,结缔组织和粘液腺中的次之,中、后肠上皮细胞中含少量糖原;肌肉细胞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部分脂类,结缔组织和各段上皮的含量次之.还探讨了中国龙虾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不同日龄猪小肠黏膜5-HT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猪小肠黏膜中5-HT分布与小肠发育之间的关系,为阐明5-HT在发育过程中对小肠调节作用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用0、5、15和100日龄英系大白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显微镜观察计数对猪小肠各段5-HT的分布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0、5、15和100日龄猪小肠各段的绒毛中段和底端以及肠腺上皮细胞之间。由0日龄至100日龄,小肠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呈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小肠各段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呈现由十二指肠至回肠显著递减的趋势;各日龄各肠段肠腺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绒毛。【结论】猪小肠黏膜5-HT主要分布于肠腺上皮细胞间,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随日龄改变而发生变化,且各肠段分布规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采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法,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胃肠道5-羟色胺(5-HT)细胞和胃泌素(Gas)细胞的分布和形态进行了观测,并比较了冬眠期和活跃期的分布差异。结果显示,5-HT细胞在胃和肠道各段均有分布,在胃分布于胃腺,在肠则分布于黏膜卜皮。在胃的前部和中部,5-HT细胞位于胃腺各部,而在胃的后部,5-HT细胞则主要集中于胃腺的上部和胃小凹底部。在肠道中,由前向后5-HT细胞的分布呈递减趋势,且大部分细胞呈上窄下宽的锥体形、梨形等,顶端伸达肠腔,为开放型内分泌细胞,少数细胞为封闭型。前、中部胃腺中,Gas细胞的分布数量较多,且位于腺细胞之间,一般为开放型。后部胃腺中Gas细胞数量减少。胃黏膜上皮和肠道中未见Gas细胞的分布。与活跃期相比,冬眠期Gas细胞的分布情况变化不大,但5-HT细胞的分布数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分析老龄贵州小型猪胃内分泌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方法】采集老龄和青年贵州小型猪的胃,取胃的不同部位(贲门、胃体、胃窦),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老龄和青年贵州小型猪胃黏膜中的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细胞染色,在400倍视野中观察其形态及分布,并进行计数,比较老龄与青年贵州小型猪胃黏膜的差异。【结果】老龄和青年贵州小型猪胃黏膜中的5-HT-IR、SS-IR阳性细胞呈锥形、圆形、卵圆形等多种形态;分布不均匀,分别主要分布于胃腺的体部、底部或黏膜表面上皮细胞之间。老龄贵州小型猪胃窦5-HT-IR阳性细胞数较贲门极显著增加(P<0.01),胃体较贲门显著增加(P<0.05);胃窦SS-IR阳性细胞数较贲门极显著增加(P<0.01),而胃体与贲门差异不显著。老龄贵州小型猪5-HT-IR、SS-IR阳性细胞数较青年贵州小型猪明显减少,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老龄贵州小型猪胃黏膜5-HT-IR、SS-IR阳性细胞的形态、分布规律与青年贵州小型猪相似,但分泌5-HT、SS的细胞数量减少,提示老龄贵州小型猪的胃黏膜内分泌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1.
泥鳅消化道6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泥鳅4尾,雌雄各半,2007年5月购自安徽省芜湖吉合菜市场。置于清水中暂养24h后迅速解剖,按下列消化道各段取材:食道、前肠前段、前肠后段、中肠、后肠前段、直肠。生理盐水洗净,用无冰醋酸的Bouin氏液固定18—24h,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5~6μm,贴片,37℃温箱烘干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肠道Glu和5-HT细胞的形态、位置与分布情况。方法:使用Glu和5-HT抗哺乳动物血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对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肠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Glu细胞在齐口裂腹鱼肠道中以中肠分布最密集,前肠和后肠分布密度较低;重口裂腹鱼肠道中,前肠和中肠分布密度较高,后肠极低。5-HT细胞在齐口裂腹鱼肠道中的分布密度前肠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重口裂腹鱼则在前肠和后肠分布密度较高,中肠较低。Glu和5-HT细胞主要呈梭形和锥形。结论:Glu和5-HT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点与两种裂腹鱼食性和肠道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泥鳅消化道6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to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e the endocrine cells from digestive tract of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Method] Using six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antisera, the endocrine cells from digestive tract of M.anguillicaudatus was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ed.[Result] The 5-hydroxytryptamine immunoreactive(5-HT-IR) cells distribute in oesophagus, foregut and midgut; the distribution density was determined to be forepart of foregut> oesophagus and hindpart of foregut>gut,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three density gradients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Like PP-IR, SS-IR cells were observed mostly in oesophagus, followed by hindpart of foregut, least in forepart of foregut, but never found in gut and hindgut. The three kinds of immunocompetent cells Gas-IR, Glu-IR and SP-IR were not detected in each part of digestive tract. [Conclusion] This study may provide basic data for studying the nutritional and digestive physiology, as well as the preparation of meridic diets for M.anguillicaudatus.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意蜂和中蜂消化道各部分 (前肠、中肠、后肠 )肠液 .结果表明意蜂和中蜂消化酶的种类有明显差别 .它们的前肠均中有 1条酶带 (R1带 ) ,中肠均有 5条酶带 (意蜂为 R1、R3 、R4 、R5、R9;中蜂为 R1、R3 、R4 、R6、R10 ) ,意蜂后肠有 5条酶带 (R1、R2 、R4 、R7、R8) ,中蜂则没有 .意蜂和中蜂的前肠、中肠、后肠的糖化酶活性均依次降低 .前肠和中肠的糖化酶活性意蜂较中蜂低 ,后肠的糖化酶活性则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利新蓝—沙黄(AB-S)、甲基绿—派洛宁(MG-P)、天青Ⅱ—伊红—瑞特、硫堇及PAS-HE等6种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虎纹蛙消化道肥大细胞(MC)的组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虎纹蛙消化道中食管、胃贲门、胃体、胃幽门、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直肠等部位均有MC分布;MC呈长梭形、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主要存在于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内,有沿血管和腺泡周围分布的趋向.在6种染色法中,用MTB染色效果最好,MC易定位,组织结构清晰可辨,胞质呈紫红色;其次为AB-S染色,而MG-P及天青Ⅱ—伊红—瑞特的染色效果一般,硫堇染色效果差,PAS-HE染色则不着色.  相似文献   

16.
家蝇幼虫消化道的解剖和镉中毒时的症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ikon实体显微镜下对家蝇幼虫的消化道进行了解剖,观察到家蝇幼虫的消化道分为3个部分:前肠,中肠,后肠,其中以中肠最长,最粗,前胃变成黄褐色,中毒较深的甚至变成深褐色。中肠显著缩甜美,不再透明,且部分黄化,马氏管局部由原来的淡黄色变为深黄褐色。  相似文献   

17.
秦岭华山松小蠹消化道结构与食性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华山松小蠹的消化道结构及食性的对比分析表明,小蠹虫的消化道结构随食性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结构变化.取食木质部营养的小蠹虫,由于主要利用在寄主树木木质部组织内培养的茵类,导致其消化道结构简单,取食韧皮部组织的小蠹虫消化道结构复杂.同时,寄主树木抗性与小蠹虫消化道结构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寄主树木抗性越强,则小蠹虫中肠越长,以更加有效地抵御健康寄主树木抗性和利用寄主树木树脂等营养物质.小蠹虫前胃板结构也表现出食性的分化和变异,入侵木质部的小蠹前胃板板状部缩短,韧皮部小蠹前胃板骨化程度较大,且前胃板的复杂程度与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