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麟游、陇县核桃低温冻害调查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麟游、陇县两县核桃遭受低温冻害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在阐明了4月份的低温灾害天气对宝鸡市核桃生产危害的程度、规模和区域性特点及抗冻性品种特性的基础上,从科学区划、改良品质、加强管理、建立灾害预警和救灾机制等五个方面为全市核桃产业抵御低温冻害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抗病枣树新品种(系)的抗冻性能,采用田间调查方法,调查了阜星、唐星、新星等12个抗病枣树新品种(系)8年生或高接换头1~3年后的枣树遭受雪灾后的冻害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改接年限和砧木粗度的枣树其抗冻性不同。还分析了冻害的直接原因,即与春节前后降雪引起的地表的持续低温和温度的剧烈变化密切相关;并提出了减轻枣树冻害危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几个抗病枣树新品种(系)8a生树木及高接换头1~3a后遭受雪灾冻害情况,分析得出冻害的直接原因与春节前后降雪引起的地表持续低温和温度的剧烈变化密切相关,且不同品种、改接年限和砧木粗度不同其抗冻性不同,提出了减轻枣树冻害危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低温伤害是北方核桃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和筛选抗冻核桃品种对于核桃生产的防冻减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测定优选的赞核1号、赞核2号、抗冻的辽宁1号和不抗冻的清香4个核桃品种(系),对比1 a生枝条在0℃、-10℃、-20℃和-30℃低温处理下抗寒性指标,明确指标的变化规律和优选品种的抗寒性能。研究发现:赞核1号、赞核2号和辽宁1号随温度降低,SOD和POD活性呈现相似的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并与清香变化相反;CAT活性随温度下降而升高,并与清香变化相反;而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温度变化则呈现出同清香相同的变化趋势。赞核1号和赞核2号的各项指标介于辽宁1号和清香之间,变化趋势和数值更接近于抗寒性较强的辽宁1号,表现出良好的抗寒性能。  相似文献   

5.
2010年山西省晋中市核桃晚霜冻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冻害对核桃产生的影响,2010年笔者对山西省晋中市11个县(区、市)28个乡镇的核桃受冻情况和结果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冻害发生与核桃品种、立地条件、管理状况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了一些抗冻优良单株。最后就如何预防冻害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陇东地区核桃生产中品种良莠不齐的现状,庆阳市林科所引进核桃早、中、晚熟优良品种10个,进行栽培试验研究,通过对结实丰产性、物候期、生长量、坚果品质、抗寒性进行比较分析及综合评定,探索筛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核桃良种。试验结果表明:适合该区发展的主栽品种3个:"8518""辽核3号""清香";辅助栽培品种4个:"西扶2号""中林1号""辽核1号""中林5号"。为陇东地区今后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主要栽培品种综合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河北省太行山区不同地区核桃的适宜栽培品种,以河北涉县下偏凉村、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赞皇县胡家庵村、涞水县淮河村4个核桃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核桃品种的树体性状、枝类组成、结实特性、果实外在性状、果实内在品质和抗冻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绿岭、香玲、辽宁1号、辽宁3号和辽宁7号树高均在2.67~3.75m,短果枝占总结果枝量的50%以上,结果母枝连续结果能力均为4~5年,坚果外观美观,脂肪含量大于65%、蛋白质含量大于20%,有较强的抗寒性,适宜在太行山区发展。  相似文献   

8.
核桃1年生枝条的抗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少全国范围内不断出现的低温、晚霜等对核桃生产造成的危害,尤其是核桃栽培中普遍存在的新梢冻害现象,通过电导法和人工诱导法,对核桃1年生枝条的抗寒性做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核桃1年生枝条上各器官抗寒力表现为:木质部叶芽花芽;芽体的抗寒力在早、晚实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成龄树枝条活性在-20℃低温时开始发生改变;不同低温伤害下早、晚实品种成龄树的枝条反应各有差异,-30℃时差异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核桃资源的抗冻能力,借助2016年11月20~21日的雪害,2017年春季对保存于河北省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国家榆树、核桃良种基地的核桃资源进行了调查,初步摸清了引自山东、山西、辽宁、新疆、河南等地的核桃幼树资源的抗冻能力。在调查的85份资源中,有32个品种(品系)发生了枝条冻死现象,占调查总数的37.65%,目前河北省栽培较多的辽宁1号、绿岭、香玲等品种没有发生冻害。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不同品种核桃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2016年,在建昌县对处于盛果期的早实和晚实核桃进行抗寒性评价,以筛选出抗性较强的品种。结果表明:以雌、雄花芽和1年生枝的抗寒性为主导因子,各品种间抗寒性表现为礼品2号礼品1号辽宁7号辽宁5号辽宁6号辽宁4号辽宁10号辽宁3号辽宁1号。  相似文献   

11.
以引种栽培中发现的耐寒桉树植株由组织培养而成的营养袋苗为材料,在常德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栽培试验,经2008年初大冰冻检验后,选育出了具有较强耐寒特性的无性系“常寒1号”,分析了“常寒1号”的形态特征、耐寒性以及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橡胶树新品种云研77-4、云研77-2及云南植胶区主要栽培品种GT1、RRIM600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细胞电解质外渗率3个抗寒指标的测定,分析说明了4个橡胶品种的抗寒力大小为云研77-4>云研77-2>GT1>RRIM60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种造林,对J172柳等5个柳树良种进行了不同区域抗寒、抗风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J172柳、J194柳抗寒、抗风力强;J369柳和青冈柳次之;准葛尔柳根据其生长特性,在高寒阴湿地区抗性明显好于其它品系。  相似文献   

14.
几个杨树新品系抗寒性测定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近年在各地试验林内表现较好的8个杨树新品系进行人工低温冷冻试验和冷冻后生长恢复试验,检验它们的抗寒性。以不同温度为主处理,设置-25℃、-30℃、-35℃、-40℃等4个温度梯度,设置3个大区(3次重复),以不同品种为副处理,安排8个杨树品种(品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品系间电解质渗出率差异都极显著,当受到低温影响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参试品系的电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大,抗寒性较强的品系增大的程度较小,抗寒性较弱的品系增大的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龙紫1号是从齿瓣石斛栽培大田中选择优株扦插增殖,经3年区域栽培试验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其根系发达,茎稍肉质,鲜嫩,粗壮且较长;其鲜茎平均长88 cm,直径1.0 cm,石斛多糖含量高达41.4%,盛产期产量达1.80 kg/m2,具有较强的抗寒性、抗旱性及抗病性,与传统品种比较,萌芽期推迟约15 d,叶功能期延长5 d。2012年12月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命名为龙紫1号;2013年12月,龙紫1号被云南省林业厅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办公室确定为园艺植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胡杨幼苗黑星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生于新疆吉木萨尔是胡杨上的黑星病进行了调查研究,经鉴定该病是由山杨黑星孢菌[(Fusicladium tremulas (Fr.)Aderh]引起。病害的发病程度与品种有关,不同胡杨品种的感病程度依次为:胡杂1号>胡杂3号>胡杂4号>胡杂2号>胡杂5号;苗高、地径及叶甲数量与感病指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南洋楹属典型热带树种,抗寒性较差,严重制约其推广应用。开展南洋楹无性系抗寒性评价,对于提高其造林成效、拓广其栽培区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生长较好的9个南洋楹无性系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系列低温处理,观测幼苗叶片形态变化,分析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揭示南洋楹无性系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并进行无性系抗寒性评价。【结果】在2℃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不同程度落叶;0℃时所有无性系均出现顶芽死亡,其抗寒性差异主要表现在0~2℃温度区间;9个无性系的REC随温度降低呈单调上升和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2种变化趁势,属于后者的无性系抗寒性更强,0℃下S5、S7的REC最低;PRO含量随温度降低整体上呈现递增趁势,TL18、S7、S5、A8的PRO含量增幅最大,均在1倍以上;SOD活性在同一温度下无性系之间差异显著,但随温度降低无明显变化规律。应用REC进行聚类分析,将9个无性系分为3类,S7、S5、TL18抗寒性最强,A8抗寒性最差,其它6个无性系抗寒性居中。【结论】建议生产上推广S7、S5和TL18无性系。  相似文献   

18.
以从美国引进的9个树莓和黑莓品种为研究材料,从物候期、经济性状和基生枝等方面分析了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初步筛选出了红树莓32号、7号、27号和黑莓58号等几个优良品种,为树莓和黑莓品种在石家庄地区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磷对慈竹抗寒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增强植物抗逆性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施肥作为速生丰产人工林培育的主要手段,其对竹类植物的抗寒性影响方面的研究甚少.本实验以慈竹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下不同磷肥施用水平对其抗寒性的影响,旨在确定提高慈竹抗寒性的最佳施肥水平,以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极端天气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慈竹各抗寒生理指标呈现规律性变化,磷肥施用量对慈竹抗寒性有明显的影响.在氮、钾肥施用量适中时,施用低水平磷肥(1.25kg丛·年)更有利于提高慈竹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7a生的20个杨树品种的生长量、形率、材性和树皮厚度等指标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欧美46、鲁山杨、圣山杨和欧美14在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显著优于对照(中嘉8号和中潜3号),材积遗传增益为47.50%、34.55%、34.51%和22.05%;胸高形率、绝对形率和正形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678~0.6876、0.5211~0.6557、0.5349~0.6661,半常绿杨在形率指标上显著优于其它品种,而其它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纤维指标和树皮厚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