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有些人往往把鱼类氨氮中毒误认为是缺氧泛塘,使用生石灰泼洒抢救,结果造成更大损失。事实表明,鱼类死亡有时是氨氮含量过多导致中毒的为因。那么怎样区别氨氮中毒与缺氧泛塘呢? 1.泛塘多发生在阴雨天或变化剧烈的天气,而且绝大多数在黎明、早晨发生,很少发生在午后。  相似文献   

2.
鱼类氨氮中毒与池鱼药害及泛塘类型区别有些养殖户对鱼类氨氮中毒、池鱼药害和泛塘渔业学术概念,难以区别。我镇一渔民,池塘因氨氮含量过多中毒引起鱼类死亡,误认为缺氧泛塘,于是用生石灰泼洒抢救,其结果反而造成更大损失。鱼类氨氛中毒是因氨氮含量过多中毒引起鱼类...  相似文献   

3.
管启军  李凯 《内陆水产》1997,22(7):17-17
泛塘是指鱼类在水中严重缺氧,因未能及时解救,从而导致大批死亡。泛塘往往发生在半夜到日出之前,尤以夏秋高温季节。鱼类浮头是泛塘的预兆,所以,要加强管理,及时防止。l泛塘的原因1.l水质变坏。是由于水中浮游植物死亡及细菌大量繁殖所造成。水中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当浮游植物繁殖过多对自己生活环境条件不利时,加上阴雨天光线差,会大批死亡,失去溶氧来源,而浮游植物死后尸体又分解,引起细菌繁殖消耗了水中溶氧。有机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使池水PH值下降,弓愧缺氧而泛塘。1.2施肥不当。一次施人…  相似文献   

4.
鱼类浮头的原因及防止泛塘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岳松 《内陆水产》2005,30(7):45-46
高密度养殖鱼塘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多,水中耗氧因子多。容易发生鱼类缺氧浮头的现象。塘鱼一经浮头。对其体力损耗很大,直接影响其摄食生长,故有“一日浮头三日不长”之说。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如果措施不当可能由于严重浮头而造成大批鱼类窒息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泛塘。泛塘给养殖者带来的损失极为严重。因此,夏秋季,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必须时时注意防止鱼类严重浮头和泛塘发生。这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最突出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刘星 《内陆水产》1994,(6):22-22
夏季水温较高.鱼类生长快,需要增加施肥和投饵,这样水体溶氧降低,易引起泛塘。所谓泛塘是指鱼严重浮头甚至大量死亡。为了保证鱼类生长快.避免泛塘的发生.必须科学地预测和掌握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耀武 《科学养鱼》2005,(10):56-57
在池塘养鱼的生产中经常会出现鱼类浮头,尤其是精养高产鱼塘,鱼类放养密度较大,投饲、施肥量大,水中有机物质多,耗氧因子也多,更容易发生鱼类浮头。浮头就是鱼类无法维持正常的呼吸活动,被迫上升到水面利用表层水进行呼吸,出现强制性呼吸的现象。泛塘是严重浮头并出现大批鱼类死亡甚至全部死亡的现象。它们能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正确分析鱼浮头的原因,识别鱼浮头的预兆,对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抢救池鱼有重要意义。一、浮头的原因1.缺氧造成的浮头缺氧引起的浮头一般发生在高温季节,半夜和凌晨较为常见,主要是池塘水体中溶解氧缺乏。引起…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鱼长三伏,猪长秋”。目前正值鱼类生长的旺季,为保证鱼类迅速生长,满足鱼类大量摄食的需要,池塘必须施肥。池塘施肥,能促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繁殖生长,为鱼类提供足够的饵料。但由于目前水温较高,如果施肥不当,肥料中的有机质迅速分解,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引起鱼类泛塘而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亚硝酸盐氮是池塘中极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之一,毒性很强,是池塘养鱼的重要监测对象。在高密度养殖鱼塘中,亚硝酸盐氮生成速度很快,并且难以降解,不仅严重地影响了鱼类的生活和生长,而且还会诱发鱼病,引发泛塘,严重时能直接造成鱼类大量中毒死亡。一、混养池中亚硝酸盐氮的产生亚硝酸盐氮是氨氮向硝酸盐氮转化的中间产物;而养鱼池中的氨  相似文献   

9.
1特征 1.1鱼类急性化学中毒死亡是由于有毒化学物质排入渔业水域造成水体毒物的高浓度和高毒性所致,因而急性化学中毒死鱼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没有任何前兆,鱼会在短期内大批急性死亡,死亡速率很高。1.2化学中毒死鱼一年四季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与气温、水温关系不大,而与有毒化学物质排入渔业水体的时间相关,因此发生的时间和季节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养鱼》2002,(8):61-61
池塘养鱼(虾、蟹)常会遇到泛池和水变两种情况。水变通常伴随着泛池,甚至引起池塘鱼类死亡。近两年来部分地区6~8月份持续高温,严重干旱,绝大多数池塘水体交换量少,水质总体条件极差,由于水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增多,我们先后在不同地区现场处理了多起水变病例,效果较好,现作简要介绍:一、水变与泛塘池塘中浮游植物急剧地大批死亡,使水质由原来的高肥度水变为缺氧甚至有毒的坏水称为水变;由于水质变坏缺氧而造成鱼类严重浮头甚至大批死亡叫泛池,二者常常同时发生,造成严重损失。二、水变的过程及实质水变一般是池水由…  相似文献   

11.
好的水体是夺取养鱼高产的保证。如果水体中发生溶氧超标、金属超标、缺氧和种种污染,鱼类就会发生"毒水症"。特别是夏秋高温季节,由于养鱼池塘经常施肥、用药、捕捞、遭遇涝灾等更易发生"毒水症"。鱼类中毒后短期内会造成大批死亡,造成严重损失。高温季节几种鱼类毒水症的防治措施是:  相似文献   

12.
<正>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泛塘与中毒事件屡屡发生,严重时引起池塘大片死鱼现象,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因此,准确辨别泛塘与中毒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救措施,才能够挽回局面,减少损失。一、泛塘或中毒辨别方法  相似文献   

13.
谢刚  海波 《齐鲁渔业》2007,24(8):38-38
好的水体是夺取养鱼高产的保证。如果水体中发生溶氧超标、金属超标、缺氧和种种污染,鱼类就会发生“毒水症”。特别是夏秋高温季节,由于养鱼池塘经常施肥、用药、捕捞、遭遇涝灾等更易发生“毒水症”。鱼类中毒后短期内会造成大批死亡,造成严重损失。高温季节几种鱼类毒水症的防治措施是:  相似文献   

14.
鱼类和其它动物一样,其生存生长都需要氧气,且不同种类、不同鱼龄及在不同季节对氧的要求都各不相同。鱼生活在水中,水体中含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与生长。当水中含氧量低于其最低限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这就上人们常说的“泛塘”。青、草、鲢、统通常在水中含氧1mg/L时开始浮头,低至0.4-0.6mg/L时就窒息死亡;鲤、鲫鱼的窒息范围在0.1-0.4mg/L,比四大家鱼要稍低一些。缺氧泛塘的情况主要发生在静止的水体中,尤以池塘见多。1泛塘原因造成鱼类泛塘的原因错综复杂,综合分析,主要有5个方面。11密集的鱼群及…  相似文献   

15.
(4)改良水质、减少泛塘、预防疾病、促进生长:显著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水体溶氧,改善水体环境;有效减少鱼类浮头,减少泛塘的发生率;有效抑制水中有害菌的繁殖生长,预防并减少鲢、鳙、鲫等鱼类的暴发性出血病、肠炎及烂鳃等疾病的发生,鱼类死亡减少,用药量降低;促进鱼类摄食,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加快鱼类生长。(5)提高鱼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鱼类色泽亮丽,肉质鲜嫩,易为消费者接受,在水产品深加工领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6)用量少,操作便利,使用方便。2.适用对象本品适用于池塘、湖泊、水库等各类养殖水体,特别适用于少投饵或不投饵的…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池塘养鱼中,往往因为管理上的疏忽大意而发生泛塘或塘鱼药物中毒事故,严重时,造成塘鱼大批死亡,给渔民朋友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准确无误地判断泛池与药物中毒,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救措施,是渔民朋友们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1泛塘与药物中毒的区别方法1.1从发生的时间上进行区别泛塘多与水质的肥瘦、塘鱼的放养密度有关,水质过肥或密度过大都会引起塘鱼泛池。泛塘还有季节、天气之分,多发生于盛夏和初秋,特别是在雷鸣无雨、短暂的大雷暴雨及闷热天气,或阴雨连绵的情况下气压下降,此时,最易发生事故,并多发生在半夜到清晨这一时间…  相似文献   

17.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必须时刻注意防止鱼类严重浮头和泛塘发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地报道了多起在蓝藻为优势种群的亲鱼池或鱼池经洒硫酸钢后引起鱼类死亡的事故。1976年淡水渔业杂志第5期报道了六起此类事故并指出鱼池泼洒硫酸铜后,鱼类死亡是由于鱼池缺氧泛塘而引起的。本地区亦有发生,全南县鱼种场在1979年以前连续发生四起此类事故。1979年赣州市水科所同时在三口亲鱼池使用硫酸铜,死亡亲鱼二百多尾,  相似文献   

19.
1盲目加大药量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于池塘环境来讲,无论是杀虫药物还是杀菌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内的浮游生物,使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含量下降,容易造成缺氧泛塘或是亚硝酸盐、氨态氮含量上升,鱼类不摄食甚至中毒死亡。一些渔民在鱼病发生初期不够重视,认为随便泼一些药就行了,到了鱼病暴发大规模死鱼时慌了神,以为加大药量就能把病菌杀死得更快。  相似文献   

20.
高温季节,我县发生多起鱼池泛塘事故,损失较大。老坝港镇一养殖农户120亩精养鱼池,因泛塘几乎全军覆没,累计损失达10万多元。分析当前容易引起泛塘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1.持续高温后,水面表层温度最高时超过40℃,为避免高温,各种鱼类生活的空间层被打乱,池塘中下层鱼类密集,下半夜后即出现泛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