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40个观赏海棠品种为试材,利用色差计对其4—6月的叶色参数(色彩亮度L*、色彩饱和度C*、色度角h*)进行测定。分析观赏海棠品种叶片色彩在CIELCH色空间中的动态分布格局,探讨品种间的叶色关系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4—6月,海棠各品种在色彩参数L*,C*,h*维度方向上呈现规律性分布,整体位点表现为4月最为分散,5月最为集中,6月为局部分散。多数品种亮度L*值和饱和度C*值呈下降趋势,在色度角h*维度方向,大多数海棠品种分布在高h*值的黄色区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点整体右移的趋势(h*值增大)。以4月各品种叶色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将40个观赏海棠品种分为3大类,A类群品种的亮度中等,饱和度中等,色度角处在红橙色区域;B类群品种的亮度较低,叶色鲜艳度低于A类,色度角处在红色区域;C类群品种的亮度显著高于B类,饱和度较大,色度角处在黄色区域。  相似文献   

2.
文冠果雄性不育单株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系无患子科文冠果属,其花为总状花序,杂性,花瓣五枚,白色,内基部具紫红色脉纹;花盘五裂,每裂具一橙色附属物着生于花瓣侧基部,雄蕊八枚,子房上位,可孕花雌蕊正常,雄蕊退化,不孕花则反之。一般仅顶生花序上部的花是可孕花,其下部及侧生花序上的花多为不孕花。  相似文献   

3.
为给观赏海棠果色分类、果色育种及特异果色种质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采用X-Rite色差计对27份观赏海棠种质在果实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进行了观测,并对观赏海棠群体果色的时序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观赏海棠种质果实色彩参数a*、h°、b*值的变异程度均高于其C*和L*参数值。(2)基于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观赏海棠种质群体果色a*、h°、b*等参数值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棠种质群体果实生长初期其果色为红绿色,随着果实的日益成熟,其果色呈现出黄色、橙色及红橙色等种色彩。(3)从基于观赏海棠种质群体在果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果色L*、C*、h°等参数值而构建的CIELCH色空间动态分布格局图中可以发现,所有种质在其L*维度方向呈整体上移趋势;在C*维度方向呈整体右移趋势;在h°维度方向上,红色果皮(h°值为0~35)的种质所占比例呈"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橙色果皮(h°值为35~55)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升高—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趋势,黄色果皮(h°值为55~90)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绿色果皮(h°值为90~110)的种质所占比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4)对其果色稳定性(色差值△E)的分析结果表明,‘火鸟’‘金丰收’‘冬金’‘冬红’全年果皮颜色的变化均明显,且其果期均长,而‘完美紫色’和‘紫王子’海棠果皮的颜色从幼果期至成熟期均呈紫色。  相似文献   

4.
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是华南地区极具开发潜力的园林树种之一。文章在分析短序润楠生物学特性基础上,对3 a 生短序润楠实生苗春梢嫩叶生长过程的色彩及 SPAD 值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短序润楠试验样株春梢的叶色在春季呈现不同的变异类型,可分为橙色、红色和紫色3个色系;嫩叶叶色变化过程中出现紫色系、褐色系、橙色系和绿色系;嫩叶生长过程中,SPAD 值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色差仪和光泽度仪对玛瑙省藤(Calamus manan)材表面物理量进行测量,研究相应参数的色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玛瑙省藤材的明度指数分布范围较窄,其表色系参数米制明度L*为73.59~79.29、孟塞尔表色系参数明度V为6.25~6.78;色品指数和色调值参数分布范围较窄,其表色系参数米制红绿色品指数a*为5.82~6.45、米制黄蓝色品指数b*为19.86~21.83、孟塞尔表色系色调标号值H为7.77~8.27,主要分布在黄橙色调系内;饱和度范围较窄,孟塞尔表色系饱和度C为3.28~3.65,表色系参数饱和度C*为20.69~22.77。垂直纹理和平行纹理两个方向对所选材料表面光泽度(镜面反射角60°)测试表明,玛瑙省藤材平行纹理方向表面光泽度测量值大于垂直纹理方向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6.
色彩对城市山地型公园春冬季植物景观视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采用SBE法、色彩量化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实地调查,应用景观美学、色彩构成理论、色彩量化分析等理论对福州市金鸡山公园植物景观质量提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金鸡山公园春冬植物景观整体以绿、黄绿色为主,色相种类相对较少,色彩丰富度较低;明度主要集中在N4,N5等级,位于中等水平;纯度主要分布于1~3等级内,植物色彩饱和度较低。2)根据美景度评价法及景观质量等级划分,将金鸡山植物景观分为5个等级,SBE最高最低差值为146.24,差异较大;景观质量较高的景观主色调色系较多且差别较大,绿色色调的斑块与景观色彩面积比较小(最低值仅63.52%),景观质量较差的景观主色调色系较少且差别不大,绿色色调的斑块与景观色彩面积比较大(高于80%),且美景度较高的照片其明度及纯度也较高。3)从色彩频率分析可知,Ⅰ,Ⅱ组主要为绿色系、蓝色系、黄色系及红色系;Ⅲ,Ⅳ,Ⅴ组多以冷色调的绿色系、灰色系为主。4)应适当增加植物景观主色调色系、控制绿色系色调的比例,多采用邻近色和互补色配置,并注意明度和饱和度变化以提高金鸡山公园植物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矾根叶色与叶片内色素含量的关系,以8个品种的矾根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矾根叶色参数与呈色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色系矾根森林之茵和甜心辣妹的亮度值和饱和度较高;紫色系品种李子蛋糕的亮度值和饱和度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亮度值和饱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亮度值和黄蓝饱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黄蓝饱和度和饱和度呈极显者正相关(P0.01),色相角、叶绿素b含量和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福建传统建筑闽南红砖厝色彩的历史文化成因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其色系的构成和组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闽南红砖厝的色彩主要由红色、灰色两大色系构成,其中由含Fe量较高的黏土烧制而成的红砖在该色系中约占55%,石作的产生的灰色系约占30%,其余色系约占15%;通过对闽南红砖厝色彩装饰的分析指出色彩的装饰手法,可归纳为"点、线、面"及其多样组合形式体系;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我们应运用"地域性、主题性、均衡性"的手法来传承闽南地域性特色。  相似文献   

9.
4个桤木品系净光合速率动态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J5、J10、H1、H12等4个桤木品系苗木光合动态特征及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4个桤木品系上、下部叶的Pn日变化呈现出单峰型和双峰型两种曲线类型;在同一时间Pn日变化曲线上的同一时刻,H12、J10品系的Pn均高于H1、J5品系;(2)在整个生长季节,4个桤木品系苗木的上部叶片Pn的日变化最大值、月均值均明显高于相对应品系下部叶pn的日变化最大值和月均值;H12、J10品系上、下部叶的Pn日变化的最大值和月均值分别高于H1、J5的相对应的光合特征值;在栽培时选取H12和J10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3)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品系、不同树冠部位、不同月份净光合速率(Pn)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J10和H12的Pn明显高于J5、H1的Pn;上部叶的Pn显著高于下部叶的;一年中以6月份的Pn为最高,10月份最小;净光合速率以上部叶的贡献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香山黄栌叶色和色素组成的相互关系及时空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北京香山不同海拔处生长的黄栌为材料,分析叶色(明度L*值、色相a*值和b*值、彩度C*值)与叶片色素组成(花青素苷、黄酮醇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色相a*值与叶绿素含量成负相关,与花青素苷含量成正相关,即叶色变化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花青素苷含量的增加是黄栌叶片绿色褪去、红色显现的主要原因;黄酮醇苷含量有上升的趋势,影响叶片的明度L*值和色相b*值;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稳定,与叶色变化无显著相关性。2007年秋季调查香山从195~564 m范围内不同海拔高度处黄栌叶色和色素组成的时空变化规律。时间尺度上,高海拔564 m和中海拔466,315 m处的变色规律基本一致,以564 m处样地为例,从10月12日起黄栌叶片的边缘或沿叶脉处已开始变红,至10月24日色相a*值达最大值,呈现出最佳观赏效果,随后色相a*值逐渐下降;低海拔195 m在10月4日—11月9日间,色相a*值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空间尺度上,高海拔564 m处的黄栌变色较早,叶片变红后,落叶加快,适合前期(10月20日至10月28日)观赏。中海拔466和315m处黄栌与高海拔564 m处变色期一致,但红叶期持续时间久,观赏期长...  相似文献   

11.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贵阳市范围内的野生木本观花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有野生木本观花植物176种,隶属于52科110属,生活型物种总数表现为落叶灌木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常绿藤本落叶藤本。从观赏特性来看,花色品系以白色系居多,红色系、黄色系以及蓝紫色系物种相对较为平均;花相类型可分为6种,物种数量表现为星散花相最多,团簇花相次之,覆被花相、密满花相与线条花相相对较少,干生花相最少。贵阳市野生木本观花植物四季皆可观花,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以春季开花的花卉最为丰富,并且园林用途丰富多样。基于此,提出了贵阳市园林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昆明市常用园林植物中木本观花植物及其应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常用的木本观花植物有159种,分属38科83属。在群落配置上,以丛植和群植配置模式应用较多。在植物景观上,能形成四季开花不断的景观效果;植物的花色以红色系及白色系的种类较多,其次是黄色系和多色系的种类,蓝紫色系的种类相对较少。并提出进一步优化观花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的配置模式,注意植物的花期搭配等,以突出昆明"春城"、"花城"的城市特点。  相似文献   

13.
观赏海棠不同叶位色素组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7个观赏海棠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上位叶(Upper leaf)、中位叶(Middle leaf)、下位叶(Lower leaf)的色素组分进行测定,研究了海棠品种不同叶位间色素组分关系以及动态规律,为海棠优良观叶种质的筛选以及叶色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色素绝对含量测定和基于Unispec-SC光谱分析仪的色素相对含量测定,分别构建了花青素(Anth)、类胡萝卜素(Car)、叶绿素(Chl)3大色素组分绝对含量与相对含量之间的拟合函数:yAnth=0.522 1x^2-0.111 4x+0.013 3(R^2=0.979 3);yCar=0.456 2x+0.072 6(R^2=0.980 9);yChl=1.428 7x-0.672 6(R^2=0.901 6)。采用Origin 9.0软件构建了57个海棠品种的3大色素组分含量及权重的三维分布图。结果表明:1)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色素绝对含量测定和基于Unispec-SC光谱分析仪的色素相对含量测定,分别构建了花青素(Anth)、类胡萝卜素(Car)、叶绿素(Chl)3大色素组分绝对含量与相对含量之间的拟合函数。2)基于上位叶叶绿素含量、花青素含量及其权重的聚类分析表明:57个海棠品种可分为2大色系4个子色系类群,即绿色系(含深绿色系、褐绿色系)、红色系(含紫红色系、红棕色系),各色系间差异显著。3)绿色系之A_1子色系含有较低的花青素含量,且随着叶位的下降,其含量变化平稳,绿色呈现效果较好。4)A_2子色系在上位叶阶段虽含有一定量的花青素,但不足以使叶片呈现出"全红"状态,因此绿色表达效果不如A_1子色系。5)红色系之B_1子色系的花青素含量及稳定性皆高于B_2子色系,在上位叶、中位叶,B_1子色系的花青素含量分别为B_2子色系的2.1倍和2.6倍,显著提高了呈色效果。6)此外,在中位叶,B_1子色系的花青素含量虽较上位叶有所淡化,但仍达到了B_2子色系在上位叶的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含笑系木兰科含笑属植物,学名Michelia figo spreng。常绿灌木,高约2—3米,分枝紧密。小叶及叶柄均密生褐色绒毛。叶椭园状倒卵形,长4—10厘米,革质,花单生叶腋,直立,径约1—3厘米,花瓣淡黄色,边缘带紫晕,具浓烈的香蕉气,5—6月开花。含笑原产广东、福建一带,是著明芳香观赏花木,其花可熏茶,提芳香油和药用,我省多盆栽观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华中五味子雄花发育特征的研究,旨在为遗传育种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采用SMZ—168体视显微镜对华中五味子不同发育时期雄花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细胞结构特征进行研究,采用蒽酮乙酸乙酯比色法测量其花部可溶性糖的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量其花部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不同发育时期花柄细胞结构无明显差异,由内至外分别为维管柱、皮层和表皮;不同发育时期花瓣细胞结构无差异,随着花的发育,薄壁细胞不断分裂,花瓣增厚,花瓣上存在气孔;花药及花粉在Ⅴ(花冠展开期)发育成熟,外部形态表现为内侧花瓣全部变红,外侧花瓣绿色,花蕾顶部露出红色,花瓣逐渐展开。不同发育时期,雄花花柄、花瓣、雄蕊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在Ⅵ(盛开期)时期达到最大值;华中五味子同一发育时期不同部位中,雄花花瓣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华中五味子不同发育时期,雄花花柄、花瓣、雄蕊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同一发育时期不同花部,雄花花柄、雄蕊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花药及花粉在Ⅴ(花冠展开期)发育成熟,外部形态表现为内侧花瓣全部变红,外侧花瓣绿色,花蕾顶部露出红色,花瓣逐渐展开;发育时期、花部位对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冠果为异花授粉植物。类型多、变异性大,据文献资料报道,文冠果为杂性花;即两性花少,单性花多(雄花),且落花多,座果少,俗有“千花一果”之说。针对上述矛盾,我们对文冠果不同种类的花进行观察:花的种类,按花器发育程度和着生在同一植物体上的情况不同,可分为杂性花,单性花(雌花)、“优势两性花”,大重瓣花和小重瓣花五种。文冠果按花的颜色,可分成白花、黄花两种。依花的发育时期不同,花色逐渐变化;白花,初开时花瓣呈白色。内侧基部经2—3天后,由黄变紫色的斑纹黄花,初开时淡黄色,2—  相似文献   

17.
HPLC分析6种不同花色滇牡丹花瓣中花青素和黄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牡丹是牡丹野生种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颜色,有白色、黄色、黄绿色、橙色、红色(深红、紫红)、紫色和紫黑色等颜色。采用HPLC和HPLC-DAD-ESI-MS~2同时分析6种不同花色滇牡丹花瓣中花青素和黄酮成分,分析并鉴别出4种花青素化合物和7种黄酮化合物。研究表明:除黄色花瓣,其余5种颜色的花瓣中都含有相同种类的花青素,不同颜色花瓣中花青素的相对百分含量差距比较大。首次从滇牡丹粉色系花瓣中分析并鉴定出矢车菊素双葡萄糖苷(cyanidin-3,5-di-O-glucoside)、矢车菊素单葡萄糖苷(cyanidin-3-O-glucoside)、芍药素双葡萄糖苷(peonidin-3,5-di-O-glucoside)和芍药素单葡萄糖苷(peonidin-3-O-glucoside)。6种颜色滇牡丹花瓣中黄酮化合物的种类几乎相同,仅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美丽异木棉复合体为锦葵科吉贝属Ceiba多个物种及其杂种的合称,该类群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对美丽异木棉复合体的108朵花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显示其花期主要有6~9 d,一般经历5个开花阶段。在整个花期内,花瓣的先端、瓣爪部位以及花瓣基部颜色均为动态变化,其趋势主要为淡化或褐化。其中71%的观测对象的花瓣基部与瓣爪的颜色转化时间重叠。此外,花瓣的瓣爪颜色和花瓣基部颜色变化与开花阶段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开花阶段可由瓣爪颜色和花瓣基部是否褐化进行预判。  相似文献   

19.
樟树叶片蒸腾特性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樟树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估算了其水分利用效率.并建立了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1)蒸腾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单蜂型曲线,不同生长季节不同部位叶片蒸腾速率的大小不同,5月和9月蒸腾速率大小顺序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7月蒸腾速率大小顺序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2)在整个生长期,以生长中期中部叶的蒸腾速率为最高,达到6.72 mmol·m-2s-1.(3)蒸腾速率季节变化也表现为单峰曲线,6月蒸腾速率较高,其中上部叶为3.72 mmol·m-2s-1,中部叶为2.31 mmol·m-2s-1,下部叶为2.93 mmol·m-2s-1.(4)对樟树生长时期的不同部位叶片的蒸腾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进行分析,光合有效辐射(PARi)、气孔导度(Cond)、空气温度(Tair)和叶面水汽压亏缺(Vpdl)对蒸腾速率贡献较大,光合有效辐射对上部叶片的蒸腾速率贡献较中下部大.(5)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5月份和9月份大小排序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7月份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气温(Tair)、叶面温度(Tleaf)和胞间CO2浓度(Ci)的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新疆野苹果与绚丽海棠杂交子代叶色与叶片色素含量的关系及其生长特性,以新疆野苹果优系与绚丽海棠控制授粉杂交得到的杂交子代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叶色参数与叶片色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分析杂交子代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红叶子代(R)红绿饱和度a及花青素含量最高,且红绿饱和度a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绿叶子代(G)叶绿素含量最高;黄叶子代(Y)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黄蓝饱和度b、色彩饱和度C和亮度值L较其他2个杂交子代相比均较高;红叶子代(R)的株高和地径的生长量明显低于绿叶子代(G)和黄叶子代(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