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冠果优良品系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冠果是我国很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质能源林树种之一。从文冠果分布的自然条件,采取多种源引种措施,通过无性系的优选和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的8个优良无性系,其中丰产优质型3个品系平均株产为3.5kg,折合亩产为153.4kg,产量方差分析表明各组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蓝云杉(Picea pungens Engelm),原产北美落基山中部的犹他州和科罗拉多州,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也有分布,纬度跨越34°45°。为松科云杉属高大乔木,耐寒耐干旱,生态适应性强;树形雄伟美观,高可达30 m左右,枝叶浓密,叶色呈淡湖蓝绿色,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我国引种栽培仅30多年,但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十·五"以来,中国林科院与甘肃小陇山林科所等单位合作,先后从原产地引进了11个种源的种子和6个种源的苗木,并收集了14个优良单株的接穗,通过强化育苗技术,培育种子苗30多万株,在甘肃小陇山建立种质资源保存林、种源试验林和无性系育种园287.5亩,同时在甘肃的陇东、陇中、河西和黑龙江、湖北、河北等地建立了区域试验林。通过苗期选择,选择出了500多株优良观赏型单株,建立了选种性采穗圃,形成了500多个扦插无性系,初选出了30个观赏型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合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文冠果优良种源,在达拉特旗对20个种源文冠果种子及发芽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种源间和种源内文冠果种子百粒重均存在明显差异,种源内变异系数为3.47%~29.18%,种源间变异系数为15.52%;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发芽率均达到80%以上;发芽势变化范围为18.41%~74.80%,种源间变异系数为35.63%;发芽指数变化范围为16.72~32.49,种源间变异系数18.24%;发芽速度变化范围为3.47~7.01 d,种源间变异系数为20.74%。不同种源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平均发芽速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说明文冠果不同种源间种子发芽特性已明显分化。通过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特性进行聚类分析,将20个种源文冠果种子至少划分为3类,初步筛选种源地编号为NTB,NTK,NCH,NCK,SYJ的5个种子质量最优种源。研究结果可为文冠果良种选育和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林业部郑州泡桐研究中心白花泡桐实生选种试验协作组经过11年的努力,已推出一个新的优良泡桐无性系——中林1号。该优良无性系是从陕西武功白花泡桐上采集天然种子,经实生选种培育出的,在河南睢县、禹县和获嘉县等地进行的半个以上轮伐期的区域性试验结果表明,中林1号泡桐具有速生、丰产、优质、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等优良品质,而且遗传性稳定;较当地主栽品种兰考泡  相似文献   

5.
甘肃黄土高原沟壑区文冠果种植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冠果又名木瓜,植物分类上属无患子科文冠果属,为落叶灌木或乔木,寿命可达200余年,树高可达8米,胸径可达90厘米,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次生林区,陕西、甘肃、山西、青海、内蒙古相对较多,宁夏、河南有散生孤立树木或小群落,吉林、辽宁、黑龙江也有少量分布,是北方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文冠果种子含油率为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内蒙古准格尔旗、陕西靖边县等10个种源文冠果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对种子品质、种子营养成分进行测试分析,以期为多用途文冠果优良种源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0个种源文冠果种子仁皮比在0.64~1.00之间,且不同种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种子千粒重在765.30~1 142.90 g之间,平均值为946.36 g,不同种源种子的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10个种源文冠果种仁平均含油率、黄酮含量、蛋白质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神经酸含量分别为:57.70%、0.15%、21.85%、92.15%和1.64%。不同种源种子的千粒重与种仁的营养成分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隶属函数法筛选出内蒙古准格尔旗(NEZ)、红山区(NCH)、鄂托克前旗(NEE)、翁牛特旗(NCW)、开鲁县(NTK)和陕西省靖边县(SYJ)等6个文冠果种源可作为多用途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文冠果不同种源造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择适宜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造林的文冠果种源,在红沙窝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文冠果林木良种基地进行了不同种源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红沙窝试验区种源地文冠果种子培育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较河南灵宝、三门峡种源地的苗木成活率分别高59.26%和50.88%,较内蒙古赤峰的苗木成活率高24.15%,较甘肃庆阳的苗木成活率高10.51%;不同种源地文冠果种子培育的苗木在试验区造林后苗高、地径、主根生长量、侧根数及生物量指标由大到小均依次为红沙窝试验区种源、甘肃庆阳种源、内蒙古赤峰种源、河南三门峡种源、河南灵宝种源;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干旱半干旱地区建设文冠果能源林时,应尽量选用本地种源或与造林地气候条件、立地条件等基本相似地区种源培育的苗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全国13个种源的沙棘苗期播种试验,证明了沙棘不同种源在山西雁北地区的生长量在苗期就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呈明显的地理倾群变异倾向。在海拔3000m 以下,苗高生长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但西藏种源适应性差,属特殊生态型。地处中纬度、高海拔的山西古县、青海大通、宁夏西吉、河北涿鹿、甘肃天水的种源在生长上表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国有温县苗圃试验地6个种源的180个家系的实生苦楝为研究对象进行生长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80个家系间胸径、树高和冠幅差异极显著;6个种源间胸径和树高差异极显著。对试验地现存的苦楝个体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与胸径、枝下高、冠幅,胸径和冠幅表现出极显著相关。对苦楝180个家系进行选优,共选出32个优良家系,其中渭南种源12个,郑州种源15个,兰考种源2个,新乡种源3个。对1211株苦楝个体进行无性系选优,共选出90株优良无性系苦楝,选中的家系和个体可用于下一步的选优选育。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6个种源的文冠果引种栽培后的生长情况、果实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栽培第5年,内蒙古种源在种子经济性状表现最好。综合比较6个种源文冠果在牡丹江地区的生长性状、果实性状及产量等的综合评价,初步选出内蒙古种源为最佳种源。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源三年桐种子能源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产油量高且油脂品质优良的种源,选择福建南平、福建永春、福建尤溪、江西九江、河南崇县的三年桐(Vernicia fordii)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不同种源三年桐种子形态、质量及油脂特性等品质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结合权重对其能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南平种源三年桐种子百粒重较大,单粒平均质量达1. 62 g,与福建尤溪种源相接近,显著大于其余3个种源; 5个种源三年桐种子油脂提取率均较高(50. 76%~58. 41%),但福建尤溪和永春三年桐种子油脂提取率显著大于其他3个种源;不同种源三年桐能源品质差异显著,其综合评价值为福建尤溪福建永春≈福建南平河南崇县江西九江。福建尤溪种源三年桐在硫质量分数、水分和运动黏度等生物柴油理化特性指标中值均较低,且该种源种子在形态、质量和油脂特性指标表现均较优良,可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优良备选种源。  相似文献   

12.
文冠果种子及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 Bunge)的种子形态特征及在山东省安丘地区苗期性状差异,了解文冠果不同种源变异特征,为文冠果在山东安丘地区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新疆、陕西等地的27个种源的文冠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在山东省安丘市开展种源试验。[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种源间文冠果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这些差异可以稳定遗传(遗传力均大于0.9);苗期苗高与种源地降水、年均气温及地径与降水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与种源地纬度、年均日照及地径与年均日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长、种子宽、种皮厚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文冠果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受较强遗传控制;文冠果苗期性状变异主要受降水、年均气温、年均日照3个环境主导因子的影响,种子性状变异主要受海拔的影响。综合种源苗期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山东东营、山东安丘、内蒙古库伦、辽宁关山和辽宁海城5个适合安丘地区育苗的速生种源。  相似文献   

13.
以国内天然分布的有代表性的中国沙棘种源12个,在甘肃清水县进行了苗期生长试验,分析了苗期高生长量的差异,种源问生长差异与纬度海拔的关系,苗期生长规律,根系生长的差异,可以看出,中国沙棘不同种源在苗期生长就有明显差异,其差异呈明显的地带性,纬度越高的种源生长越差,纬度相当的种源,在海拔1100~3000m之间,海拔越高的种源生长量越大,因此建议在甘肃适生沙棘地域引种,以引用青海、甘肃沙棘种源为妥。  相似文献   

14.
黑果枸杞是一种抗旱、抗寒、抗盐碱、防风固沙的多年生灌木,也是一种常用的藏药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部荒漠地区。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种质资源受到破坏,目前人工选育的栽培品种极少。本试验以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等地5个不同种源黑果枸杞种子为供试对象,通过对其种子形态、大小、重量和萌发特性的研究,旨在为其应用开发和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本试验所收集的不同种源黑果枸杞种子长、宽分别在1.5~2.2 mm和1.2~1.6 mm之间;不同种源黑果枸杞种子差异显著(P0.05),种子百粒重大小为:青海磴口额济纳新疆甘肃,在25℃培养条件下不同种源黑果枸杞种子萌发进程整体趋势一致,但萌发速率大小顺序为:青海、新疆甘肃、额济纳磴口;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大小顺序均为:新疆青海磴口额济纳甘肃。整体而言,青海种源黑果枸杞种子各方面指标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文冠果优良种源,本研究在达拉特旗对13个种源文冠果株高、地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3个种源文冠果的株高、地径存在显著差异(P0.05)。依据株高生长优势筛选出6个较优种源,依据地径生长优势筛选出7个较优种源。利用最短距离法和最长距离法,通过株高、地径对不同种源文冠果进行聚类分析,进而可将13个种源文冠果划分为生长较优、良好和较差3类。结合文冠果株高、地径生长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出内蒙古敖汉旗(NCA)、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NCK)、内蒙古红山区(NCH)、内蒙古准格尔旗(NEZ)、陕西靖边县(SYJ)、内蒙古巴林左旗(NCB) 6个较优种源。研究结果可为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文冠果良种选育和种源筛选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种源、性别及无性系3个层次,采用随机区组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对我国银杏叶5个产量指标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R型因子及Q型聚类结果表明:(1)12个种源可分为6类,山东、江苏、广西及福建属优良种源,山东和福建的雄株及江苏的雌株为性别最佳群体;(2)全国12个省86个无性系可以分成6类,其中山东45号、58号、59号及67号雄株、52号雌株及江苏的83号雌株为优良无性系,雄株优良无性系达4.65%;(3)我国叶用银杏的种源、性别及无性系间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目前叶用良种选育应遵循先确定种源,然后在种源内选择雄性或雌性无性系的原则;(4)雄株和雌株二大群体内均存有优良叶用资源,但雄株内筛选出高产叶用品种的可能性更大;(5)叶用银杏的地理生态型不明显,我国东部的山东、江苏和福建及南部的广西叶用资源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17.
厚朴不同种源及家系种子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厚朴自然分布区内8个省份19个种源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及种子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及趋变模式.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等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内不同家系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等性状的差异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间种子百粒重变异远远高于种源内家系间变异,前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4.147~24.547 g,后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5.003~17.357 g;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百粒重等性状受积温和热量因子控制作用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的变异规律,对采自贵州省荔波县、都匀市和三都县3个地理种源13个家系的丝栗栲种子的长、宽、长宽比和百粒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同地理种源的丝栗栲种子的种子长、种子宽、长宽比和种子百粒重的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间各性状指标的变异幅度较大,分别为种子长0.176%~4.034%、种子宽1.443%~6.389%、长宽比1.392%~4.808%、百粒重2.773%~13.470%。荔波种源的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为最大,都匀种源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小;各指标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种子长与种子宽、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宽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宽比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3个种源中,都匀种源的综合指标最优,可作为优良种源进行良种培育。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全国18个种源的造林试验,表明了各种源树体的生长量,以甘肃、青海5种源和山西古县的较大;甘肃、宁夏、山西、河北、内蒙古11个种源的中国沙棘,有部分植株开始结果,各种源及同一种源的不同植株的结果量相差较大,果实的百果重、果长、果径和果重以右玉、岢岚、涿鹿的较大。并认为新疆和西藏的5个种源很可能不是中国沙棘。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不同种源文冠果果实特征及种子含油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通辽市、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分布的4个种源的文冠果进行了果实特征和种子含油率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包头种源的文冠果种仁含油率最高,为63.4%,但平均结果量、种子千粒重、平均每果粒数、平均每株种子总重量和出籽率等果实特征表现最差,分别为2个/株、815.5 g/千粒、13.52粒/果、27.64 g/株、4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