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疥癣为猪皮肤病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种,很少猪场不受猪疥癣的侵扰,本病是由猪穿孔疥癣虫,潜伏于皮肤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皮肤寄生虫病,也称疥癣虫病或疥疮.仔猪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2.
2003年8月9日,本县李集乡兽医站王某亲属家饲养的2岁约200 kg种公猪患病,来我站求诊。1临床诊断主诉:该猪在种猪场经过有关疫苗防疫,购回后定期防疫,从未发生病,配种情况良好,在半月前发生高热病,食欲大减,睾丸逐渐肿大,乡站用磺胺嘧啶钠静注3次,食欲正常,今早突见该猪的阴茎不能收回,因是种猪,故立即来县站诊治。临诊见该猪阴茎伸出包皮不能收回,龟头潮红轻微肿胀,粘些灰尘。猪体消瘦,四肢软无力。通过检查结合主诉,诊该病为弓形体病引起体虚,继发垂缕不收。2治疗用0.1%新治尔灭水冲洗龟头,除去灰尘,中药:熟地30 g、山药50 g、泽泻10 g、牧…  相似文献   

3.
疥螨病俗称"癞子",是由疥螨科的螨类寄生于家畜体表或表皮内所引起的慢性皮肤病.该病通过接触传染,以巨痒及发生各类皮肤炎为特征.疥螨病是马、牛、猪、骆驼、等家畜的常见病.这个属的疥螨由马疥癣、牛疥癣、猪疥癣、山羊疥癣等几种.常接触病畜的人,可能受到侵袭.该病病原体肉眼不可见.  相似文献   

4.
吴国平 《畜禽业》2006,(5):45-46
疥螨病俗称“癞子”,是由疥螨科的螨类寄生于家畜体表或表皮内所引起的慢性皮肤病。该病通过接触传染,以巨痒及发生各类皮肤炎为特征。疥螨病是马、牛、猪、骆驼、等家畜的常见病。这个属的疥螨由马疥癣、牛疥癣、猪疥癣、山羊疥癣等几种。常接触病畜的人,可能受到侵袭。该病病原体肉眼不可见。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09,(3)
疫情预警 春季常发猪病流行特点 春季常发的猪病有猪瘟、喘气病、副伤寒、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仔猪水肿病、感冒或流感、仔猪低血糖症和疥癣等病等十几种.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0,(7):73-73
湿疹和疥癣病是猪最常见的两种不同的皮肤痛。由于猪的这两种皮肤病症状相似,甚至两种病在同一头猪同时发生。因此,许多养殖户常常分辨不清,这两种皮肤病的鉴别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涂灿 《畜禽业》2003,(9):26-27
养猪生产过程就是通过猪体将饲料变成产品的过程,生产效果的好坏与饲料营养、环境条件、防疫措施、管理水平有直接关系。生产中,以提高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可分为种公猪,种母猪,断奶仔猪和后备猪的饲养管理等几个部分。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种公猪关系到整个猪群的质量和母猪妊娠率的高低,是养猪生产的核心部分,对全场的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其管理要点如下:1.1饲养定时定量,日粮2.5kg/头,冬季可增加到3kg/头,避免公猪肥胖。1.2卫生猪栏、猪体保持清洁,防疫病。1.3防寒防暑种公猪最适宜的饲养环境温度为18~20℃,气温过…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5,(11)
<正>1母猪不受孕的原因分析母猪不受孕的原因很多,根据笔者多年的猪人工授精经验,现总结出母猪输配不上的主要原因。1.1种公猪及精液方面使用有病公猪及质量较差的精液输精,是母猪输配不上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1发病情况2011年2月23日辖区某猪人工授精供精站,在调教种公猪的过程中,由于工人对假母猪所用母猪皮制作保存不当,致使母猪皮变质,引起2d内爬跨假母猪的13头公猪先后全部中毒,经抢救治疗,死亡2头,治愈11头,死亡  相似文献   

10.
唐厚贵  徐峰 《畜禽业》2010,(7):44-45
<正>随着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有序推进,我站被主管部门指定为猪人工授精供精中心,承担全区能繁母猪配种任务,2009年初已陆续引进长白、约克、杜洛克种公猪31头。我们组织技术人员,采用诱导、移身和综合调教方  相似文献   

11.
周信勇 《畜禽业》2005,(8):52-53
我国引进国外的长白猪、大约克夏、杜洛克等世界著名的几个瘦肉型良种猪。对改良我国地方猪的品种,提高生产性能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上述几个品种猪的种公猪蹄病均较普遍存在,已成为一些种猪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较难防治。由于多种原因,种公猪蹄病呈上升的势头,有的种猪场因蹄病被淘汰的种公猪竞占淘汰总数的一半以上,特别是血统较窄的纯种猪场或实施继代选育、闭琐繁殖、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良种公猪。因此。蹄病是当今严重影响和威胁养猪业发展的疾病之一,给养猪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此病易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12.
<正>猪人工授精技术具有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疫病传播等很多优点。从1985年开始,辽宁省凌源市在三道河子等22个乡镇筹建猪人工授精站,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并实行送精到户,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从种公猪的保健、精液处理、运输、输精适宜时间的判定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养猪户  相似文献   

13.
汪顺祥 《畜禽业》2006,(17):46-47
重庆市忠县汝溪镇某养殖户于2006年4月初从外地引进洋二元母猪30头,杜洛克种公猪1头,于2006年6月21日起不明原因相继发病,发病时体重均在80kg以上,至6月26日已死亡2头,遂求助我站。1发病过程畜主主诉:全群猪已发病5d,病初减食,精神委顿,部分猪只发生便秘,约几日后,症状逐渐加重,猪体皮肤发红,食欲废绝,腹胀,有呕吐物,喜卧,体温高达40.5~41.5℃。死亡时猪体表全身弥漫性发绀发紫,喘气,当地兽医诊断为猪立克次氏体病,已用敌血虫(内含贝尼尔)、土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等注射治疗过,但疗效不明显。饲料主要以玉米、麦麸为主,配合一些微量元素及添加…  相似文献   

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syndrome virus,PRRSV)是一种严重危害种公猪和繁殖母猪及其仔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我国重要猪病病原体之一。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病,建立有效实用的诊断技术是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就其免疫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的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4,(3)
<正>种公猪在养猪生产中承担着猪群的品种改良任务,因此要重视和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使其常年保持中上等膘情、健壮的体质、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性欲和良好的精液品质。本文结合畜牧生产的实际,从如何科学饲养种公猪展开讨论,进而介绍了种公猪的合理利用,仅供实践参考。1后备种公猪培育措施对专业户或规模化猪场而言,应经常了解其猪群的变动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种公猪,可减少因缺乏或过多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加强对所引后备公猪的培育,是以后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基础。1.1后备公猪育成的目标一是后备公猪必须具有强健的肢蹄。强壮而有力的躯体,能长期作为种  相似文献   

16.
种公猪的合理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飞速发展,无论是猪的饲养量,还是饲养管理技术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作为猪群遗传组成之一的种公猪,其科学管理日显重要。本文从公猪舍的环境要求,种公猪的选择,种公猪的配种管理以及种公猪的调教等四个方面讨论了种公猪的合理管理。  相似文献   

17.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5~8周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和发病,其他年龄段的猪及种公猪亦可感染,有的以隐性感染或慢性跛行为重。该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特别是当猪群存在繁殖呼吸综合症、流感以及饲养环境差、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6,(8)
羊疥癣病是羊的体表寄生虫病,文章对羊疥癣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诊断、防治措施与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举莲 《畜禽业》2011,(5):9-10
<正>猪布鲁氏菌病,又称猪传染性流产,是一种由猪布鲁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侵害生殖系统,致使妊娠母猪流产和不孕;公猪睾丸和附睾炎,性欲减退,失去配种能力。本病严重阻碍养猪事业的发展,也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6,(6)
正猪圆环病毒病由猪二型圆环病毒(PCV-2)感染引起的猪的传染性疾病,养猪场不分规模大、小都发病,按猪的类型不同,临床有多种症状出现。1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1.1种猪种母猪流产,产仔数减少,产弱仔;种公猪精液带毒,受精率低,还能通过精液传播病毒。疫情流行季节还可以混合感染、继发感染"蓝耳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