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在国家农业部、四川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撑下,我省套作大豆发展迅猛,2009年播种面积达480万亩,2010年播种面积将突破500万亩。2010年3月初至5月下旬,四川全省大面积遭受了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危害,小麦、油菜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大豆单产水平.验证大豆带状栽培技术、大豆大垄栽培技术及大豆穴播技术在生产中的增产效果,研究探索与之相配套的耕作技术,在前几年试验及小面积示范的基础上.2001年北林区在有旱田的各乡镇做了大面积示范。现将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嫩江县平原乡镇90%以上地块连续多年种植大豆,病、虫、草害加重,致使大豆生产成本加大,单产下降,影响农民收入。如果多年连作大豆,十几年后平原乡镇将无法大面积种植大豆,会危及到嫩江县作为全省大豆主产区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我所的大豆育种工作是从1958年开始的。1965年起,承担了全省的大豆研究任务。多年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科技路线指引下,先后育成和推广了十几个大豆新品种(铁丰2、3、5、8、9、10、11、15、16、17、18、19和铁6611)。目前铁丰系统大豆品种在全省种植面积已达500万亩以上,约占全省大豆种涟面积的60%。其中铁丰18号已成为我省目前的主栽品种,栽种面积达300多万亩。有的品种如铁丰3号已被阿尔巴尼亚引入推广;铁丰17号和铁丰19号已在阿尔及利亚大面积种植,比美国的阿姆索和西比瓦品种增产20—52%。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18日至7月22日,四川遭受了连续4次强降雨过程,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造成了一些地区桥梁房屋垮塌、山体滑坡、洪水泛滥、部分农作物受灾,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在强降雨之后,我省组织科技人员对全省大豆主产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结果发现大面积豆苗普遍长势良好,基本苗数充足,全省大豆生产遭受强降雨影响较小,为确保2013年四川全省大豆丰产增收奠定了基础.但是,大面积普遍出现了根腐病、疫霉根腐病、豆秆黑潜蝇、蚜虫等病虫危害,随着时间的推移,病虫害将呈加重发生和危害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春大豆新品种在生产条件下与高杆作物间作的适应性、稳定性、抗逆性及其他重要品种特性,研究其配套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进行了春大豆与玉米间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种因模式不同对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的推广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旱地新三熟麦-玉-豆种植模式在阆中市全面推广应用,改变了原旱三熟麦-玉-苕种植模式以大豆代替红苕而进行套种轮作的多熟种植制度。经过2005~2008年连续4年的多点大面积种植示范,该模式经济效益明显,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突出,有利于我市旱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初被四川省列为全省4个大豆核心示范开发的县市之一,农业部10月23日在我市召开了大豆测产现场会。2008年麦-玉-豆种植新模式的推广及技术措施的应用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既可使玉米不减产,又能提高大豆产量。对宁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与优势、推广示范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及分析,提出下一步的发展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玉米与大豆间作可以缓解玉米与大豆生产之间突出的争地矛盾,对粮食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从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增产增收效果、生态效益等方面对玉米与大豆间作技术推广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总结了该种植技术的要点,以期为该技术在山东省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大学受省科委委托,从1981年开始在德惠县松柏公社朱家大队第五、六、七生产队进行大豆大面积高产栽培试验,计划在三年内研究和总结出一套大豆大面积高产稳产低成本的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为我省中部平原地区提高大豆单产提供技术经验和科学依据。试验是在德惠县委和科委以及松柏公社组织和部署下进行的。吉林农业大学曾先后派出六名师生蹲点,担任试验田的技术指导和调查研究。由于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广大社员的积极努力,使试验的第一年就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黑龙江省科委项目研究内容与指标要求,结合黑龙江垦区大面积机械化的生产特点,在棕壤、暗棕壤温凉区代表地军川农场设立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的试验区、示范区和辐射区,总结提出了适用于该生态区特点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嘉祥县是2005年农业部建设的优质大豆良种繁育基地, 并在山东圣丰种业设有大豆育种院士工作站,技术力量雄厚,为做好大豆苗头品种测试,为大豆大田大面积用种推广提供试验数据,进行了品种测试和田间调查,筛选适合本地区栽培的大豆品种。测试表明中黄37、中黄42、齐黄34、齐黄35、徐豆18、圣豆5号、冀豆17、山宁17适合在本地区种植。进一步推广将会产生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我乡是大豆作物主产地,高油大豆已经大面积生产。本文针对高油大豆生产技术。阐述了我乡的主要高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耕地资源有限、大豆产需缺口大、粮油争地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能够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逐步提高大豆油料供给水平。2022—2023年甘肃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4.5×104hm2,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深入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该技术大面积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苏农友 《农家致富》2023,(11):44-45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开展大豆高产栽培和病虫防控等技术培训,部署安排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重点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是启动实施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第一年,各地要深刻认识持续提升大豆产能和自给率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推技术、提单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破解制约大豆单产提升的短板弱项。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四川大豆生产在国家农业部、全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大力支撑和带动下,播种面积逐年迅速扩大,至2009年达到480万亩,发展形势十分喜人。但是,近年四川大豆病虫危害日益加  相似文献   

17.
宁安市草地螟防治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牡丹江地区首先在宁安市马河乡发现了草地螟害虫,数量很多,发现时已经危害到大豆.玉米等作物。如果不及时进行药物防治就有可能造成农作物大面积绝产,为此马河乡推广站技术人员及时制定了草地螟技术方案下发到各村,及时对农民进行培训,有效地控制了草地螟的大面积发生。技术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四川大豆根腐病和豆秆黑潜蝇de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四川大豆生产在国家农业部、全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大力支撑和带动下,播种面积逐年迅速扩大,至2009年达到480万亩,发展形势十分喜人.但是,近年四川大豆病虫危害日益加重,尤其以根腐病和豆秆黑潜蝇发生严重,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连续8年在全省5个生态区9个9区固定轮作场圃综合试验,试验区专项研究,框区、盆栽试验,实验室分析,以及大量的大面积生产调查,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减产明显,且随重茬年限的增加而加剧。大豆重迎茬减产程度受气象条件及生态环境影响,通过农艺措施调控,可以减缓产量的损失。短期重迎茬对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三年以上的长期重茬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0.
大豆做为经济作物在我县广泛种植,近几年,经过技术人员的实践探索与大面积示范,筛选出了适合玉田县大豆高产的新品种及“三适、两定、五到位”的高产高教种植法。采用该法地块的大豆自2001年连续3年平均亩产量在350kg以上,较传统种植法增产3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