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7月26日,由中国园艺学会、广西园艺学会、南宁市郊区林业局、南宁市科技兴农专家服务团联合举办的全国芒果套袋考察研讨会在南宁召开,来自区内外水果套袋专家汇集南宁。经过交流经验,参观考察南宁市郊及武鸣县的芒果套袋现场,大家一致认为,芒果套袋技术是提高芒果外观品质、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残害的有效途径。专家们对使用什么材料,什么时候套袋以及如何降低成本等一些关键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果实蝇和多种吸果夜蛾危害成熟的芒果,若防治方法不当或采收不及时,损失都很严重。自1981年以来,我们在本所芒果园进行了多次果实套袋防虫试验,均取得明显效果。现将1989年进行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攀枝花凯特芒果套袋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四川攀枝花市是我国晚熟芒果的适植区,主栽品种凯特芒果最具特色,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实用于当地自然条件的,包括果袋选择、套袋时间、套袋前处理、套袋操作等一套凯特芒果的套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经对元江县芒果成熟期的虫害芒果实蝇 2年的系统观察 ,掌握了该虫害的完整生活史和为害特点。元江芒果实蝇 1年发生 6代 ,每年 2个高峰期 ,第 1个高峰期在 4月下旬 ,第 2个高峰期在 7月初至 8月初。成虫产卵于成熟果实的果皮下 ,幼虫在果内取食果肉。在大田上进行果实套袋 ,农药和性诱剂诱杀 ,化学药剂防治试验 ,取得了一定防治效果。在芒果近成熟期连续施诱杀剂 12次 ,可有效地控制芒果实蝇的为害 ,诱杀剂以甲基丁香酚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5.
<正> 三年芒是云南芒果产区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它具有生长适应性强,速生、早产、风味好等优点。在一般管理条件下,植后3—4年可开花结果。但常因营养供应不足而生理落果比较严重,产量低且不稳定。为探索促花保果增产措施,我们于1989年进行了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试验,其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 在本所果园进行试验,材料为栽培管  相似文献   

6.
经对元江县芒果成熟期的虫害芒果实蝇2年的系统观察,掌握了该虫害的完整生活史和为害特点。元江芒果实蝇1年发生6代,每年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在4月下旬,第2个高峰期在7月初至8月初。成虫产卵于成熟果实的果皮下,幼虫在果内取食果肉。在大田上进行果实套袋,农药和性诱剂诱杀,化学药剂防治试验,取得了一定防治效果。在芒果近成熟期连续施诱杀剂1-2次,可有效地控制芒果实蝇的为害,诱杀剂以甲基丁香酚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套袋材料对甜柿品种“前川次郎”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柿果套袋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3年试验,研究了多种套袋材料对甜柿优良品种"前川次郎"果实品质、果形及单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可增加柿果表面光洁度,提高柿果含水量,降低柿果硬度,从而改善柿果外观品质和鲜食风味;纸质袋可促使柿果提前着色,双层内红和内黑处理可提早柿果的脱涩期,对于柿果提前采收十分有利;套袋对单果质量和果形影响较小,纸质套袋各处理与对照柿果含糖量也无明显差异;套袋造成柿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采后硬果期也变短,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在所试验的套袋材料中,双层内红处理对果皮增色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杨树良种177杨根桩造林苗为供试材料,造林后根桩苗采用套袋抚育管理措施,以不套袋抚育为对照,结合套袋和不套袋抚育管理措施下的造林苗萌芽时间、胸径、苗高、成活率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套袋比不套袋造林植根苗萌芽时间提前了7 d,展叶提前了9 d,造林树高增加了34.9%;胸径增加了39.7%,造林成活率增加了37.1%。因此,对杨树根桩造林苗进行套袋能够显著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9.
套袋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和2016年对浙江省江山市徐香猕猴桃果实进行套袋试验,研究不同套袋和去袋时间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5月21日套袋处理的猕猴桃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低于其他处理及对照,差异显著,防治效果最高达到100%;6月2日以后套袋的处理发病率均在50%以上。8月26日去袋防治效果最高,达70%;2016年套袋处理的猕猴桃含糖量与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去袋时间的猕猴桃果实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高于未套袋对照处理,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证明,11月中下旬采穗,浅窖贮存,次年4月中旬嫁接;嫁接前4—5天砧木放水;嫁接时选择4—5年生的旺树作砧木,嫁接部位粗度5—6厘米;嫁接后采取接穗套袋保湿等多项措施,可提高嫁接成活率。及时抹芽、摘心,可使改接树成形快,结果早。  相似文献   

11.
元江县桔小实蝇为害特点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桔小实蝇在云南省元江县一年发生6代。每年有两个发生高峰期;4月下旬和7月初至8月初。该虫主要以幼虫取食芒果果实危害。采用果实套袋和甲基丁香酚诱杀雄虫可保护果实,降低桔小实蝇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2.
<正> 芒果小苗定植一般需3—4年以上才开花结果,而采用大树移植则可提早。1987年6—9月本所机关12户职工,因搬新居移植芒果大树(4—12年生)25株,1988年2月2—3日调查成活14株,成活率56%,其中3株已开花结果。但各户所采用的技术措施不一,有的移植前10—20天砍除树冠,涂封切口;有的移植前10—18天暴露根圈,切断部分侧根;有的解除树冠与挖苗同时进行。截干高度2—5米不等。移植后视天气情况适当淋水,保持植穴内土壤湿润。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巴林左旗套袋覆膜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业局自1994年开始试用塑料套袋、覆膜抗旱造林技术以来,经过近20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塑料套袋、覆膜抗旱造林技术,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为巴林左旗林业生态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套袋造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套袋造林即小根系苗木套袋造林,是对一年生山杏、沙棘实生苗或二年生落叶松、油松实生苗进行套袋造林。赤峰市巴林左旗于1994年进行试验,当年  相似文献   

14.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梨、桃、李等经济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为切实明确果实套袋方法在防控梨小食心虫上的应用,研究比较了不同时间、不同程度的和不同部位梨果套袋处理对梨小食心虫危害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程度和套袋时间可显著影响梨小食心虫蛀果率及虫口数量,套袋时间越早、套袋程度越高,效果较好,梨树落花后20—40天后进行100%套袋,蛀果减退率96.96%,虫口减退率达90.51%;10%、30%套袋效果与不进行套袋无显著性差异;仅套取上部果实较仅套取中部果实和仅套取下部梨果,对梨小食心虫防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生产出优质的无公害鸭梨,作者利用不同纸袋类型做材料,对鸭梨进行套袋试验。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小台农芒果为试材,从色差、维生素C和质构特性等方面对保鲜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不同浓度杜仲叶乙醇提取物处理在25℃贮藏条件下对芒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质构仪压缩—穿刺试验及质地多面分析法(TPA)对贮藏后芒果进行质构测试,得出2.0%浓度杜仲叶乙醇提取物处理组对芒果的保鲜效果最好,该浓度相较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可有效延缓芒果的咀嚼性、弹性、内聚性等质构特性的下降,有效保持芒果贮藏后的质地;2.0%浓度处理组可有效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维生素C的保存率比对照组提高了65%。综合各项指标得出,2.0%浓度杜仲叶乙醇提取物能有效遏制芒果在贮藏期内的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7.
芒果尾夜蛾,俗称芒果钻心虫,是芒果树的主要害虫。危害芒果顶芽为主,每年3—12月均有发生,一年发生7—8代。防治方法:首先进行虫情调查,掌握在刚孵化不久取食嫩叶时,采用敌百虫1:500—800倍喷施预防。因该虫世代重叠,应每隔10天喷药一次,连喷3—4次,效果较好(500倍液虫死亡率达100%,800倍液虫死亡率达85%);用敌敌畏1:1300倍液,虫死亡率达  相似文献   

18.
<正> 1985年我们在池杉营养期进行连续多次扦插育苗的同时,用池杉促萌嫩枝进行超短枝扦插,扦插成活率达93%,该法比常规扦插繁殖效率提高了四倍左右。一、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池杉采穗圃1、2、3、4年生母株的促葫嫩枝。根据历次扦插试验,采集长约15—35厘米,粗约0.3—0.7厘米,日龄25—60天,生长正常,呈半木质化的嫩枝。  相似文献   

19.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食用绿色食品 (果品 ) ,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果实套袋是当前生产高档水果的重要措施 ,它解决了果实受农药、尘埃等污染问题。 2 0 0 1年用塑料膜袋对红富士苹果进行了套袋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地设在滕州市洪绪镇幸福坝村 ,供试苹果品种为 8a生短枝红富士 ,株行距为 2m× 4m ,东西行向 ,管理水平中等。果袋为山东省鄄城县生产的“佳路”牌塑膜袋 ,单层 ,无色 ,规格 1 6cm×1 9 .5cm ,底部三开口 ,上口封半留半 ,套果时将果柄封在中间。 2 0 0 1年 5月 1 0~ 2 0日 ,在…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椰香芒果座果后的85、90和95天分别采收,于常温(31.5—37.5℃)和相对湿度39—91%下贮藏,每个采摘期的芒果均含有较高的β-胡萝卜素、可溶性干物质总量、还原糖和全糖,果肉压力大于4.4千帕(Kilopascal),果皮叶绿素含量有微弱变化。大约经过6天的贮藏,芒果达到最佳成熟状态,此时果肉压力为0.3—1.7千帕,可溶性干物质总量为14—19%,还原性糖略高于5%,维生素C30—40mg%;淀粉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