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明确柑橘黑点病菌Diaporthe citri对嘧菌酯的敏感性以及嘧菌酯在我国柑橘黑点病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来自浙江、湖南、江西、贵州4个主要柑橘产区的66个柑橘黑点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并建立了其种群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结果显示:嘧菌酯对柑橘黑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228 5±0.113 8)μg/mL和(0.025 6±0.006 9)μg/mL,种群对嘧菌酯的敏感性频次分布曲线为连续的单峰型,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嘧菌酯对这66个菌株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平均EC50作为柑橘黑点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该敏感性基线可作为监测田间柑橘黑点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变化的参考,对指导今后科学用药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本研究所使用的66个菌株对嘧菌酯敏感性均较高,没有抗性菌株出现,表明未来可以将嘧菌酯用于柑橘黑点病的防治,作为黑点病防治主打药剂代森锰锌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2.
番茄叶霉病菌对嘧菌酯的抗性检测及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从河北、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等省田间采集的97个番茄叶霉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田间番茄叶霉病菌已对嘧菌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97个菌株可分为敏感菌株(EC50值50值5.4~54 μg/mL),中抗菌株(EC50值54~270 μg/mL)、高抗菌株(EC50值270~1 350 μg/mL)、特高抗菌株(EC50值>1 350 μg/mL) 5种类型,分别占55.67%、14.43%、11.34%、10.31%和8.25%。其中从未用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27个菌株的EC50平均值为(0.544±0.349) μg/mL,可作为敏感基残;高抗和特高抗菌株集中在常施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河北定州。通过紫外线诱导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了番茄叶霉病菌5个抗嘧菌酯突变体,其抗药性不稳定,在不含药PDA平板上继代培养后抗药性水平下降,甚至恢复至敏感状态;除突变体cf 21M1的产孢量高于其亲本外,抗药性突变体的菌落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均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所有抗嘧菌酯突变体及其亲本菌株接种于番茄离体叶片后,突变体病情指数与亲本菌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嘧菌酯与多菌灵、苯醚甲环唑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田间抗药性检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番茄叶霉病菌对嘧菌酯具有较高的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3.
 细胞色素bc1位点抑制剂包含作用于线粒体内膜外壁CoQ氧化位点抑制剂(QoIs)和作用于线粒体内膜内壁CoQ的还原位点抑制剂(QiIs)。从未使用过QoIs和QiIs的江苏省南京市和安徽省和县随机采集分离获得48个辣椒疫霉单游动孢子囊菌株,并测定了它们不同发育阶段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最低,EC50值范围在1.225~86.100 μg/mL,平均值为(21.041±14.397)μg/mL,其活性低于甲霜灵47.7倍;游动孢子囊形成和萌发对嘧菌酯的敏感性较高,EC50值范围分别在0.006~0.996 μg/mL和0.053~0.334 μg/mL,平均值分别为(0.161±0.126)μg/mL和(0.155±0.023)μg/mL,其活性高于甲霜灵516.8倍;游动孢子萌发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最高,EC50值范围在(0.018~0.111)μg/mL,平均值为(0.057±0.011)μg/mL,活性是甲霜灵的142.4倍。离体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水杨肟酸对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增效作用最强,对游动孢子囊形成的增效作用次之,而对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过程的增效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首次研究分析了灰葡萄孢霉菌群体中旁路氧化与菌丝生长对嘧菌酯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旁路氧化酶的专化性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不同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同:50 μg /mL SHAM对采自浙江、江苏、山东三地的142株灰葡萄孢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29.03% ~48.33%之间,平均为10.49%。SHAM处理对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活性表现出明 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无SHAM时,嘧菌酯对上述群体菌丝生长的EC50(EC50Q)值在0.20~51.48 μg /mL 之间,平均为6.56 μg /mL;当SHAM浓度为50 μg /mL时,EC50 值在0.04~5.25 μg /mL 之间,平均为2.21 μg /mL。旁路氧化的相对贡献值F 最低为0.17,最高为24.40,平均为3.19。另外,少数在没有SHAM存在时对嘧菌酯表现"耐药性"的菌株在SHAM存在下对嘧菌酯也很敏感。  相似文献   

5.
主要由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的茎基腐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对产量及质量都有严重影响,目前尚无登记应用在该病害防治上的化学药剂。本研究从河南省17个地市采集病害样本,分离纯化得到82株小麦茎基腐病菌菌株,包括76株假禾谷镰孢和6株禾谷镰孢。嘧菌酯抑制76株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的EC50值为0.02~1.54 μg/mL,平均EC50值为 (0.33 ± 0.29) μg/mL;经数据异常值检验,舍弃异常菌株LHWY-6及SQYC-6后,嘧菌酯对74株 (97.37%) 正常菌株的平均EC50值(0.30 ± 0.24) μg/mL可作为假禾谷镰孢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不同地市菌株间敏感性存在差异,同一地市菌株间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许昌、焦作、洛阳和商丘4市的菌株间敏感性差异倍数均在20.00以上,南阳、三门峡和开封3地的菌株间差异倍数均在2.00以下,其他地市菌株间差异倍数在2.70~12.00之间;假禾谷镰孢孢子萌发对嘧菌酯与其对丙硫菌唑、多菌灵、咯菌腈、氰烯菌酯、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敏感性相比,除吡唑醚菌酯外其余5种药剂的抑制作用均弱于嘧菌酯;嘧菌酯对6株禾谷镰孢的EC50值在0.10~0.42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 (0.19 ± 0.12) μg/mL;嘧菌酯对两种镰孢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均较弱,EC50都在7 μg/mL以上。离体条件下,15%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在260 g/(100 kg种子) 剂量下防效达63.64%;温室盆栽时,在220 g/(100 kg种子) 剂量下防效为55.24%。嘧菌酯对小麦茎基腐病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离体和温室条件下对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备选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稻瘟病菌对咪鲜胺敏感基线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2011年从辽宁省不同地区采集分离了81株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其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最敏感菌株的EC50值为0.008 8 μg/mL,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为0.178 0 μg/mL,敏感性差异达19倍。供试菌株敏感性频率呈近似正态分布,初步确定将所有菌株的EC50平均值0.071 0 μg/mL±0.041 0 μg/mL作为辽宁省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7.
六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Calcofluor荧光染色和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6种常用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附着胞形成、菌丝扩展、孢囊梗和孢子囊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在0.07~5.98 μg/mL和0.10~3.50 μg/mL之间,而对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和休止孢形成没有抑制作用;霜脲氰对休止孢萌发和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1.10和0.002 μg/mL,对其他阶段无明显的抑制效果;腈嘧菌酯对休止孢萌发、菌丝扩展和孢囊梗产生无影响,对游动孢子释放、芽管伸长和附着胞形成的EC50值分别为0.018、0.008和0.010 μg/mL;代森锰锌对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和芽管伸长的EC50值分别为2.40、2.88和1.53 μg/mL;甲霜灵对该菌的整个发育期均没有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供试菌株对甲霜灵已经产生了抗药性。  相似文献   

8.
水稻稻瘟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对7种QoI类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嘧菌酯为对照药剂,研究了6种中国自主创制的QoI类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the grisea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扩展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0.10 ~2.89 μg/mL;对病菌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EC50值分别为0.10 ~4.92和0.75 ~7.14 μg/mL。在1.0 μg/mL的含药平板上,烯肟菌酯、嘧菌酯、丁香菌酯、SYP-2815对水稻稻瘟病菌产孢量的抑制率均大于90%;对病菌孢子芽管伸长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1.67 ~34.76 μg/mL。在1.0 μg/mL的含药平板上,7种QoI类药剂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形态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抑制其黑色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辣椒疫霉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彦全  王振中 《植物保护》2008,34(1):99-103
从广东省各地采集了54个辣椒疫霉菌株,分别测定了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囊形成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嘧菌酯对辣椒疫霉的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范围为0.1428~1.9509μg/mL,平均为0.9649μg/mL;对游动孢子囊形成的抑制作用更强,EC50范围为0.0010~0.0844μg/mL平均为0.0239μg/mL。正态分析表明,辣椒疫病菌54个菌株菌丝生长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符合正态分布,而孢子萌发则在高浓度区具有拖尾现象,表明自然界中已存在个别具有一定耐药性的辣椒疫霉种群。  相似文献   

10.
辣椒炭疽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江苏和海南省随机采集分离获得45个辣椒炭疽病菌单孢菌株,根据孢子形态鉴定其病原菌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C.capsici,其中C.gloeosporioides占总菌株数的64.4%.筛选出甘油琼脂(AEA)培养基和水琼脂(WA)培养基,分别作为产孢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辣椒炭疽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的适宜培养基.通过孢子萌发法测定2种病原菌45个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范围在0.009~0.091μg/mL之间,平均EC50为(0.047±0.040)μg/mL.其中29个C.gloeosporioides菌株和16个C.capsici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051±0.047)μg/mL和(0.041±0.024)μg/mL.研究发现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嘧菌酯抑制分生孢子萌发有协同增效作用,且嘧菌酯抑制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采自浙江衢州地区,包括柯城区、衢江区和开化县12个贮藏库的70个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菌株对抑霉唑和多菌灵的抗性频率、抗性水平及其抗性分子机制。结果表明:柯城区和衢江区的抑霉唑抗性菌株(最低抑制浓度MIC≥0.5 μg/mL)的比例分别为77.1%和62.5%,两地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2.07±1.04 μg/mL和2.35±0.73 μg/mL,分别是当地敏感菌株EC50值的41.4和47.0倍;而采自开化县的菌株均对抑霉唑敏感(MIC≤0.1 μg/mL),平均EC50值为0.04±0.02 μg/mL。柯城区和衢江区的多菌灵抗性菌株(MIC≥10 μg/mL) 的比例分别为54.3%和54.2%,而开化县的抗性菌株比例仅为9.1%。即来自柯城和衢江两个柑橘主产区的绿霉病菌群体对抑霉唑和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均远高于非柑橘主产区的开化县群体,说明抗药性群体的形成与药剂使用历史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衢州地区柑橘绿霉病菌对抑霉唑的抗性均属于IMZ-R3型,即与抑霉唑靶标基因 CYP51B 启动子区的插入突变有关,而对多菌灵的抗性则与 β-微管蛋白基因的992位核苷酸点突变(T→A)导致对应的200位点的氨基酸突变(F→Y)有关。  相似文献   

12.
离体条件下测定了3种羧酸酰胺类(Carboxylic acid amides,CAAs)杀菌剂氟吗啉、烯酰吗啉和异丙菌胺对黄瓜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抑制黄瓜疫霉菌休止孢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54,0.46和 0.34 μg/mL;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92,0.70和0.67 μg/mL;抑制孢子囊形成的EC50值分别为0.48,0.31和0.26 μg/mL。但对游动孢子的释放、游动及休止孢的形成均没有抑制作用。氟吗啉、烯酰吗啉和异丙菌胺抑制田间采集的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1.09(±0.24),0.29(±0.04)和0.32 (±0.07) μg/mL,供试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均呈正态分布,未检测到抗药性菌株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水杨肟酸 (SHAM) 对草坪草夏季斑枯病菌Magnaporthe poae菌丝生长及其对嘧菌酯敏感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测定了采自北京地区的114株夏季斑枯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扩增并分析了夏季斑枯病菌细胞色素b基因 (Cytb) 部分序列,以期探寻该病原菌对嘧菌酯敏感性下降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SHAM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差异显著 (F = 20.812,P < 0.000 1);添加SHAM (40 μg/mL) 与否,嘧菌酯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 (EC50) 无显著差异 (F = 0.041 0,P = 0.842 3)。嘧菌酯对供试114株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0.001 0~0.146 5 μg/mL,平均值为 (0.017 4 ± 0.026 1) μg/mL。供试夏季斑枯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频率不符合正态性分布 (W = 0.499 7, P < 0.05),表明群体中已出现对嘧菌酯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连续单峰频次分布为70.18%的菌株 (W = 0.970 8,P = 0.064 0 > 0.05) 的平均EC50值为 (0.007 8 ± 0.003 7) μg/mL,该值可作为夏季斑枯病菌对嘧菌酯的相对敏感性基线。比对分析获得夏季斑枯病菌Cytb的部分序列 (8 639 bp),进一步扩增发现对嘧菌酯敏感性存在差异的12株菌株均在该序列上紧临143位密码子处插入了一段长1 956 bp的内含子,且在Cytb的129、137和143位密码子上未出现与抗性相关的点突变。上述结果可为草坪草夏季斑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同时可为深入探寻病原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QoIs) 杀菌剂敏感性下降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种药剂对采自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5株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EC50值分别在0.014~1.609和0.002~0.064 μg/m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在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已出现对苯醚甲环唑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而对戊唑醇则不明显;可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平均EC50值(0.165±0.101)和(0.019±0.008)μg/m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相对敏感基线。苯醚甲环唑的平均EC50值是戊唑醇的26倍,表明该病原菌对戊唑醇更为敏感。不同地区病原菌群体间对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存在着微弱的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了4种羧酸酰胺类(CAAs)杀菌剂双炔酰菌胺、烯酰吗啉、丁吡吗啉和氟吗啉对辣椒疫霉3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抑制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1.95×10-2、1.41、1.85、2.31 μ g/mL;对病菌孢子囊形成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值分别为2.00×10-4、1.50×10-3、2.60×10-3、4.30×10-3 μ g/mL;抑制游动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4.60×10-3、0.373、0.494、0.635 μ g/mL。4种CAAs杀菌剂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均高于对照药剂甲霜灵、吡唑醚菌酯及嘧菌酯。  相似文献   

16.
从河北省不同地区未使用过啶菌噁唑的保护地中采集黄瓜或番茄灰霉病果、病叶,经单孢分离获得102株灰葡萄孢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啶菌噁唑的敏感性,所得EC50值在0.046 0~0.199 1 μg/mL之间,平均为(0.118 2±0.036 3) μg/mL,其敏感性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可作为灰葡萄孢菌对啶菌噁唑的敏感性基线。采用紫外线诱导获得了7株抗药突变体,抗药突变体的菌落直径、菌丝干重、产孢量和致病性明显低于其亲本菌株,继代培养9代后抗药突变体的抗药性倍数下降。  相似文献   

17.
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黄瓜子叶法测定了咯菌腈、抑霉唑、福美双、吡唑醚菌酯和嘧霉胺对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的测定均以咯菌腈毒力最高,EC 50分别为0.005 2 μg/mL和0.087 6 μg/mL;黄瓜子叶法测定以抑霉唑毒力最高,其EC 50为0.675 3 μ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90 g/ hm2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防效达到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00 g/hm2和40%嘧霉胺悬浮剂 480 g/hm2的防效。  相似文献   

18.
荔枝霜疫霉是荔枝上的严重病害。在离体条件下比较了4种QoI类杀菌剂烯肟菌酯、烯肟菌胺、SYP-2815和苯醚菌酯对荔枝霜疫霉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荔枝霜疫霉病菌菌丝扩展及孢子囊产生量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在0.1970~1.2579 μg/mL和0.2127~0.8160 μg/mL之间,而对其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作用较低,EC50值在4.1448~7.4253 μg/mL之间;4种药剂在一定浓度下会加速游动孢子的消解,抑制休止孢的形成;对孢子囊和休止孢萌发具有优异的抑制活性,EC50值分别在0.0465~0.3424 μg/mL和0.0365~0.1877 μg/mL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