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均衡与数值模拟法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对比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资源评价常用方法为水均衡方法,尝试采用水均衡方法的同时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济源盆地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水均衡方法对较大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便易行,但是局部地区精细化计算能力不足,由于多数补给项采用补给系数法计算,结果误差偏大;数值模拟方法对各种尺度研究区均可以进行模拟计算,但是对已有基础资料要求较高,模拟过程充分考虑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位动态拟合精度,各源汇项计算精度优于水均衡评价方法结果.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可更好的用于地下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2.
卫宁灌区迎水桥水源地地下水均衡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是重要的生态因子,地下水的均衡状态往往影响着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天然平衡。地下水均衡计算是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环节,是对地下水各均衡要素的定量化研究。应用水均衡法与数值模拟法对卫宁灌区某水源地自然条件与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各均衡要素进行计算分析。两种方法互为论证,计算结果接近,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可以为合理开采地下水提供科学依据。综合两种计算结果,水源地在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补给项与排泄项各要素的量与其所占比例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水源地地下水在自然条件下的正均衡变为开采条件下的负均衡,说明人工开采地下水是影响水源地地下水天然均衡状态的重要因素,应提出相应措施保障区域的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数值模拟对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大意义。为了科学有效的了解位山灌区地下水的均衡状态,在位山灌区翔实的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和对灌区的地下水补给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建立模型,模拟不同条件下位山灌区的地下水水位和水量动态变化,分析灌区浅层地下水系统均衡状态。结果表明目前位山灌区地下水补给量是103 508.2万m~3,排泄总量是106 743.8万m~3,二者之差是-3 235.6万m~3,由此可知在模拟期内位山灌区地下水系统处于负均衡状态。模拟结果符合当前灌区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本文主要通过模拟地下水均衡状态,探究灌区地下水的补给排泄特征,为灌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三江分局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均衡法确定出建三法分局地下水资源计算参数,从而计算出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补给及可开采量和调节诸量,并对该分局地下水补给量与调节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为保证该分局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及今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水田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GMS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精度,减小因水文地质参数不确定性而产生的误差,需要对数值模拟模型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在对老莱河流域某灌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识别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变换法对渗透系数、给水度、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值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对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最敏感,其次是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河谷地区因含水层岩性变异度较大导致地下水位对该区参数变化较敏感.通过参数敏感度分析能够筛选出数值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避免模型调参的盲目性,提高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水均衡法评价玛纳斯河流域莫索湾灌区地下水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索湾灌区位于玛纳斯河下游,地下水补给以侧向径流补给和灌溉水入渗补给为主,因此,地下水位多年动态变化特征基本上反映了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特征。基于水均衡分析法,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利用情况,对灌区1998-2007年地下水系列各项补给量和排泄量进行平衡计算,指出灌区地下水位明显受灌溉用水量和人工开采量的双重控制,尤其是人工开采量对地下水位变化影响最大。基于此,地下水开采应该以保证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Ross模型的降雨灌溉入渗补给地下水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Ross方法的数值模型,模拟了华北平原中部典型区降雨灌溉对地下水入渗补给。分别计算了整个土层、根区土层、根区以下土层土壤在强、弱渗透性情况下的入渗通量与地下水潜在补给量,分析了土壤渗透性和地下水埋深对地下水潜在补给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埋深条件下(地下水埋深为30m),在地表以下10m处水分通量过程基本不受上边界年内变化影响;在地表2m以下,年累积通量基本不变,可以将地表以下2m作为潜在补给量的计算深度。根区土层渗透性变化对水分通量与补给量有较大影响,根区以下土层影响较小。渗透性对入渗补给量的影响主要通过根区水量均衡和表层土壤性质控制。地下水埋深大于5m后,埋深的增加对潜在补给没有影响。Ross模型能很好地处理产生干湿交替含水量变化的大气边界,建议采用Ross模型代替传统迭代模型计算降雨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补给。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水文地质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输出结果的影响,针对假想算例进行研究.首先建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运用灵敏度分析法筛选出对模拟模型输出结果影响较大的参数作为随机变量,为减少反复调用模拟模型产生的计算负荷,分别采用克里格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模拟模型的替代模型并比较二者的精度,并选择精度较高的BP神经网...  相似文献   

9.
【目的】准确获取阿克苏河下游区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对该区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绿洲带高强度人工灌溉模式下地表水地下水转化机理研究,提高研究区地下水数值模拟精度提供基础。【方法】选取阿克苏下游区不同灌溉制度、包气带厚度、土壤结构下代表性点进行野外取样及室内灌溉试验,并结合Hydrus-1d进行包气带水流数值模拟,通过改变灌溉制度、包气带厚度,应用Hydrus-1d模型计算该土壤结构下的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变化。在模型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首先分析灌溉制度、包气带厚度与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的关系;其后重点利用模型计算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土壤结构中影响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的主要因素。【结果】研究区内滴灌条件下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的范围为0.320~0.474;畦灌条件下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的范围为0.408~0.561,即不同灌溉制度下灌溉入渗补给系数不同;而伴随包气带厚度增大,灌溉入渗补给系数也随之减小;土壤结构对灌溉入渗补给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渗透系数、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初始含水率。【结论】根据室内试验结合数值模型计算出不同灌溉制度下的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变化范围,得出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的影响因素为灌溉制度、包气带厚度和反映土壤结构的土壤渗透系数、土壤体积质量及土壤初始含水率,为干旱区下游区灌溉入渗补给系数选取及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某拟建地下水水源地为研究区域。农业用水是研究区用水大户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占据很大比例,制约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做好资源评价及水质综合评价,将对农业节约用水规划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起到重要作用。主要查明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等基本情况。遵循客观规律,根据现场勘查工作实际获取的水文地质资料确定参数值,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采用水量均衡法计算评价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采用开采试验法计算评价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利用实际水样测试结果,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给出了对建设该地下水水源地的建议,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摸清新乡市傍河水源地浅层地下水资源状况,对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均衡法计算得出现状年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3 289.85万m3/a,排泄量为13 260.05万m3/a,均衡差为29.8万m3/a。各均衡区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亦比较接近,表明计算所选参数比较合理,计算的补给量和排泄量可靠;采用均衡法、解析法和数值法对设计新增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35万m3/d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次评价的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补给量是有保证的;水源地内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好,经适当处理后适宜饮用;通过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和水源地开采监测来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和计算分析,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田地表长期存水这一特性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是: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减小了其排泄。以豫北沿黄水稻种植区为例,在总结以往均衡计算成果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定量计算和分析了水稻种植区对均衡计算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进行地下水资源均衡计算时如果考虑水稻种植的影响,资源量将比以往的计算结果增加8%左右,而且增加量均为可采资源量。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地下水资源综合评价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2002~2004年新疆全疆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实践,提出了一套新的干旱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式。着重探讨了计算分区与面积的获取,水文地质参数的选取与处理,评价项的计算方法,评价成果的提取,以及评价方法和手段等。干旱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式结合G IS和RS技术对评价区进行区划,获取地下水资源评价计算面积,使评价精度大大提高;该模式系统合理地组织基础数据表、评价结果表、评价成果等之间的联系,应用现代计算技术以程序自动运行的方式进行计算,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提高了效率。该模式系统协调性强,程序模块化,应用方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4.
随着CFD领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开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台阶式溢洪道的水力特性进行细致研究,但学界并没有评价其计算精度的一致方法。采用从致密至粗糙3种网格尺寸,利用Flow 3D?软件对台阶式溢洪道上的水汽二相流进行数值模拟,提供评价其计算精度的一般方法。首先通过计算网格收敛指数法(GCI)以优选网格尺寸,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缩短计算时长;再以物模试验测量结果作为参照,评价在推荐网格尺寸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精确性。结果表明:使用相同的网格加密因子可以大幅简化GCI的计算过程,推荐采用全局GCI小于5%的网格尺寸;Flow 3D?软件对台阶式溢洪道上关键水力学参数的计算精度较高,且对纯水流的计算精度优于对水汽二相流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数值法与解析法在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的差异,以及在进行地下水环境评价时,选择更为合适的计算方法。【方法】以四川省宜宾市某氯化法钛白粉项目为例,利用瞬时点源一维对流扩散模型、瞬时点源二维扩散模型和GMS数值模型研究非正常工况下苯储罐泄漏时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预测了污染物在潜水含水层中的中心运移距离、最大浓度和污染范围,并对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一维对流模型只考虑地下水流向方向上的运移情况,计算结果最大,方法简单方便,参数要求较少,但精度较低,无法预测污染面积;二维扩散模型考虑了平面上的污染物分布情况,可以预测污染物范围及浓度变化,但预测运移距离较大,与实际的边界条件矛盾;GMS数值模型是三维模拟,计算精度高,更符合实际情况,但建模过程复杂,水文地质条件限制较多,所需水文地质参数较多,耗时较长。【结论】综上考虑,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不高的工程项目使用解析法预测较为方便;在水文地质资料充足、评价等级高的区域使用数值法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浑河冲洪积扇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可开采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浑河冲洪积扇是沈阳城市供水的主要赋水水文地质单元,而浅层地下水在沈阳市地下水资源开采中的利用程度最高。因此,为了对目前赖以生存的浑河扇地浅层地下水资源量有清醒的认识,明确水资源目前所面临的形势,督促社会及民众珍惜水资源,充分运用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中的水均衡法和解析法,建立浑河冲洪积扇地浅层地下水水均衡方程,利用解析法求各类水文地质参数,通过水均衡方程计算出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同时利用开采系数法,计算区域的可开采资源量,与实际开采量对比分析目前的可开采潜力。分析结果是:扇地浅层地下水动态类型属于复合型;计算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60 338.20万m3,总排泄量为66 286.95万m3,扇地目前的水均衡形式属于负均衡,潜水水位年变幅为-0.27m,承压水水位年变幅为-0.33m;利用开采系数法计算各条件下浅层地下水的可开采量情况,多年平均降水条件下的可开采量为57 321.29万m3,2010年扇地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为59 049万m3,两者进行对比,实际开采系数为1.030,略大于1,故计算区目前处于轻微超采状态。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进后的INFIL3.0模型计算鲁西北平原的地下水补给,分析灌溉和城市化因素影响下,地下水补给量的空间演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2001-2009年,鲁西北平原地下水补给量为105 mm,补给系数为0.13,计算结果得到了验证。鲁西北平原地下水补给时空变异性较大。在时间上,地下水补给年际变化较大,呈增加趋势,年内有2个峰值,分别在4月和10月。在空间上,地下水补给由西北向东南增大,空间分布差异受灌溉影响显著。地下水补给量的空间演化结果显示,鲁西北平原存在一定的节水空间,城市化扩张会导致补给量减少,弱透水面面积增加10%,补给量减少10mm。模型计算结果可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GM(1,1)模型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和改进,给出了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和精度检验方法.依据所建GM(1,1)模型,选用滦河下游地区节水工程改造后地下水位资料,对滦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动态进行分析和数值模拟,利用实测资料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模型预测拟合精度高,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对灌区地下水位预测评价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土壤水中稳定同位素随深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对黑河流域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地下水蒸发量进行了量化研究,建立了黑河流域地下水蒸发量与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实际应用,基于同位素技术的地下水蒸发量计算是量化地下水蒸发量的一种有效方法,获取的地下水蒸发量与地下水埋深关系曲线可对黑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均衡计算、地下水数值模拟(潜水蒸发模块)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多年冬小麦季日蒸散量数据,对FAO56推荐的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在地下水浅埋区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在充分供水的灌溉制度下,即使不考虑地下水补给,单、双作物系数法的模拟结果也较精确,对各生育阶段的模拟误差并没有明显的规律,双作物系数法在覆盖度低的初期和后期可以较好的反映灌溉和降水的影响;当供水较少且不考虑地下水补给时,单、双作物系数法和土壤水分胁迫系数修正法的模拟误差均较大.因此,在地下水浅埋区灌溉和降水偏少时,FAO56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应慎重应用,如何考虑地下水对蒸散发的补给,从而实现FAO56在地下水浅埋区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