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长开 《水利渔业》2003,23(6):33-34
西充县实施黄鳝资源保护与人工增殖措施后,黄鳝的天然产量提高了2.6倍,稻田人工增殖黄鳝后,产量是天然产量的9.8倍。黄鳝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单纯依靠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是不够的,还要依靠黄鳝种群数量的大幅增加。只有实现黄鳝苗种人工繁育的规模化、商业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黄鳝资源可持续增长,才能使黄鳝增殖、养殖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江渔业资源现状与增殖保护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刊从2002年11期开始以专题论坛的形式就长江人工放流问题展开了讨论,分别推出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张兴忠教授的文章“长江人工放流“四大家鱼”问题商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沈俊宝教授的文章“长江“四大家鱼”资源急需保护和增殖”、中国科学研究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教授的文章“长江四大家鱼原种放流的历史与现实”,张教授的主要观点是:以长江历史资料分析为基础,目前不宜在长江水域投放“四大家鱼”人工繁殖苗种,应根据三峡大坝即将建成这一新情况对长江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后,再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保护并增殖长江“四大家鱼”等鱼类资源;沈教授的主要观点是:人工增殖放流是世界各国增殖水产资源的普遍做法,长江“四大家鱼”是我国的宝贵资源,亟需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但必须进行充分论证;桂教授的主要观点是:四大家鱼和许多长江特有鱼类及其遗传多样性是长江流域独特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哺育的,其养育和保护必将有赖于其生态系统的完整。因此,保护鱼类赖以生存的水生态环境才是最根本的措施。本期推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陈大庆教授的文章“长江渔业资源现状与增殖保护对策”,其主要观点是:人工增殖放流是世界各国恢复鱼类资源的普遍方法,为弥补长江渔业资源再生量的不足,建议建立更多的长江鱼类人工繁殖放流站,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同时要加强科学研究,深入开展流域大型水利工程、人工增殖放流等对渔业资源和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效果评价,制定相应措施保护和恢复长江渔业资源。 在此,本刊编辑部再次诚邀关心长江渔业资源的各方人士,为有效保护和恢复长江渔业资源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3.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其资源保护、增殖、利用是水产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水产开发的重点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娃娃鱼人工繁殖过去20多年来尚未实现规模化。对此,我们在深入研究娃娃鱼发育生物学、发育神经学、繁殖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基础上运用创新技术,实现了娃娃鱼规模化繁殖。这对保护、增殖其资源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1仿生态环境培育亲体仿生态环境条件优劣,关系到培育亲体的性腺发育是否成熟。仿生态环境主要是指仿娃娃鱼在自然界栖息的生态场所而修建的亲体培育池、人工控温、人工…  相似文献   

4.
本刊从上期开始以专题论坛的形式就长江人工放流问题展开了讨论,刊出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张兴忠教授的文章“长江人工放流‘四大家鱼’问题商讨”,其主要观点是:以长江历史资料分析为基础,目前不宜在长江水域投放“四大家鱼”人工繁殖苗种,应根据三峡大坝即将建成这一新情况对长江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后,再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保护并增殖长江“四大家鱼”等鱼类资源。本期刊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沈傻宝教授的文章“长江‘四大家鱼’资源急需保护和增殖”,其主要观点是:人工增殖放流是世界各国增殖水产资源的普遍做法,长江“四大家鱼”是我国的宝贵资源,急需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 在此,本刊编辑部再次诚邀关心长江渔业资源的各方人士,为有效保护和恢复长江渔业资源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
人工鱼礁作为改善近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近海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已为人们所共识.青岛市是我国开展人工鱼礁工作较早的沿海城市之一,早在1981年起,就先后在胶南市的灵山岛和胡家山海域投放人工鱼礁510个,礁区面积近7万m2,在人工鱼礁的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在全国新一轮的人工鱼礁建设工作中,青岛市的发展则相对滞后.本文根据国内外人工鱼礁建设的成功经验,从履行国际海洋义务、保护海洋环境与资源、开发"立体式、环保型、多元化"生态增养殖模式和发展休闲渔业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青岛市建设人工鱼礁的必要性;从青岛沿海的环境与资源条件、已有工作基础和科研力量等分析了青岛市建设人工鱼礁的可行性.建议在青岛沿海开展人工鱼礁建设,使其成为实施"青岛市碧海行动计划"、建设生态城市、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造福子孙后代的高层次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6.
娃娃鱼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它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近十几年来因人工滥捕成风 ,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笈笈可危。为了保护、增殖、利用娃娃鱼资源 ,我国水产科研人员进行了娃娃鱼驯养繁殖的研究 ,取得了娃娃鱼的人工驯养、工厂化养殖、人工配合饲料等技术成果 ,并初步获得了娃娃鱼人工繁殖的技术成果 ,但离规模化繁殖还有一定距离。目前已找出是什么原因导致娃娃鱼没有实现规模化繁殖 :一是雄性娃娃鱼成熟率低及精子活力差 ;二是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本文现将我们已经突破了前述制约因素的技术作介绍 ,旨在保护、增殖娃娃鱼资…  相似文献   

7.
设置人工鱼礁是以环境与生物体有机统一的科学思想为依据的。实践证明,人工鱼礁可有效地发挥保护、增殖、集鱼的效能。所以因地制宜的设置鱼礁是建设近海渔场的重要措施。人工鱼礁是敷设海底、长期固定的结构件。设置人工鱼礁当以发展海洋捕捞生产和增殖资源、改善渔场环境为前提,明确改造自然环境使其适应生物生长规律的指导思想。藉以达到改善海洋鱼类栖息环境、增加资源并使鱼类等趋近或集中于鱼礁,提高生产和经济效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大鳍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泸溪河龙虎山段开展了大鳍鳠人工增殖放流试验,旨在通过捞取野生苗强化培育后,实施人工放流提高其资源量,达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试验表明,在适宜水域采用人工放养苗种的方式进行渔业增殖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鸭绿江香鱼人工增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鱼为我国重要的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清香无腥、营养丰富.但近年来.由于酷渔滥捕、水利设施等原因, 其资源逐年下降,几近枯竭,物种未来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已列为辽宁省二级保护动物,最近已报为国家频危品种.因此,进行香鱼人工增殖和放流,对物种保护,资源恢复都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列举了鲟鳇鱼及其产品的经济价值,阐明了其保护等级,对黑龙江省鲟鳇鱼的自然资源及人工养殖情况的历史阶段变化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当前的开发利用及资源保护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指明了在当前鲟鳇鱼开发利用及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江四大家鱼原种放流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从2002年11期开始以专题论坛的形式就长江人工放流问题展开了讨论,分别推出了中国水产科学研完院长江水产研完所张共忠教授的文章“长江人工放流”四大家鱼“问题商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沈俊宝教授的文章“长江”四大家鱼“资源急需保护和增殖”。张教授的主要观点是:以长江历史资料分析为基础,目前不宜在长江水域投放“四大家鱼”人工繁殖苗种,应根据三峡大坝即将建成这一新情况对长江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后,再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保护并增殖长江“四大家鱼”等鱼类资源:沈教授的主要观点是:人工增殖放流是世界各国增殖水产资源的普遍做法,长江“四大家鱼”是我国的宝贵资源,亟需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但必须进行充分论证。本期本刊推出中国科学研完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教授的文章“长江四大家鱼原种放流的历史与现实”,其主要观点是:四大家鱼和许多长江特有鱼类及其遗传多样性是长江流域独特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哺育的,其养育和保护必将有赖于其生态系统的完整。因此,保护鱼类赖以生存的水生态环境才是最根本的措施。在此,本刊编辑部再次诚邀关心长江渔业资源的各方人士,为有效保护和恢复长江渔业资源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2.
搞好对虾亲虾人工越冬工作是保护天然对虾资源、从根本上把握亲虾资源主动权、实现对虾全人工养殖的重要措施和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对虾养殖的必由之路。唐山市的对虾亲虾人工越冬工作起始于1985年,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阶段,1988年开始转入大面积  相似文献   

13.
濒危的中华鲎生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借鉴人工养殖解决大鲵、鲟鱼等珍稀保护动物资源问题的成功经验,致力于探讨解决中华鲎资源危机的适宜途径。文章分析了中华鲎人工养殖的可行性,指出人工养殖是解决中华鲎资源危机的适宜途径,提出中华鲎养殖产业绿色发展应当解决的问题,以及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优化管理的对策建议,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推动中华鲎人工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鲵是全球现生最大的两栖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态与经济价值.按照我国现行法律法规,野生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人工养殖子二代及之后子代可作为水产品或药食资源加以利用.作为一种我国特有且珍稀的水生动物,在兼具保护与利用的双重特性下,大鲵种质资源现状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尽管有多重保护地位加身,其野生种群现状依然不容...  相似文献   

15.
大鲵南移珠海人工养殖及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锦涛 《淡水渔业》1995,25(1):33-35
中国大鲵南移珠海花岗岩地区繁养4年多,结果为:大鲵改变了冬眠的习性;大鲵群体生长,发育优于野生大鲵的生长,发育;雌雄体精卵人工培育业已成熟,并经人工催产产卵排精;为保护、增殖、利用其资源提供科学依近。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农林渔业局于2003年4月13日在深圳市南澳镇杨梅坑举行 “人工鱼礁建设试点投放仪式”。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李珠江局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领导及深圳市农林渔业局赖志平局、深圳市计划、财政、海洋、环保及海事等部门参加了此次人工鱼礁投放仪式,并由此拉开了深圳市人工鱼礁建设的序幕。深圳市人工鱼礁的建设,是根据广东省人大九届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建设人工鱼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的决议采取的一项保护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继南海伏季休渔、人工增殖放流之后又一保护和增殖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举…  相似文献   

17.
澄湖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增殖保护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澄湖黄颡鱼有较高的产量。对黄颡鱼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澄湖黄颡鱼生长方程为W=0.044 58 L^2.6864。提出了黄颡鱼资源增殖保护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如保护水环境、保护自然产卵受精以及进行人工繁育、开展人工放流等。  相似文献   

18.
大鲵肌肉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代勤 《水产学报》1990,14(4):351-356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Blanchard),俗名娃娃鱼,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种大型两栖动物,并被列为我国的第二类保护动物。其肉质细嫩、鲜美,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特种水产品养殖的良好品种。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大鲵的研究,多集中在外部形态观察、系统解剖分析、生态及资源调查,未进行过营养方面的研究,而要保护并利用大鲵资源,进行人工养殖,对大鲵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方面的了解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开展大鲵肌肉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成分比较研究,对保护和利用大鲵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胭脂鱼,又称火烧鳊、燕雀鱼,属鲤形目、胭脂鱼科、胭脂鱼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鱼类,其自然分布主要在长江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为探索胭脂鱼的资源增殖保护及人工繁育技术,我们于2004~2005年开展胭脂鱼子一代苗种培育与人工放流试验。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培育池的条  相似文献   

20.
<正>近些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工捕捞过度等因素导致黄盖鲽种质资源衰退严重,而黄盖鲽增殖放流是保护黄盖鲽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黄盖鲽资源保护与放流现状、增殖放流策略,进行了黄盖鲽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并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