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交尾群"幽闭法"防止盗蜂的体会 更新老蜂王是养蜂工作中的重要一项,蜜源期大批换王自然很好,但令养蜂员头疼的是非蜜源期提的交尾群很容易被盗:大群缺蜜,小群则既缺蜜又无防盗能力,稍不小心就会引起交尾群被盗,而且一经被盗很难制止.  相似文献   

2.
李怀军 《中国蜂业》2002,53(5):24-24
分蜂是养蜂人为增加蜂群数量 ,控制分蜂热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因分蜂多选择在蜜源贫乏时期 ,交尾群时常被盗。就如何防止盗蜂 ,谈一些我的经验和做法。1 996年 6月 ,正值山丁花末期 ,无其它辅助蜜源 ,进行全场分蜂 ,方法是将要分群的老蛹脾提入交尾群 ,一个交尾群放 1张蛹脾 ,再抖入一脾蜂 ,加 1张蜜粉脾 ,每个交尾箱放两个群 ,巢门开在前面的两边 ,直接搬到预定的交尾场地 ,到傍晚介绍王台 ,交尾群全部被盗 ,发现盗蜂均来自被分蜂的原群。为了制止盗蜂 ,我想了很多方法 ,最后还是采用迁移交尾群位置的方法 ,就是把交尾群搬到 1 0 0米外的…  相似文献   

3.
王德朝 《蜜蜂杂志》2005,25(5):23-23
在养蜂工作中,一年的三个季节均可换王。但是,什么时候换王最合适,笔者谈一谈自己的观点,与同行们交流。1流蜜期换王的好处a.流蜜期换王时,组织的交尾群不会发生盗蜂。因为交尾群内采集蜂少,幼蜂多,主要靠人工饲喂来维持生存需要,而在缺蜜期稍不小心,就会引起交尾群被盗,造成育王失败。b.流蜜期蜂群群势一般较为强壮,封盖子脾多,提群容易,且被提群中蜜粉充足,几乎不需要饲喂就能保证育王成功。c.流蜜期内,雄蜂充足,蜂王交尾成功率高。d.流蜜期换王,新王能提高蜂群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蜂产品收入和增强蜂群抵抗疾病的能力,并且能预防“分蜂…  相似文献   

4.
在蜜源缺乏的季节培养新王,交尾小群易遭盗蜂的袭击。交尾小群基本没有防卫能力,其中一群被盗,则其他小群相继遭殃,致使养王失败,对交尾小群盗蜂的预防和制止,我们进行了一些摸索,仅供同行参考。一、预防1.选用的人工王台,先安排在拟抽脾组织交尾群的大群继箱内。新王出台后的第二天,快速抽出一框有较多新蜂的老熟子脾和一框粉蜜脾组成交尾群。新王已出房的交尾群,容易留住部分青年蜂,能较快地产生防卫能力。新王在大群内出房,还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分蜂是养蜂人为增加蜂群数量、控制分蜂热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可是分蜂如选择在蜜源将结束时 ,蜂群时常发生盗蜂。1 996年 6月 ,正值山丁花末期 ,又无其它辅助蜜源 ,我进行全场分蜂 ,方法是将要分群的老蛹脾提入交尾群 ,一个交尾群放 1块蛹脾 ,再抖入 1脾蜂 ,加 1块蜜粉脾 ,每个交尾箱放两个群 ,巢门开在前面的两边 ,直接搬到预定的交尾场地 ,到傍晚介绍王台时 ,交尾群全部被盗 ,发现盗群全是被分蜂的原群。为了制止盗蜂 ,我想了很多方法 ,最后还是采用迁移交尾群的方法 ,就是把交尾群搬到 1 0 0 0米外的场地摆放。经过 2~ 3天 ,盗蜂全部…  相似文献   

6.
孙明舜 《蜜蜂杂志》2005,25(10):24-24
1被盗群失王是否是自群蜂保护性围王?在《蜜蜂杂志》2005年第7期《盗蜂与“中蜂不攻王”原理》一文中,作者提出“由于中蜂被盗惶恐不安,于是工蜂立即保护性围王……终致围死蜂王”。这种说法笔者认为不一定正确。原因1:据笔者观察,造成中蜂惶恐不安的因素很多,例如活框饲养的中蜂经常被提脾检查、调整蜂巢、抖蜂割脾、取蜜等,几十年来我从未见1例蜜蜂保护性围王现象。但中蜂确有“怒杀”自群蜂王行为,但不是保护性围王所致。原因2:据笔者对盗蜂的观察:a.个别例:蜜源缺乏期,养蜂人开箱检查,提脾在手盗蜂即刻到,除拼命吸蜜外,若碰上蜂王,盗蜂…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很多养蜂人对分蜂和新分交尾群掌握的很好,操作的也很科学。但笔者认为,如何使新分群和交尾群不起盗是最棘手的问题,虽然新分群和交尾群分的很合理也很科学,一旦被盗就等于失败。因为在分蜂期,基本上都是在外界蜜粉源减少时或流蜜前期或蜜期结束后,所以,做好防盗就能使新分群和新分交尾群成功率在50%以上。新分蜂群和新分交尾群为什么会被盗,盗蜂来源和被盗原因,必须搞清楚。  相似文献   

8.
交尾群连续使用是指,提走新产卵王后经过技术处理跟着诱入成熟王台或处女王继续培养新王。根据需要可多次使用甚至保留全年。交尾群连续使用好处很多:避免组织时老蜂回飞引起盗蜂,早春晚秋冻伤子脾,幼蜂乱爬造成的损失;因老交尾群具备各日龄蜂,有一定采集能力,因此新王交尾快,新王质量好;老交尾群中有一定数量老蜂,有防卫能力,缺蜜期也不易发生盗蜂事故;根据情况,可用于贮存蜂王,也可发展为生产群。  相似文献   

9.
中蜂有很多优点,适应性强,善于采集零星蜜源,遇大蜜源进蜜快,但易发生分蜂,导致大流蜜期效益不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大蜜源到来时,保证生产群使用新王,需要有大批新王替换老王。如何快速高效培育出大批中蜂王,我的经验是采用小交尾群大批育王。  相似文献   

10.
正六、蜂蜜高产群的繁育方法为获取主要蜜源或优质蜜源的高产稳产,可采取下列管理措施:在大流蜜前40天开始培育适龄采集蜂,培育方法如前所述;在大流蜜前20天复式移虫育王,隔日再移一批预备王台;移虫育王后7天开始组织新王交尾群,选择已有分蜂趋势的蜂群将蜂王用铁纱罩带几只工蜂扣在边  相似文献   

11.
盗蜂是进入他群或贮蜜场所采集蜂蜜的工蜂。盗蜂常发生在流蜜末期和蜜源缺乏期 ,作盗蜂时常窜入戒守不严的蜂群中 ,在蜜脾上吸吮蜂蜜盗回本群。如果被盗蜂群有抵抗能力 ,就与盗蜂互相撕杀 ,驱逐盗蜂 ,如果被盗蜂群无抵抗力 ,只好任其将巢内存蜜盗光 ,以至全群饥饿而死。作盗的蜜蜂多为身上绒毛脱落 ,腹部光亮的老蜂。被盗蜂的巢门前比较混乱 ,工蜂相互撕咬、斗杀 ,地上有被螫刺而死的工蜂 ,进巢门的工蜂腹部小 ,出巢门的工蜂腹部大 (蜜囊中吸满蜜 ) ,行动慌张 ,如用手指挤压钻出巢门的盗蜂腹部 ,蜜即从吻中流出。而作盗蜂群的巢门前外勤蜂像…  相似文献   

12.
在外界无蜜源蜜蜂活动量较大的季节,极易发生盗蜂。盗蜂发生后,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制止抢盗。轻则存蜜被盗光,重则漫延到全场互盗,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此我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止盗法,供蜂友们参考:若是已发生盗蜂,可迅速在巢门口撒些面粉,查出抢盗群和被盗群,马上缩小被盗  相似文献   

13.
谭永堂 《蜜蜂杂志》2005,25(9):24-24
中蜂是一个好蜂种,可以定地饲养也可以小转地饲养,虽然收入相对来说少些,但养蜂成本较低,如果养得好的话,其总体经济效益不低于其他蜂种,尤其对于老年养蜂者来说更是一个好蜂种。根据目前的情况,如何育好中蜂王,如何把中蜂培育成强群,是解决中蜂问题的关键。1选择合适的育王时间一般来说,养蜂者都是选择在大流蜜期育王,但在此时无论多强的群势,只要发生分蜂,劣质蜂王和雄蜂就会满天飞,使养蜂者无法控制蜂王不与劣质雄蜂交尾。选择一合适的育王时间,能人为控制优质蜂王和优质雄蜂交尾,为下一代蜂创造良好的遗传基因。在大流蜜期后有很长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组织交尾群时,通常是用1框正出房的封盖子脾加1框蜜脾,这样待青壮年蜂飞回原群后,剩下的幼蜂就可作交尾群用,这在有蜜源的情况下,处女王交尾成功率高;但若在蜜源缺乏时,这种交尾群巢门前冷冷清清,处女王往往交尾不成,即使给予奖励饲喂,作用也不大.  相似文献   

15.
在组织交尾群时 ,通常是用 1框正出房的封盖子脾加 1框蜜脾 ,这样待青壮年蜂飞回原群后 ,剩下的幼蜂就可作交尾群用 ,这在有蜜源的情况下 ,处女王交尾成功率高 ;但若在蜜源缺乏时 ,这种交尾群巢门前冷冷清清 ,处女王往往交尾不成 ,即使给予奖励饲喂 ,作用也不大。若设置固定交尾群 ,在上一批蜂王交尾失败后补上 1只处女王 ,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若过了交尾期再重新补 1只 ,成功率可能也不高。但若这个交尾群蜂王育成功了 ,诱入生产群 ,原交尾群再放入成熟王台 ,处女王出房 ,情况则相反 ,成功率则会高得多。前者为何死气沉沉 ,屡屡失败 ;后者为…  相似文献   

16.
蜂王剪翅法     
盗蜂是令养蜂员头疼的一件事,盗蜂一旦形成,就很难消除。若采用缩小、遮蔽巢门,煤油驱赶盗蜂,提走盗群的蜂王,盗群与被盗群互换位置等诸多措施后,仍未能平息盗蜂时,可采用将盗群与被盗群合并的方法来解除。在合并前,先将盗群和被盗群的蜂王用铁纱王笼分别扣在各自巢内的蜜脾上,被盗群的巢箱摘去大盖、副盖,在巢箱上铺1张铁纱,铁纱上面叠放1块隔王板,隔王板上放1只继箱。当晚蜜蜂停止飞行后,将盗群连王带蜂提入被盗群的继箱内,盖好箱盖。经过24小时后,向前抽动铁纱,使隔王板露出2cm宽的一条缝,让盗群与被盗群的工蜂相互串通;再过24小时放出各…  相似文献   

17.
盗蜂,是缺蜜源季节,外勤蜂从野外采不到花蜜,到处寻找采蜜的机会,经常出没在蜂群的巢门前,时常串入戒守不严的蜂群中,在蜜脾上吸吮蜂蜜盗回本群,像发现蜜源那样招引更多的外勤蜂参加“偷盗活动”。如果被盗群有抵抗能力,就与盗蜂互相撕杀,驱逐盗蜂;如果被盗群无抵抗力,只好任其将巢内存蜜盗光,以至全群饥饿而死。作盗的  相似文献   

18.
交尾群起盗解除一法养蜂员每年都要多次组织交尾群,然而由于外界蜜源不好或因组织方法不当,时常发生交尾群被盗的现象,笔者在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妙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交尾群被盗,在家时就用房间,若转地在外就用帐篷,把被盗的交尾群关上巢门搬入屋内或帐...  相似文献   

19.
根据观察,蜂群王台突然被毁,有以下几种情况:a.当蜂群内的多个王台中有1只新王出房后,她会逐脾搜索,咬毁其他王台。b.在流蜜期,当有王群大量摇蜜后,王台被工蜂毁掉;但是无王群即使摇蜜,工蜂也不毁台。c.双王群一方失王后所造的新王台在隔板不严时,另一方蜂王窜入有王台的群中咬毁王台。d.当养蜂者从大群中提出带蜂子脾补充弱群时,弱群若有王台,补入的脾上由于检查不严,不慎带有强群蜂王导致蜂王咬掉王台。e.由于气候突变,蜜源突然中止流蜜,有王群内的王台被工蜂咬毁。f.盗蜂蜂拥而来,导致被盗群王台被破坏,等等。关于蜜蜂咬毁王台现象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龚绍安 《蜜蜂杂志》2012,32(10):31-31
大流蜜期前期和中期,取蜜不会发生盗蜂;后期取蜜,易发生盗蜂。这是蜜蜂护蜜的本能,尤其是冬季取全年最后一次蜜时,盗蜂特别严重,因为此时百花已凋谢,就要进入越冬期。一蜂友养蜂30多箱,2011年11月27日取最后一次油茶和野菊花混合蜜,3人从清早到上午9:00多,只取了一半。由于盗蜂严重,无法继续取下去,我将借脾取蜜的方法告诉他后,第二天2人轻轻松松取完剩下的一半。湘西山区野菊花、油茶蜜源多,为了让蜜蜂安全越冬,必须在11月下旬前取尽野菊花蜜中含有的油茶蜜,这样在取最后一次蜜时不至于发生盗蜂。笔者多年来采用借脾取蜜的方法,简单易行,从未在取最后一次蜜时发生盗蜂。现把方法介绍如下:我地在10月20日关王,11月10日左右子脾出尽,这段时间在管理上要有意识地抽脾缩巢,抽掉老脾和差脾;根据蜂数多少留脾,冬季子脾出尽后,蜂数只减不增,强群留4-5张脾即可,使蜜蜂高度密集。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脾少蜂多,贮蜜集中,可节省提脾、抖蜂、摇蜜时间;二是蜂多于脾能有效防盗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