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武育糯16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培育的粳糯稻新品种,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审定(编号:苏审稻200411)。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早熟、穗粒结构合理、分蘖力较强等特点,适宜在江苏、安徽北部、山东南部及河南等同纬度地区种植。其栽培要点:适时稀播,培育壮秧,适当密植,主攻大穗,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早熟晚粳糯稻镇糯19号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糯19号是沿江及苏南地区单季晚稻中高产、优质、抗性好的粳型糯稻新品种,一般亩产630 kg。机插高产栽培主要围绕培育壮秧、促根、壮蘖、攻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等目标采取相应措施,主要栽培技术有培育壮秧、适期早栽、精确定量施肥、因需湿润灌溉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绍粳18(越粳06-18)系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糯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晚粳稻新品种.2010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浙江省全省推广种植.表现半矮生株型,穗大粒多,茎秆粗壮分蘖强,抗倒性好;后期熟色清秀,青秆黄熟,栽培容易,抗病性好,高抗叶瘟、穗瘟,米质达国标3等以上,食味佳.介绍绍粳18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优质超级粳稻品种南粳44在适宜种植地区多年示范的产量表现,分析了南粳44高产栽培条件下的产量构成,提出南粳44的高产栽培策略是:在适宜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确保颖花数达45 000万朵/hm2以上,同时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5.
研究双季稻"早籼晚粳"高产栽培模式高产形成机理及高经济效益形成原因,为"早籼晚粳"高产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广福镇广福村进行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早籼晚籼"和"早籼晚粳"2种高产栽培模式,通过调查、取样、测产等方法,对这2种栽培模式的周年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晚粳稻生育期比晚籼稻生育期更长;早稻不同种植模式间有效穗数以"早籼晚粳"高产模式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模式多,且差异显著;"早籼晚粳"高产模式的晚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模式要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种植模式周年产量方面,早籼晚粳增产效果明显,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经济效益方面"早籼晚粳"高产种植模式收益明显,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模式约高4 000元/hm2。总体看出,"早籼晚粳"高产栽培模式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栽培模式产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糯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和掌握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筛选出适合桐城市生产实际的高产、高抗的优质一季糯稻良种,促进一季糯稻品种的更新换代,开展了一季糯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于桐城市高产栽培的糯稻品种有镇糯19、宣粳糯1号和光明糯1号。  相似文献   

7.
为了快速培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粳型糯稻新种质,选用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粳型寒丰糯(HFwx),将其与同型的寒丰不育系(HFA)进行育性转换,获得了粳型糯质新不育系寒丰糯(HFwxA),并与自主选育的粳型糯质恢复系配组育成了杂交粳型糯稻新组合(HFwxA/N2R)。小区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选育获得的杂交糯稻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等特点,具有生产应用前景。杂交糯稻新组合的生育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总结,对杂交糯稻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直播粳糯稻栽培技术和传统粳糯稻种植技术相比,省去了繁琐的育秧移栽步骤,还较大程度提高了粳糯稻栽植效率,并进一步推进了粳糯稻种植流程的规范化发展,提高了粳糯稻种植的产量、质量和收益。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几个单季常规粳稻品种在贵池区的种植表现,特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南粳5055成穗率高,有效穗数多,虽然抗倒、抗病性一般,但产量高,适合当地高效栽培,只是需注意稻瘟病防治;连粳7号多穗高产,抗倒、抗病性突出,适应当地栽培;南粳46、南粳40产量中等,可选择种植;南粳44产量低,不提倡种植或作进一步种植观察。  相似文献   

10.
九稻67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以早熟、优质、抗寒性极强水稻品种龙粳8号(龙选948)为母本,以大穗、优质、抗病水稻品种通育211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后代穿梭选育,系谱法处理育成的大穗型优质水稻新品种。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品种产量、抗性、米质等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并针对品种特性提出了高产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1.
"镇稻19"是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粳糯稻品种,适宜江苏省沿江地区及苏南地区种植。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总结了其在高淳区的示范情况,并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津糯2号是天津市原种场以津糯1号为母本,津原45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大穗型粳糯稻品种,表现优质、高产、抗性强,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国家优级糯米标准。  相似文献   

13.
"甬粳18"系宁波市农科所育成的迟熟晚粳新品种,1999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我市于1996年引进,经三年试种,表现突出,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全市已种植30.66万亩,2000年发展到56.54万亩,占常规晚稻52.3%,已成为我市晚粳唯一当家品种,2001年面积达70万亩.该品种表现高产、稳定、优质、抗病,但分蘖力、穗型、耐肥性等性状与原当家品种"秀水11"等有较大差别.为此,我们对该品种进行了肥料、落田苗等因素的栽培试验,以探求其最优高产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14.
沈荣章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4):23-24,27
通过4年试种示范和试验表明,粳杂秀优5号杂种优势强,高产优质,耐肥抗倒,生育期稳定,以足穗大穗途径高产,配套以早播稀播育壮秧,早栽稀植促早发,前促中控后稳肥水管理协调和优化个体与群体关系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绍糯9714为代表的半矮生型晚粳糯稻2000—2001年的栽培试验,初步摸清其单季栽培适宜的移栽密度和插种本数,本田纯氮肥(化肥)施用量与施用方法,并总结出了半矮生型晚粳糯稻单季高产栽培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我国绿色水稻生产发展较快,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形成了穗数型(栽培上采取增加栽插密度和增施肥料的增产栽培技术,以增加穗数扩大库容量和光合叶面积而获得高产的第一代"穗数型"高产栽培技术技术);穗粒兼顾型(栽培上采取稀播壮秧、少本匀直、结构型施肥通过兼顾穗数和穗粒数,以扩大库源的第二代"穗粒兼顾型"高产栽培技术);穗重型高产栽培技术(稳前攻中促后施肥,通过改善群体质量,提高成穗率,以促进大穗发育,增加结实率和  相似文献   

17.
"武香糯7368"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该品种具有穗大、灌浆快、糯性好、香味浓、优质、高产、稳产、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为促进"武香糯7368"的推广种植,在总结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科学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环节,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引黄灌区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几年宁夏引黄灌区粮食高产创建水稻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形成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建议:水稻种植品种应以宁粳43号为主,搭配种植宁粳41号等优质高产品种;重点推广大棚工厂化育秧、旱育稀植、配方施肥、节水控灌、机插机收等标准化栽培技术,以实现目标产量10 5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武育糯180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早熟晚粳糯稻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特点,202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袁育英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08-109
5年试验示范表明,粳杂秀优5号杂种优势明显,感光性较强,耐肥抗倒,作移栽与直播栽培,表现超高产水平,以适穗大穗途径高产,配套以早播稀播育壮苗,稀植促早发,前促中控后稳肥水管理,强化个体协调群体以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