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各地的高产大豆新品种多数须单纯种植.但我国不少地区的农民种植大豆经常是在果园或玉米地中间作套种。间作套种的大豆品种.一是要求株型接,不影响间作地中的果树或其他作物生长;二是要求耐阴.在一定遮光环境中能正常结荚、结实.保持稳定的产量。“东优”就是为适应广大群众的这一种植习惯而选育出来的一个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2.
间作是指一茬有2种或2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套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几种作物,叫间作套种。间作往往是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间作,如玉米间作大豆或蔬菜。实行间套作对高作物可以密植,充分利用边际效血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夏芝麻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效果与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 ,总结出夏芝麻间作套种配套技术。 1.麦垄套种技术 :①前茬小麦品种选择矮杆品种 ;②芝麻套种适宜播期5月 15~ 2 5日 ;③播种方法采用人工分垄开沟条播或小型机播。 2 .芝麻与多种作物间作方法 :①大豆与芝麻套种 ,采用 6∶2或 3∶1种植方式 ;②芝麻与红薯间作 ,埂宽 90cm ,2行红薯 1行芝麻 ,芝麻在红薯沟内种植 ;③花生套种芝麻 ,采用 3∶1或 6∶2方式 ;④西瓜地套种芝麻 ,西瓜种植行距 1.5m ,芝麻种植在西瓜行间内距西瓜苗 0 .2 5m处 ,西瓜收获后及时种萝卜。 3 .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 :选用良种 ,合理密植 ,经济施肥 ,抗旱排涝 ,防止病虫害 ,打顶保叶 ,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是一种玉米带与大豆带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玉米大豆的一季双收。山东省作为国家重点推行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的试点区域,承担着推广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管理技术的重任。基于此,本文以山东聊城为研究对象,探讨聊城地区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管理技术,以期提升聊城地区玉米大豆的种植效益,促进山东地区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5.
秋大豆的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秋大豆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全年产量.一般种植方式是:夏熟蚕豆,3.8~4尺组合,春播套种玉米,收获前套种秋大豆.它与玉米间作夏大豆的不同处,主要是玉米组合由5.6~6尺缩小到3.8~4尺,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秋大豆在玉米收获前7~10天套种,每亩种植密度4.5万株左右,比间作的夏大豆增加3万株以上,可达到间作更大豆的产量水平.同时,一年三熟中有两熟是豆科作物,养用结合,不负地力,有利促进农田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据1981~1983年典型四调查资料,玉米套种秋大豆全年亩产为1337.4斤(蚕豆315.9斤,玉米812.6斤,大豆208.9斤),比玉米间作夏大豆亩产1090.3斤(蚕豆327.5斤,玉米557斤,大豆205.8斤)提高22.67%.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法,对冀北一年一作种植区粮粮间作型“双千工程”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小麦1.8m-带间作套种大豆”和“玉米小麦1.5m一带间作套种大豆”模式多效应灰色关联度较高,在无条件种植小麦的地方,“玉米大豆2:3间作”和“玉米大豆2;2间作”多效应灰色关联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7.
大豆与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套种技术,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从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期及播种方式、间作种植模式、播种方法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大豆、玉米间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8.
张静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4):122-123+148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通过阐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期为提升聊城市玉米大豆作物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鲁南地区多年玉米大豆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结合当前粮食规模种植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通过玉米和大豆科学合理间作,按照大小垄种植模式,集成推广品种改良、行株距调控、化学除草、植株化控、机械播种收获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稳定玉米产量,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扩大鲁南粮食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能探索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宽厢立体间套种植技术是玉米与其他矮秆作物进行立体间套种的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玉米秸秆高的优势,推广玉米间作套种模式,可以有效增加土地复种指数。玉米与红薯、马铃薯、大豆、花生和辣椒等作物进行间套种,效益十分显著。选择株型紧凑、耐密、株高中等、抗逆性强的玉米高产品种。对于玉米与马铃薯间套种,宜选用中晚熟玉米品种、中早熟马铃薯品种;对玉米与红薯、马铃薯、大豆、花生和辣椒等作物间套种,宜选用中熟偏早玉米品种、中晚  相似文献   

11.
玉米地膜覆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地区玉米的种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旱粮地区,玉米5.6~6尺组合,前茬元麦或蚕豆,空幅2.2~2.5尺间作冬绿肥.春播时绿肥埋青,套种中晚熟品种玉米,株距0.6尺,株间间作赤豆.玉米小行距0.4尺左右,大行距5.6尺.元麦或蚕豆收获后,再在玉米大行内套种夏大豆(少数田块套种山芋).另一种方式是水旱轮作地区,玉米组合3.6~4尺,前茬麦豆(蚕豆)夹种,空幅2~2.3尺,间作冬绿肥.春播时绿肥埋青,套种早熟品种的春玉米,株距0.45~0.5尺,小行距0.4尺左右,大行距3.2~3.6尺.麦豆(蚕豆)收获后套种夏绿肥(也有休闲),玉米收获后移栽三熟制水稻(少数田块复种胡萝卜或大头菜).  相似文献   

12.
江西红壤幼龄果园间作春大豆机械化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期间,江西果业蓬勃发展,利用红壤幼龄果园发展间作春大豆种植生产,可补充果园前期收入不足的短板。经过多年的技术研究与试验,总结集成了一套适合于江西省红壤幼龄果园间作春大豆的机械化种植技术。该项技术通过选择优良春大豆品种、合理密植、机械化条播带状播种、重施基肥巧施追肥、果园与春大豆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等项技术的集成与试验示范,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收益。红壤幼龄果园间作春大豆机械播种技术为江西省新垦幼龄果园实行间作套种春大豆提供了很好的种植模式,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小麦套种大豆间作油葵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适合宁夏中部扬黄灌区同心县种植的立体复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南方大豆间套栽培技术及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南方气温高、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一年四季几乎都可种植大豆,为各种作物的前后茬插种一季大豆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充分利用南方优越的气候资源,采取具有不同特点的多熟、间作、套种、复种的大豆耕作制度,推广近年新育成的早熟高产品种和适于不同生态类型的栽培模式,是当前我国南方发展大豆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间作套种技术是农业中最常用的一种种植技术,具有改善通风透光、土地利用率高等优点,在农作物种植中推广应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文首先介绍了间作种植与套作种植的基本概念,然后就农作物间作套种实施过程中的作物品种选配、田间套种配置、生长发育调控等技术要点以及各项技术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以提高农作物种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群体结构与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周单9号、周豆1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合理的群体结构。结果表明:2-6式玉米间大豆(2行玉米+6行大豆)为经济效益最佳的种植模式,为玉米与大豆间作套种最为合理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农业种植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我国在一些地区实行了套种技术,这样既做到了土地资源地合理使用,同时也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但是套种要满足一些必要的生长条件,还要进行适当地管理,小麦间作玉米套种大豆技术是我国地区实行的一种套种技术,本文对小麦间作玉米套种大豆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作套种,充分利用玉米边行优势,实现年际间交替轮作,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其核心技术是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围绕如何落实好“选品种、扩间距、缩株距”田间配置技术,结合生产实际和现有农机具条件滨州市确定了4∶2主推模式。一、种植模式4∶2主推模式即实行4行大豆带与2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270~290cm,其中,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大豆与高粱间作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商豆1099与豫粱八号间作产量最高的是高梁与大豆种植行比为2∶6的种植模式,6行大豆产量为2 398.57 kg/hm2,2行高粱产量为7 471.43 kg/hm2。  相似文献   

20.
玉米套种大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玉米套种大豆是利用玉米宽窄行通风透光原理,提高单位面积产值的一种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种植密度、品种、科学管理规范基础上,玉米套种大豆是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情况下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提升大豆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