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研究了2008—2010年春夏季(3—8月)辽宁省盘锦地区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esa体内总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春季(4—6月)采集的小球藻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初春(3月)和夏季(7、8月);采集的小球藻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3—5月逐渐上升,6—8月显著下降(P<0.05),其中4、5月PUFA含量均较高,约占总脂肪酸的51%,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增加;小球藻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的变化规律与PUFA相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的波动较小。研究表明,4—5月是盘锦地区室外土池培养小球藻的最佳收获期。  相似文献   

2.
尿素包合法富集红松子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尿素包合法(液料比为m(脂肪酸)∶V(乙醇)=1 g∶12 mL,m(脂肪酸)∶m(尿素)=1.0∶1.5),将红松子油中的皮诺敛酸进行富集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富集后混合脂肪酸中各个成分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经尿素包合法富集后的混合脂肪酸中,皮诺敛酸(C18∶3)甲酯质量分数最高达到45.8%,其次亚麻酸质量分数为16.32%、亚油酸质量分数4.88%。经纯化富集后的脂肪酸收率虽然较低,但对人体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运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粗脂肪,通过正交试验法比较提取溶剂、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粗脂肪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优条件: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20,提取、蒸馏2 h,黄粉虫蛹油获得率可达34.68%.采用尿素包合法纯化蛹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提取率达70.72%.以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为囊芯材料,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用复凝聚法制备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经单因素法分析获得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壁材浓度为2.5%,反应温度为55℃,搅拌速度为1200 r·min-1,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为48.81%.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林蛙卵油的脂肪酸成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工艺及氧化稳定性,将提取得到的东北林蛙卵油中的脂肪酸进行GC-MS检测,对尿素包合法分离纯化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正交试验,并将林蛙卵油在不同条件下储存0,6,12,18,24,30 d,测定各组的过氧化值。结果表明:林蛙卵油中含有18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为76.7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0.25%;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工艺的最优条件:脲脂比为2、包合温度为-20℃、包合时间为15 h;林蛙卵油在-20℃、避光条件下保存,过氧化值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5.
使用超声波法提取川楝(Melia toosendan)子中的阿魏酸,采用HPLC法检测阿魏酸的含量。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试验条件对阿魏酸提取率的影响,以优化提取条件。优化的超声提取条件为,体积比为95∶5的甲醇-甲酸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30(m∶V,g/mL),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次数2次,最高提取率达0.012 6 mg/g。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所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探究了提取溶剂中乙醇的含量、荷叶质量与提取溶剂的体积比(料液比)、超声辅助浸提时间变化及浸提重复次数等因素对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情况。通过研究确定了超声辅助浸提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控制条件为:溶剂中乙醇的含量为60%,荷叶质量与提取溶剂的体积比为1∶25(g/m L),浸提次数为3次,超声辅助浸提时间控制25min。在该控制条件下,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4.81%。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金雀花(Parochetus communis Buch.)异黄酮提取工艺中提取溶剂类型、提取剂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影响异黄酮提取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提取条件下金雀花异黄酮的含量。确定金雀花异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甲醇体积分数65%,提取温度90℃,料液比为1∶40(m/V,g∶m L),提取2次,每次2.0 h,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金雀花总异黄酮得率为2.38%。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绞股蓝中总皂苷和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提取方法、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和粒径等对绞股蓝中总皂苷和总黄酮的提取效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试验因素和水平,以总皂苷和总黄酮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法以甲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操作条件及二次方程响应面模型。[结果]绞股蓝中总皂苷和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粒径过120目,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2次,甲醇浓度73%,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5∶1(m L∶g)。以此工艺条件提取,绞股蓝中总皂苷的提取率为13.12%,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36%。结论回归模型拟合度良好,该提取工艺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9.
七叶鬼灯檠中多酚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七叶鬼灯檠(Rodgersia aesculifolia)中多酚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重氮试剂比色法对总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总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选用L9(34)进行正交试验,以总多酚提取率为指标,研究提取溶剂种类、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0的60%甲醇中性溶液,不加超声连续回流提取3次,每次30 min。重氮试剂比色法测得七叶鬼灯檠中总多酚含量为28.32%。提取工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以鲣鱼脑为原料,对鱼脑磷脂超声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磷脂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鱼脑磷脂提取的条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乙醇(体积比2∶1)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时间为40 min,超声温度为35℃,固液比为1∶9 (g∶ mL),超声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鱼脑磷脂的提取率达到氯仿-甲醇法的87.1%;通过薄层色谱分析,确定鲣鱼脑磷脂中含有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和神经鞘磷脂3种磷脂;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鲣鱼脑磷脂的脂肪酸组成,高不饱和脂肪酸中DHA和EPA的含量分别为21.1%和2.4%.研究表明,用超声法提取鱼脑磷脂具有可行性,鱼脑磷脂中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食品加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将西瓜子油皂化水解、尿素包合、纯化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尿素包合纯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工艺为:混合脂肪酸与尿素比值为1:3、尿素与乙醇比例为1:6(质量/体积)、包合温度14℃、包合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的碘值可达89.57 g/100 g,回收率为56.78%。  相似文献   

12.
靳有才  庆易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21-7121,7127
[目的]对青海野生薄荷的乙醚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方法]以乙醚作提取溶剂,采用连续回流提取法提取青海野生薄荷中的化学组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组分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0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L-薄荷酮(25.17%)、11-十八烯酸甲酯(15.64%)、D-柠檬烯(9.17%)、大根香叶烯(6.83%)、胡椒酮(3.37%)、6-甲基-3-异丙基-2-环己烯酮(4.18%)和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3.16%);7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占鉴定量的67.52%。[结论]不同方法提取的野生薄荷乙醚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尿素包合法分离纯化山核桃油中亚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尿素包合纯化山核桃油中亚油酸的工艺,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尿素包合反应中温度、时间、脂肪酸/尿素、甲醇/尿素等因素对亚油酸纯度及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脂肪酸)/m(尿素)为0.3,V(甲醇)/m(尿素)为2.5,包合温度为-5℃,包合时间为24 h的优化条件下,山核桃油中亚油酸的含量由23.80%提高到80.73%。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同时提取分离杜仲叶中的绿原酸和黄酮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方法]研究了以超声波辅助乙醇同时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酮的工艺条件,以绿原酸得率为考察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绿原酸和黄酮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50%乙醇,原料与溶剂比例为1∶10(g∶ml),在60℃下超声提取50 min。将提取液浓缩后用乙酸乙酯萃取,酯层纯化后得黄酮提取物,黄酮含量为37.6%;水层酸化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该酯层纯化后得绿原酸提取物,绿原酸含量为23.4%。[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提取分离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
浓缩方法及保存条件对小球藻藻膏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缩方法 (离心法、明矾絮凝法和壳聚糖/海藻酸钠混合溶液絮凝法)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esa粗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保存条件下(常温、冷藏和冷冻)藻膏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离心浓缩组(简称离心组)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占干物质的23.38%,壳聚糖/海藻酸钠混合絮凝浓缩(简称壳/海组)为14.12%,明矾絮凝浓缩组(简称明矾组)仅为4.17%,3组的粗脂肪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用3种浓缩方法得到的藻膏中均检测出相同种类的脂肪酸,其中主要脂肪酸为16:0、16:1和20:5n-3。但3组之间各种脂肪酸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明矾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38.55%)分别为离心组(50.87%)和壳/海组(52.23%)的76%和74%,而饱和脂肪酸总量(31.74%)约为离心组(20.33%)和壳/海组(19.07%)的1.6倍和1.7倍。3)小球藻藻膏分别在常温(14.5~18.5℃)下保存3周、4℃下保存8周、-24℃下保存半年时,其脂肪酸种类保持不变,大部分脂肪酸的含量也无明显变化;但在-24℃下保存1年时,20:5n-3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由初始值的41.81%和50.87%减少至39.50%和47.84%,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则由初始值的27.54%增加至30.20%。  相似文献   

16.
HPLC法测定金银木花和叶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70%的甲醇溶液为提取剂,索氏提取法对金银木花和叶中绿原酸进行提取,HPLC法对金银木花和叶中绿原酸进行检测。色谱柱为SHIMADZU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溶液(体积比1:9),波长为327nm,流速为1.0mL·min^-1。绿原酸在0.232-3.48μg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6。结果表明:金银木花和叶中都含有绿原酸且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畅喜云  杨国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55-4857
[目的]从紫花苜蓿中提取叶黄素。[方法]以"青大一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取有机溶剂蒸馏萃取法,通过设置单因素提取剂(配比)、提取温度、料液比来考察对叶黄素提取工艺的影响。同时通过L9(34)正交试验来确定"青大一号"紫花苜蓿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提取叶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取乙醇和丙酮为混合提取剂,体积比2:1,料液比1.2∶50,提取温度55℃,此条件下提取叶黄素的含量为1.453 mg/L。[结论]从紫花苜蓿中提取叶黄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刘细祥  刘芳  史兵方  凌绍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36-13837
[目的]研究超声辅助甲醇萃取麻疯树籽油脱酸情况。[方法]以麻疯树籽油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甲醇萃取法对原料油进行预处理,分别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醇油体积比对脱酸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超声功率70 W,超声时间5min,超声温度50℃,醇油体积比为2∶1,萃取次数2次。在最佳条件下可将麻疯树籽油酸值从7.58 mg KOH/g降低到1.45 mg KOH/g。[结论]超声辅助甲醇萃取法较传统的溶剂萃取法,具有工艺简单、使用有机溶剂用量少,操作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麻疯树籽油脱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