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是全国率先跨入千万亩杂交稻平均亩产过500公斤的省,到1989年已连续6年稳定在此水平上。为了再上新台阶,1987年从江西省萍乡市引进新组合献优63(亦称献改优63),经逐年试种示范,至1989年,全省普遍获得成功。改变了籼型组合单一局面,为江苏稻麦两熟制吨粮田找到了水稻主体组合。三年来的开发已见成效: 1.示范田种出了新水平。1989年献优63丰产方遍及种有杂交稻的各县(市),全省百亩以上的丰产方有70个,起到了样榜示范作用。据1.56万亩献优63田统计,平均亩产606公斤,比汕优63亩增50公斤。百亩丰产方平均亩产650-700公斤,高的如兴化县钓鱼乡1…  相似文献   

2.
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江苏省金湖县依靠科技进步兴农,取得显著成效。1989年,全县种植汕优63共42.15万亩,平均亩产551.3公斤,成为淮阴市第一个实现“苏北1550工程”的达标县。 为探索苏北生态系统水稻大面积高产经验及应变措施,江苏省农林厅1987年组织苏北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扬州5区实施1000万亩水稻亩产突破550公斤攻关工程。这项工程在金湖县落实42万亩。该县夺取杂交稻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有4条:一是推行两段育秧,培育多蘖壮秧大苗。大力推广温室和小温床育苗;寄秧田应用多效唑矮化促健,壮大根系;抽行留苗,带土、带肥,带药移栽。二…  相似文献   

3.
我镇陈湖村陈帝玉从1987年开始以威优64作中稻栽培蓄再生稻,通过改革传统栽培模式和管理方法,1990年在2.1亩面积上,创造了头季单产557.5公斤,再生稻单产355公斤,两季合计912.5公斤的高产典型。其高产经验是: 一、培育短秧龄壮秧 1、地膜覆盖,适时早播。头季稻提早至4月5日左右播种,为了避免烂秧,采取地膜覆盖育秧。这样既提高了秧苗素质,又使头季收割期提前,有利二季高产。播量适当放宽到20~22.5公斤/亩,以节约地膜,减少成本。 2、药剂浸种,早防病害。为防止恶苗病,须进行药剂浸种,方法是:先用清水浸种12小时,淘洗后用强氯精溶液(做到5克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晚稻“特优63”亩产678公斤的高产性状及生育特性,从抢季节早播、培育适龄壮秧、插足基本苗、肥水促控、病虫草害防治等6个方面论述了高产田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要充分利用杂交稻的生长优势和产量优势,必须进行栽培体系改革。在栽培体系中应用两段育秧的方法是提高秧质,育成多蘖秧,实现杂交稻高产、低成本、高效益的途径之一。 两段育秧这项技术,我市从1977年开始引进,试验结果比常规水育秧每亩增产11-29.9%。1978年杂交稻两段秧栽培面积9387亩,平均亩产524公斤,每亩增产16.5%。1982年,发展到1.7万亩,占杂交稻面积的14.2%; 1983年为8.55万亩,占杂交稻面积36.4%;1984年为20.7万亩,占杂交稻面积59.1%;1985年为17万亩,占杂交稻面积的40.3%;1986年为20.4万亩,占杂交稻面积的42.3%,平均亩产647.2公斤,比常…  相似文献   

6.
平江县是怎样夺取杂交早稻高产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是我县一季稳产高产的粮食作物,总产占全县粮食总产的40%左右。但当前早稻品种单一,多年种植的浙辐802抗性降低产量下降。为使我县粮食生产登上一个新台阶,出路之一就是扩大杂交早稻面积。 1980年以来,全县积极种植杂交早稻,1988~1989年两年,共种植16.3万亩,通过组织验收,杂交早稻比常规稻亩增54.45公斤,增产13.2%。并出现了大面积的丰产片、高产丘。如:肥田村1989年种植杂交早稻1014亩,亩产468公斤;木瓜乡南塘村村民余程林0.8亩,亩产687.5公斤。献冲乡泗洲村张卫民,8亩杂交早稻平均亩产475公斤,比常规稻亩产增87.5公斤。杂交稻抗性较…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苏农科院培育的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大穗特性,提出早播稀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病虫防治等几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品种问两系杂交稻的研究成果开始转为生产力。湖北省光敏核不育系已配制品种间杂交组合在生产上试种、示范,湖北农科院配制的N5047S×R9-1、N5088S×R9-1等粳型两系法杂交稻组合,试种和示范已在万亩以上;广西农科院培育的籼型两系杂交稻KS-7×03、KS×03和KS14×03也示范千亩以上,比三系杂交稻增产10-13%;福建农学院培育的两系杂交稻“光优6063”,亩产631.1公斤,比目前大面积推广的三系早杂交稻威优64,增产18%以上;湖南、湖北等省配制的W6154S×特青,小面积试种,表现比汕优63增产5%左右。  相似文献   

9.
仙游县常年杂交早稻推广面积107万hm2,占早稻种植面积888%,其中“以晚代早”特优63占028万hm2,但特优63作早稻栽培在仙游县种植多年,抗性已明显衰退,稻米品质较差,急需寻找出适合仙游县栽培的米质优良的杂交稻组合取代特优63。为此,仙游县1999年起承担省种子总站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两优2186、2163试验、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的任务。经2a对两优2186、2163作早稻栽培的评比和抗性比较及高产栽培的技术试验,初步摸清了两系杂交稻两优2186、2163作早稻高产栽培的主要生育规律和配套技术。1 试验示范产量结果11 品比试验1999年早季在文殊…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江苏农科院培育的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大穗特性,提出早播稀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病虫防治等几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甬优17在连江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17是由浙江宁波市农科所、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采用甬粳4号A与甬恢12培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2014年引进在连江县浦口镇作单季稻栽培,表现长势齐、茎秆粗、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好。栽培上做好适时早播、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科学管理、病虫综合防治等,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2009—2010年杂交稻新品种宜优673在江苏省泰州大面积制种,2 a平均产量达130 kg/667m2。介绍了宜优673亲本的特征特性,大面积高产主要制种技术:适时提早播种、合理安排播差期、加强秧田管理培育多蘖壮秧、适时早插父本培育高产苗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均衡生长、适时适量喷"九二○"、及时防治病虫害、严格去杂保纯。  相似文献   

13.
高安县石脑乡地处红壤丘陵,是个以水稻为主的粮棉兼作地区。这个乡自1956年以来,年年植棉八千至一万亩,但单位面积产量仍在二十多公斤徘徊,1982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关怀下,省农业厅和县、乡政府三级派人组成棉花技术指导联合工作组到该乡蹲点,加强对棉花生产的领导和技术指导,使粮棉油都获得了丰收,特别是万亩棉花过五十公斤再高产,改变了人们认为红壤不宜种棉,不宜高产的看法。全乡1982年播种棉花10000亩,总产皮棉450吨,比1981年244.5吨增长84%,亩产45公斤,每亩纯增皮棉25公斤,增长1.20倍。并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全乡12个村,有3个村超  相似文献   

14.
永春县人均耕地0.49亩,人均占有粮食254.5公斤,年需调入粮食1.5万吨,积极探索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1984年永春吾峰乡、桃城镇等地引进汕优63做连作早稻试种成功,随之在永春暖区迅速推广,1984~1990年,累计种植25.22万亩,亩产一般450~600公斤,1990年,全县早稻种植“汕优63”6.5万亩,为永春县早稻产量和全年粮食总产超历史作出了贡献。永春县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永丰县开始试行和推广“早椒──晚杂”耕作制,经过几多的实践,摸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取得显著效益。第1年在坑田乡上西村试种45亩,验收结果早椒(早杂2号)亩产2254公斤,投入237.0元.产值2254.0元;晚杂(汕优桂33)亩产465公斤,投入31元.产值325.5元;共计投入268元,产值2579.5元。比双杂(亩产1003公斤,投入124.7元,产值702.1元多净增1734.l元。1990年,该县种植5000多亩,产值突破1500万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0.1%。1992年推广至1.1万亩。早椒后杂交晚稻的产量也不断提高,亩产达540.4公斤。 “早椒──晚杂”耕作制不仅经济效益高,也有…  相似文献   

16.
我市自1983年到1986年,全市累计种植杂交中稻299.98万亩,总产稻谷157.45万吨,四年平均亩产一直稳定在500公斤以上。其中1983年杂交稻面积99.77万亩,平均单产517.5公斤,1984年面积90.13万亩,、平均单产538公斤,1985年面积57.79万亩,平均单产518.4公斤,1986年面积52.29万亩,平均单产523.5公斤,四年平均单产为524.9公斤,比常规稻平均增产52.7公斤。四年累计共增产稻谷15.81万吨,还出现了不少丰产片和高产田块。1986年经县、区、乡三级实地验收,武进县魏村乡新华村125亩汕优63丰产片,平均每亩实产735.3公斤;九里乡金星村农民蒋或明2.84亩汕优63,…  相似文献   

17.
我县位于湘东北,是以丘陵为主的山区县,具有较好的温光资源,按农业微域观划分属温热型和温暖型耕地占81%,系老双季稻区。全县50万亩晚稻普及了杂交稻。但近年来,由于当家组合威优6号优势开始衰退,产量徘徊不前。为了探索新的增产途径,我们于1984年引进了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选配的籼型迟熟杂交稻汕优63,作中稻栽培,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增产优势,使产量大幅度上升。二年晚稻区试,汕优63全生育期分别为132天、135天,比威优6号长3天和5.2天,单产平均493公斤,明显优于威优6号。1987年我们根据外地和本县试种的情况,较大面积进行汕优63作连晚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18.
棉花“矮密早”栽培的理论依据与高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矮密早”栽培是棉花高产、优质、低耗栽培的重要途径。我省1995年在都昌县丘陵旱地试种。1996年栽培面积达9万多亩,今年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棉区“矮密早”栽培面积发展到用万亩。随着棉花生产的发展,棉花“矮密早”高产栽培面积必将木断扩大。1棉花“矮密早”栽培的概念棉花“矮密早’俄培,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适当增加棉花种植密度、矮化栽培、促进早熟,获得棉花高产、优质、低耗的栽培方式。其具体内容是:1.1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和产量。1.2矮化栽培通过综合利用水肥…  相似文献   

19.
地膜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丘市1983年开始试种地膜棉以来,产量稳步提高,至1989年300亩地膜棉亩产皮棉137.5公斤,比不覆盖的亩增子棉189公斤,亩净增收516.2元。其高产关键技术有以下几点。1、选好品种。地膜覆盖应选用增产潜力大,后发性强,不早衰的中熟或偏晚熟的  相似文献   

20.
茶树合理密植是快速成园早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相应的加强培育管理,则可获得早成园、早高产、达到早收益,少投资、短周期、高效益的目的。广东省国营新华农场从1980年起开始种茶,迄今发展面积达到2450亩,总产达30万公斤,其中投产茶园1600亩,平均亩产达150公斤。粤西垦区已有十六个农场17000亩茶园,应用茶树密植高产栽培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