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马铃薯套种油菜是岷江流域两岸的主要栽培模式,结合岷江流域秋马铃薯套种油菜高产栽培生产实际和农户种植习惯,从品种选择与种植规格、移栽、大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秋马铃薯套种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山区充分利用秋季资源,大力发展秋马铃薯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文章简介了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要点和山地玉米窄行穿林套种秋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根据马铃薯生长发育的特性和优质高产所需的气象条件,结合重庆34个区县气象台站观测资料,确定重庆秋马铃薯生产适宜时段,并分析了该时段的气候条件及气象灾害。提出重庆秋马铃薯优质、高产的农业气象适用栽培技术:加强气象预报与灾害预报,适当调整马铃薯生产时间;选用良种,稻草覆盖栽培;根据天气变化,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4.
山区加快发展秋马铃薯生产的基础和现实意义,介绍了关键技术,就如何加快发展提出了建议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高效、适用性很强的农作物,加大马铃薯种植的发展力度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作物种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发展马铃薯种植,重庆市涪陵区选择在在两季水稻区增种秋马铃薯。发展现代化农业对于栽培技术要求非常高,这种情况下,秋马铃薯的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就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近10年的不断摸索中总结经验,简要阐述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秋马铃薯栽培技术,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善之后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添加硝化/脲酶抑制剂达到秋马铃薯生产中减氮增效的目的,为制定秋马铃薯的农田氮素管理措施及节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0、60、90、120 kg/hm24个施氮水平与硝化/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双氰胺(DCD)、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未添加硝化/脲酶抑制剂(C...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丽江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对于当地粮食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丽江市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影响当地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发展的因素,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发展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菜用马铃薯以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生产为主,2012年全市定植面积约5.74万hm2,产量105.62万t。生产上以春薯产量最大,主要上市期为5—7月,但在市场销售过程中,秋薯竞争力更强。渝东北的生产面积最大,占全市菜用马铃薯总面积的49%;渝东南占21%;"一圈"占30%。观农贸批发市场全年菜用马铃薯的交易量为12.14万t,日均交易量为375.53t,6月份日均交易量最低,全年外地与本地马铃薯交易量比例为15.5︰1.0。主城区66家超市全年马铃薯销售量为5204.50t,占蔬菜销售总量的6.70%,占薯芋类蔬菜的60.08%;外地与本地马铃薯销售量比例为7.5︰1.0。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在翻耕、免耕两种耕作模式下,不同的稻草覆盖量对秋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效益的影响,以此探寻在开县特定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秋马铃薯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翻耕、免耕模式下,稻草适量覆盖可以明显提高秋马铃薯的产量和效益;免耕模式秋马铃薯的株高、产量高于翻耕模式,差异极显著,且在稻草覆盖量为2.5kg/m2时,秋马铃薯的产量高达45.9kg/15m2,效益最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郭凤  陈松柏  罗小敏 《南方农业》2013,(Z1):126-129
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1)‘渝马铃薯1号’、‘中薯3号’、‘南中552’、‘川芋4号’等品种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优选品种。(2)秋马铃薯的最佳覆盖物为稻草,稻草全覆盖最佳用量为1000~1300kg/667m2。(3)稻草全覆盖栽培秋马铃薯,采用密度9000~11000窝/667m2、尿素10~15kg/667m2、氯化钾15kg/667m2的栽培组合可获得较高产量。(4)稻茬稻草覆盖栽培秋马铃薯以净作产量最高,667m2平均产量可达1236.9kg;不同间套作模式马铃薯产量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油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榨菜"。(5)稻茬秋马铃薯纯收益间套作高于净作,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榨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油菜">马铃薯净作,表明稻茬秋马铃薯间套作栽培十分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合理高效利用秋季气候资源,对重庆晚秋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分期播种试验方法,探讨重庆地区秋马铃薯适宜播种期。结果表明:受试验当年8月上中旬高温和秋棉雨的影响,8月27日播种的出苗率最高,8月27日至9月11日播种的秋薯商品率最高,9月11日播种的产量最高。结合重庆地区晚秋气候特点、耕作制度以及马铃薯的品种特性,认为重庆350m以上地区秋马铃薯宜8月中旬播种,350m以下地区宜8月下旬播种。  相似文献   

12.
稻田水稻、秋马铃薯、油菜套种轮作是在稻油两熟基础上,采用深沟高厢免耕稻草覆盖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套种模式提高马铃薯单产和稻田复种指数,达到稻田年三熟、实现作物的优化配置,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了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3.
罗孳孳  刘灿  杨世琦  唐余学 《南方农业》2013,(Z1):75-78,111
利用1971—2000年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马铃薯的生理特性,研究了重庆市秋马铃薯低温冻害的发生频率与发生时间,并结合马铃薯的品种特性,以积温为区划指标,应用1∶25万DEM和GIS分析技术,将重庆市划分为早熟区、中熟区、中晚熟区3个秋马铃薯气候适宜区。研究表明,重庆长江沿线秋马铃薯低温冻害的频率最低,以东部为主的中高山区低温冻害的频率最高;秋马铃薯低温冻害发生的时间中、西部晚,东部早。早熟区主要分布于南川北部、涪陵南部以及东部的中高山区;中熟区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大足、荣昌,中、东部的垫江、梁平、忠县等地;中晚熟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及长江河谷地区。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高产高效间套作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本地优良马铃薯品种“米拉”的脱毒种为主体作物,采用马铃薯套玉米间秋白菜、马铃薯间春大白菜套葱、马铃薯套唐菖蒲、马铃薯套半夏、马铃薯间折耳根、马铃薯套玉米间胡萝卜6种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玉米间胡萝卜模式的投入产出效果最佳,其产投比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2.937和1278.79元/667m^2,可大面积推广。马铃薯套玉米间秋白菜、马铃薯间春白菜套葱、马铃薯间折耳根产投比在2.1912—2.4071之间,可在城郊及集镇附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陕西省榆林市风沙滩区秋马铃薯生产区域的做法与经验,阐述高产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农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提供科学的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6.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古浪县良种场马铃薯生产基地土壤的铅(Pb)、铬(Cr)、汞(Hg)、砷(As)和镉(Cd)含量,并参照国家颁布的土壤质量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NY/T391—2000和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5010—2002)对其重金属污染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良种场马铃薯生产基地土壤均在2级以上,适宜发展无公害马铃薯生产;但在此地上发展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则必须采取汞污染治理措施,降低土壤的汞含量,待达标后方可。  相似文献   

17.
介绍重庆市万州区发展晚秋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重庆市万州区发展晚秋生产的意义与优势,提出发展以再生高粱、秋洋芋稻草覆盖、秋菜等为主的晚秋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案、规划和措施,以加快昭通市种薯产业发展步伐。但昭通市马铃薯种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基于此,立足昭通市种薯产业生产现状,总结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昭通市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助推昭通市产业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9.
根据昭通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特点,昭通市农科院2011年有针对性的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了马铃薯杂交实生籽共计26个组合13 000粒,实行一年春、秋、冬三季选育。到2015年止,共计选择出178份有价值的高代育种品系,其中15个品系已生产出脱毒种薯于2015年在进行了多点种植试验,其中ZT013-1、ZT014、ZT016、ZT016-1、ZT020-1这5个品系多方面指标都比较优秀,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潜力。综述上所述,通过有针对性的亲本选配和实施一年多季选育有效提高了马铃薯育种的工作效率,对于加快昭通市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进程、促进昭通市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实施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是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和促进马铃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手段。概述目前国内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发展现状,分析制约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我国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