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养分吸收和利用对间套作产量优势有重要影响,而西北地区近年来发展的间套作模式中养分吸收和利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西北地区新型间套作模式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大豆/油菜和马铃薯/油菜的间作优势以及成熟期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对间作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油菜和大豆/马铃薯4种间作模式具有间作产量优势,经济效益高于相应单作。马铃薯/油菜间作无产量优势。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和大豆/油菜间作体系中作物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高于相应单作10%~41%、8%~21%和11%~34%;马铃薯/油菜间作体系作物氮、磷和钾吸收量分别低于单作35%、42%和63%。玉米/油菜和大豆/油菜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高出相应单作10%~21%、5%~7%和15%~17%;玉米/马铃薯间作氮和钾利用效率间作比单作低3%和4%,而磷利用效率高于单作21%;大豆/马铃薯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低15%、3%和14%;马铃薯/油菜间作氮磷利用效率间作低于单作18%和4%,钾利用效率间作高于单作20%。本研究证明并非所有间作模式都具有间作产量优势,并且间作优势主要源于养分吸收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氮、钾营养对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氮、钾是马铃薯吸收最多的两种营养元素。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氮、钾肥配比对川芋56和白花洋芋2个马铃薯品种产量、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钾肥配比对马铃薯的养分吸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2个马铃薯品种的产量都随钾肥用量增加而升高,高钾用量处理的产量最高,川芋56最佳施钾量比白花洋芋高;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中氮用量处理的产量最高。钾肥的施用显著增加2个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氮、钾营养对马铃薯维生素C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马铃薯种植土壤养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常规灌溉施肥和滴灌施肥两种水肥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施肥方式和土壤质地都会对土壤剖面养分运移产生影响;滴灌施肥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利于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使土壤表层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养分含量水平;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相比,合理应用滴灌施肥技术能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提高商品薯率,其中块茎产量增幅达29.72%~36.42%。研究结果为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土壤养分异质性能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而异质性施肥是造成土壤养分异质性的主要方式。为研究异质性施肥对单、间作系统养分吸收和利用特征的影响。【方法】对玉米马铃薯间作群体进行不同养分分布施肥,研究不同作物对异质性施肥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规律。【结果】不论单作还是间作,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均能增加玉米和马铃薯的养分积累量;在间作群体中,土壤异质性施肥能极显著地降低玉米养分利用率(P0.01),而对马铃薯仅磷利用率达到显著降低(P0.05),但在单作群体中养分异质性施肥仅对马铃薯磷(P=0.027)和钾(P=0.013)的利用率有显著降低的作用;在间作群体种间行内提高施肥量能极显著地提高土地当量比(LER)(P=0.003)。【结论】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施肥(种间高肥)有利于玉米马铃薯间作群体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能提高复合产量15%。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土配方优化施肥组合田间试验,分析探索马铃薯氮磷钾肥当季肥料利用率、养分积累分配及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增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经济性状,增加单株产量及大薯率,增产效果明显;氮磷钾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作用表现为氮>钾和磷,养分积累表现为块茎>地上茎叶;马铃薯肥料利用率分别为氮48.49%、磷19.96%、钾53.04%;1 000 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分别为氮4.2 kg、磷0.5 kg、钾6.2 kg,比例为1∶0.11∶1.48。  相似文献   

6.
偏磷酸钾是一种具有市场前景和开发价值的高浓度磷钾复合肥,它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要提供不同溶解度的产品,其植物可吸收的总养分超过85%;其在液体混合物中具有多价螯合能力,是液体肥料的理想原料;它也可用于对氯化物敏感的作物,如烟草、马铃薯、瓜果、茶叶等。  相似文献   

7.
在田间实验条件对不同水肥的调控措施对马铃薯种植的研究,可以为不同水肥的调控措施对马铃薯生产中的有效合理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因而本文主要通过对常规灌溉是非和滴灌施肥两种水肥调控措施的马铃薯产量及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运移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灌溉施肥方式和土壤质地都会对土壤剖面养分运移产生影响;而不仅能使土壤表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养分含量水平,而且对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都提供有利作用的是滴灌施肥技术的合理利用。结合所得的结论最终可以得出滴灌施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使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显著增加,利用块茎的增幅率的增长趋势可以使商品薯率的趋势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8.
钾是作物营养三要素之一,植物施用钾肥,不但能增加产量,而且能增强作物抗病虫害、抗旱、抗寒、抗倒伏和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提高作物品质。在农业生产中,随着氮、磷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富蕴县的土壤养分状况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由过去的缺氮、少磷、钾有余演变为缺氮、少磷、钾不足,耕地缺钾已成为限制作物产量的因素,钾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氮增钾和有机肥替代是提高中国作物生产中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降低作物生产病害风险的有效途径。研究明确半干旱区全膜覆盖垄沟种植马铃薯减氮追施、有机肥替代和增施钾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为该区域实施水肥高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4年大田定位试验基础上,通过测定全膜覆盖垄沟种植条件下传统施肥(PM)、减氮25%并花期追施和增施钾肥(PMN)和减氮50%与有机肥替代并花期追施(PMO)的土壤贮水量、马铃薯的生物量和产量等指标,计算不同施肥模式的耗水量、生长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以明确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马铃薯耗水过程的调控及其对干物质积累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2011—2014年PMN花前耗水量较PM分别降低了17.4、28.7、26.8和34.2 mm,花后耗水量增加了31.1、34.7、36.7和49.2 mm;PMO没有显著降低马铃薯花前耗水,而花后耗水量分别增加了17.8、24.3、11.2和10.3 mm。与PM相比,PMN在盛花期后显著提高马铃薯地上地下生物量和生长速率,使马铃薯产量在2012—2014年平均增加2 595.1 kg·hm-2,并使水分利用效率(WUE)在2013—2014年分别增加了14.4%和6.3%,达到显著差异;PMO显著提高马铃薯各生育期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生长速率,4年平均马铃薯块茎产量增加了2 945 kg·hm-2,而且WUE在2012—2014年显著高于PM。PMN和PMO较PM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肥料偏生产力、化肥偏生产力、氮素偏生产力和化肥氮素偏生产力,表明PMN和PMO能协同提高作物的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实现以肥调水和以水促肥的目标。2011年为严重干旱年份,虽然PMN和PMO能调节马铃薯花前花后耗水,提高地上地下生物量和生长速率,显著提高养分偏生产力,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提高。【结论】PMN和PMO均能显著调节马铃薯花前花后耗水量,增加生物量和提高生长速率,使得马铃薯块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增加。与PMN相比,PMO对马铃薯产量、WUE和养分偏生产力的增加幅度更大,是资源更加高效和作物增产的养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 江淮丘陵地区的成土母质为下蜀系黄土,土壤的主要含钾矿物为长石,缓效钾约为400ppm.供钾水平中等.但是,由于地形和耕种方式不同,土壤中钾素的转化积累也是不同的.这个地区的几种土壤耕种方式差别很大,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也会因耕种方式不同而产生差异.钾素是促进作物生长健壮的元素.它通过增强作物抗病力和壮大根系来防止倒状和消除氮多的害处.当土壤有效钾供应不足时,就要施用钾肥来调节土壤养分的平衡,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当前农业生产发展很快,氮、磷化肥用量显著增加,土壤中被消耗的钾量也日益增多.探讨江淮丘陵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马铃薯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性,有助于更好地对马铃薯的各个阶段的生长进行调控,利于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收目标。本文通过在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进行马铃薯种植肥效试验,对该试验的马铃薯产量、养分含量变化及养分累积量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马铃薯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养分需求,维持土壤养分供给与作物吸收之间的平衡,从而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出了作物养分管理集成系统。该系统包括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吸光度检测技术、作物养分反射光谱检测技术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养分检测技术,它能够快速检测作物播种前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养分状况以及作物植株养分丰缺状况。结果表明,作物养分管理集成系统中土壤速效氮磷钾吸光度法测量结果与碱解扩散法测量土壤速效氮,钼锑抗比色法测量土壤速效磷和火焰光度法测量土壤速效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 2、0.908 4和0.847 4;水稻叶反射光谱与土壤作物分析仪SPAD(Soil-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SPAD)测试值相比,相关性系数为0.901 6;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获得的土壤钾谱线强度与火焰光度法钾测试结果相关系数为0.808 5。应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了玉米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建立了土壤养分和目标产量之间的关系式,为作物养分管理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马铃薯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钾肥处理(0、30、60、90、120、150、180 kg/hm2),测定分析不同施钾量对马铃薯干物质、养分含量、氮磷钾素积累、钾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可以提高马铃薯的干物质量,施钾量为90 kg/hm2时,马铃薯地上部干物质量、总产量达到最高,分别比不施钾处理高11.38%、10.80%。施钾使马铃薯地上部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显著提高,对马铃薯块茎养分含量和养分累积量有着积极作用。合适的施钾量有效提高了农学利用效率、钾肥吸收利用率、钾肥生理利用率,促进马铃薯对钾肥的吸收和利用。在宁夏干旱地区,90 kg/hm2的施钾量可以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与积累,从而提高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用近20 a来农民使用较多的百草枯农药进行辣椒盆栽喷施试验,测定土壤养分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百草枯的土壤pH值比清水对照增加1.07%,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清水对照增加4.93%,6.91%和5.63%,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比清水对照有所降低。表明喷施百草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微生物活性,促使土壤有效养分增加;同时,作物对养分吸收加快,导致有机质消耗增大,造成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正>马铃薯属高产喜钾作物,整个生育期吸收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每生产1000公斤马铃薯,需吸收氮3.5~5.5公斤,磷(P2O5)2.0~2.2公斤,钾(K2O)10.6~12.0公斤。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有不同的特点。苗期由于块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故需要养分较少,这一时期需肥大约占全生育期的1/4;块茎形成与增长期,地上部茎叶生长与块茎的膨大同时进行,需肥较多,一时期需肥约占总需肥量的1/2;淀粉积累  相似文献   

16.
<正>马铃薯-玉米套作可以发挥马铃薯玉米的互利作用,提高对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壤不同层面的养分,减轻马铃薯病虫害,在马铃薯收获后加种一季晚秋作物,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因单一作物受自然灾害大幅度减产或失收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安康市耕地的土壤养分情况分析,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安康市粮油作物耕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并按照氮素实时监控和磷钾素养分恒量监控的方法,对水稻、玉米、马铃薯和油菜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施肥量进行了推荐。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硝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3个氮源,0、75、300 kg/hm2 3个硫酸镁施用量,研究不同氮源与镁配合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源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氮源与镁肥配施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单施硝态氮与镁肥配合或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与镁肥配合都能提高马铃薯大、中块茎比例。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马铃薯块茎总淀粉、粗蛋白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全硝态氮或50%硝态氮+50%铵态氮混合与硫酸镁75 kg/hm2配合对马铃薯鲜块茎维生素C含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马铃薯块茎氮、磷、钾和镁养分吸收量有显著的影响。不同氮源对马铃薯块茎氮、磷、钾和镁养分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除钾吸收量没有受到施镁的影响外,马铃薯块茎中的氮、磷和镁养分吸收量随施镁量增加而相应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等量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与适量镁肥配合施用可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提高养分吸收、改善品质和提高商品率。  相似文献   

19.
轮作对黑土区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和耕地地力的影响,依靠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在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设置的定位监测点,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土壤pH、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大豆、玉米长期连作产量下降,轮作可以提高大豆、玉米单产。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变化不同,大豆连作,土壤全氮含量大幅下降,有效磷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玉米连作,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大幅增加,全氮含量小幅下降。因此轮作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连作造成作物减产,玉米长期连作不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大豆连作下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以新型高效含钾中微量元素肥料——碳酶钾、普通氯化钾和硫酸钾为供试肥料,研究不同类型钾肥对马铃薯生物量、块茎养分与品质、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碳酶钾较普通肥料显著提高马铃薯的生物量、块茎养分含量、产量及品质,并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