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蒿素对小瓜虫病治疗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曼红 《齐鲁渔业》2005,22(8):10-10
小瓜虫病是由小瓜虫感染各种淡水鱼类引起的疾病,此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鱼体表形成白点,所以生产上又称“白点”病。以前国内治疗小瓜虫病常采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药物,但由于这些药物有致癌、致突变性、毒性大的缺点,而且低毒药物对小瓜虫胞囊和寄生在鱼身上的虫体的杀灭作用不明显,冈此,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物迫在眉睫。本文就青蒿素对小瓜虫病的治疗效果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欧洲鳗的小瓜虫病也叫白点病,由小瓜虫寄生在欧洲鳗的皮肤及鳃上引起。受感染的病鳗同时伴有大量的粘液及表皮脱落糜烂,病鳗体色发黑。其致死的主要机理是:①小瓜虫寄生在鳃的上皮细胞,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坏死,进而影响到鳗鱼的呼吸。  相似文献   

3.
欧洲鳗的小瓜虫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洲鳗小瓜虫病流行广,对苗种的危害尤为严重。水温、水质以及药物的使用对小瓜虫表一定影响。绿色鱼药敌瓜虫的有效浓度为5mg/L,它和食盐合用可增强其药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采用0.0750ppm小瓜虫没1号治愈金鱼、鲤鱼小瓜虫病新方法,施药后48h在鱼体未找到活体 小瓜虫。小瓜虫没1号对金鱼的安全浓度为0.0999ppm。  相似文献   

5.
姜礼燔  朱伟 《内陆水产》2007,32(4):31-31
小瓜虫病是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体表寄生虫病之一,其病原为纤毛类原虫之膜口亚目、凹口科、小瓜虫属的多子小瓜虫。此虫流行广,遍及全国各地水域。流行期全年皆可出现,尤其在水温低于20℃时,它以胞囊方式寄生为主。  相似文献   

6.
生姜、辣椒治疗小瓜虫病的效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瓜虫,隶属寡膜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是鱼类的主要寄生虫之一,常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处,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俗称白点病。感染小瓜虫后鱼体焦躁不安,摄食减少,寄生部位充血、发炎,组织增生,特别是鳃部寄生将影响呼吸,造成大批鱼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至于治疗此病的药物,虽然报道的不少,如硝酸亚汞、醋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硫酸铜等,  相似文献   

7.
观赏鱼类的小瓜虫病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瓜虫病是观赏鱼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小瓜虫寄生各种鱼类的体表和鳃上,以上皮细胞、红血球为食夺取营养,破坏组织,同时刺激鱼体组织增生形成一个白色囊泡,从外形看来像是一个白点,因此义称“白点病”。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能够引起鱼类大批死亡。近几年来,随着淡水养鱼技术的改进,淡水渔业的小瓜虫病日趋减少,然而观赏鱼类的小瓜虫病却很流行,并威胁着生产的发展,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将有关新的研究进展和防治对策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用硫酸铜防治鱼类小瓜虫病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瓜虫(Khthyophthiriasismultifliis)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其胞囊呈白色,故小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小瓜虫病对饲养鱼类的危害主要在鱼种阶段,长江流域一带的流行季节在4~6月(水温15~25℃),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鱼种死亡率可达60%~70%,严重时达80%~90%。用硫酸铜杀灭小瓜虫,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结论大致上都持肯定意见。然而,国内有些权威性水产专业书刊突出强调防治小瓜虫病不能使用硫酸铜,否则不但无效,而且会刺激小瓜虫胞囊形成,促使虫体繁殖,加快病情恶化。这一说法流传甚广,影响不小。事实究竟如何?笔者通过多年调查,实地试验,感到…  相似文献   

9.
邓永强  黄小丽 《水利渔业》2005,25(4):90-91,109
小瓜虫病是淡水鱼类和观赏鱼类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鱼感染小瓜虫后,在血清和体表黏液中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主要是鱼受到小瓜虫体细胞表面膜蛋白的刺激,通过血液和体表黏液中淋巴细胞产生出来的,以阻止小瓜虫的运动并杀死虫体。目前还没有正式用于生产的小瓜虫疫苗,但实验室疫苗已研制成功,包括经冷冻和福尔马林处理后的死疫苗、小瓜虫活疫茁以及小瓜虫基因疫苗等。综述了,多年来小瓜虫病的免疫研究概况、鱼类对小瓜虫免疫反应类型、反应机制以及抗小瓜虫疫苗等。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小瓜虫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活史、发病与流行情况;简介了鱼类小瓜虫病的检查、临床诊断及病理变化;总结了防治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杀灭离体小瓜虫的药物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不同的药物及同一药物不同浓度对小瓜虫的成虫、幼虫、包囊的杀灭作用。 0 2~ 0 5mL/L甲醛、 2 %食盐水、 0 2~ 0 2 5mL/L冰乙酸、 0 2mL/L双氧水、辣椒老姜混合熬煮液、苦楝果熬煮液对离体小瓜虫均有明显的杀灭作用。而 1%食盐水、辣椒熬煮液、老姜熬煮液、苦楝树皮熬煮液、黄荆粗枝及细枝熬煮液、 0 7mg/L铜铁合剂对生活史中任何阶段小瓜虫均无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2.
欧州鳗鱼的小瓜虫病也叫白点病,为小瓜虫寄生在欧州鳗的皮肤及鳃上,患病鳗鱼的皮肤上出现明显的白色小点,成熟的虫体较大肉眼可见,受感染的病鳗同时伴有大量的粘液及表皮脱落糜烂,病鳗体色发黑,其致死的主要机理是:(1)小瓜虫寄生在鳃的上皮细胞,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坏死,进而影响到鳗鱼的呼吸。(2)寄生后引起鳗鱼的电解液、营养物质和体液的流失、造成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小瓜虫是一种严重危害食用鱼和观赏鱼养殖的寄生虫,国外鱼病工作者非常重视小瓜虫病的研究。本文作者搜索了大量的文献,对国外小瓜虫病的药物治疗、感染机理、体外培养、免疫反应及疫苗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对鲶苗(种)的肤孢虫病与小瓜虫病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瓜虫仅在鲶体表形成孢囊,而肤孢虫则可深入皮下及肌间组织,并伴有明显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5.
小瓜虫是一种严重危害食用鱼和观赏鱼养殖的寄生虫,国外鱼病工作非常重视小瓜虫病的研究。本作搜索了大量的献,对国外小瓜虫病的药物治疗、感染机理、体外培养、免疫反应及疫苗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4.3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主要症状:皮肤、鳍条、鳃上可见布满白色小点状的虫体。用指甲轻刮可以将白点刮落基本可以确认。  相似文献   

17.
小瓜虫病的病原体是纤毛虫纲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Fouquet)。它是池塘养鱼中一种常见的流行病,一般在春末夏初的鱼苗、鱼种培育池里发生,以致引起鱼苗鱼种大量死亡。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曾发表过文章,阐述可用硝酸亚汞浸洗或泼洒的办法进行防治,其他单位也曾报导过一些用药物防治小瓜虫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草鱼小瓜虫病并发出血病的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瓜虫病引起的并发综合症由于治疗困难、危害严重,对草鱼的危害非常大。笔者就一例草鱼小瓜虫病的现场调查和治疗,讨论了草鱼小瓜虫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为草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3.寄生虫性疾病 (1)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 病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是斑点叉尾鮰一种危害较大的原虫性寄生虫病。由于病鱼体表粘液增多,游动异常,常见鱼体与固体物摩擦,继而在体表、鳍条和鳃上出现大量小白点,故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White spot disease)。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条纹鲈(Moronesaxatilis)的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发现其较易感染小瓜虫病、指环虫病、刺激隐核虫病及肠炎、烂鳃、营养不良症等病,此鱼对药物比较敏感,故在用药时特别注意,要准确计算面积与剂量。现对上述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做如下介绍。1小瓜虫病1.1病因小瓜虫寄生引起。1.2症状肉眼可见鳃、鳍、体表布满白点状囊包,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1.3治疗方法(1)百虫净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0.15克/米3,疗效显著。(2)用0.2~0.4克/米3孔雀石绿和25克/米3福尔马林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