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5种杀虫剂灌根施药对黄瓜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盆栽黄瓜为供试植物,利用灌根法,研究了5种杀虫剂对黄瓜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黄瓜烟粉虱最高防效不足30%,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和烯啶虫胺灌根施药后7d,防效均在60%以上,10d防效达最高,其中吡虫啉130mg/L处理防效最高为94.3%,持效期长达20d。本研究为黄瓜烟粉虱防治药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噻虫嗪不同处理方法对烟粉虱的毒力及药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烟粉虱为供试昆虫,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对噻虫嗪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3种处理方法对烟粉虱若虫毒力测定的结果显示,正面施药法、叶柄包药棉法和浸叶法的最高浓度(125 mg/L,2 000倍液)对1、2龄若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浸叶法和叶柄包药棉法的效果优于正面施药法。噻虫嗪对烟粉虱成虫同样具有较高活性,内吸作用效果最好,其次为浸叶法,正面施药法最低。灌根和喷雾施药方法对烟粉虱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单叶施药和涂茎方法,药后1 d、3 d的防效均达到95%以上,灌根方法持效期可达14 d以上。上述结果表明,噻虫嗪的内吸传导作用最强,其次为触杀活性,并有一定的渗透性,在田间持效期长,在生产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施药方式,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哒螨灵对三种害虫的毒力比较及其应用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明确杀螨剂哒螨灵对B型烟粉虱、水稻灰飞虱和黄曲条跳甲等3种害虫的毒力和扩大其使用范围,采用玻管药膜法测定了哒螨灵等药剂对B型烟粉虱和水稻灰飞虱成虫的毒力,用浸渍法测定了哒螨灵等对B型烟粉虱若虫和黄曲条跳甲的毒力.结果显示,哒螨灵对烟粉虱成虫和水稻灰飞虱成虫的毒力最高,触杀LC50分别为0.952 mg/L和0.252 mg/L;哒螨灵对B型烟粉虱若虫的触杀LC50为43.148 mg/L,其毒力较啶虫眯和吡虫啉低,与烯啶虫胺毒力相当,但较吡丙醚毒力高近1倍;哒螨灵对黄曲条跳甲的LC50为195.123 mg/L,其毒力低于毒死蜱,但高于啶虫脒和吡虫啉.表明哒螨灵不仅对B型烟粉虱和水稻灰飞虱成虫毒力高,对烟粉虱若虫和黄曲条跳甲的毒力也较高,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噻虫嗪对丽蚜小蜂寄生烟粉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噻虫嗪对烟粉虱天敌昆虫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的影响,在室内模拟田间噻虫嗪灌根和叶面喷雾2种施药方式,研究了施药后丽蚜小蜂的直接死亡率及其寄生Q型烟粉虱的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经噻虫嗪叶面喷雾后,丽蚜小蜂的死亡率高达98.10%,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丽蚜小蜂对烟粉虱若虫的寄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其它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经噻虫嗪处理后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致死率降低,且叶面喷雾处理大于灌根处理;噻虫嗪灌根和叶面喷雾处理对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和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影响,但均能显著缩短丽蚜小蜂成虫的寿命。研究表明,噻虫嗪灌根施药方式对丽蚜小蜂的死亡率及寄生率影响较小,可将噻虫嗪灌根施药方式与释放丽蚜小蜂相结合以防治烟粉虱。  相似文献   

5.
应用20%噻虫胺SC进行柑橘木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噻虫胺SC 1 500倍液、2 000倍液和2 500倍液,施药后1 d对若虫的防效分别为89.93%、85.07%和81.01%,对成虫的防效分别为91.67%、85.55%和81.65%;施药后10 d对若虫的防效均为100%,对成虫的防效分别为100%、88.89%和84.40%,由此可见20%噻虫胺SC对柑橘木虱的防效好,具有速效性快、持效期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贵州三地(黄平、惠水、湄潭)褐飞虱对烯啶虫胺的抗性水平和烯啶虫胺、哒螨灵及其组合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小区防效。结果表明,贵州黄平褐飞虱种群对烯啶虫胺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47.94,惠水和湄潭种群则表现为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6.11、5.09。烯啶虫胺与哒螨灵以有效成分比1∶1组合时,增效作用显著,其共毒系数(CTC)为154.71,LC50为3.05 mg/L。田间喷施该复配组合7 d后,对褐飞虱的防效高达92.94%,显著高于烯啶虫胺单剂处理(80.11%)和哒螨灵单剂处理(72.90%)。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为供试植物,采用喷雾和灌根两种施药方法,测定了吡虫啉在植株内的分布动向及其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防效。结果表明,喷雾后第2 d,吡虫啉消解率为56.1%,第10 d接近90%;灌根后第2~21 d茎内持留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施药方法不同,吡虫啉对烟粉虱的防效不同。喷雾法施药对烟粉虱的短期防效好于灌根法(7 d以内),但"持效期"较短,喷雾施药 7 d 后,其防效大幅下降;而灌根施药后第7~21 d内,吡虫啉对烟粉虱的防效一直保持在65%以上,在此期间可有效控制烟粉虱的危害。模拟雨水冲刷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在叶面的冲刷率始终在70%左右,表明吡虫啉叶面喷雾后没有或仅有很少一部分进入叶片内部,因此,喷雾叶片在吡虫啉持留量略高于灌根的条件下,对烟粉虱的防效却不如灌根的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褐飞虱田间种群已对多种药剂产生了抗性,为筛选可防控褐飞虱的高效药剂,2020年-2022年采用稻茎浸渍法连续测定了安徽省庐江县褐飞虱种群对三氟苯嘧啶、呋虫胺、烯啶虫胺、吡蚜酮、氟啶虫胺腈等5种药剂的抗性水平,并在庐江县开展了不同药剂对褐飞虱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抗性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2022年褐飞虱种群对吡蚜酮始终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4.6~154.4倍),对呋虫胺的抗性从中等水平上升至高水平(抗性倍数77.7~157.2倍),对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氟啶虫胺腈抗性倍数21.3~64.5倍、烯啶虫胺抗性倍数14.6~22.6倍),对三氟苯嘧啶处于敏感状态。庐江单季稻试验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高剂量下,20%三氟苯嘧啶WG、10%异唑虫嘧啶SC等介离子杀虫剂对褐飞虱速效性和持效性表现较好,除了药后1 d 20%三氟苯嘧啶WG防效为74.72%外,2种药剂3~14 d的防效都在80%以上;50%烯啶虫胺SG、22%氟啶虫胺腈SC防效次之,药后1 d防效在67.63%~71.61%,药后3 d至7 d防效有所提高,为77.16%~84.13%,而药后14 d防效降为71.52%~75.77%;50%吡蚜酮WG药后1~7 d防效均在约70%,而药后14 d下降为62.12%;20%氟啶虫酰胺SC、20%呋虫胺WG、10%醚菊酯SC速效性和持效性都表现较差,药后1~14 d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下。结合室内抗药性监测和田间防治效果,说明三氟苯嘧啶等介离子类杀虫药剂作为新型杀虫剂品种,可与新烟碱类、吡蚜酮及其混剂交替轮换使用,用于抗药性褐飞虱的治理。  相似文献   

9.
新型双向传导杀虫剂—螺虫乙酯对Q型烟粉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防治Q型烟粉虱的有效药剂,研究了22.4%螺虫乙酯悬浮剂不同浓度、不同施药时间对烟粉虱卵、若虫的防治效果。螺虫乙酯和对照药阿维菌素均对Q型烟粉虱卵无效,螺虫乙酯对若虫具有非常高的杀虫活性,无论在卵期施药、若虫低龄期施药还是高龄期施药,防效均达95%以上,和对照药阿维菌素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施药后20d接虫,防效大幅降低到21.6%以下,施药30d后接虫对若虫无效。根据烟粉虱的发育历期推算,表明螺虫乙酯持效期可达30d。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防治温室白粉虱的有效药剂,采用室内和田间药效方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在推荐剂量下对温室白粉虱卵、若虫和成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单用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25%烯啶虫胺可溶性粉剂混用对卵和若虫的防效高达85%以上。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成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最好,防效均高达94%以上。因此,推荐在温室白粉虱发生初期选择氟啶虫酰胺、氟啶虫胺腈、阿维菌素单用或螺虫乙酯和烯啶虫胺混用进行防治,世代重叠严重时可根据对不同虫态的防治效果选择几种药剂混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宁夏8个地区烟粉虱成虫田间种群对4类5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烟粉虱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了中等至极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33.31~227.98倍;对烯啶虫胺产生了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2.14~69.33倍;对毒死蜱和吡虫啉产生了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7.63~38.85倍和6.05~22.43倍,个别地区种群对吡虫啉尚处于敏感水平;对阿维菌素处于敏感性降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4.54~13.22倍。烟粉虱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有明显的区域性,抗性最为普遍且严重的地区为贺兰新平和吴忠,其次为贺兰产业园、石嘴山大武口、中卫和永宁,而西夏区军马场、固原烟粉虱种群的抗性则相对较低。对银川3地烟粉虱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在5种杀虫剂中,其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发展最为迅速,其次为烯啶虫胺,对阿维菌素和吡虫啉的抗性发展相对较慢,而西夏区军马场和贺兰产业园种群对毒死蜱敏感性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2.
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其防治手段以化学防治为主,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常年用于防治烟粉虱,田间烟粉虱已经形成严重的抗药性。本研究通过分析烟粉虱吡虫啉抗性和敏感种群,发现细胞色素CYP6EM1基因在吡虫啉抗性品系中上调了4.7倍,进而克隆了其全长基因,进行了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该基因在吡虫啉抗性烟粉虱3龄若虫期和雄虫成虫期过量表达,并且在抗性成虫胸部和腹部过量表达。最后通过RNA干扰的方法使成虫的CYP6EM1基因表达量下降了54.8%,之后发现当烟粉虱暴露于吡虫啉时死亡率显著升高了39.65%,这表明CYP6EM1与烟粉虱对吡虫啉抗性的形成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烟粉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的机制有帮助,也为烟粉虱抗性水平田间监测及烟粉虱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已严重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已被广泛用于烟粉虱的防治,但由于常年应用,致使烟粉虱对噻虫嗪产生了严重的抗性,而目前其抗药性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比较分析烟粉虱噻虫嗪抗性及敏感种群,发现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6DV5在噻虫嗪抗性品系中的表达量为...  相似文献   

14.
6种杀虫剂对Q型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及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试了6种常用杀虫剂对黄瓜上Q型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并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确定Q型烟粉虱对不同药剂的抗性。结果表明,施药后第3天,阿维菌素防治效果达78.8%,其次为苦参&;#8226;内酯,防效达65.1%,其他药剂防效低于45%;施药7d后,6种供试杀虫剂防效均下降到45%以下,且药剂间的差异不显著。毒力测定显示,Q型烟粉虱对6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且抗性水平高于B型。其中,Q型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抗性倍数47.69)显著高于B型(抗性倍数7.19);对阿维菌素抗性则相对较低,抗性指数仅为4.40;对苦参碱、啶虫脒和吡虫啉的抗性居中(抗性倍数4.57~9.44)。  相似文献   

15.
B型烟粉虱对12个大豆品种的选择及适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度(26±1)℃、湿度60%~70%、光周期L∥D=14h∥10h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了B型烟粉虱对12个大豆品种的选择性以及这些品种对其生长发育、繁殖、存活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对12个大豆品种的选择性有明显差异,其中对3618-4和浙春3号有很强的选择性,而对辽鲜1号的选择性最弱;此外,B型烟粉虱在不同大豆品种上的适生性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3618-4和浙春3号上的生存和繁殖适合性最高,即抗虫性最弱,而在辽鲜1号和5702上的生存和繁殖适合性最低,即抗虫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重大害虫,随着杀虫剂的抗药性问题以及在蔬菜上的残留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防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研究了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温室大棚番茄上自然发生的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温室大棚番茄上的烟粉虱的种群具有明显的压制作用;温室大棚番茄上烟粉虱种群,在释放捕食螨和常规对照处理间的总体动态趋势相同,烟粉虱的数量在番茄植株上的分布均为上部中部下部叶片,但常规对照处理的烟粉虱数量是释放捕食螨处理的2~3倍;在烟粉虱种群密度低时,释放巴氏新小绥螨的防治效果较好,达到90%以上,随着烟粉虱密度的增大,巴氏新小绥螨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下降,但番茄拉秧时防效仍可达到55.70%。相比化学农药,释放巴氏新小绥螨的生物防治措施对治理烟粉虱更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A microencapsulated formulation that gives a burst release of piperonyl butoxide (PBO) several hours before a burst release of a conventional pyrethroid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metabolic resistance in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Aphis gossypii Glover and Myzus persicae Sulzer. This increase in efficacy against resistant pests was reflected in a field trial against B. tabaci on cotton,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two treatments. The ratio between the active insecticide and the synergist was found to be crucial in reducing resistance factors.  相似文献   

18.
于2011年采集北京、山东和湖南三地的烟粉虱,进行B、Q隐种鉴定,并测定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同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CYP4v2和CYP6CX1两个基因的mRNA水平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北京、湖南和长沙烟粉虱均为Q隐种。抗药性监测表明,北京和湖南种群对阿维菌素敏感,山东种群抗性水平较低,而对烟碱类药剂噻虫嗪出现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湖南地区烟粉虱对噻虫嗪的抗药性达到49.08倍的高抗水平,北京和山东地区也达到中抗水平。另外,这3个地区的种群对毒死蜱和联苯菊酯抗性水平都较低。通过qRT-PCR分析三地的CYP4v2和CYP6CX1基因表达量,发现相对于敏感种群CYP4v2基因在北京、山东和湖南3个地理种群中分别过量表达3.85倍、19.57倍和10.78倍,而CYP6CX1基因在北京种群中过量表达20.55倍。结果提示田间烟粉虱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4v2和CYP6CX1过量表达可能会是烟粉虱抗药性的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