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科学评价番茄田间产量,以生产上主推的番茄优良品种--金娃娃3号为材料,探索番茄田间测产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的采收是分批进行,前期病虫害轻,采收的果较大,病虫果少,商品率高;后期病虫害趋重,采收的果较小,病虫果多,商品率低.如按常规测产方法,得出的产量与实际采收产量相差较大,即实际产量低.通过采取五点随机定株实测,分别得出番茄常规测产产量与实际采收产量间的校正系数,为探讨番茄田间测产验收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作物田间试验中改进测产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作物田间试验中,改常规的测定各产量要素计算理论产量为测定样株实际产量及易测要素来计算难测产量要素。以芝麻栽培试验为例测产表明:该项改进的测产方法省时、省工,且作物产量及各要素测定准确,测定结果兼有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SGP-5是以主干结果为主,晚留椒、连续坐果能力强的优良甜椒品种。一、特征特性该品种植株侧枝少,易管理;转色后不变软;果实方正,商品率高;果肉厚,红椒、绿椒均可采收;单果均重200g,果色鲜亮产量高;适宜秋延和越冬栽培。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冬作马铃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低海拔地区马铃薯冬作栽培的品种类型与栽培方式,为冬作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费乌瑞它、米拉和威芋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起垄覆黑膜栽培、起垄覆白膜栽培和常规栽培方法,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类型冬作产量表现和不同栽培方式的保温效果及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具有增温效应,其增温效果依次为:起垄覆白膜起垄覆黑膜常规栽培。米拉平均产量最高,为1706.43kg/667m~2,其次是威芋5号,产量为1567.80kg/667m~2,费乌瑞它产量最低,为768.56kg/667m~2。费乌瑞它虫害率最高,达到90%,商品率最低,为55.41%。米拉虫害率为10.57%,商品率为85.24%。威芋5号虫害率最低,为2.33%,商品率为84.94%。覆膜栽培能起到增温保湿、提前出苗的作用;中熟和中晚熟品种产量和商品率高,虫害发生轻,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5.
白菜,甘蓝养分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应用养分平衡法对白菜,甘蓝施肥技术的研究试验,得出了高、中、低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应用早熟,中熟甘蓝和白菜的土壤空白产量确定其最高产量的回归方程,早熟,中熟甘蓝和白菜的产量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加而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校正系数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加而变小,在不同肥力土壤上,校正系数是不同的,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  相似文献   

6.
紫云是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选育的辣味型紫色辣椒一代杂种,其母本LA-15是通过杂交选育的优良自交系,父本9728是从国外紫色甜椒中经多代自交定向选育的优良株系。该品种早熟,从定植至采收商品紫椒约30天。果实长方灯笼形,鲜果紫色,生物学成熟果深红色,味辣,商品率高。抗炭疽病,耐疫病、病毒病和疮痴病,耐低温弱光。每667m^2产紫色鲜椒2500-3000公斤,适于春早熟和秋延后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7.
通过应用养分平衡法对白菜,甘蓝施肥技术的研究试验,得出了高、中、低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应用早熟,中熟甘蓝和白菜的土壤空白产量确定其最高产量的回归方程,早熟,中熟甘蓝和白菜的产量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加而提高,土壤速效养分校正系数随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加而变小,在不同肥力土壤上,校正系数是不同的,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  相似文献   

8.
春玉米测土施肥技术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合理施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田间试验、养分速测和常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草甸黑土上春玉米的目标产量、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土壤的供肥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有效养分的校正系数等参数。结果表明,在草甸黑土上,春玉米目标产量为9945 kg/hm2;每形成100 kg春玉米籽粒需要吸收氮2.27 kg、五氧化二磷0.88 kg、氧化钾2.01 kg;草甸黑土在玉米的生育期可提供氮212.4 kg/hm2,五氧化二磷81.4 kg/hm2,氧化钾209.9 kg/hm2;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氮素为0.49,磷素为1.20,钾素为0.37;而肥料利用率:氮肥为27.8%,磷肥为10.8%,钾肥为20.6%。这说明测土施肥技术的参数是确定施肥量的关键,这些参数受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影响,各个参数经过田间试验校验之后,可长期在该土类测土施肥中应用。通过连续3年正常年份春玉米的产量估测的春玉米的目标产量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冯培煜  宋瑞连 《种子》2017,(3):132-134
测产是玉米杂交制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基地技术员深入熟悉亲本特征特性的必要手段,其数据的精准与可靠,无论对改进生产技术,还是提高制种产量以及提高企业效益均具有现实意义.测产与预产、估产是有区别的;测产是利用仪器或工具来度量,即测绘、测量、测控得出的产量数据,其主要方法步骤有测产前准备、产量层级划分及测产取样点数(住)确定、田间测产取样、室内考种及汇总等.  相似文献   

10.
摘 要:为了校正产犊月份和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提高选种的准确性,本文以河北双娃奶牛场81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DHI测定结果为材料,利用回归分析和最小二乘法,制订了不同产犊月份和胎次对产奶量的校正系数。并且对两种研究方法的优劣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305天产奶量估计值与实际测定值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出的第一胎305天产奶量估计值与利用回归分析法得出的估计值之间差异显著(P=0.04<0.05),且1至4胎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值与实际测定值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
在枣树初花期、盛花期及幼果期分3次喷施保美灵,并观察施药后红枣长势及品质的变化.初花期不同树龄灰枣平均坐果率为16.6%,不同树龄骏枣平均坐果率为13.1%;盛花期不同树龄灰枣平均坐果率为70.5%,不同树龄骏枣平均坐果率为63.75%;采收前对果品质及产量进行调查,发现灰枣果色均匀,无果锈,平均产量为555 ~ 780 kg/667 m2,骏枣部分果实果皮有果锈,平均产量为459.0 ~ 842.9 kg/667 m2.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采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处理对淮安红椒采后室温贮藏生理与保鲜品质的影响,于淮安红椒转红期,分别用不同分子量壳聚糖、海带多糖(HDG)、赤霉素(GAs)和水杨酸(SA)进行喷施处理,处理14天后采收红椒,以失重率、腐烂指数、维生素C、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为指标,研究采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采后红椒室温贮藏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分子量壳聚糖(LWG)处理能显著降低采后红椒室温贮藏过程中的失重率,LWG、HDG和SA处理能显著降低腐烂指数和MDA含量,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而LWG和SA处理显著提高红椒贮藏期的POD和PPO活性,延缓衰老。可见,采前0.5% LWG和0.8 mmol/L SA处理有利于采后红椒室温贮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不同成熟度的椒果对辣椒种子孕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红  姜虹  余文忠  詹永发 《种子》2006,25(10):64-65
有关辣椒种子采收对其孕性影响的研究较少。种子生产中椒果采收随意性大,对辣椒种子质量带来一定影响。以遵椒2号为材料,设置辣椒的7个不同成熟度椒果处理进行种子孕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椒果处理的种子孕性差异显著,其中90%红色果辣椒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其它分级相比较高,种子发芽过程中感菌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4.
云南多花黄精适宜采收期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云南道地药材多花黄精的最适采收期,测定云南金平县多花黄精基地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采收月份的多花黄精的多糖含量、鲜干物质重。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5年生多花黄精各节的多糖含量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其中1~3龄节多糖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28、121、97 mg/g,4~5龄节降低为67、58 mg/g;在不同采收月份中,12月、翌年1月多糖含量较高,分别为131.11、133.85 mg/g,且12月根茎鲜重值最高,达到821.41 g,折干率为26.51%。云南产多花黄精最适采收期应该在12月底、翌年1月初,以根茎繁殖的多花黄精3年为其最佳采收年限。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和收获时期对微型甘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微型薯产量及薯块商品率,以甘薯‘宁紫2-2’为供试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密度和收获期对微型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收获期可以显著提高微型薯的产量和商品率。鲜薯产量在9月中旬以前以株距16 cm时最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在9月中旬以后,鲜薯产量以株距8 cm时最高。薯块数则随株距的增大而减小。商品率以株距16 cm时表现最好,其次是株距20 cm。试验结果表明,微型薯的最佳株距为16 cm,有助于扩大光合面积、提高群体光合积累,从而提高鲜薯产量和商品率。  相似文献   

16.
在2个不同地点对5个团珠椒辣新品系进行适应性鉴定,以当地农民自留团珠椒地方品种为对照,并对综合表现佳的新品系进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不同地点、不同土质上种植的差异明显,5个新品系鲜红椒产量均显著高于当地农民自留品种,单株果数减少,单果鲜重增大;新品系TZJ-1综合性状最优,生产示范平均鲜红椒产量918.82 kg/667m2,11.39%。  相似文献   

17.
滴灌加工番茄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升新疆加工番茄的施肥水平,验证和完善不同地力条件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科学合理性,为加工番茄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选择不同肥力土壤,设置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研究两者对加工番茄养分吸收、产量、施肥效益的影响。相同栽培条件下,测土配方施肥对加工番茄的株高、单株果数、植株叶片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及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测土配方施肥处理节肥增效明显,单果重、单株果数和产量持平或有所增加,最高增产10.19%,肥料用量明显减少,纯收益增加913~5323.5元/hm2。各施肥处理对番茄果实固形物、pH和总酸含量影响不大,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增加了番茄红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草莓新品种     
红香草莓 特性:抗重茬,高抗白粉病。产量高(666.7m^2产2500-3000kg),硬度大,耐贮运。花粉生命力强,坐果率高,畸形果少。上市早,采收期长,果个大均匀.颜色鲜艳.果味香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张东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8):124-129
为有效解决随枣树规模化种植出现的,枣树授粉过度依赖激素及病虫防控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双重问题。通过建立示范区开展冬枣蜜蜂授粉与病虫绿色防控集成应用探索,集成了以保护蜜蜂、果品安全,提高蜜蜂授粉效率的配套技术。同时,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蜜蜂授粉有效半径及蜜蜂授粉对枣树坐果、果实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4足框蜂群有效授粉半径为150 m。与常规赤霉素授粉相比,通过蜜蜂授粉畸形果率降低了57.14%;幼果纵茎、纵向周长、单果重量,分别增加2.25 mm、6.72 mm 和1.43 g。同时通过蜜蜂授粉可有效改善枣果品质、提高枣果商品率,较赤霉素授粉商品率提高7.1%,市场售价每kg增加1.5元。蜜蜂授粉可有效替代赤霉素授粉,保证枣树坐果,减少枣果畸形,提升枣果品质,增加果农收入。  相似文献   

20.
灵石县旱地玉米肥料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够建立当地的施肥指标体系,通过“3414”常规五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灵石的淡褐土上,投肥的肥料利用率呈现出氮肥的利用率与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小于20 mg/kg),碱解氮的校正系数(小于1),有效磷的校正系数(小于1.2),速效钾的校正系数(小于0.32),投磷量(大于105 kg/hm2)、投钾量出以及缺磷区的相对产量(小于58%)呈正相关关系;相反则呈负相关关系。磷肥利用率与碱解氮、有效磷,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投入量、有效磷的校正系数(大于1.4)及缺磷区的相对产量皆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有效磷的校正系数(小于1.4)是正相关关系。钾肥的利用率与速效钾的校正系数及缺钾区的相对产量(小于75%)是正相关关系;与速效钾及缺钾区的相对产量(大于75%)呈负相关关系。同时亦可看出中等级肥力的旱地(条甲地)缺钾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