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溶剂对蒙早苦荬菜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试验以蒙早苦荬菜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使用5种不同溶剂提取蒙早苦荬菜根、茎、叶进行总酚和总黄酮,测定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活性物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极性溶剂对不同部位的提取效果不同,叶的60%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0.22、10.69 mg/g;根的乙醇(99.7%)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7.65 mg/g),甲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92 mg/g);茎的水提物总黄酮含量最高(6.89 mg/g),60%乙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36 mg/g)。研究表明,蒙早苦荬菜中活性物质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性间呈良好的量效关系。蒙早苦荬菜各部位总黄酮和总酚的提取量排序为叶>根>茎,60%乙醇溶液是提取蒙早苦荬菜总黄酮和总酚的最佳溶剂。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蒙早苦荬菜(Lactuca indica L.)不同部位(种子、根、茎、叶和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本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气质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70℃和90℃萃取条件下蒙早苦荬菜种子、根、茎、叶和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NIST质谱库检索并运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蒙早苦荬菜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和烃类;较高的萃取温度促进了蒙早苦荬菜中挥发性成分的释放,70℃和90℃萃取温度下分别鉴定出116和13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己醇、己醛、β-紫罗兰酮、乙酸、二氢猕猴桃内酯和1-石竹烯为70℃萃取温度下蒙早苦荬菜的主要成分;戊醇、壬醛、β-紫罗兰酮、十八烷二酸和二氢猕猴桃内酯为90℃萃取温度下蒙早苦荬菜的主要成分;不同部位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不同,叶中含有更多的挥发性成分。本试验可为蒙早苦荬菜挥发性成分的开发及其芳香健康功效等精深加工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优质高产苦荬菜新品种缺乏的实际问题,试验以龙牧苦荬菜(Luctuca indica L.Longmu)为原始群体,选择优异单株,通过4次单株选择、开放授粉、多元杂交及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历经11年育成龙牧10号苦荬菜(Luctuca indica L.Longmu No.10)。该品种株型直立,花期平均株高为198 cm,生育期为120 d左右。平均鲜草产量为109 767.00 kg/hm2,比对照(龙牧苦荬菜)增产20.69%,平均种子产量为534.55 kg/hm2,比对照(龙牧苦荬菜)增产4.64%,适宜在黑龙江省各地及毗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苦荬菜别名苦麻菜、山莴苣、鸭子食等,属菊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种子为瘦果,种子成熟时呈紫黑色,其上有一束白色冠毛。苦荬菜是一种高产、优质、适应性强、适口性好的优良饲料作物,是猪、鹅、鸭、鸡、兔等喜食的叶菜类青饲料。其再生性强,一年可刈割多次,极具推广价值。可是由于过去是随便到田野去挖苦荬菜,而没有采集种子种植,其产量不高。因此为改变这种传统状况,我们于1993年在田间野外采集苦荬菜种子,从中清选出9kg在我县草籽场进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蒙早苦荬菜(Lactuca indica L.cv. Mengzao)叶中β-谷甾醇的工艺条件,并探究不同生长期叶中β-谷甾醇的含量,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以料液比、超声频率、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β-谷甾醇提取率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Box-Behnken方法优化了β-谷甾醇提取工艺,并测定了不同生育阶段蒙早苦荬菜叶的β-谷甾醇含量。结果表明:蒙早苦荬菜叶中β-谷甾醇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0 min、温度60℃、频率80 KHz、料液比为1∶30 g·mL-1。在此条件下,提取量达到最高,为12.08 mg·g-1。各因素对苦荬菜中β-谷甾醇提取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料液比>时间>频率>温度。对不同生育期(幼嫩期、营养生长期、开花初期、开花中期、开花末期、结实期)蒙早苦荬菜叶片的β-谷甾醇提取量进行分析发现,开花初期为最佳收获期,β-谷甾醇提取量最高,达13.22 mg·g-1。目前,β-谷甾醇多应用于医疗领域,但都处于探索阶段,仍需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  相似文献   

6.
苦荬菜又名苦苣菜、苦麻菜、凉麻、山莴苣等。苦荬菜鲜嫩多汁,营养成分丰富,适口性好,利用率高,是奶牛、猪、兔、家禽和鱼类等动物喜食的优质青饲料。  相似文献   

7.
苦荬菜(Luctuca indica L.)又名山莴苣、苦菜,属菊科莴苣属。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株含白色乳汁,野生种分布遍及全国,近年来,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均有大面积栽培。从目前南北各省(区)试验和推广的实践证明,苦荚菜不仅是猪禽的优良饲料作物,也是奶牛的一种高产、优质、适应性强、适口性好的优质青饲料作物。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我国的优良草种质资源和积极开发优良乡土草种质,本研究对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乡土种质滇西翅果菊(Pterocypsela indica ‘Dianxi’)开展了农艺性状观测和饲用潜力评价研究。结果得出,滇西翅果菊在云南热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全生育期202~206 d,种子结实性能好,平均种子产量为94.75 kg·hm–2;其连续两个生产周期内的饲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蒙早苦荬菜(Lactuca indica ‘Mengzao’),其年均干草产量是蒙早苦荬菜的3.56倍,一个生产周期内可5次刈割利用,且再生性和饲草均衡供应性均较好。表明滇西翅果菊在云南热区乃至南方热区草地建植和草地改良中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西藏林芝地区进行蒙早苦荬菜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草于5月中旬播种,11月上旬可完成一个生育期并可结实,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粗蛋白质含量较高、适口性好,可多次刈割利用,是适于该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0.
苦荬菜又名苦麻菜、山莴苣,是一年生高产优质饲料。其植株高大,一般可达1.5~2.5m,产量高,再生性强,一年可收割3~4茬。  相似文献   

11.
饲料苦荬菜是菊科一年生高产优质饲料作物,植株高大,一般可达1.5-2.5米,最高可达3.6米。叶片宽且叶量大,茎叶内含有白色乳汁,脆嫩可口,各种畜禽都非常喜食。苦荬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促进畜禽食欲,帮助消化,祛火防病的作用。据观察,一些病猪、病鸡在不采食其他饲料情况下,投喂苦荬菜仍非常喜食,而且会使病情逐渐好转直至痊愈。饲料苦荬菜饲喂简单,切碎后即可直接投喂,无需任何加工。饲料苦荬菜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草可达4000-5000千克,而且再生性强,一年可收割2-3茬。  相似文献   

12.
早熟苦荬菜(Lactuca jndica L)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苦麻菜、苦苣等。原为野生植物,经多年驯化选育,现已成为栽培的高产优质青饲料作物。但我省无霜期较短,苦荬菜生育期较长,因此得不到成熟和种子,影响了推广应用。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从1977年开始进行苦荬菜的选育工作,现育出的早熟苦荬菜,在黑龙江省98%以上的植株能开花结果,收到成熟的种子。1 植物学形态特征根群主要分布0—20厘米土层中,但入土深度可达1米以上。茎直立,株高和茎粗因栽培密度和刈割方式不同差异很大。不进行刈割的植株一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苦荬菜(Lactuca indica)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蒙早’苦荬菜为原料,设置对照(CK组)、单独添加植物乳杆菌(LP组)、单独添加布氏乳杆菌(LB组)和混合添加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LP+LB组)4个处理,青贮60天后,进行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苦荬菜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加入乳酸菌添加剂后苦荬菜青贮饲料的pH值显著低于CK组(P<0.05),乳酸菌数量均有所增加(P<0.05);LB组的酵母菌数量最少(P<0.05);LP组和LP+LB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和LB组(P<0.05);LB组的乙酸含量最高(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LP组的青贮品质最好。综上所述,单独或混合添加不同发酵类型乳酸菌均能改善苦荬菜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其中植物乳杆菌更适宜用作添加剂调制苦荬菜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4.
苦荬菜又名苦菜、鹅菜、山莴苣、八月老、洋莴苣等,俗称肥猪菜.由野生经多年驯化选育,培育为一种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好、鲜嫩适口,并广泛栽培的优良高产饲料作物.苦荬菜在遵义县种植利用较为广泛,现就其生长环境、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获与利用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菊苣原产于欧州 ,为菊科菊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国外广泛用于饲料、蔬菜和制糖原料。 80年代引进我国 ,由于它品质优良 ,其叶质鲜嫩 ,汁多适口 ,产量高 ,为猪、禽、羊、牛、兔及鱼所喜食 ,是一种高产优质饲料 ,因此菊苣将成为最有开发前途的经济作物和养殖业首选的青饲料 ,具有“饲料娇子”的美称 ,是南平市今年重点推广种草养奶牛品种。1 饲用价值1.1 适口性极佳 它具有苦荬菜相似特点 ,如外表形态相象 ,折断后都有白色乳汁流出 ,适口性好 ,不仅猪、牛、羊、兔、鸡、鸭、鹅及草鱼爱吃 ,还是人类的优良蔬菜。1.2 营养价值 该鲜草富含营…  相似文献   

16.
西藏林芝地区蒙早苦荬菜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林芝地区进行蒙早苦荬菜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草于5月中旬播种,11月上旬可完成一个生育期并可结实,生长速度快、产草量高、粗蛋白质含量较高、适口性好,可多次刈割利用,是适于该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7.
养畜禽饲草品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养牛羊应种高产优质的粮饲兼用作物和多年生牧草。可种植朝牧1号稗子(谷稗、稗谷)、御谷、墨西哥玉米、高丹草等,还可以种植串叶松香草、苜蓿、沙打旺、草木栖。如解决牛羊冬春青贮饲料,最好要种植饲料玉米、籽粒苋。如奶牛奶羊还应种植甜高梁、苦荬菜、饲料菜、饲用胡萝卜、菊苣等,养5~10只羊、1头牛最少要种1亩(667平方米)地草。  相似文献   

18.
太空环境诱变苦荬菜的细胞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卫星搭载的2种苦荬菜Lactuca indica种子SP1代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空环境诱变处理后提高了苦荬菜种子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出现了包括微核、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染色体变异.早熟苦荬菜对太空环境诱变的敏感性大于晚熟苦荬菜.  相似文献   

19.
种植苦荬菜养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荬菜原为我国野生植物,别名:良麻、苦麻菜、鹅菜、山莴苣、八月老。经多年选育,已成为广泛栽培的优良高产饲料作物。我国北方农村大量种植苦荬菜养鹅,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1苦荬菜的利用技术苦荬菜通常是切碎或打浆后拌糠麸喂鹅,采食率和消化率均高。1.1青刈苦荬菜一般可以刈割2~3次。第1次刈割在株高40~50厘米时进行,留茬15~20厘米。以后每隔4~5周,当再生株高为50~60厘米时进行刈割,留茬不低于上次高度。当再生植株出现花蕾时,即停止生长,进行最后一次刈割。1.2青贮苦荬菜青贮要在现蕾期至开花期刈割,入窖后,经30~40天可完成乳酸发…  相似文献   

20.
《湖南饲料》2003,(1):25-25
苦荬菜也叫苦麻菜、鹅菜、苦参、野莴苣等,过去多用于饲喂猪、兔和家禽,近些年又用于饲喂奶牛和鱼类。苦荬菜质量好,营养成分丰富,其鲜叶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6%~3.3%,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有益酶,有祛火、通便、促进食欲、帮助消化等作用,饲喂草、鳊鱼还有一定的防病作用。它不含毒物,适口性好,利用率几乎高达100%,为饲喂畜、禽、鱼的优质保健青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