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以退化的禾草+杂类草天然割草地为对象,探讨补播对其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对补播天然割草地植被数量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补播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后,退化的天然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次年的山地草原中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比例提高,山地草原补播红豆草、苜蓿、无芒雀麦、披碱草后,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次年山地草原群落中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比例明显提高,草地群落产量和草层高度均出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补播是在不破坏和少破坏草地原有植被的情况下,于草群中播有价值的、能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牧草,借以增加优良牧草的种类成分,达到提高草地生产力和改善牧草品质的目的。 补播一般在过牧及植被退化稀疏的草上进行,补播有飞机播种和机械播种两种,常用的是机械补播,目前使用的主要是草原松土补播机和松土施肥补播机,均在免耕的情况下进行。  相似文献   

3.
9SB-2.4型牧草补播机适用于轻度、中度退化草场牧草补播改良作业,具有调整简单、使用可靠、保养维护容易、转移运输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补播对天然割草场植被恢复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退化的禾草+杂类草天然割草地为对象,探讨补播对其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对补播天然割草地植被数量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补播豆科牧草后,退化的天然割草地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补播当年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草群中豆科牧草的比例分别提高17.14;、13.99;,且随着补播年限的增加,豆科牧草比例呈上升趋势;草地产量和草层高度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补播当年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草地的草层高度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6.11;、32.36;,但草地总产量增减幅度不明显(P>0.05),且7月较8月草产量高、增产幅度大,可能与当年水热条件分配相关;补播对割草地原有植被各经济类群产量与高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补播豆科牧草对天山北坡中山带退化天然割草地植被的恢复和草品质的提高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前山带退化荒漠草地上,用扁穗冰草、中间冰草、驼绒藜、木地肤、四翅滨藜等5种牧草进行临冬和早春两个时期播种;土壤处理方面进行全面松土、行内松土、不动土3种处理方式补播.最后确定适宜当地补播的牧草种类,补播时期,土壤处理和补播深度等.试验结果表明,扁穗冰草和驼绒藜在临冬时期进行行内松土补播,而且补播深度控制在1~4cm时,扁穗冰草的出苗率及成活率分别为22.24%,95.24%;驼绒藜为10.58%和90.00%.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牧草引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多试验研究初步认为,在浮山试区,豆科牧草保定苜蓿、苏联1号苜蓿、雷西斯苜蓿、晋南苜蓿、秘鲁苜蓿、红豆草,禾本科牧草杜康雀麦、草原雀麦、林肯无芒雀麦和菊科牧草菊苣等10种牧草是建立人工草地的高产优质牧草。豆科牧草沙打旺抗逆性强,是补播改良天然草坡的先锋草种。实行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适当早播、深播、精耕细作是旱农区建立人工草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补播豆科牧草,可有效恢复草地植被和有效改善草地植物群落的营养成分。试验研究了施加、不施加根瘤菌和3个补播密度(0.75 g·m-2、1.12 g·m-2、1.50 g·m-2)对退化天然草地补播紫花苜蓿中苜一号建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根瘤菌提高了中苜一号的出苗率和存活率,显著提高了其株高、分枝数、叶面积、单株干重和有效根瘤数。补播密度只对株高和单位面积干重产生了显著影响,存活率和单株干重在中密度(1.12 g·m-2)时最高。试验认为补播紫花苜蓿的最适补播密度为1.12 g·m-2。建议在补播牧草恢复草地植被过程中,接种适合当地环境的根瘤菌和选择最适补播密度,以促进补播紫花苜蓿的成功建植和草地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8.
3年试验表明,施肥是恢复人工植被,保持人工牧草稳定、高产的关键性措施,并对速生性杂草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草种需选择不同补播期和补播方式进行补播,做到耙地与施肥,封育和除杂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气候因素对盐池荒漠化草原补播效果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1980年27年内监测宁夏盐池县气候状况,结合荒漠化草原补播改良技术,通过气候因素对补播效果影响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从平均地温考虑,每年6月~8月是牧草萌发最适宜的时间期。(2)从土壤持水量和温度两个因素考虑,8月分最适宜补播,但牧草越冬率较7月份大幅下降。(3)7月份是一年中的第二大降水月,但土壤持水量开始增加和达最大值的时间分别比降雨量开始增加和达最大值滞后30d和10d。(4)7月份进行补播,虽然地温适宜,降雨量较高,但蒸发量在一年中最高,地表容易干。综合考虑各因素,每年6月中下旬到7月份结合本地中长期天气预报,若一次性降雨达到15mm,可适时抢墒播种,豆科牧草最晚7月底前补播,禾本科牧草8月中旬前补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广东地区杂交狼尾草草地冬播速生型冷季牧草对杂交狼尾草翌年春季产量和品质的 影响。【方法】在刈后冬季休眠的杂交狼尾草行间,补播速生型冷季牧草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箭筈豌 豆(V. sativa)和多花黑麦草(Lolium perenne),以不补播为对照,在翌年春季刈割时测定杂交狼尾草的产量 及营养品质。【结果】补播后翌年春季杂交狼尾草产草量和品质均有提高,11 月补播光叶紫花苕、箭筈豌豆、 多花黑麦草和 12 月补播多花黑麦草的杂交狼尾草产草量依次为 11 .85、8.85、8.83、7.54 t/ hm2(DM),比不 补播对照分别提高 65.5%、23.6%、23.3% 和 5.3%;杂交狼尾草粗蛋白质含量以补播光叶紫花苕处理最高。【结论】 补播光叶紫花苕对杂交狼尾草生产性能的综合影响效果最好,其次是 11 月补播多花黑麦草、箭筈豌豆,12 月 补播多花黑麦草效果欠佳,综合效果低于不补播对照。  相似文献   

11.
补播和施肥对藏北高寒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学红  杨富裕  孙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55-18156
[目的]探讨补播及施肥对高寒退化草地的改良效果,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方法]采用细茎冰草、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和冷地早熟禾4种牧草进行补播,并采用牛羊粪施肥对草地进行改良试验,测定其牧草高度、盖度和鲜草产量的变化。[结果]在补播区,2003年牧草长势良好,改良效果十分明显,其中平均高度、盖度和鲜草产量增幅较大的是垂穗披碱草区和无芒雀麦区,经过1个冬天的生长,2004年牧草的平均盖度和鲜草产量明显降低;在施肥区,2003年植被盖度比对照区提高26%,2004年植被盖度较2003年又提高14%,并且鲜草产量上升较快,增幅达到20 g/m2。[结论]采用围栏、补播、施肥、灌溉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改良天然退化草地。  相似文献   

12.
1.9MSB-2.1型牧草免耕松土补播机该机由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生产,并由呼和浩特市新天科技开发中心经销。该机是与47.8~58.8kW轮式拖拉机相配套的、牧草松土补播与免耕相间配置的新型机具,能够顺利完成天然退化草场、人工草场建设的理想机型。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补播对醉马草发生区防控效果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补播不同牧草对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发生区的规律及其稳定性,为筛选出有效的防控方法奠定基础。【方法】2013年在新疆昌吉市阿什里乡山地草甸进行补播试验,在补播后3年对醉马草和可食牧草进行实地监测。【结果】随着补播年限的增加,多数处理的醉马草高度呈下降趋势,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为2015年升高,2016年下降;密度具有一定的波动,无明显规律性;可食牧草的高度、盖度均与醉马草的变化呈负相关,密度也具有波动性,但地上生物量表现为持续上升趋势。B2(单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处理对醉马草种群特征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强,同时对可食牧草的各指标有促进作用。【结论】在醉马草发生区单播紫花苜蓿,从而达到生态修复、长久控制醉马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百脉根(Lotus cirniculatus)是优良的豆科牧草之一,国外应用广泛而有效.美国在东北部和北部潮湿地带已种植近100万公顷,作为干草和青贮牧草,加拿大用百脉根建立混播放牧草地;原苏联将百脉根作为河谷草场补播的牧草之一.  相似文献   

15.
百脉根(Lotus cirniculatus)是优良的豆科牧草之一,国外应用广泛而有效.美国在东北部和北部潮湿地带已种植近100万公顷,作为干草和青贮牧草,加拿大用百脉根建立混播放牧草地;原苏联将百脉根作为河谷草场补播的牧草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天然羊草草地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封育、松土、施肥和补播是改良天然羊草草地的有效农业技术措施。封育可使植被的盖度增加1倍以上,牧草产量增加3.2倍。松土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总孔隙度增加。施肥可使产草量提高27.5%~84.7%,并能提高牧草的品质,深层施肥方法优于地表施肥方法。补播可使草地植被的盖度提高60%,牧草产量提高3.3倍。  相似文献   

17.
天然草地补播是在不破坏原来植被的前提下,在草群中补播一种或者几种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牧草草种,对原有天然草地进行修补和完善。针对西藏天然草场草原生态系统日益恶化的现状,探索性地提出了天然草地补播与改良技术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受“绵羊宿营法”的启发,在山地红壤人工退化草地上,以电围栏为辅助,利用肉牛重牧践踏破坏原有植被,结合补播牧草对退化草地开展了改良试验。试验在7月份进行,供试牛群为BMY杂交牛,依据践踏时间的不同设7个践踏强度水平,3次重复,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结果表明:践踏强度与践踏后补播牧草的盖度、组分、产量间均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F>F0.05)。在践踏强度为2.77t·h/m2时,牧草产量最高,两年的干物质平均产量为4063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牧草产量(P<0.05)。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重牧践踏结合牧草补播能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对于开展肉牛养殖的牧场,在小面积草地改良方面值得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猪毛蒿为优势种荒漠化草场补播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荒漠化草原的饲用价值,试验研究了春旋耕和夏深翻补播改良措施.结果表明,春旋耕和夏深翻改良措施使草场中猪毛蒿的盖度与密度为零的,春旋耕使根茎型牧草(中亚白草和赖草)产量提高3.7倍、盖度提高16.3倍、密度提高2.8倍,深翻土壤水分对补播牧草出苗和保苗更有保证性,夏深翻更优于春旋耕.  相似文献   

20.
研究退化天然草地改良对草地生态恢复和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进行了封育、施肥、地表不处理补播、带状划破补播和水平沟整地补播改良效果的研究.结果发现,各改良措施均可使草地植物群落结构优化,可食牧草数量、产量及草地载牧量增加.改良后,土壤0~20cm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的质量分数均有所上升.综合考虑各改良措施的实施难易和效果,封育和带状划破补播可为该区典型草原首选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