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荣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桑生产已具有一定规模,蚕桑产业已成为该县基地乡镇农民增收的重点支主产业。截止2013年,全县桑园面积达2866.7hm2,养蚕3.5万张,其中小蚕共育2.6万张,产茧1225t,平均单产达到35kg/张,蚕农茧款收入5075万元。2013年,该县承担了省级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现有蚕桑基地乡镇8个,养蚕农户5700户,桑园面积  相似文献   

2.
德清新市吉祥蚕桑专业合作社初见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永泉 《蚕桑通报》2011,42(1):21-22
德清县是杭嘉湖平原的重点蚕桑老区,是全省蚕茧生产的主产区。全县中东部重点蚕区7个镇1个开发区和零星产区2个乡镇,有蚕桑生产村118个,养蚕农户44983户,现有桑园面积4342.7hm2,全年饲养蚕种近10万张,蚕桑产业是我县一项传统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3.
蚕桑生产是淳安县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有效解决农村中、老年劳动力出路的重要途径.该县30个乡镇都有蚕桑生产,共有2.36万户种桑养蚕农,约占全县总农户的五分之一.全县拥有桑园3733 hm2,其中连片大田种桑面积1800 hm2,建成了唐村、浪川两个67 hm2蚕业示范园区,2003年饲养蚕种10.3万张,生产蚕茧4208 t,蚕茧产值7370万元,蚕桑产值10533万元,蚕茧质量连续7年名列浙江省前茅,"千岛湖"品牌茧2003年度被浙江省技术监督局认定为浙江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4.
姜建伟  方盛平 《蚕学通讯》2004,24(4):41-41,48
蚕桑生产是淳安县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有效解决农村中、老年劳动力出路的重要途径.全县30个乡镇都有蚕桑生产,共有2.36万户种桑养蚕农,约占全县总农户的1/5.拥有桑园4 520hm2,其中连片大田种桑面积2 800hm2,建成了唐村、浪川和梓桐3个千亩(66.7hm2)蚕业示范园区,2004年饲养蚕种12.16万张,生产蚕茧预计5 000t,蚕茧产值1亿元,蚕桑产值1.3亿元,蚕茧质量连续8年名列浙江省前茅,"千岛湖"品牌茧被浙江省技术监督局认定为浙江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5.
做强做大蚕桑产业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荣峰 《中国蚕业》2003,24(3):68-70
1 淳安县蚕桑生产概况1.1 基本情况 蚕桑是淳安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2001年全县有2.15万农户种桑养蚕(约占全县总农户的1/5),户均产茧143kg,蚕茧收入2780元。据县统计局资料表明,2001年全县蚕桑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7%。自1998年以来淳安县蚕桑生产呈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好态势。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蚕桑生产发展速度快。2001年全县发放  相似文献   

6.
实施浙西蚕桑工程加快淳安蚕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蚕桑是淳安县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有30个乡镇2.36万户种桑养蚕,约占全县总农户的五分之一。2002年全县蚕桑产值6000余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l%。蚕桑生产的发展,为茧丝绸行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料,2002年全县丝绸业产值2.5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5%。多年来,淳安县蚕茧产量一直稳居杭州市各县(市)首位,是浙江省七大蚕茧重点县(市)之一。更令人瞩目的是,淳安县的蚕茧质量综合指标连续6年名列全省前茅。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全国性茧丝绸产销形势持续低迷情况下,淳安县蚕桑生产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7.
草桥镇是江苏省新沂市重点蚕区。2008年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新沂市蚕桑生产进入低谷期,部分乡镇毁桑现象严重,全市桑田面积减少70%。但草桥镇的桑田面积减幅仅为20%,是全市稳桑保桑工作最好的乡镇,且生产效益一直保持在全市前列,调查发现,草桥镇养蚕大户较多,他们已形成专业合作组织,并在蚕桑生产的各个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8.
钱保  徐德元 《蚕桑通报》2009,40(2):55-56
1射阳县专业蚕桑村的现状 射阳县现有桑园面积3667hm^2,2008年发蚕种14.8万张,产茧5718t,实现产值10229万元,而重点乡镇专业村桑园面积就达到2667hm^2,主要分布在特庸的王村、盘湾的林场、兴桥的新庄等专业村,其中特庸的面积就达2000hm^2,占全县桑园面积的60%以上.目前己成为我县蚕桑生产的中坚力量。正是由于它们的支撑,在我县蚕桑生产遭遇重大挫折的1996年,我县蚕桑生产并没有被市场经济所冲垮。  相似文献   

9.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省丝绸公司的支持下,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广大蚕农的努力,从1986年开始,逐年扩大发展抗青10号(简称抗青桑)的种植面积,至1990年底,全县抗青桑面积达到169.84公顷,占全县桑地面积的25.24%。初步控制了桑青枯病的蔓延,并逐步建立了高产稳产的抗青桑园,使我县蚕茧产量逐年增长,从1990年起重新跨上年产茧量超500吨的行列。一、桑青枯病对我县蚕桑生产危害严重我县是蚕桑生产的新区,于1974年开始种桑养蚕,桑地面积逐年发展,产茧量也逐年大幅度增加,至1985年底,全县桑地面积已达1058.6公顷,年产茧量达1112.86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秋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盐城市蚕桑生产进入低谷期,部分地区毁桑现象严重,全市桑园面积因此减少3万亩,减幅10.7%,但仍然是全省稳桑工作做得最好的地区。射阳县2007年桑园面积5.2万亩,到2008年底桑园面积增加到5.5万亩,增幅达到6.2%。在这一轮调整期中,该县的桑园面积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该县蚕桑生产主要集中在特庸、盘湾两个重点镇,这一区域的桑园面积占全县总面积90%以上,5亩以上的规模大户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1.
罗尤海 《北方蚕业》2000,21(2):46-47
桐梓县是我市蚕桑重点发展县,蚕桑生产从八十年代初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全县桑园面积达1600多公顷.在近几年全国蚕桑生产普遍滑坡,挖桑毁桑严重的情况下,桐梓县蚕桑公司根据本县具体情况,抓住"东桑西移"的有利时机,于1997年初及时提出了"人下我上,人毁我兴",在"低潮中发展,高潮中受益"的蚕桑生产发展战略,广泛宣传,加强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三年来蚕桑生产不仅没有下滑,反而稳中有升.桑园面积,发种数量逐年增加,蚕茧产量质量也得到提高.据资料,1997年用种量6000张,产茧171000kg,张产27.5kg;1998年用种量7000张,产茧200150kg,张产25.6kg;1999年用种量8000张,产茧250500kg,张产31.4kg,蚕桑生产已初步成为"富民强县"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董瑞华 《蚕桑通报》2012,43(2):37-39
海宁市蚕桑产业历史久、面积广、比重大,是全省重点蚕茧生产县(市)之一。目前实有桑园面积近7000hm。,从业农户6万余户,历年产茧量占浙江省15%、嘉兴市30%左右,生产规模和总量居全省第二,是全市唯一被省政府认定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市)的产业。  相似文献   

13.
《蚕学通讯》2012,(2):38-40
1基本情况 四川省宁南县蚕桑产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40年的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截至2011年,全县拥有桑园8 000hm^2,年养蚕22.5万张,产茧1万t,农户蚕业收入3亿元,养蚕农户户平收入突破1万元,1年养蚕最高收入15万多元。“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1年稳居四川省第一。  相似文献   

14.
刘小松 《蚕学通讯》2000,20(4):56-58
中江县地处四川省西北部,近邻成都、绵阳、德阳等大中城市,幅员面积20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万公顷,人口138万,辖47个乡镇,800个村,8954个农业合作社。我县地属丘陵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属中性土壤,光热条件好,具有发展蚕桑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全县现有20余万户蚕农养蚕。全县年最高发种量(1993年)达34万张,产茧750万公斤,蚕桑产值过亿元,有8个乡镇产茧过2.5万公斤,12个乡镇产茧过1.5万公斤,年发种300张以上的村400余个。现有丝绸企业9家,缫…  相似文献   

15.
1产业历史海宁蚕桑产业历史悠久,至唐代已具一定规模,并把蚕丝作为贡品之一。宋室南迁,大批官兵南渡,将北方的先进经验带到江南,使海宁蚕桑有了较大发展。元末蚕桑生产遭受破坏。明代提倡种桑养蚕,至中叶已成为农民家庭的主要副业,蚕桑产业的发展,使桑苗、桑叶、丝绸等产品的商品交易及缫丝、织绸等手工业生产随之加快。清初因战事影响,蚕桑受到一些损失,后经康熙、乾隆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使蚕桑产业又开始回升。鸦片战争后,生丝出口增加,农户养蚕采茧后大多缫丝出售,城镇出现了缫丝工厂,促进了养蚕业的发展。至1911年全县桑园面积15533 hm2;养蚕农户6.20万户,占总农户数的86.7%;产茧2100 t。  相似文献   

16.
常志福 《北方蚕业》2004,25(2):45-46
通过几年不懈的艰苦努力,泾源县蚕桑生产县域化布局虽已初步形成,但蚕桑生产主要集中在新民、东峡、泾河源、兴盛4个乡镇。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桑园面积1425m^2,其中2002年新栽桑占一半。  相似文献   

17.
一、宿豫县蚕桑生产现状我县有蚕桑生产的乡、镇、场计24个,现有桑园面积5273.6公顷(1998年6月26日丁咀会议上统计),1998年全县发放5批蚕种计192430张.年发种量超万张的乡镇有8个,桑园面积达到20公顷以上的重点村有126个.高产典型很多,如丁咀乡继先村楼东组,大兴镇卢集村二组,蚕种场蚕桑村六组,桑园面积均在10公顷以上,公顷产茧达到2250公斤以上,每公顷收入超3万元.蚕茧质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1998年秋蚕,由于气候条件好,饲养技术到位,加之宣传和实施仪评定价,蚕茧质量有很大提高,平均上车茧率在80%以上,50克干  相似文献   

18.
蚕桑产业是淳安县农业产业中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2000~2014年间,蚕桑给淳安县蚕农带来的经济收入达30个亿.同时桑树具有强大的生态效应,对千岛湖青山绿水的维护是其他农业产业难以替代的. 淳安县2014年有个22乡镇276个村1.44万户养蚕,桑园面积5133 hm2,其中投产桑园4753 hm2.全年发放蚕种98324张,生产蚕茧4192 t,蚕茧产值17857万元,蚕桑总产值21083万元.养蚕农户户均蚕桑收入1.46万元,全县年产茧500 kg以上的规模户有9995户,占总饲养户的71%,在民生改善和新农村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淳安县蚕茧总量位列浙江省第三,蚕茧统一收购量位列第一,蚕茧质量连续多年位全省之冠.该县蚕茧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优质蚕茧却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是国家级优质蚕茧基地.但自2015年以来,蚕桑生产的规模下滑速度较快,蚕桑形势不容乐观,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培育养蚕大户,发展养蚕家庭农场,以推进整个蚕业生产规模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爱玲 《蚕桑通报》2004,35(4):44-45
宿豫蚕桑业历史悠久,历来是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对外经贸的创汇支柱,乡镇企业的税利大户.宿豫历史上蚕桑生产最高潮时是1994~1995年,桑园面积达13333.3 hm2,年发种量达30.9万张,但自1995年以来,桑园面积逐渐减少,至2003年,桑园面积减至4800 hm2,减少了64%,年发种量13.9万张,减少了55.3%.特别是2004年春茧上市后,一些农户不想培桑养蚕,有的已经开始挖桑或变相毁桑.蚕农为何逐渐丧失对栽桑养蚕的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蚕桑生产和其它农作物特别是大宗粮食作物生产相比,有较大的风险性,加上市场因素,使得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优势不再明显.因此如何降低蚕桑生产风险,确保蚕桑稳产高产,应该是蚕桑科技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蚕桑产业是我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建国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安康蚕桑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认真贯彻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坚持大力发展蚕桑生产不动摇,有力地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健康、快速发展.到"八五"未,全区有桑园面积4.6公顷,年养蚕50.7万张,产量占全省80%以上,茧丝绸出口量占全省90%以上.仅蚕茧总产值达1.7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6.5%,全区养蚕户达25万余户,占全区总农户的40%以上,是我区蚕桑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