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对吉林省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平均年龄为40年)的直径分布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天然赤松林的胸径分布表现出由正态分布型转向韦布分布型,偏度由负偏趋于正偏,峭度逐渐变大的动态分布规律。可供合理经营等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平均年龄为40a的天然赤松林进行了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密度为1500-2000株/hm^2时,赤松林总生物量为127.389t/hm^2,接近最大值。 木层为127.043t/hm^2,灌木层为0.178t/hm^2;草本层为0.168t/hm^2。此时,乔木层净生产量为17.117t/(hm^2.a)。随着密度梯度的变化,乔木层、灌木怪、草本层生物量以及乔木层净生产量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均年龄为40a的延边地区不同密度天然赤松林的单株赤松各器官及不同组分生物量,吉面积估测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模型lnW1=a+blnD^2H+cD^2H适合于估测不同密度级赤松林的内单株赤松干,皮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模型lnW2=a+blnD+c.D适合于估测不同密度级赤松林内单株赤松枝,叶生物量及叶面积;  相似文献   

4.
以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内更新幼树为对象,分析幼树的分枝数、分枝概率分布和分枝角的变化动态,探讨了赤松幼树的分枝特性及其与微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林隙内赤松幼树轮生侧枝及二级枝条平均分枝数均比生长在林中空地的少;②林隙内和林中空地两种生境内,赤松幼树的轮生侧枝、二级侧枝的分枝概率分布均有区别,分枝数量较少的侧枝的发生概率高,而分枝数量较多的侧枝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③林隙内的赤松幼树,同林中空地的相比,树干上轮生侧枝的分枝角均较大且在树干上从下到上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5.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生长进程及其生长阶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划分延国地区天然赤松林立地级的基础上,根据中等级上不同密度赤松林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赤松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结果认为,赤松属早期速生,是生长持续期很长的树种,并对赤松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阶段进行了初步划分。  相似文献   

6.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单木根系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对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单木的根系分布特征以及生物量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赤松根系发达,可塑性强;不同级别根系在根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粗根>大根>中根>小根>细根,其中粗根和大根占总根量的90%以上,中、小、细根不足10%;土壤养分状况对根系总量影响不显著,与中、小、细根的量表现出一定关系;赤松个体生物量中地上部占80%,根系占20%,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顺序为:干>根>枝>皮>叶.  相似文献   

7.
对延边地区天然赤松进行了全生长季各种生长因子的测定.结果表明,赤松全年出现1次生长高峰,树高生长呈近S型曲线,生长停止后,胸径生长出现2次生长峰,呈双峰型,叶生长率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侧枝生长与树高生长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动态可比性林木分级法,研究了东北东部天然赤松林的种群结构.根据天然赤松林种群的立木结构特点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分析了立木结构类型对种群生产力的影响,并针对每种类型提出了经营意见.  相似文献   

9.
目前延边林业生产中仍在使用1975年编制的《吉林省立木材积表》中的东部次生林区针叶树一元立木材积表。我们利用338株样木资料,采用树高曲线法检验了上述材积表对延边赤松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存在较大误差,为此用平均实验形数法拟合出新的材和方程:V=0.9×10-1-15066.1×10-6(D+11.5)+5958.8×10-7(D+11.5)2,编制了天然赤松一元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10.
天然赤松根径与立木材积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布于延边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391 株天然赤松解析木资料,分析回归了赤松根径与立木材积的相关关系,并运用拟合不足检验法,确定了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11.
格氏栲天然林主要种群直径分布结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应用 5种概率分布律对格氏栲林 8个主要树木种群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 ,比较不同类型的拟合效果 ,探索各种群直径分布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β分布函数较好表达格氏栲林主要树木种群的直径分布结构 ,拟合效果最好 ,正态分布函数次之 ;不同群落类型的格氏栲种群直径分布均符合β分布 ,偏度大部分呈正偏 ,峰度均为负 ,表明优势种格氏栲种群直径分布范围较大、中径材占多数 .同时格氏栲种群直径 β分布参数与林分平均胸径等特征因子存在显著关系 .其研究对格氏栲林的合理经营及森林调查 ,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天然赤松母树林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更新、种子传播规律。经调查分析:赤松的胸经速生期是第7年开始到20年,树高速生期是第5年开始到20年;正常生长的赤松林是在第20年时开始结实,第50年时种子质量开始下降;为了保证母树林的稳产、高产,保证种子质量,应在第15年时进行疏伐,50年后停止采种,赤松种子的有效传播距离是20~30m,赤松在林冠下以及撂荒地上更新均为良好。  相似文献   

13.
赤松次生林天然更新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岛崂山赤松次生林区,运用常规森林更新调查方法获得了57块标准地资料,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完全吻合。影响赤松次生林天然更新的诸多因素可以归并为林分条件、土壤条件和地形条件,它们在森林更新中的作用为林分条件>土壤条件>地形条件。文中还讨论了各观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思茅松标准树高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H=1.3+aD/(b D)为基础,将模型中引入优势木的树高,建立思茅松天然次生林标准树高曲线H=1.3 (a0 a1Hd)D/(b D),该式能拓宽树高曲线的应用范围,受不同立地条件的影响小,能正确反映不同立地条件下树高随胸径的变化规律,应用方便,同时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意义,即:胸径D1.3=0时,树高H=1.3。  相似文献   

15.
以树轮年代学年轮指数为指标,采用突变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火干扰对新疆喀纳斯泰加林主要组成树种西伯利亚落叶松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落叶松受到火干扰后如果得以保留,其胸径生长过程会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存在一个明显的胸径加速生长期。说明火干扰对西伯利亚落叶松不只有破坏作用的一面,而且对其保留木还有促进生长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接种后次代抗松材线虫松树的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抗病松树后代对松树线虫的抗性,采用人工接种松树线虫,相隔一定时间调查其枯死情况,用3%酸性染料染色研究了抗性松与普通松水分输导情况,线虫的数量,结果表明,普通黑松3个月后枯死率为91.1%,次代抗性赤松枯死率为4.46%,除中央髓部的水分输导受影响外周边木质部和形成层未受影响;次代抗性黑松除两株水分严重受阻外,其他与赤松相似,接种线虫1周后从次代抗性松树上分离线虫最多,以后逐渐下降,5周后则很少。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长环境赤松木材构造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分析了不同生长环境下天然赤松木材生长轮宽度、晚材率、生长率、管胞长度,管胞长度频率分布、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等木材构造的变异,结果表明,生长环境优越的林地天然赤松较生长环境差的林地生长速度快,生长轮宽,晚材率低,晚材管胞宽度明显宽,管胞长宽比两者接近,在一定生长轮范围内,管胞长度两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