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旱作麦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单施有机肥(M)、单施无机肥(N)、有机-无机肥配施(MN)3种施肥方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春小麦地土壤N2O排放通量进行测定,并对其影响因子(NO-3-N、NH+4-N、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春小麦产量进行同期测定。结果表明:春小麦地在整个生育期内表现为N2O排放源,各处理均在施肥后出现N2O排放峰。不同处理土壤N2O累积排放量表现为N>MN>M>CK,N2O净损失量(以氮计算)为1.175 8~1.428 kg·hm-2,占当季施氮量的1.12%~1.36%,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了氮肥中氮素以气态形式的损失量。MN、N、M处理春小麦产量分别较CK处理增加了45.1%、31.0%、18.8%,各处理土壤NO-3<...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内陆水体CO2释放受到广泛关注,为揭示黄土高原地区内陆水体CO2的释放特征,于2018年7月和10月及2019年3月和6月利用LI-7000 CO2分析仪对窟野河及代表性水库开展了高频次的水体CO2分压(pCO2)和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FCO2)观测,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窟野河水体pCO2和FCO2(分别为996μatm和94.5 mmol·m-2·d-1)均高于水库(分别为752μatm和10.3 mmol·m-2·d-1)。FCO2季节性差异明显:对于河流而言,表现为秋季最高(165.7 mmol·m-2·d-1),春季最低(42.9 mmol·m-2·d-1);对于水库而言,变化趋势则完全相反,表现为春季最高(16.6 mmol·m-2·d-1),秋季最低(-5.4 mmol·m-2·d-1)。生物地球化学活性更强的支流FCO2(107.4 mmol·m-2·d-1)高出干流(66.5 mmol·m-2·d-1)约50%;同时,位于中下游黄土丘陵区的水库FCO2(16.4 mmol·m-2·d-1)显著高于位于上游呼鄂丘陵区的水库FCO2(1.2 mmol·m-2·d-1)。整体来看,流域水体pCO2受碳酸盐体系影响最大,有机碳分解作用次之;流速是控制水-气界面气体交换速率的关键因素。在年尺度上,窟野河的河流与水库水体均为大气持续碳源。窟野河平均CO2释放量与我国长江及国外温带河流相近,但低于黄河中游的其他支流。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CO2浓度升高、增温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谷子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气候室控制环境CO2浓度和温度,设置对照(400μmol·mol-1 CO2浓度和22℃环境温度,CK)、CO2浓度升高(700μmol·mol-1 CO2浓度和22℃环境温度,EC)、 CO2浓度升高和增温4℃(700μmol·mol-1 CO2浓度,26℃环境温度,EC+T)3种气候条件,且每个气候条件均设置充分供水(70.0%田间持水量)和轻度干旱(50.0%田间持水量)两种水分处理,分析CO2浓度升高、增温4℃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谷子各生育期(开花期、开花后10 d、灌浆期、成熟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CO2浓度升高使...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环境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施氮处理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探索水资源限制地区提高春小麦水分利用率及其产量的途径。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与施氮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水分利用率有显著影响。在CO2浓度升高90μmol·mol-1环境条件下,135 kg·hm-2和315 kg·hm-2施氮处理春小麦产量的水分利用率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5.8%和15.1%;225 kg·hm-2和405 kg·hm-2施氮处理春小麦产量的水分利用率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9.3%和8.9%;225 kg·hm-2和405 kg·hm-2施氮处理使春小麦生物量水分利用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0.4%和10.8%;而135 kg·hm-2和315 kg·hm-2施氮处理造成春小麦生物量水分利用率不同程度地下降。90μmol·mol...  相似文献   

5.
长期氮磷配施对褐土细菌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氮磷化肥配施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山西寿阳褐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为依托,选择5个施肥处理:CK(不施肥)、N1P1(N:60 kg·hm-2;P:37.5 kg·hm-2)、N2P2(N:120 kg·hm-2;P:75 kg·hm-2)、N3P3(N:180 kg·hm-2;P:112.5 kg·hm-2)和N4P4(N:240 kg·hm-2;P:150.0 kg·hm-2),采集玉米收获后耕层(0~20 cm)土样,通过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16S rRNA的V3-V4区进行测序;采用比色法测定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  相似文献   

6.
以7~8叶龄的垂丝海棠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干旱胁迫下垂丝海棠幼苗光合及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CK(正常水分)与干旱胁迫加6种浓度油菜素内酯处理,即T1(0 mg·L-1)、T2(0.20 mg·L-1)、T3(0.40 mg·L-1)、T4(0.60 mg·L-1)、T5(0.80 mg·L-1)和T6(1.00 mg·L-1),分别测定各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并进行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垂丝海棠叶片的Chl a、Chl b、Chl a+b、Chl a/b、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呈上升趋势;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相似文献   

7.
雷米  周金龙  吴彬  范薇  张杰 《干旱区研究》2011,37(1):105-115
为探究新疆昌吉州东部平原区地下水水质演化过程,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离子比法对昌吉州东部平原区2016年63组地下水水质取样点及54组2012—2015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州东部平原区2012年地下水阳离子平均含量总体为Ca2+>K++Na+>Mg2+,阴离子平均含量总体为HCO3->SO42->Cl-;从2013年开始,SO42-逐渐增大,Ca2+逐渐减小;到2016年阳离子平均含量总体为Ca2+>K++Na+>Mg2+,阴离子平均含量总体为HCO3->SO42->Cl-。水化学类型由2012年HCO3—Ca·Mg(Ca·Na、Ca·Na·Mg)型向2016年HCO3·SO4—Ca·Na·Mg(Ca·Mg、Ca·Na)演化,这主要与含水介质的风化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有关,而蒸发浓缩作用更加体现在承压水区的上部潜水中。地下水中Na+、K+、Cl-主要来自岩盐的溶解;Ca2+、Mg2+主要来自蒸发岩溶解;SO42-主要来自石膏(CaSO4·2H2O)和芒硝(Na2SO4·10H2O)的溶解。Cl-、SO42-除来自岩盐的溶解外,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关中平原小麦-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方式,采用田间定点观测方法,研究秸秆还田+接种蚯蚓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设置CK(对照)、S1(秸秆还田3 000 kg·hm-2)、S2(秸秆还田6 000 kg·hm-2)、E(接种蚯蚓)、S1E(秸秆还田3 000 kg·hm-2+接种蚯蚓)、S2E(秸秆还田6 000 kg·hm-2+接种蚯蚓)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较CK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S1、S2、E、S1E、S2E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0.21%~27.47%、0.43%~32.85%、1.00%~15.53%、3.25%~36.52%、2.97%~51.24%。CK、S1、S2、E、S1E、S2E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分...  相似文献   

9.
草原是锡林郭勒地区的主体生态系统,观测研究该地区地气相互作用对深入理解该区草原气候和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6-2020年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近地层综合观测资料经过异常值剔除和缺失值插补后进行统计分析:1)利用最小二乘法和能量平衡比率法,对比分析了该地区生长季和非生长季能量通量平均日变化特征、能量闭合特征,进而分析讨论了大气稳定状态对近地层能量闭合特征的影响;2)分析了5年平均能量通量逐月日变化特征;3)分析了该地区的CO2通量特征。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配主要以感热通量为主,约占净辐射的36.95%。生长季的能量闭合斜率高于非生长季,全年平均能量闭合斜率为0.69。近地层大气稳定层结出现的频率大于不稳定层结出现的频率,且不稳定大气条件下的能量闭合率更高。通过对碳通量的分析发现,该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碳汇,生长季的日总净固碳量为2.44gc·m-2·d-1,非生长季为0.57gc·m-2·d-1。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N2O排放对生物炭添加和土壤水分的响应,开展为期30 d的室内培养试验,设置5个土壤盐渍化水平(S0、S1、S2、S3、S4:盐分添加量分别为土壤质量的0%、0.25%、0.5%、0.75%、1%)、2个生物炭添加方式(B0:不添加;B1: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5%)和2个水分条件(W0:60%田间持水量;W1:100%田间持水量)。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对N2O累积排放量具有显著影响,盐分含量越高则降幅越大,与S0处理相比,S1、S2、S3、S4处理N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43.9%、66.5%、91.9%、93.2%。土壤水分对N2O累积排放量具有极显著影响,水分含量越高则累积排放量越大,与W0处理相比,W1条件下各盐分处理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3.0%、84.8%、187.4%、729.4%、306.7%。生物炭添加对N2O累积排放量存在一定影响,与B0处理相比,低水含量下,B1处理累积排放量增幅为3.4%~20.6%,高水含量增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