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提高农业综合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云南省开远市绿野蜜桃专业合作社在该市质监、农业等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于2011年1月开展为期3年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的蜜桃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该市积极推行“专业合作社+农户+标准+基地”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模式,强化标准的制订、标准的宣传培训以及标准的组织实施,通过合作社统一向农户提供果苗和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农业产业链贯穿了农业生产活动的产前、产中、产后整个过程,并以合作社、企业、农户及其他相关组织机构为主体,开展集采购、生产、加工、营销、物流等环节于一体的活动,致力于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实现产品溢价。近年来,虽然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很多地区的农业产业链组织模式仍为传统模式或处  相似文献   

3.
《现代园艺》2020,(5):3-5
通过对洛川县苹果种植户生产调研,分析了政府模式、企业模式、合作社模式以及科技小院模式4种苹果管理技术推广模式对苹果生产的指导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小院模式的农户技术获取和技术采用情况最好,不同模式的产量差异不明显,合作社模式的果园产量最稳定,政府模式下的果园经济效益最高。本研究对当地农业技术推广有一定指导意义,对当地苹果种植户的技术到位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的进步,农机合作社的出现则是生产关系的进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以生产工具变革为起点,而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使得现代化的新机具新技术在农业上应用成为现实,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越来越看好农机合作社。  相似文献   

5.
宋阳  李盛楠 《中国食用菌》2020,(1):237-239,243
推动食用菌农业合作社品牌建设是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能够极大促进食用菌合作社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步伐,进而有效加快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为进一步引导农业合作社成员积极参与品牌建设,对合作社成员参与品牌建设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以下三个方面是食用菌合作社成员对参与标准化生产意向的影响程度最为强烈;影响因素还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于食用菌销售收益的满意程度;二是借助合作社销售食用菌的占比;三是食用菌合作社决策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6.
孟繁生  刘青 《中国果菜》2010,(10):47-48
<正>国雁模式,以合作社为龙头,联合众多养殖户,依靠费县优越的山林环境和科学、严格的规范管理,精心打造高端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国雁特色的成功之路,成为沂蒙山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典型范例。三年前费县成立本地鸡养殖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精心打造国雁品牌,合作社现已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山林散养基  相似文献   

7.
湖北农知鲜农业有限公司,一家集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农机服务于一体的互联网综合信息服务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实施连片全程机械化种植,保底订单收购、集中分拣、加工销售的模式,打破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立足源头基地,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量身定制,打造出产销一体化的互联网订单农业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郭建军 《蔬菜》2007,(9):1-2
国外农业保险中,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农业合作社保险是农业保险的主要组织形式。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部分地区进行了农业互助保险实验,但存在人才技术、合作社风险分担和缺乏再保险机制等一系列问题。为使农业互助保险健康发展,在政府积极扶持下,实行法定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我国农业再保险和监督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9.
以渤海粮仓项目建设为研究背景,以沧州市为例,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生产类合作社在农业新技术转移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提升合作社在新技术转移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对策,有利于突破各种资源的限制,实现中低产田粮食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杨雪,特约通讯员葛德光)为进一步提升安徽省水果产业化水平,加快宿州市水果产业转型升级,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和省园艺学会联合主办,宿州市农业委员会、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承办的宿州市水果产业发展研讨会于11月23日在宿州市召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等有关人员,陕西省、山西省、山东省的水果专家;宿州市农业委员会、各县区有关负责人,省级农业(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水果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苏省赣榆县充分发挥农业综合资源优势,通过招引客商投资、能人大户带动、合作社助农等模式,实施重点投入、连续投入,发展农业产业化种植面积20多万亩,农民实现了家门口上班、按月领工资。图为赣榆县沙河镇农业开发项目区农民在雅仕农场上班。(作者:朱代桂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  相似文献   

12.
<正>以专家讲座式培训为引导,以科技服务队促进教学相长、学用结合,以学习竞赛树立榜样,以标准化果园建设和品牌经营作为培训学习的最终成果,富余果业合作社摸索出的这种多形式、立体化"合作社培训模式"实用、扎实、成效好,不但使合作社社员的科技素质得到普遍提升,而且促进合作经营红红火火。2013年富余果业合作社被西安市农业培训中心评为"西安市职业农民培训示范点",被西安市农委  相似文献   

13.
《西南园艺》2012,(10):23-24
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农作物专业合作祉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致力发展特色优质糯玉米产业。2010年年初,计划发展167hm^2糯玉米种植基地,为筹措资金,多次向银行申请贷款,但碍于缺乏有效足值的捌甲物,一直未能成功。北碚区农村经济工作管理站配合重庆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在全市率先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反担保贷款”的信贷模式,将该合作社的流转土地经营权在合理评估后抵押,增加了银行对其授信额度,现已累计获得银行贷款300余万元。贷款的发放,对于推动北碚区金刀峡特色效益农业——反季糯玉米的发展,促进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扩宽合作社融资渠道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西南园艺》2012,(7):95-96
2010年以来,重庆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按照投资银行模式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项目,其中重庆市万州区农建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担公司支持,累计获得银行贷款160万元,有效解决了合作社发展所需的资金难题。农建合作社迈入了可持续发展阶段,范围辐射到万州各个乡镇及周边十几个县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简介该项目及其所取得效果,并对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休闲农业产业化的新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休闲农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产业化则可以快速扩大休闲农业的规模、提升产业水平。不同资源禀赋、基础和条件下,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不同。田园综合体、农业公园和现代农业庄园是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该研究从功能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3个方面分析了3种模式的特点,以期为休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很大,不仅是因为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认识不足,也因为相关机构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拓宽农业技术推广的渠道,改变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看法,从而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主要讨论嵌入式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优势,调整和优化农民的生产方式,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在我国传统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国家不断出台文件,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政策支持、财政倾斜和项目扶持,吸引了不少农民、合作社、业外人士对蔬菜产业的资金投入。但如何成功地做大、做好蔬菜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产、增收、增效呢?《长江蔬菜》记者深入生产一线,聆听业内成功人士的实践经验、记录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分享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典型案例,图文并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作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一员,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大量涌现、发展势头良好,在推广新型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制定和颁布又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标志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进入依法发展的新阶段。但总的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还处在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的初级发展阶段。为了让广大的读者朋友和基层农业生产者对专业合作社有一个更加直观、生动的认识,我们特别选择了一例实际生产当中的"模范合作社"加以介绍,让他们的经验告诉您:专业合作社的路该怎么走?  相似文献   

19.
《西南园艺》2012,(8):9-10
重庆市武隆县惠众西瓜专业合作社位于武隆县沧沟乡,成立于2007年,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2010年,该合作社拟建设(100×667)m^2的西瓜示范围,同时为1000余户农民垫付肥料,种子等费用,需融资100万元,但由于缺乏足值有效的抵押物,一直无法获得银行直接贷款。在重庆市农业担保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武隆县惠众西瓜专业合作社发展所缺的资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合作社迈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做大做强沧沟西瓜产业,带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范围辐射到武隆县的五个乡镇及周边的长寿、涪陵地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朱峰峰  朱约瑟 《现代园艺》2014,(16):218-218
<正>杭州百乡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于2009年2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前身是成立于2007年的杭州上品蔬菜专业合作社。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终端销售"的生产经营形式,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农业技术研发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休闲农业于一体的股份制企业。2012年被杭州市计划列为"菜篮子"基地,将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