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酸菌在老面发酵过程中对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在5种乳酸菌与酵母菌在协同发酵老面过程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老面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乳酸菌在发酵初期会使得老面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减少加快,但是发酵后期会使得其含量的增加,同时乳酸菌会增加发酵期间老面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其中明登乳杆菌Z4对于可溶性糖的代谢促进最为明显,而旧金山乳杆菌S8可以促进麦芽糖的减少从而增加葡萄糖的含量,旧金山乳杆菌和短乳杆菌则对于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的促进较为明显.[结论]不同的乳酸菌对于老面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代谢不同,最终会对馒头的品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醇化过程中不同产地片烟游离氨基酸差异及其与感官质量和外观质量的关系,为醇化片烟质量预判提供新思路.[方法]对比分析醇化过程中湖南、贵州、福建、云南、河南、津巴布韦和巴西等产地片烟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组成的差异,并采用简单相关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醇化过程中游离氨基酸与片烟品质的关系.[结果]醇化进程中,河南产地片烟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而湖南、贵州和福建3个产地片烟的游离氨基酸总量相对较低.醇化33个月后,不同产地片烟游离氨基酸总量平均减少40%左右,其中芳香族、酸性、碱性、脂肪类、含羟基类、酰胺类、含硫类氨基酸和环状亚氨基酸含量分别减少46.56%、26.07%、53.45%、50.08%、38.56%、41.60%、57.16%和43.61%;脂肪族和含硫类氨基酸占比分别减少12%和27%,酸性氨基酸占比增加32%,变化趋势较其他类氨基酸明显.片烟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感官质量指标间大多呈负相关,其中与剌激性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片烟颜色深浅、闻香、纯正度和明亮度4个外观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大多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以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组分构建的回归模型Y外观=73.931-10.191X11+70.678X2+15.825X8-10.927X17(X11、X2、X8和X17分别表示碱性氨基酸占比、酸性氨基酸含量、环状亚氨基酸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和Y感官=69.897+0.473X10-0.563X12+0.253X14(X10、X12和X14分别表示酸性氨基酸占比、脂肪族氨基酸占比和酰胺类氨基酸占比)对片烟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有较好的预测,误差在5.00%以内.[结论]以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分构建的回归模型可准确估算醇化片烟外观质量及感官质量,为其品质判断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鱿鱼加工废弃物鱼酱油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胺含量变化。[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法研究了鱿鱼加工废弃物鱼酱油中酪胺、尸胺、组胺、精胺、亚精胺、胍丁胺和腐胺7种生物胺含量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结果]鱼酱油中的7种生物胺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和测定,平均回收率较好,为88.6%~111.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鱿鱼加工废弃物鱼酱油发酵过程中7种生物胺的变化规律:酪胺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增加较快,腐胺次之,组胺含量增加较少,尸胺、胍丁胺、精胺、亚精胺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变化很小。发酵30d得到的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中酪胺、腐胺、组胺、尸胺、胍丁胺、精胺、亚精胺含量分别为(20.75±0.84)、(8.95±0.55)、(3.37±0.27)、(0.32±0.07)、(0.14±0.02)、(0.67±0.02)、(0.69±0.03)mg/L,其与日本鱿鱼鱼酱油各种生物胺的含量比例相似。[结论]为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的生产提供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4.
不同化学打顶剂处理下棉株种子胚乳萌发生化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新疆主要栽培陆地棉的棉株种子为目标产物,分析不同化学打顶剂处理对棉株种子胚乳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化学打顶剂氟节氨、化学打顶剂金棉科技、未打顶和人工打顶4种不同处理方法,采用蒽酮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蒽酮比色法和印三酮溶液显色法,研究棉株种子胚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含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的生理生化因素.[结果]化学打顶剂氟节胺处理种子胚乳可溶性糖总活性最高,为17;;化学打顶剂金棉科技处理棉株胚乳蛋白质含量最高,其蛋白质含量为1.06 mg/g;喷洒氟节氨化学打顶剂棉株上部种子胚乳含量最高,其淀粉含量为1.89;;人工打顶的棉株种子胚乳游离氨基酸的总活性最高,其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9 333 ug/g.[结论]棉株种子在氟节胺和金棉科技化学打顶剂处理下,与未打顶和人工打顶方法处理棉株种子相比,种子胚乳理化物质积累较多,更有利于棉株种子萌发和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5.
酸奶的氨基酸含量与其营养价值、风味及质构密切相关。试验研究了酸奶发酵过程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0℃恒温发酵10 h的过程中,酸奶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先降后升,发酵0~8 h以乳酸菌分解游离氨基酸占主导地位,8~10 h以蛋白质水解占主导地位。谷氨酸、组氨酸、蛋氨酸、两种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和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且在0~4 h时下降幅度为极显著;而牛磺酸、丙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在4~8 h时下降幅度为极显著;而精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在整个发酵期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另外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40℃发酵10 h酸奶游离氨基酸水平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结合pH检测及感官评定,选择10 h作为其发酵终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对菜籽粕的脱毒效果及营养价值的影响.[方法]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利用现代固态发酵原理,采用植物乳杆菌和黑曲霉进行固态发酵,探讨降解抗营养因子及提高粗蛋白含量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试验表明,复合微生物固态发酵可显著降低菜籽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混菌混合发酵效果优于单菌种发酵效果.植物乳杆菌与黑曲霉接种比例为3∶1,接种量20%,料水比为1∶0.8 g/ml,菜粕∶玉米∶麸皮为8∶1∶1,发酵时间为48 h.发酵后菜籽粕中粗蛋白含量提高了6.57%,小肽含量提高了88.76%,粗纤维含量降低11.31%;抗营养因子异硫氰酸酯降低了64.00%,(口恶)唑烷硫酮降低了81.82%,硫苷降低了75.16%;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11.59%.[结论]研究可为菜籽粕在生物饲料中的开发利用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发一种棉籽粕生物发酵脱毒的方法.[方法]设计正交试验以研究白地霉WD-1对棉籽粕固态发酵产物棉酚含量的影响,对发酵底物组成、底物水分含量、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影响棉粕发酵脱毒的主要因素为发酵温度,棉籽粕发酵脱毒底物组成为棉籽饼88;、玉米粉8;、小麦麸4;,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底物∶水1∶0.9,菌液接种量4;(v/w),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h,自然pH值.[结论]利用白地霉WD-1对棉籽粕进行固体发酵可以降低底物中游离棉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菜粕堆沤发酵生产有机肥过程中物料的腐熟情况,研究物料在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筛选出能快速、准确地检测物料腐熟程度的方法和指标。[方法]通过检测二氧化碳释放量、有机质降解情况、电导率值、植物种子发芽系数、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各指标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随发酵时间的推移,单位时间二氧化碳释放量急剧降低,但中后期变化平缓;有机质降解先快后慢,总降解量为7.34%,总降解幅度为9.06%;种子发芽系数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发酵开始后发芽系数都低于临界系数0.8;电导率值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显著,规律性强,增加量均接近1倍。[结论]电导率值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检测,可作为菜粕发酵生产有机肥过程中快速、准确监测物料腐熟程度的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游离氨基酸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以适应对新型S. cerevisiae食品资源的开发应用。本研究以3株S. cerevisiae为出发菌株,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 S. cerevisiae发酵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3株S. cerevisiae发酵液中均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但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发酵末期,S. cerevisiae P1发酵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而S. cerevisiae 32788发酵液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S. cerevisiae 1946发酵体系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发酵末期,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另外2种S. cerevisiae。本研究结果为S. cerevisiae的营养价值评价以及为S. cerevisiae功能食品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1泡菜生产过程生物胺快速检测与控制技术1.1成果单位四川大学、四川高福记股份有限公司等。1.2成果简介本成果主要包括通过特殊培养基选择性检测泡菜发酵过程中生物胺转化菌株数量与HPLC定量检测结果相关性,采用微生物-TCL-HPLC组合检测,微生物修复降低生产过程生物胺与亚硝酸盐的方法,实现降低椒醅、泡菜生产过程生物胺、亚硝酸盐的含量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