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批量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福建省尤溪县大力开展网箱养殖黄颡鱼,并使黄颡鱼成为品种结构调整的主要名优鱼类之一。为了加快黄颡鱼的养殖推广,解决苗种依靠外调的被动局面,我们于2003年-2004年承担了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的“黄颡鱼人工繁殖及批量育苗技术研究”项目,2003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2004年达到批量育苗的规模,现将2年来的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苏雪红 《内陆水产》2006,31(4):15-16
黄颡鱼俗称黄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近年来,市场需求日渐增大,其在自然水体中的资源不断减退,因而开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名优品种.2003年。2004年我站在实施《黄颡鱼人工繁殖及批量育苗技术研究》项目的同时,开展不同模式养殖黄颡鱼技术生产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颡鱼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高,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主要名优鱼类之一。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于2005~2007年承担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黄颡鱼规模化养殖”项目(BJZH2005150),开展了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研究,并取得了成功,达到了批量育苗规模。现将其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4.
瓦氏黄颡鱼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种类.其肉嫩味鲜无细刺,深受消费者欢迎,并且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具有广阔的人工养殖前景.为了开发这一优良品种,我们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瓦氏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1999~2001年,我们连续三年从长江收集野生瓦氏黄颡鱼作亲本,繁殖出大批苗种供推广养殖;2002年,首次用自繁自育的二龄瓦氏黄颡鱼作亲本,开展了全人工繁殖初步研究;2003~2004年,继续用这批亲鱼在三个基地进行人工繁殖,不断研究完善全人工繁殖技术,现将近两年的繁殖生产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属小型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深受消费者欢迎。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的捕捞,天然产量逐年减少。而市场需求却在增加,这极大地刺激了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黄颡鱼的苗种生产已由采捕天然苗种向全人工繁殖过渡,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日趋成熟,针对这一养殖现状,通过对选择优质亲本,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生长快速、抗病、味美、安全的转基因黄颡鱼新品种,对提高黄颡鱼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俗称嘎鱼,是我国北方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笔者于2004年在盘山县坝墙子镇科技示范区进行65公顷黄颡鱼稻田生态养殖技术推广研究,实现了稻鱼双赢.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姑鱼、黄芽头。隶属鲶形目、科、黄颡鱼属。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可食部分多,且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是国内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淡水养殖品种。为了解决本地区黄颡鱼苗种短缺,我们对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一、亲鱼来源试验用亲鱼全部从赣江天然水体中收集。于4月份以前收集体质健壮,体形丰满,体色鲜艳,无病无伤,体重100克左右的黄颡鱼作亲鱼。雌雄分池强化培育,培育期间投喂鳗鱼料,并加入30%的螺、蚌等动物性饵料。…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优良养殖品种,可在全国大部分内陆水域推广养殖。近年来,由于江河天然捕捞逐年减少,因此开展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与菌种培育研究意义尤其重要。我县地处长江边上,亲鱼来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近两年来对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反复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总结了黄颡鱼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河流湖泊中,近年来,由于种苗短缺,黄颡鱼的总产量没有多大提高,故开展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研究,对于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徐州本地人对黄颡鱼十分青睐,每天市场需求量10t左右,本地的黄颡鱼养殖量小,散户居多,不能形成规模,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没有一家生产黄颡鱼苗种的企业,养殖户都要到外地购进苗种,严重制约了徐州地区黄颡鱼产业的发展,为此,水产站联合万丰渔业合作社对黄颡鱼人工繁殖进行研究并获得成功,填补徐州地区黄颡鱼人工繁殖的空白,而且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这两年的繁殖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