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巴氏杆菌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所引起,感染鸡以出血性败血症为主要表现,病原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血液途径进行传播,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重要传染源,临床根据鸡发病缓急程度将其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病鸡表现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剖检以全身败血性病变为特征;预防本病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对易感鸡群进行疫苗接种,注重鸡场的全方位消毒,不断提升鸡场管理水平,注意营养的全面供给;对巴氏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最佳药物,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保肝、清泻里热、透邪外出为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常见的免疫抑制病的一种,多见于幼龄鸡,成年鸡感染多隐性经过;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环境中的病毒能存在较长时间,持续对鸡群造成威胁;发生本病的鸡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现混合感染,且对疫苗的反应能力减弱,危害很大;密切接触传播是本病的主要扩散方式,鸡场通过加强消毒、降低饲养密度、疫苗免疫等措施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卵黄抗体是治疗本病最有效的药物,临床可配合中药一起治疗。  相似文献   

3.
鸡痘由痘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蚊虫也能起到媒介传播作用,各品种、性别和日龄的鸡都能感染,根据病鸡的症状表现及病变,本病分为皮肤型、黏膜型、混合型和败血型4种,感染鸡在病灶部位可出现痘疹或纤维素性假膜;预防本病需提升鸡场管理水平,对鸡群进行科学免疫;人工去除体表或黏膜表面的痘疹可缓解症状,群发性疾病需通过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病,呈全世界分布,各种日龄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呼吸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病鸡临床主要表现鼻炎症状;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最佳方法,同时需要加强管理,不同批次鸡禁止混养,加强环境消毒,注重鸡舍通风;磺胺药对鸡副嗜血杆菌有高效的抑制作用,但临床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药物的毒性及药物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之一,主要以接触方式传染,雏鸡发病较多,成年鸡感染多隐性经过;肌肉条状和斑状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法氏囊和肾肿大、肝表面土黄色坏死灶是本病解剖特点;卵黄抗体对本病治疗效果理想,配合抗生素和提升免疫力的保健药物可提高疗效;本病发生后治疗成本较大,最好做好疫苗免疫和鸡舍消毒工作来预防本病的发生;法氏囊病毒比较顽固,普通消毒剂效果不理想,推荐甲醛熏蒸消毒,金属笼具采用火焰灼烧杀灭病毒的方法来防止本病爆发。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接触性呼吸道病毒传染病。由于病毒血清型多,不同毒株对组织器官嗜性及侵害不同,所引起的病变也不一致,有支气管炎型、肾病变型、腺胃病变型等病理型。本病仅发生于鸡,各日龄各品种鸡均可感染发病。本病易与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相混淆,需鉴别诊断。本病重在预防,预防本病有活苗、灭活苗和多联苗。  相似文献   

7.
鸡绿脓杆菌病由绿脓杆菌感染引起,雏鸡和青年鸡多发,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交叉污染的共用器械、器具传播;临床常表现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其中局部症状以关节炎和眼结膜炎为主;预防本病需要从管理和消毒两方面主抓,庆大霉素、头孢喹肟、多黏菌素B和阿米卡星等药物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病猪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根据发病缓急的不同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预防本病必须控制传染源,猪场全方位消毒,对猪群进行科学免疫;治疗本病首选抗生素,临出栏的猪应注意药物的休药期,防止出现肉制品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鸡顶辐孢霉病由顶辐孢霉感染所引起,呈散发式流行,病原为一种嗜热性真菌,对各种日龄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日龄越小,发病越严重,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由于病原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侵袭,导致病鸡以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下降,剖检以大脑部位炎性病变为主;根据发病日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等特征可对本病进行初诊,结合实验室检查可确诊本病;预防本病需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重点提升鸡场的管理水平,做好全方位消毒工作;本病目前没有好的方法能治疗,只能以预防为主,发现病鸡时第一时间对大群投药预防。  相似文献   

10.
春季禽流感是每年春季都要流行的一种病毒病,主要是由环境温差大及候鸟迁徙造成的,感染的病毒若为强毒株,鸡群死亡率非常高,如果为弱毒株,表现温和型流感特征;感染鸡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病毒血症;预防本病需加强鸡场生物安全建设,防止外源性输入;治疗本病推荐中药类药物,同时配合抗菌药防止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1.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疾病。蛋传递是本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因而传染较难控制,该病在雏鸡中常为急性全身性感染,成年鸡常为局部和慢性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雏鸡群的死亡率可达100%。仍是目前威胁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当前除了应用凝集试验剔除已感染鸡外,主要靠一些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为了探讨“8405”药剂防治雏白痢的效果,我们于1987年1月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感染引起的法氏囊炎症性疾病,感染鸡免疫受抑制容易继发感染,导致免疫失败;本病发病急、病程短、呈尖峰死亡;病鸡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剖检以法氏囊病变为主;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和种蛋垂直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疫苗免疫能有效预防本病,加强消毒有助于延缓和阻止疾病蔓延,高免卵黄抗体对本病有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时可配合保肝通肾的药,以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所引起,呈全世界流行,病猪和隐性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不同性别、日龄和品种的猪都能感染,根据疾病发生的缓急程度,本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病猪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剖检以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变为主,预防本病需提升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母猪产后感染病在临床多发,主要由感染细菌性病原引起,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化脓性棒状杆菌是主要致病原;本病多是由助产时消毒不严格,母猪产房环境差和内源性菌血症引发,可导致产道炎症、子宫内膜炎症和产后败血症;勤运动、多晒太阳、规范管理等措施可增强母猪体质和提高母猪的整齐度,减少发病概率;抗生素可以对本病起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初产母猪发病较多,临床需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15.
猪疥螨病由疥螨感染而引起的,呈世界流行,主要发生于饲养管理水平低,环境卫生条件差的猪场,病猪和处于潜伏期的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猪之间的相互接触进行传播;感染猪表现局部奇痒,生长发育受阻,病灶部位出现结痂等症状;实验室可通过煤油浸泡法、沉淀法和阳光暴晒法等对本病进行诊断;预防本病需对养殖环境的卫生条件进行改善,加强猪的营养供给,提升猪场管理水平,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治疗本病可口服或注射伊维菌素药物,用杀虫剂对患猪体表进行清洗或药浴也能起到良好效果;本病临床治疗时一定要和湿疹、渗出性皮炎及虱子病进行区别,防止出现误诊。  相似文献   

16.
牛产后感染是养牛生产中较为常见的产科疾病,常见的表现有产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产后败血症和产后脓毒血症;初产母牛发病较多,主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致病性微生物乘机通过开放的产道感染,也可以通过自身菌血症引发;发病特征以局部炎症为主,严重者可继发全身感染;预防本病需要加强管理和做好消毒工作,局部和全身使用广谱抗生素能有效防治本病。  相似文献   

17.
猪球虫病是由球虫感染所引起,主要发生于仔猪,尤其是哺乳仔猪最为多见,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传染源,高温高湿的夏秋季最易流行;感染猪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后期还会出现脱水,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预防本病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配合药物或益生菌制剂进行预防;本病治疗建议采用对因治疗配合对症治疗的方案,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猪弓形虫病由龚地弓形虫感染所引起,呈世界流行,猫科动物是虫体的终末宿主,高温高湿的夏季多发;病猪和隐性带虫猪是本病的最主要传染源,病猪高热稽留,以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母猪感染后可出现早产或流产;预防本病临床可通过加强猪场管理,定期消毒,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以及猫的管理,如果猪群中发现病猪,第一时间对大群进行药物预防;磺胺类药物是治疗本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鸡减蛋综合症是由禽腺病毒感染而引发的可导致蛋鸡产蛋率降低的病毒性传染病,病原对各品种的鸡均可感染,除了产蛋鸡群外,其他鸡群几乎不表现症状;感染鸡表现产蛋率下降和蛋品质变差;本病常用的诊断方法为微生物诊断法、血清诊断法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法;预防本病需要加强管理,产前免疫,适当提高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摄入比例。  相似文献   

20.
雏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而引发的鸡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病原血清型众多,可通过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传播,应激对本病的发生有增强作用。本病前期表现消化道症状,肛门挂粪是本病的主要特征,随着疾病的发展,病鸡会逐渐表现全身症状,严重的可造成死亡,目前还没有特效疫苗能防控,预防需做好鸡群开口工作,加强鸡场管理和鸡舍消毒工作,科学使用酸化剂,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重症病例还需配合口服葡萄糖和电解多维,从而减少鸡群伤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