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降温增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配置城市绿地,对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建设生态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从城市绿地的降温效应、增湿效应和人体舒适度3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评述,进而展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今后深入研究城市绿地降温增湿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碳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难题。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中的碳排放也随之增加。如何通过增强城市绿地碳汇功能使城市达到碳氧平衡或缓解城市外林地的碳汇压力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调节城市碳氧平衡的关键,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概述了城市绿地碳汇功能及相关概念;介绍了现场测定法、样地清查法、生物量模型法和遥感估算法四种城市绿地碳汇功能研究方法;综述了基于碳氧平衡的低碳森林城市构建理论和"三源绿地"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理论两种基于碳汇理念的城市绿地理论。分析了当前城市绿地碳汇研究的不足;展望了城市绿地碳汇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对城市绿化工作的指导意义及绿地生态建设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以青岛为例,研究了绿地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杀菌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提出了新世纪我国城市绿地生态建设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北京夏季绿地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地是指有许多树木和草地的下垫面,城市绿地就是林荫街道,公园和林带有绿色植物的地方。1979-1981年每年夏季,我们在北京地区进行了绿地小气候观测,事实证明绿地能改善城市小气候,在北京,绿地小气候最好的地方是林荫街道,其次是公园,小气候最坏的地方是天安门广场及其附近少树的长安街。  相似文献   

5.
一、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热岛效应是在不同区域和气候背景下,在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化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小气候,是生态环境失调引起的一种城市中心气温比相邻郊外气温高的自然现象。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改善生态与人居环境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遥感技术因其具有多时相和快速获取的特点,已逐渐成为城市绿地变化监测的主要手段。文章以城市遥感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详细阐述了面向像斑的变化监测技术及相关的特征分类理论,并以重庆市为例,研究了变化监测技术在城市绿地监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两年间城市绿地系统的分布状态及其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正确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能改善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于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对天津市水上公园林内、林外气象因子进行了连续同步测定,定量研究了林分调节城市小气候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太阳辐射量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林外比林内高出近3倍。2)降雨量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林内占林外降雨量的67%。3)冬季风速一般高于夏季,林内相比于林外可消减风速27%~73%,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和北风。4)林内与林外相比,在夏季,林分起到降温保湿的作用;在秋冬季,林分起到保温降湿的作用。5)土壤温度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林分改善城市小气候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建设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的一种必要形式。它是开拓城市空间,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的有效措施,又具有更多的自然和社会功能,比如休闲、纳凉,改善小气候和倡导社会文明等。 建设草坪作为城市园林绿化方式,有其特殊的生态功能与观赏价值,尤其是在以观赏草坪为主的城市开敞空间,其观赏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以草坪为主的绿化布局模式将降低城市绿地的生态  相似文献   

9.
面向21世纪佛山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磊  周贱平 《广东园林》2001,(3):7-10,35
一、面向 2 1世纪佛山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所面临的任务人类社会已经进入 2 1世纪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下 ,当今现代城市无不重视开展城市生态园林绿化建设 ,以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由此形成了 2 1世纪的城市绿化的三大发展趋势 :城市绿地系统要素趋于多元化 ;城市绿地系统功能趋于生态合理化 ;城市绿地结构趋向网络化[1 ] 。近年来佛山的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由于种种原因 ,城市绿化建设中仍存在着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 ,尤其与把佛山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旅游与工业…  相似文献   

10.
林春玉 《热带林业》2008,36(4):32-34
论述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作用,针对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态度不够务实、指标不健全、特色不够突出、规划的实施指导性不强、编制与城市总体规划不协调等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可实施性对策,最后指出城市绿地系统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晚清至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此时期广州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共同促进了其向现代城市的转型。通过对1860—193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至全面抗战前夕)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事件、历史文献等进行梳理,探讨广州城市格局与形态的演变过程及特征,并从城市组团、道路系统、中心轴线、公共绿地4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最终得出这一时期广州市城市形态发展变迁规律:在保留了原有城市核心及山水结构的基础上,广州城在拆城墙后逐渐向东、南方向发展,形成了兼具统领性、开放性、高效性的现代城市空间结构,奠定了此后的城市形态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社区绿地作为居民最贴近的景观,已日渐成为居民的“户外客厅”。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老旧社区逐渐被城市发展所遗忘,面临着社区绿地面积少、荒废空间多、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等现状,老旧社区微空间急需激活与重塑。以长沙市侯家塘社区红旗片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社区微空间类型,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出发,提高老旧社区的利用价值,促进老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并着重从健康生活角度探析社区微空间的改造与建设,总结提出了4个更新策略:即开放天台空间、激活闲置场地、创造交流空间和营造健康氛围。以使老旧社区能够满足居民健康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滨水绿地兼具多重价值,对其合理规划建设将为河涌密布、高密度城市建设的广州提供生态宜居的滨水空间。2019年碧道规划的制定为滨水绿地建设提供契机,厘清广州市滨水绿地的规划政策管理发展历程可为广州市后续碧道建设提供编制参考与研究支撑。研究以2000—2020年的滨水绿地相关规划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统计、阶段划分、文本分析对其指导城市滨水绿地建设历程进行分析梳理。研究发现,20年间滨水绿地相关概念逐步完善,建设内容逐步丰富,规划范围拓展至全市河涌,但实施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提升后,对于居住品质尤其是绿色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已有系列研究证实了城市绿色空间与居民心理健康的正相关关系,但其因果关系特别是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尚不充分。基于此,文中综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概述了城市绿色空间与居民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结论,总结出可能的影响机制——即以情绪、压力、社会交往和邻里满意度为中介因素;从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具体方法2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绿色空间与居民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对比;从精准化的信息采集、系统化的实证研究、多学科的综合研究3个方面对下一步研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年黄冈城区典型样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6种类型绿地面积计算小气候效益,结果表明:改善小气候效益分别为:防护绿地34.84万元/hm2.a>公园绿地16.07万元/hm2.a>道路绿地6.33万元/hm2.a>单位附属绿地6.30万元/hm2.a>生产绿地6.26万元/hm2.a>居住区绿地2.51万元/hm2.a。使用便携式气象仪Kestrel NK4000测定其空气温度,计算城市森林夏季降温和冬季增温的效益,通过货币化的方式直观的反映黄冈城区绿地改善小气候的效益。以此为实例进行森林生态效益相关问题的探讨,提高人们对城市森林,改善居住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浅谈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生态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公众关注。在城市公园绿地的设计和维护过程中,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的设计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应遵循生态学原则,并为游人创造优美舒适的生存空间,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上提及的几点已成为设计师的职责。作者阐述了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进而探讨了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所应遵循的一系列生态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以诸暨市体育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夏、冬两个季节诸暨城市公园绿地不同样地的小气候要素数值,结合游人行为观测,探究了风、湿、热等小气候要素与人群行为间的复杂关系.结果发现:①高郁闭度对T HI有一定调节作用;②乔木、草本植物和水体蒸腾作用强,具有一定保湿作用;③灌木比高大乔木对风的阻碍更明显;④坐憩行为对小气候舒适度较...  相似文献   

18.
"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研究热点,如何增强城市风景园林绿地的碳汇功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对碳中和视角下的城市发展和风景园林在其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论述,说明了基于碳中和视角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对其中基于碳中和理念的生态设计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提...  相似文献   

19.
根据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生态作用的有关原理,选取典型的城市园林绿地进行小气候实测分析。试验选择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4个不同结构类型的园林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冬季进行了连续3 d的试验。研究结果如下:由常绿针叶林构成的纯林、混交林型的乔-草型绿地上的湿度较高,温度较低,具有降温增湿效应;草坪型绿地和由落叶乔木构成的乔-草型绿地上的温度较高,湿度较低。经研究得出了不同结构类型园林绿地温度、湿度的分布规律及差异,并对城市绿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1 INTRODUCTIONUrban greening and urban forestry are the often-usedterms today concerning planning trees and vegetationin a city to benefit the city environment and the citylife. Urban greening is defined as the planning andmanagement of all urban vegetation to create or addvalues to the local community in an urban area(Konijnendijk, et al, 2002). Urban forestry is definedas the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managing treesand forest resources in and around urban communityecosystems for 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