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对县域旅游产品内涵、广西昭平县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以及旅游产品谱系构建原则的分析,构建了昭平县旅游产品开发运作模式与旅游产品谱系,提出了昭平县旅游产品以文化民俗与观光休闲旅游产品为主、度假养生旅游产品为辅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是旅游活动开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需求不断提高,也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标准。因此,只有建立正确的产品开发理念,应用正确开发途径及方法,才能开发出更加优秀、更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本文先针对旅游产品的基本内涵进行简单介绍,并详细阐述我国目前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工作应当遵循的理念,最后指出旅游产品开发规划的详细途径。  相似文献   

3.
重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信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84-9686
乡村旅游具有整体产品的概念,在产品域上体现为核心产品域、辅助产品域和延伸产品域3个层次。在对重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核心产品体验的多元化、辅助产品开发的深度化和延伸产品设计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旅游产品开发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伟  吴希冰 《农业与技术》2007,27(4):148-150
文章以武夷山目前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基础,探讨在武夷山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现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深度挖掘武夷山的文化内涵,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整合同质产品等对策,以期解决武夷山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旅游产品类型多样,独特性强,知名度较高,旅游产品开发潜力非常大。探讨了武汉市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武汉市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璐  韦松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90-8991
分析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涵与主要特征,探讨了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原则以及矛盾与对策,突出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韩笑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03-14004,14018
以塑造枣庄市"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城市品牌为目的,基于目前对旅游产品需求变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等因素的考虑,构建了枣庄市的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旅游真实性理论和旅游产品模式的研究,以及对实践应用的分析,提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略,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促进旅游目的地及当地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省灵璧县为例,着重对其所处淮海旅游圈内的楚汉文化旅游区域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灵璧县楚汉文化旅游核心产品开发的五个策略,分别为“无形”变“有形”产品开发战略、功能错位开发策略、精品发展战略、本地特殊产品互补战略、区域旅游产品合作战略。通过五个策略实现开发旅游地自身及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夜间旅游产品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勇勇  郭文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0):150-152
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梳理并总结了国内近10年来有关夜间旅游产品的相关内容,如夜间旅游产品的内容、开发效益及存在问题等,把握了国内夜间旅游产品研究的总体情况,研究将有利于我国有序发展夜间旅游,扩大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对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纲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72-674
在阐述目前国内旅游开发中色彩旅游品牌的打造及其影响和效果的基础上,指出了旅游中色彩因素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应用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和现代科学色彩理论建立了"色彩旅游"体系,挖掘了色彩旅游的资源条件,提出了色彩旅游产品设计步骤和现实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87-6989
乡村旅游即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乡村风貌、农村生活与农俗风情为主要载体,以农业和乡村为旅游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镇江市客源市场充裕,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美的田园风光,为镇江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推动农业旅游的开发,不仅能推动镇江旅游业的发展,也能改善镇江的旅游产品结构,带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分析,简析了镇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镇江市的乡村旅游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低,开发深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同时资金投入不足,旅游项目缺乏,宣传促销不到位。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镇江市开发乡村旅游的一系列对策,即,做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提升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品味,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突出当地旅游品牌特色,打造精品线路,规范管理,加强旅游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从镇江市区域差异分析着手,结合镇江市土地利用空间差异,把镇江市土地分为4类功能区,并针对各功能区提出了不同的土地利用调控措施,从而统筹协调镇江市的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4.
镇江西津古渡历史街区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丹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64-6465
以镇江市西津古街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街区开发与保护的角度,运用SWOT方法对旅游发展进行定性评价,提出西津古渡应基于资源独特性推出津渡文化的主导产品,针对景区特色探讨具体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湖南农业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湖南省发展农业资源的资源优势,提出了湖南省农业旅游开发的基本设想:提高对农业旅游的认识,明确农业旅游的市场定位,确立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6.
荆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楚文化的发源地,旅游业面临着高层次的机遇与挑战。目前荆州市的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系统分析了荆州旅游开发的背景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陈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79-6680,6706
从需求结构、消费层次、消费内容、价值目标4个方面解析了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旅游消费特点,认为体验经济视角下的农业旅游产品的特征主要是周期短、易操作、纯天然和主观性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体验经济视角下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镇江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及分析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镇江观光农业的开发模式,包括企业为开发经营主体模式,村集体为开发经营主体模式,村民自主模式,政府主导村民参与模式及混合型模式。  相似文献   

19.
白景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43-7244
分析了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评估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提出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设想,设计了6种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3类旅游产品,并讨论了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和次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