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中含有的硫化氢危害巨大,使用前必须脱除.与其他脱硫方法相比,生物脱硫具有污染少、低能耗、高效率等特点,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光合细菌脱硫由于水力停留时间长,需光照,生成的硫颗粒影响透光率等不利条件,影响了脱硫效率,制约了其本身的发展,因此研究高效的生物反应器成为光合细菌脱硫的关键.为此,对光合细菌脱硫的生物反应器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外循环反应器并进行了清水试验,为进一步进行脱硫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鼓泡塔反应器分别在不接种污泥、接种厌氧污泥和接种好氧污泥条件下进行了猪场废水脱氮与沼气脱硫耦联反应器运行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两个月驯化后三个反应器都有良好的氮硫去除效果,Nox--N(硝氮亚硝氮之和)的去除率90%以上,硫化氢的去除率达80%以上,说明废水脱氮与沼气脱硫已经得到了很好耦联.  相似文献   

3.
沼气生物脱硫新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污泥的厌氧消化和污水的厌氧处理所产生的沼气中都含有H2S,由于它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化合物,所以沼气脱硫是沼气利用的关键环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开发生物脱硫工艺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以取代传统的化学脱硫工艺.随着发光二极管和生物膜反应器应用方面的技术进步,一些生物脱硫的工艺已经显示出市场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证了液相厌氧状态对沼气生物脱硫存在的负效应,并且得到了定量的结论用以支持设置独立脱硫反应器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曝气量、气液比、脱硫液碱度对一体式沼气安全脱硫反应器脱硫效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操作条件对反应器脱硫效能的影响程度为:曝气量>脱硫液碱度>气液比.在反应器容积气体负荷为32.5 m3·m-3d-1,硫化氢浓度为10 g · m-3的条件下,最佳操作条件组合为曝气量72 m3·m-3d-1,脱硫液碱度为4000 mg·L-1,气液比为0.625.在反应器容积气体负荷为40 m3·m-3d-1,硫化氢浓度高达20 g·m-3的条件下,反应器的容积硫化物去除率为0.74 kg·m-3d-1,沼气脱硫率为93.8%.一体式沼气安全脱硫反应器脱硫成本为0.11元·m-3和6元·(kg-S)-1.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光能型沼气生物脱硫反应器,并指出了该研究领域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此类反应过程需要辐射能,当单质硫颗粒出现后,液相趋于混浊且透光率明显下降,从而干扰微生物代谢活动;另外,分离单质硫颗粒则需要动力或药剂消耗,从而增加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7.
沼气中硅氧烷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填埋场或污泥厌氧消化所产生的沼气中普遍含有硅氧烷,被用于燃烧发电时,这些硅氧烷会被氧化为具有类似玻璃特性的微晶二氧化硅,严重损害沼气发电机的稳定、高效运行,因此,需要在沼气使用前对硅氧烷进行去除.目前已有三种硅氧烷去除技术得到了商业化应用:吸附法,吸收法和低温冷凝.一些基于其他技术的去除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这些方法包括生物滴滤池法,催化剂法,膜分离法等.文章对沼气中硅氧烷的来源和特性进行了介绍,并对硅氧烷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简要探讨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UASB处理柠檬酸废水及其沼气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UASB处理高浓度柠檬酸有机废水 ,COD的去除效率达到 90 %以上 ,去除COD的沼气产率为 0 .6m3 ·kgCOD-1,沼气中甲烷含量为 70 % (体积 ) ,沼气的热值为 2 5 .6MJ·m-3 ,沼气经脱硫后用于居民燃气、沼气锅炉和直燃机燃烧。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沼气产业的迅速发展,如何高值化利用沼气、发挥更大经济效益是大中型沼气工程由环保型模式向能源型模式转变的关键。目前,国内外沼气利用方式已呈现由驱动发电机进行热电联产向净化提纯制取生物甲烷转变。生物甲烷用于替代石化天然气或用作车用燃气,是沼气高值化、能源化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文概述了国内外沼气净化提纯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阐述了目前沼气脱除硫化氢、二氧化碳的工艺技术研究状况和进展。   相似文献   

10.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为沼气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契机。沼气-SOFC的能量转化效率达60%以上,而且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脱硫脱碳预处理,为沼气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介绍了沼气-SOFC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能量输出特性,综述了近十年来Ni-基,复合金属基和钙钛矿基阳极沼气-SOFC在重整催化、抗碳抗硫和发电性能方面的进展,为促进沼气-SOFC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