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季如遇持续雨雪冰冻天气,对毛竹林造成了严重危害:轻者竹竿弯曲、折断,重者导致竹竿破裂甚至整株倒伏翻兜,对竹林的破坏极大。为了尽可能减少冰冻对毛竹林的影响程度,宜采取如下补救管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林业科技救灾减灾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林业》2008,(3):16-22
竹林 1.受害类型 弯曲。竹株上因积存冰雪而致冠梢下垂甚至着地,单株竹竿弯曲成弓形。冰雪融化后弯曲竹会自然恢复,对竹林影响较小。 折断。竹株上积存冰雪致使竹秆折断,且撕裂长度常不足1米。  相似文献   

3.
毛竹冰冻雪灾后恢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了广西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var.pubescens)主要产区冰冻灾害的基本情况,发现毛竹受灾后表现出压弯、折断、破篾、倒伏、翻蔸等形态,灾害程度依次加重。针对不同程度的受灾竹林,提出了毛竹林灾后恢复技术措施,主要有及时清理翻蔸竹、适时砍伐折断竹、破篾竹、保留压弯竹;严禁采挖冬笋、春笋;加强出笋前后施肥;适度钩梢;清除病竹等。  相似文献   

4.
李士坤 《福建林业》2022,(1):37-39,48
通过对导致2022年春季漳平市毛竹林冰雪灾害加重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及时清理受灾竹株、科学留笋养竹、合理采伐竹林、适时做好土肥管理和营建竹阔混交林等技术,使受灾竹林恢复至灾前生产力水平,为漳平市冰雪灾害后毛竹林复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冰冻雪灾对黄山区毛竹林的损害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安徽省黄山区2008年1月冰冻雪灾对毛竹林的损害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此次雪灾对毛竹林破坏严重,各类受损竹比例达45.8%,其中翻蔸竹13.9%,断裂竹9.4%,对竹林生态系统影响较大.从毛竹生物学影响因子看,年龄和胸径对受灾程度的影响不大;而从各林地状况因子与毛竹受灾程度的关系看,海拔、地形、坡向和立竹度对毛竹受损率影响显著,T检验P值分别为0.008,0.000,0.045和0.052,并呈现出不同的主要受损类型,经营状况和树种组成的影响程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省武平县雨雪冰冻受害毛竹林实施斩梢、林地清理、施肥、竹蔸追肥等技术措施,结果表明:4种技术措施均能极显著提高毛竹林发笋数和新竹平均胸径,其中以斩梢、林地清理、竹蔸追肥效果最快最好。该技术于2008—2009年在武平县受雨雪冰冻灾害的毛竹林中进行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江西安福林区毛竹林雨雪冰冻灾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江西安福毛竹林2008年发生大面积雨雪冰冻灾情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毛竹受灾程度与海拔高、林分密度和立竹年龄等有显著相关,其受灾规律为海拔350 m和1 000 m的毛竹林受灾程度分别为51.8%和71.7%;壮龄竹和幼龄竹的受灾程度分别为29.7%和53%;林分密度为2 400~3 000株·hm-2的毛竹林受灾程度为32.5%,分别是立竹度为3 000株·hm-2以上和2 400株·hm-2以下的损失率48.3%和90.3%.此外,毛竹林受灾程度还受林分类型、不同坡度、不同坡向等影响,其表现为纯林大于混交林,陡坡大于缓坡,西北坡大于南坡,说明此次毛竹受灾程度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天气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为毛竹林抗灾减灾及灾后恢复提供参考,调查分析了毛竹林持续高温干旱灾害特征及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等对立竹受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使毛竹叶片灼伤、枯黄、失绿变白,严重的全株叶片脱落;竹秆脱水、皱缩、枯黄,中下部位出现黑斑,局部表皮灼伤。竹龄越小受损程度越严重,1度竹死亡率显著高于2度及2度以上竹。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立竹密度、经营水平等对毛竹林立竹受损程度均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中海拔较高毛竹林高于海拔较低毛竹林,阳坡毛竹林显著高于阴坡毛竹林,且上坡>中坡>下坡,土壤厚度<50 cm 毛竹林明显高于土壤厚度>100 cm毛竹林,立竹密度3 750 4 500株·hm-2和2 250 3 000株·hm-2毛竹林高于立竹密度3 000 3 750株·hm-2毛竹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高于粗放经营毛竹林。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对毛竹林的影响因子主要为土壤厚度、坡位,其次为海拔高度、坡向和立竹密度。  相似文献   

9.
1受害类型 1.1弯曲 竹株上因积存冰雪而致冠梢下垂甚至着地,单株主干弯曲成弓形。冰雪融化后弯曲竹会自然恢复,对竹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雨雪冰冻灾害对毛竹林的影响及恢复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总结毛竹林雨雪冰冻灾害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层厚度等环境因子对毛竹林灾害程度的影响,认为海拔、坡度是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竹林经营类型(纯林、混交林)、立竹密度、立竹年龄结构、大小年等林分结构状况与灾害程度密切相关。指出了毛竹林混交经营,合理林分结构建立,科学施肥,立竹钩梢等毛竹林预防雨雪冰冻灾害和灾后恢复技术,总结提出了毛竹林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因子,增强抵御雨雪冰冻灾害能力的林分结构模式优化,灾后快速恢复及经济效益提高或稳定的竹林复合经营等需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冰雪灾害对大关县4种竹林损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云南省大关县4种竹林经2008年1月特大强降温冰雪天气过程后的受其冰雪灾害损害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慈竹林受损比水竹林、斑竹林和筇竹林严重;(2)随海拔高度的升高4种竹林的受损随之严重;(3)慈竹、斑竹和水竹3种竹林的受损率与其竹林立竹密度的大小呈正相关,而筇竹林的受损率则随其竹林立竹密度的增加而下降;(4)同一竹林胸径大的竹子比胸径小的竹子更容易受损害而折断和破裂.  相似文献   

12.
研究浙江省余杭区2015年冬季冰冻雪灾对早竹林的损害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雪灾对早竹林破坏较严重,各类受损竹比例17.5%,其中翻蔸竹12.0%,断裂竹4.5%。断裂主要发生在胸径为4.0~5.0 cm的1年生早竹,而3.0~4.0 cm的早竹容易发生翻蔸;立竹密度与受害程度的相关性不显著;早竹受损害程度与建园历史、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土壤速效钾和p H值的负相关性也达显著水平(P0.05),且与土壤有机质呈二项式显著相关(P0.05)。土壤质量的劣变,加剧了早竹的冰雪损害程度,因此减量配方施肥,平衡土壤养分是提高早竹林抗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连续低温雨雪天气造成嵊州严重雪灾,嵊州的毛竹笋用林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5个典型样地冰雪灾害前后以及采取恢复技术措施后的竹笋产量和新竹调查表明,冰雪灾害造成未钩梢毛竹林内35.03%的毛竹倾斜或折断,经钩梢的毛竹林的倾斜或折断竹仅为8.61%;2008年春笋产量明显低于2007年,平均下降29.53%,新竹眉围也比2007年平均降低16.14%;采取恢复技术措施管理后,2009年春笋产量和新竹眉围得到明显提高,已恢复到雪灾前水平,并总结了竹林灾后恢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灾后补救措施对雪压毛竹林恢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受灾较重的安徽省黄山区雪压毛竹林灾后补救措施恢复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受灾类型和受灾程度,补救措施的效果不同:(1)对中度弯曲竹,斩梢补救效果不明显,而重度弯曲竹,斩梢后,竹秆恢复自然状态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竹。(2)对破裂竹,竹秆劈裂程度不同,强度斩梢补救的效果绝然不同。对中度破裂竹,斩梢补救同不处理相比,存活率差异不大,但大大提高了存活竹的生长状况,存活较好的竹株比例由11.1%提高到了44.4%;而对劈裂严重的重度竹,人为干扰处理起到了相反的作用。(3)对翻蔸竹,如果翻蔸程度较轻,基本上均能存活,覆土补救可促进竹株生长;而重度翻蔸竹,只有50%左右能自然存活,覆土处理无论对于存活率和生长状况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毛竹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月12日至2月8日,裕安区境内出现持续低温.暴雪和冰冻天气,其中有3次集中降雪,积雪深度达32cm以上.部分地方积雪深度为50~70cm,毛竹林遭受破坏的程度尤为严重,每公顷损失几百株,个别地段,损失达90%以上,仅剩下几根小竹、矮竹.为减轻毛竹遭受冰雪危害,本人对毛竹雨雪冰冻后补救措施进行了摸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广西毛竹林规避寒灾措施及灾后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毛竹林受冰冻雪灾为害状况调查,揭示了冰冻雪灾对毛竹林的危害规律,分析了受灾原因,并提出规避雪灾的钩梢、摇雪、培育壮竹林等措施,亦从科学清理雪灾竹、增施有机肥、保护春笋、加强孕笋期水肥管理、合理采伐、病虫预防等方面总结出灾后毛竹林快速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月12日至2月8日,裕安区境内出现持续低温,暴雪和冰冻天气,其中有3次集中降雪,积雪深度达32cm以上,部分地方积雪深度为50~70cm,毛竹林遭受破坏的程度尤为严重,每公顷损失几百株,个别地段,损失达90%以上,仅剩下几根小竹、矮竹。为减轻毛竹遭受冰雪危害,本人对毛竹雨雪冰冻后  相似文献   

18.
毛竹林冰雪灾害与环境、生物学特性和管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浙江临安双石村和奉化石门镇两个不同受灾性质的样点,运用NMS、CCA和Monte Carlo分析了冰雪气候过程中主要影响毛竹林灾情的环境条件、自身生物学特征参数和经营管理手段.结果表明:双石(SJ组)与石门(SII组)两地样地的NMS聚类结果的最终压力值为7.7345>5,最终不稳定性值为0.00009<0.0001,表明2地样地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并于143个重复时找到最佳维数为3维,依据FB、DS和GR可分成2组,SI组总体环境解释量为68.4%,SII组总体解释量为95.6%,SI组样地受到雪压的影响较大,其外部因素和条件比受到冰害的SII组样地而言更为复杂;Monte Carlo测试表明SI和SII的实际数据和模拟数据的特征值有区别(p<0.01),而且受灾参数与冰雪灾害有相关性.受灾参数的CCA结果得到了较好的解释,钩梢对翻蔸、折断、破裂数量都有较大影响;立竹密度显著影响立竹形态结构的发育,影响立竹对冰雪灾害的敏感性;竹子的削尖度大大低于乔木(平均值为0.0078<0.01),且尖削度是一个较好地体现毛竹林冰雪灾害程度的参考参数.冰雪灾害受损程度和胸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密度和削尖度之间存在临界点.因此,竹林管理中要注意合理采伐和控制削尖度.数据没有显示由于坡向的不同所引起的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从三维图释可以看出,不同系列的变量反应了弯曲、开裂、翻蔸和开裂等不同受灾现象,因此在竹林管理中应区别对待.CCA与NMS的分析表明各种类型的干扰对竹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其实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去年初的强冷空气,使广西遭遇了罕见的冰雪灾害,竹林(主要为毛竹)是受害最为严重的森林类型之一。随着海拔的增高,受灾越来越严重,被雪压弯、压断,竹竿破裂的越来越多。据统计,海拔350—400米处,毛竹受损在50%-60%;海拔500米以上,毛竹倒伏受损达到80%~90%。受损的毛竹中约有一半的断裂、破裂倒伏的竹子,大多在竹竿高1~1.5米处折断;另一半为雪压倒竹,弯曲低垂。严重的地块,约有5%连蔸拔起倒伏的。  相似文献   

20.
江西竹类资源丰富,初步调查有20余属、100多种,面积509771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9.2%.其中毛竹林500183公顷,占竹林面积的98.7%;毛竹林分蓄积为70217万株。近年来竹林培育和综合利用发展迅速,但存在着伐竹利用无计划、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建议加强改造残次竹林,分类经营科学管理,开发小竹资源,大力开展综合利用,保护和发展竹林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