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黑龙江省双城市某奶牛场最近两年连续暴发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病率达80%左右。多发生于产后1-2周.流行中后期发生散发性流产、早产、死胎或不孕。同时有20%左右的奶牛伴发腐蹄病,乳房炎的发病率也较高。经诊断引起该场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坏死杆菌,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3~2004年,双城市某奶牛场暴发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病率达80%左右。多发生于产后1-2周,流行中后期发生散发性流产、早产、死胎或不孕。同时有20%左右的奶牛伴发腐蹄病,乳房炎的发病率也较高。经诊断引起该场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坏死杆菌,现将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常发病之一,也是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60%-90%的奶牛不孕症主要由子宫内膜炎引起,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20%-50%。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20.08%;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29.3%。本文主要对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多发的繁殖障碍性疾病,世界各地该病的发病率都很高,如在韩国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47.6%,美国为53%[1],中国为20%~50%.发病率的差异虽然与诊断方法有关,但足以说明子宫内膜炎危害严重.普遍使用抗生素治疗会引起药物残留,严重威胁人类食品安全,开发高效无残留的治疗药物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热点.目前,在中药古方基础上形成了很多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方剂,治愈率在80%左右[2],中药以毒性低、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在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细胞免疫学和超声波诊断奶牛产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效果,试验以产后21~64 d、无临床子宫内膜炎症状的奶牛为对象,利用细胞免疫学方法和B超扫描对隐性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进行诊断。参测的44头奶牛中,产后21~42 d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患病率为34.8%;产后43~64 d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患病率略有下降,为28.6%。健康的奶牛子宫回声均匀,子宫轮廓清晰,患有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边缘回声不完整,内缘回声不规则,子宫内出现斑点状的液性暗区和少量回声亮点。跟踪统计显示,患有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平均空腹天数为146.9 d,正常健康的奶牛平均空腹天数为93.9 d。试验表明,细胞免疫学和B超诊断技术均可作为临床诊断奶牛产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炎症,指奶牛产后数天由于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子宫内膜发炎,是奶牛产后疾病中最常见的产科病之一,发病率达20%~40%,占不孕症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7.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饲养业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疾病,一般发病率为20%~35%,子宫内膜炎在奶牛产后最为常见,且多集中在产后2周内。在产后早期阶段,有多达93%的奶牛发生不同程度的子宫内细菌感染,然而多数感染会被自动清除,至产后60天左右感染率将会明显降低。子宫内膜炎不仅能够影响奶牛的发情与妊娠,降低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8.
奶牛子宫内膜炎厌氧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子宫内膜的炎症,是危害奶牛业发展的四大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很高,国外许多资料报道,发病率在30%~40%,而90%的不孕症是由隐性子宫内膜炎引起的. 为了探讨产后正常奶牛和一些屡配不孕的、被临床诊断为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体内都有哪些细菌,哪些是致病菌,设计了此试验.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宫溯康对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预防效果,本试验选择分娩后胎衣自下的奶牛,试验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奶牛从分娩后24~36h通过消毒过的专用投药器投入3粒宫溯康至奶牛子宫孕角深部;对照组产后子宫不做任何处理。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5.3%,而对照组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发病率为24.3%,其发病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宫溯康能显著降低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常见的多发病,集中在产后2星期内,一般发病率为20%-35%。  相似文献   

11.
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子宫内膜炎(Dairy Cattle Endomitritis)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发病率为20%~35%。子宫内膜炎在奶牛产后最为常见,且多在产后2周内发生,产后早期阶段多达93%的牛发生子宫内细菌感染,但多数感染会被自动清除,至产后2月左右感染率明显下降。该病不仅可  相似文献   

12.
奶牛急性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生殖疾病的常见病,多集中产后10d左右,发病率高达20%~40%,占不孕症的70%左右.奶牛患子宫内膜炎使受精卵不能着床或胚胎早期死亡,延长了产犊间隔,严重地影响了奶牛的繁殖力和生产性能,降低了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奶牛业的健康发展.笔者在临床中,采取奶牛子宫冲洗、灌注药物和全身疗法等综合措施,治愈奶牛急性子宫内膜炎1例,并正常发情、配种和受孕,现介绍加下:  相似文献   

13.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高、病程长,是引起奶牛不孕症的重要病因。检测产后子宫内膜炎患牛的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对产后保健效果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根据临床诊断分组的4头子宫内膜炎患牛和11头健康奶牛血浆中TNF-α和IL-6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炎患牛的TNF-α和IL-6分别在产后14d和21d时显著低于健康奶牛。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炎在奶牛养殖业中是一种常见的产科病,多集中在产后2星期内发病,一般发病率为20%~35%.通常是子宫黏膜的粘液性或脓性炎症,由于炎症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可致死精子和胚胎而成为奶牛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奶牛患子宫内膜炎不孕占成年母牛不孕的68%左右.  相似文献   

15.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在30.0%左右,是奶牛养殖过程的一种常发疾病。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后,症状轻则表现为休情期延长,从而影响配种繁殖,降低产奶量,发生乳房炎;重则可致奶牛长期不孕,在我国大部分奶牛发生不孕不育是因为患有子宫内膜炎,严重危害奶牛养殖业的经济发展。本文概述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以期为奶牛养殖场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乃生 《兽医导刊》2014,(15):43-46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多发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0%~50%。奶牛不孕症的60%~90%是由于子宫内膜炎引起,是造成奶牛不孕淘汰的主要原因。子宫内膜炎是多种病原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具有个体性,即使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的牛场也不会完全发病,而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7.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生殖疾病的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达30%左右,对奶牛的繁殖和生产有着严重影响,也会降低奶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科学预防和诊治奶牛子宫内膜炎,进而提高养殖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措施,为科学预防和合理诊断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细胞免疫学和超声波诊断奶牛产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效果,试验以产后21~64d、无临床子宫内膜炎症状的奶牛为对象,利用细胞免疫学方法和B超扫描对隐性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进行诊断。参测的44头奶牛中,产后2l~42d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患病率为34.8%;产后43—64d的奶牛隐性子宫内膜炎患病率略有下降,为28.6%。健康的奶牛子宫回声均匀,子宫轮廓清晰,患有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边缘回声不完整,内缘回声不规则,子宫内出现斑点状的液性暗区和少量回声亮点。跟踪统计显示,患有隐性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平均空腹天数为146.9d,正常健康的奶牛平均空腹天数为93.9d。试验表明,细胞免疫学和B超诊断技术均可作为临床诊断奶牛产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极为常见,是导致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为25%左右。该病不仅影响奶牛的发情与妊娠,降低产奶量,诱发乳腺炎等疾病,而且会导致奶牛丧失生育机能,严重的可引起全身感染并导致奶牛死亡。现就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简单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子宫内膜炎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牛的不孕症是一个主要的世界性经济问题.美国因奶牛不孕症每年损失2.5亿美元.英国报道不孕牛的发病率约95%为子宫内膜炎.前苏联报道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占34.9%~39.8%.Andriamanga等对几个奶牛群进行了4年的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20%~40%.Barbu等报道,136头产后不孕的牛中有70%为慢性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