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篌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 ‘Huahouzhu’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 et Zucc.篌竹P. nidularia Munro。2014年发现于四川省崇州市鸡冠山镇肖家纸槽(厂)的篌竹(白夹竹)原料基地林中,属于刚竹属篌竹的变异植株。‘花篌竹’与‘黑秆篌竹’属近缘分类群,两者成竹竹秆均为灰黑色,关键区别在于前者竹秆基部数节间具黄绿色纵条纹,且叶具黄色纵条纹;而后者竹秆节间和叶均无纵条纹。  相似文献   

2.
对白夹竹林进行丰产技术研究结果证明,施肥、抚育、间伐等措施确能提高白夹竹林分的产量和质量。试验进一步揭示施肥能提高白夹竹林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性技术是施肥时间和施肥三要素(N、P、K)配方的比例及用量。同时指出,间伐强度要依立竹胸径、叶面积指数而定,并要保证母竹林分布的均匀。本试验为白夹竹林实行科学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白夹竹分布资源面积5万余公顷,是极宝贵的经济财富,由于近年重利用,轻管护,竹笋败退率极高,控制退笋,提高新竹产量成为提高林农收入,振兴竹林经济的大事,本研究针对这一实际,于1985年至1992年开展了系统观察研究,查清了白夹竹退笋原因,探索出了治理的技术措施,通过试验,应用,白夹竹笋上林率由30%提高到67%以上,经济产值翻两番,目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白夹竹退笋原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夹竹退笋原因研究孙国忠,邹清平(四川省林业厅保护处)(梁平县林业局)白夹竹(PhgllostachysnidulariaMunro)退笋是白夹竹生产和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经6年研究,白夹竹退笋率极高,均在70%以上,其中出笋初期和盛期退笋...  相似文献   

5.
浙江竹秆锈病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秆锈病(Stereostratum corticioides (Berk et Br.)Magnus)又称竹褥病。七十年代以来,江、浙一带的竹秆锈病有所蔓延,病情逐渐加剧,许多地方的竹林已到毁灭的地步。对该病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求彻底的防治措施十分必要。据定点多年观察,该病多发生在竹秆的下部或基部,严重的蔓延至竹秆的上部或枝条上,甚至发生在竹丛枝病的枝条和地面的跳鞭上。病害的冬孢子堆、夏孢子堆、黄斑三个时期较为分明,以往人们对黄斑这个症状往往忽视。竹秆上病斑多时,将诱发其它竹子秆基病害或全株死亡。经接种试验证明,病菌的冬孢子一担孢子不侵染竹秆和竹笋。夏孢子在5~6月产生释放,从伤口侵染当年新竹及老竹。据普查,该病已广泛分布浙江竹区,计已有1市9县24处竹林发生,寄生竹种达16种以上。它对竹林生长和出笋已带来较大的损失,已成为我省竹子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顽固病。笋用竹基地及产笋专业户必须对防治加以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白夹竹退笋综合防治效益分析伍文龙,宋功文,何婧,胡建华(华蓥市林业局)白夹竹[PhyllostachysnidulariaMunro],俗名白家竹、白竹、枪刀竹,是华蓥市主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竹种,多年畅销省内外,由于白夹竹笋期受害虫危害和经营管理不善...  相似文献   

7.
白夹竹竹秆锈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防治竹秆锈菌的药物筛选和针对竹秆锈病防治的系列试验,提出了适合不同竹林生长及发病状况的竹秆锈病治理措施。在生产性防治中获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戴益源 《云南林业》1998,19(6):19-20
云南是我国竹类分布最丰富的地区,大型丛生竹的分布也十分广泛,且在我省群众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大力发展丛生竹,对推动我省竹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现将丛生竹几种埋秆育苗技术介绍如下:1压条埋秆育苗选择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稀疏丛生竹林,在2~4月间,于透光度大的竹丛边缘,选定1~2a(年)生、植株健壮、隐芽饱满的竹秆作母竹,然后,从母竹基部向外开一水平直沟,深定各15~20cm,沟长相当于将作为压条竹秆的长度,并拣除沟内的草根、石块等,沟底填层细上,适当施些基肥,与土拌匀;接着应在竹秆基部…  相似文献   

9.
白夹竹(Phyuostachys niduaria munro)生长快、成材期短,是造纸、竹编和人造纤维的重要原料。广大农村利用荒山荒地适情发展白夹竹生产,是开展多种经营的一个门路。 白夹竹的竹材产量与经营水平和立地条件关系较大,为了提高它的产量和质量,我地进行了白夹竹施肥、抚育和间伐试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白夹竹密度调控、施肥、覆盖等竹笋促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控制在800~1000株/667m^2时有利于提高白夹竹可食笋总量和可食率;覆盖有利于毛笋总量和平均毛笋质量增加;施肥能够明显的提高竹笋的产量和竹笋品质,是白夹竹经营中的一项主要措施,年度施肥4次对白夹竹生长发育的促进是长效而显著的。  相似文献   

11.
农林复合模式蒸散耗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对林带与冬小麦的根系吸水量、林带和农田的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间,林带根系吸水以消耗农田土壤水分为主,主要表现在0.0~1.5H(H为树高)范围内。(2)林带可降低12.3%的农田蒸散量。(3)由于林带的影响,在农田中,0.0~0.5H为土壤水分降低区,0.5~5.0H为土壤水分提高区。总体平均,0~200cm农田土壤贮水量可提高11.2%。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探讨高校园林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构思、方法。以期对当今高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地处北纬°′~°′,东经 18102010°′~°′,属热带季风气候,适宜香1083711003草兰生长。年,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刘松1962泉教授从斯里兰卡引种墨西哥香草兰到海南岛儋州种植,多年来只开花不结果。年,在福建省亚1983热带作物研究所和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引种试种成功的鼓舞下,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从广东粤西亚热带作物试验站引进香草兰茎蔓条,试100种于海南万宁县兴隆试验站(现为热带香料饮料研究所,下称香饮所),按福建种植模式并改进为荫棚集约栽培。年,该站《香草兰在海南兴隆地1987区引种试种研究》项…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莓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对美国黑莓主要栽培品种进行培养。通过试验,筛选出一种高效防褐化剂和几种适宜的芽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基。并且实验达到了黑莓工厂化育苗的技术要求,为黑莓优良品种提供了快速繁殖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以南方山地森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4个小班,分别采用角规抽样调查法、中心样圆法、样圆群法、六株木法、垂直样带法、标准地法共6种方法对小班蓄积量进行测定,并从6种方法的调查精度、误差大小、工作量及工具和仪器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对小班蓄积量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角规抽样调查法是最适合南方山地森林小班蓄积量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定性定量分析、活性研究和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同食用菌多糖较难鉴别、真菌多糖提取纯化工艺需进一步加强、食用菌多糖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真菌多糖的提取工艺和构效关系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不同,结合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以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为例.分析生态旅游业的兴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应正交设计对美登叶面施肥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施肥种类是影响百果重的主要因素,施肥次数是影响株产果重的主要因素。单株产量是影响蓝莓浆果总产量的最重要因子,因此应选取单株产量最大的组合,即A1B1C1D1,施硫粉150 g.n-1和木醋原液,浓度200倍,1~2次。  相似文献   

19.
20.
根据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提出了本地区生态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重点内容,并介绍了一些在工程建设中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提出了今后本地区生态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