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广西中部双季葡萄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充分利用下半年的光照、温度和土地资源,在地处桂中地区的柳江县开展了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试验,通过修剪、破眠催芽、抹芽定梢、疏花疏果、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套袋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促使葡萄提前成熟并实现一年内收获两茬。至2008年底,柳江县双季葡萄种植面积达308ha,2008年两茬平均产量32608.5kg/ha,最高达36298.5kg/ha;两茬平均产值216285元/ha,最高271305元/ha,经济效益比常规栽培高出1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特早熟无核葡萄采用密植技术,定植后第二年就有一定产量(亩产可达500~1000kg)第三年即可丰产,亩产可达2~5t以上,在四川成都,希母劳特无核葡萄高产园亩产可超过6t。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简介如下,以供参考。1、建园1)品种选择在南方建无核葡萄园应选择适合南方高湿高温气候特点的无核品种,以欧美杂种最为适宜。从目前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育抗病性强、品质优良、高产稳产且适合广西种植的葡萄新品种,为广西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方法]2009~2013年,对从巨峰葡萄群体中选出的优良芽变单株分别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栽培试验,观测其栽培性状和果实品质.[结果]品比试验中,该芽变单株第一季果平均穗重376.7 g,平均粒重8.53 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9%,较对照巨峰提高了1.2%(绝对值);区域试验第二季果平均穗重约300.0g,平均粒重约7.30g,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约19.0%.产量方面,品比试验第2年开始挂果,单株产果2.79 kg,第一季果产量为7449.0 kg/ha;区域试验第3年进入丰产期,都安县试验点第一季果产量为14874.0 kg/ha,第二季果产量为7326.0 kg/ha.该品种于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桂葡4号.桂葡4号表现果穗中等大,果肉质细,有浓郁的草莓香味,对葡萄黑痘病及灰霉病抗性较强,对霜霉病、炭疽病抗性中等,高产稳产,在广西可进行一年两收栽培.[结论]桂葡4号综合性状优良,可进行一年两收栽培,避雨栽条件下适合在广西等南方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严小妹 《福建农业》2013,(12):78-79
葡萄避雨栽培是以防止和减轻葡萄病害发生,提高葡萄品质和生产效益为主要目地的一种无公害栽培技术。福建亚达集团有限公司在松溪县登山乡建立农业生态园,2009年引进种植“红提”、“美人提”等葡萄品种,葡萄园面积约33.3公顷,全部实行避雨栽培。2012年,葡萄平均亩产1450公斤,每亩产值1万元。产品质优味美,市场上供不应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南方葡萄简易避雨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灵川县推广简易避雨栽培葡萄技术,萌芽前搭棚,10月上旬揭下棚膜,增施磷钾肥,整形修剪,综合防治病虫害,葡萄产量22500kg/hm^2,实现南方包括欧亚种葡萄在内的葡萄优质无公害生产。  相似文献   

6.
‘摩尔多瓦’葡萄是福建省福安市农业局2008年从山东省志昌葡萄研究所引进的葡萄品种,经过多年试验观察,2014年开始避雨栽培区域种植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在避雨栽培条件下,种植第一年迅速形成丰产树冠,第二年平均株产可达4.8 kg,第3年进入盛产,平均株产14.5 kg。综合表现出幼树生长势强或极强,能快速形成丰产树冠、结果早、产量高、转色佳、外观商品性好、成熟期晚等特点,是适合福建省福安市等南方地区避雨设施栽培的优良晚熟品种。通过多年观察总结,形成了适合南方地区的避雨设施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夏黑葡萄在福建省葡萄主产区福安市引种栽培,通过实施双十字“水槽”型的整形修剪、小拱棚避雨栽培、控产提质的花果管理、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控等配套栽培技术,种植第2年每667 m2产量536.5 kg,第3年产量1332 kg,利润上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西红柿栽培中,产量的高低与品质好坏,除与品种、气候、土质、肥料有密切关系外,病虫害的轻重和用药量的大小是关键,而避雨栽培是一项防治西红柿病虫害,减少用药量和水肥流失,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技术措施。2004年资源县农业局在车田乡石山底屯实施避雨示范栽培3.28hm^2.平均产量93450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18900kg/hm^2,且果色光亮,品质优良,全部达到无公害产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红小豆高产栽培数学模型,为改进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红小豆产量(Y)与播种期(X1)、种植密度(X2)、N(X3)、P2O5(X4)和K20(X5)之间的数学模型,模拟寻优。【结果】采用4月下旬播种、密度11.66万~12.34万株/ha、纯N43.92~50.37kg/ha、P20557.353~62.998kg/ha、K2028.335~31.665kg/ha的综合栽培措施,可使红小豆获得高于1255.09kg/ha的产量。【结论】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基于播期、种植密度及N、P、K施用量5个因子的红小豆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具有可行性。在重庆万州生态条件下,红小豆生产上还需增施P肥。  相似文献   

10.
天祝县日光温室红提葡萄延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红提葡萄又名红地球,欧亚种,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是当今世界鲜食晚熟葡萄中的佳品。2004年天祝县引进种植成功,达到第1年栽植、第2年结果、第3年进入盛果期的目标。在栽培中采取前期露地生长,后期利用日光温室延后的措施,采收期调控在元旦、春节,填补了市场空白,盛果期产量达27000-30000kg/hm^2,平均收入32万~36万元/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叶面肥在3个葡萄品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3种叶面肥对克瑞森无核葡萄、红地球葡萄和木纳格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葡萄生产中高效叶面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葡萄不同生育时期喷施螯合氨基酸钙液肥、腐植酸液肥和平衡营养肥均明显增加了3个葡萄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还原型Vc含量,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其中吐鲁番地区的克瑞森无核葡萄以连续喷施4次腐植酸液肥的效果最显著:产量增幅为21.26%,品质显著改善;阿克苏地区的红地球葡萄和木纳格葡萄,以喷施螯合氨基酸钙液肥效果最好:产量增幅分别为8.50%和17.15%,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喷肥处理,品质也优于其他两个喷肥处理。  相似文献   

12.
木薯华南5号“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英日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8):1036-1039
2007年在合浦县乌家镇西大村开展了木薯良种华南5号田间“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田块的整体地力属中低水平,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丰缺程度表现为低N、中P、中K;在该地力条件下,以处理6(纯N165.0kg/ha,P2O5 60.0kg/ha,K2O 120.0kg/ha)的产量最高,为28852.3kg/ha。根据效应模型分析得出N、P、K的互作效应为:N、P和N、K正互作,P、K负互作;单元素对产量的作用效果是N〉P〉K。应用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结果,得出该区域种植木薯华南5号的最佳施肥量(纯N141.5kg/ha,P2O5 36.5kg/ha,K2O 124.4kg/ha)和最佳产量(27094.8kg/ha),可用于指导木薯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毛葡萄施用氮、磷、钾肥增产优质效应和筛选最佳配方,为毛葡萄生产施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N、P2O5、K2O三者2水平的施用量分别为:100.20、114.30和108.90 kg/ha),测定毛葡萄野酿2号的产量及品质,并对肥料及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土壤速效N含量为196 mg/kg、速效K含量为414 mg/kg的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毛葡萄产量促进作用较高的施肥处理组合依次为:N2P2K0(28122.62 kg/ha)>N0P2K2(27819.57 kg/ha)>N1P1K2(25940.69 kg/ha)>N2P0K2(24849.73 kg/ha);P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N、K肥对毛葡萄有交互作用,N0P2K2的产量显著高于N3P2K2的产量(21970.80 kg/ha);随着K肥量的增加,其产量呈逐渐下降。不同施肥处理间对毛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结合土壤类型及其有效成分含量,根据毛葡萄不同生育期合理调配N、P、K肥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豫东潮土区夏大豆发生荚而不实与硼素营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豫东平原夏大豆发生荚而不实与土壤缺硼有关。土壤有效硼含量与大豆单株空荚率呈显著负相关,r=-0.4628*;大豆籽粒含硼量与单株空荚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597**;土壤有效硼含量与籽粒含硼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95**。土壤有效硼含量0.5mg/kg为夏大豆发生荚而不实的临界指标。夏大豆施用硼肥能显著减少荚而不实的发生,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等产量性状也得以改善。用硼肥拌种、作基肥和花期喷施分别使大豆单株空荚率下降10.2,6.2和7.2个百分点,分别增产19.0%,10.7%和23.4%。在2 700 kg/hm2的产量水平下,适宜的N、P2O5、K2O和硼砂的施用量分别是75,150,127.5和7.5 kg/hm2,相应的施肥配比为1∶2∶1.7∶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紫香无核葡萄适宜接种时期及培养基。[方法]以紫香无核葡萄为母本,红提、克瑞森、弗雷无核为父本杂交,另外选择紫香无核自交,对杂交和自交胚珠进行培养挽救。[结果]在授粉55 d后接种,4个组合的胚珠均达到最大发育率和萌芽率,胚珠发育阶段采用ER+半胱氨酸盐酸盐1.0 g/L+水解酪蛋白0.4 g/L+活性炭3.0 g/L培养基发育率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无核葡萄杂交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裂区和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紧凑型玉米登海 6号的产量及产量结构、群体主要质量生理指标、田间小气候指标、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等。获得了登海 6号间套作种植条件下 ,产量在 12 996~ 13 2 2 7kg/ ha时的高产栽培理论参数和多套技术方案。大面积高产试验结果表明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登海 6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两年13 .85 ha平均产量达到 12 5 10 kg/ ha,其中 75 4 .7m2产量高达 15 4 77kg/ ha。黔西北山区玉米生育期间的气候生态条件能满足高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玉米新品种桂糯518最佳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栽培方式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法】试验设种植密度(36000、42000、48000、54000和60000株/ha)、施氮量(0、75.0、150.0、225.0、300.0和375.0kg/ha)和栽培方式(常规栽培、宽窄行栽培、温棚育苗移栽和直播地膜覆盖)3个水平,均为随机区组设计。调查出苗期、采收期、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并将筛选出的桂糯518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广西北海、南宁、都安、贵港4个点进行示范,测定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穗长变短。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桂糯518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桂糯518表现略为晚熟,株高略有增高,施纯氮300.0kg/ha时,桂糯518鲜食产量最高;直播地膜覆盖处理时,玉米鲜食产量最高,宽窄行栽培处理次之,温棚育苗移栽处理产量最低;桂糯518在4个示范点平均比常规栽培增产7.68%,综合品质略优于常规栽培。【结论】桂糯518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种植密度48000~54000株/ha,施纯氮量300.0kg/ha左右时,产量及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玉米新品种桂糯518最佳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栽培方式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法】试验设种植密度(36000、42000、48000、54000和60000株/ha)、施氮量(0、75.0、150.0、225.0、300.0和375.0 kg/ha)和栽培方式(常规栽培、宽窄行栽培、温棚育苗移栽和直播地膜覆盖)3个水平,均为随机区组设计。调查出苗期、采收期、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并将筛选出的桂糯518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广西北海、南宁、都安、贵港4个点进行示范,测定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整体呈下降的趋势,穗长变短。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桂糯518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桂糯518表现略为晚熟,株高略有增高,施纯氮300.0 kg/ha时,桂糯518鲜食产量最高;直播地膜覆盖处理时,玉米鲜食产量最高,宽窄行栽培处理次之,温棚育苗移栽处理产量最低;桂糯518在4个示范点平均比常规栽培增产7.68%,综合品质略优于常规栽培。【结论】桂糯518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种植密度48000~54000株/ha,施纯氮量300.0 kg/ha左右时,产量及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9.
镁、硼对烤烟生长发育与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云烟85为试材,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镁、硼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OPT(推荐施肥)处理相比,缺硼处理烤烟移栽后各生育期推迟3~6d不等,打顶株高、节距、茎围、最大腰叶的长和宽分别降低4.10%、12.67%、13.33%、16.71%和15.57%,根系深度、根系幅度、1级分枝根数、2级分枝根数分别降低33.33%、11.34%、40.oo%、13.51%和31.31%;缺镁处理烤烟的生育期、生长性状、根系指标等与OPT处理相差不大,但经济产量与产值明显降低。说明缺硼会导致烤烟长势差,生育期延迟,根系生长受阻,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降低。因此,南方酸性土壤区发展烤烟生产,应合理施用镁、硼肥,以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试管微型薯在广西岩溶大石山地区的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大化县七百弄乡进行马铃薯试管微型薯(MT)与普通种薯(CT),以及与当地主要作物玉米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MT作种薯的生育期较CT的长;马铃薯的商品薯数不受种薯类型的影响;CT和MT作种薯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8450和26300kg/ha,分别是2006年全国马铃薯平均产量的259%和177%;MT作种薯的商品薯鲜重和干重分别是CT的69%和71%;以CT和MT作种薯种植的马铃薯商品薯折干产量1999年分别为6400和4300kg/ha,等于或高于当年8个玉米新品种的平均产量,2000年分别达7500和5600kg/ha,等于或高于当年8户农民的玉米高产示范田平均产量。因此,在广西岩溶大石山地区可以利用MT作种薯来发展马铃薯生产,并可利用该地区作为秋冬种马铃薯的种薯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